•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美國學術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及中國應對之策

      2019-01-19 05:29:26高望來
      太平洋學報 2019年8期
      關鍵詞:秩序外交學者

      高望來

      (1.外交學院,北京 100037)

      作為中國對外戰(zhàn)略思想體系的頂層設計,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理念已在中國外交中得到廣泛應用,為推進全球治理、構建國際秩序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2018年中國外文局《中國華語海外認知度調研報告》顯示,“命運共同體”一詞已進入英語圈國家民眾認知度最高的榜單,成為外國民眾耳熟能詳的中國政治話語詞匯。①中國外文局:《中國華語海外認知度調研報告(縮減版)》,第8頁,中國網,2018年2月17日,http://guoqing.china.com.cn/2018-02/17/content_50550737.htm,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自2013年以來,美國學者已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發(fā)表豐富著述,對中國在國際秩序中的角色、新時代中國外交實踐及中美戰(zhàn)略關系做出深入思考和解析。梳理美國學術界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美國學者觀察中國外交的視角和思路,研判現階段中美戰(zhàn)略關系發(fā)展態(tài)勢,提升該理念在美國的話語傳播力。

      一、美國學術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理念的基本認知

      早在2013年,命運共同體一詞就進入美國學者視野。易明(Elizabeth Economy)率先在外交關系協(xié)會網站上解讀命運共同體(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理念,認為該理念旨在構建以中國為中心的亞太秩序。①Beina Xu, “What Happened to the Asia Pivot in 2013”, Expert Roundup, December 19, 2013, https://www.cfr.org/expertroundup/what-happened-asia-pivot-2013,訪問時間:2019 年 7 月4日??v觀2013年以來美國學術界相關文獻,評析該理念的學者主要來自蘭德公司和布魯金斯學會等著名智庫,以及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等知名學府。其中很多學者曾多年供職于政府部門或是現任政府高參,能直接或間接影響美國對外政策分析及制定過程。美國學者對該理念做出了四點基本認知。

      第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核心理念。多位美國學者在研讀中國官方文件時關注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并認為該理念對于中國外交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學者納德熱·羅蘭(Nadège Rolland)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常用的表述,他在2012年到2017年演講中使用該詞的頻率約為100次。”②Nadège Rolland, “Examining China’s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Power 3.0, January 23, 2018, https://www.power3 point0.org/2018/01/23/examining-chinas-community-of-destiny/,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突鶉H和平基金會研究員史文(Michael Swaine)指出,胡錦濤主席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曾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而習近平主席則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推動建立更加正義、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全球治理體系聯系在一起。③Michael D.Swaine, “Chinese Views on Global Governance since 2008-9: Not Much New”,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49,2016, p.3, Hoover Institution,https://www.hoover.org/sites/default/files/clm49ms.pdf,訪問時間:2019 年 7 月 4 日。蘭德公司學者蒂莫西·希斯(Timothy Heath)指出,從2014年和2018年兩屆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命運共同體一直是習近平主席世界構想的中心概念。④Timothy R.Heath, “China Prepares for an International Order after U.S.Leadership”, Lawfare, August 1, 2018, https://www.lawfareblog.com/china-prepares-international-order-after-usleadership,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上述美國學者密切追蹤中國外交發(fā)展動向,并已敏銳地注意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引領中國外交的重要理念,體現了美國學術界對于中國外交關注度和了解程度的提升。

      第二,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理念的提出與中國實力增長密切相關。美國學者認為,隨著中國國力增強,中國正在重新思考其國際地位并對外交做出調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中佛羅里達大學學者扎卡里·馬克斯(Zachary Marks)認為,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地位的提升,中國外交正在迅速發(fā)生轉變。2018年中國外事開支高達600億美元,而美國僅為350億美元,中國正致力于在外交影響力方面趕超美國。⑤Zachary Marks, “The Diplomacy of China’s Rise”,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 Studies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October 10,2018, http://csps.gmu.edu/2018/10/12/the-diplomacy-of-chinasrise/,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方艾文(Evan A.Feigenbaum)認為,隨著中國軍事、經濟和金融實力的增長,中國顯然不可能將當今全球制度、規(guī)則、標準及規(guī)范照單全收,其規(guī)模、分量及其對自身利益的認知使之期待全球治理制度的轉變,甚至試圖改變某些國際制度的運行規(guī)則。⑥Evan A.Feigenbaum, “Reluctant Stakeholder: Why China’s Highly Strategic Brand of Revisionism Is More Challenging than Washington Thinks”, Macro Polo, April 27, 2018, https://macropolo.org/reluctant-stakeholder-chinas-highly-strategic-brand-revisionismchallenging-washington-thinks/,訪問時間:2019年 7月 4日。布魯金斯學會學者杰弗里·貝德(Jeffrey Bader)指出,“與20年前相比,當今中國對國際體系的需求大為不同。在幾十年間脫胎換骨的中國若不重新考慮自己在國際體系中的位置,才是令人驚訝的?!雹逬effrey A.Bader, “How Xi Jinping Sees the World…and Why”, Brookings Asia Working Group Paper 2, February 2016, 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16/07/xi_jinping_worldview_bader.pdf,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

      第三,人類命運共同體反映了中國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戰(zhàn)略訴求。哈德遜研究所學者理查德·維茨(Richard Weitz)認為,中國正在完成由“規(guī)則接受者”(rule taker)向“規(guī)則塑造者”(rule shaper)的身份轉換。中國渴望締造國際秩序,而不僅是遵守國際協(xié)議的規(guī)定。①Richard Weitz, “Understanding China’s Evolving Role in Global Security Challenges”, in Abraham Demark, et al., eds., China’s Arrival: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a Global Relationship,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September 2009, p.82.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阿蘭·弗里德伯格(Aaron L.Friedberg)指出,中國外交戰(zhàn)略旨在塑造和重組(shape and restructure)國際秩序。②Aaron L.Friedberg, “Globalisation and Chinese Grand Strategy”, Survival, Vol.60, No.1, 2018, p.26.蒂莫西·希斯指出,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改革現有國際秩序,堅持發(fā)展和安全“雙輪驅動”。③Timothy Heath, “China Pushes Global”, US News& World Report, January 20, 2017, https://www.usnews.com/opinion/worldreport/articles/2017-01-20/china-stressed-a-growing-interest-inglobal-trade-and-governance-at-davos,訪問時間:2019年 7月4日。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學者扎克·庫珀(Zack Cooper)和安德魯·席勒(Andrew Shearer)認為,中國的戰(zhàn)略目標是要確立在亞太地區(qū)的優(yōu)勢地位并拓展其在全世界的利益,中國正在挑戰(zhàn)并重新塑造現狀。④Zack Cooper and Andrew Shearer, “Thinking Clearly about China’s Layered Indo-Pacific Strategy”,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Vol.73, No.5, 2017, p.305.喬治城大學學者奧麗亞娜·馬斯特羅(Oriana Skylar Mastro)認為,中國在印太地區(qū)尋求全面主導地位,試圖將美國勢力趕出該地區(qū),成為該地區(qū)毋庸置疑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霸主。⑤Oriana Skylar Mastro, “The Stealth Superpower: How China Hid Its Global Ambitions”, Foreign Affairs, Vol.98, No.1, 2019,p.31.美國外交關系協(xié)會學者亞當·西格爾(Adam Segal)指出,中國計劃成為“網絡超級大國”,試圖塑造網絡空間的制度和秩序,這將對全球網絡治理產生深遠影響。⑥Adam Segal, “When China Rules the Web: Technology in Service of the State”, Foreign Affairs, Vol.97, No.5, 2018, p.10.這些學者均認為中國試圖改變國際秩序,其看待中國與國際秩序關系的角度卻有所不同。一些學者贊賞中國為國際體系帶來的積極改變,另一些學者則表達了對中國挑戰(zhàn)美國全球霸權的擔憂。

      第四,其實踐主要包括開展周邊外交、打造經濟共同體和參與全球治理。在周邊外交方面,納德熱·羅蘭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要適用于中國鄰國,旨在推動共同發(fā)展、實現共同安全。⑦Nadège Rolland, “Eurasian Integration ‘a la Chinese’: Deciphering Beijing’s Vision for the Region as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the Asian Forum, June 5, 2017, http://www.theasanforum.org/eurasian-integration-a-la-chinese-deciphering-beijingsvision-for-the-region-as-a-community-of-common-destiny/,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突鶉H和平研究院學者韓磊(Paul Haenle)主張,中國想要通過構建命運共同體來團結鄰國,讓各國均能在中國領導下實現安全和繁榮。⑧Paul Haenle, “China Flexes Diplomatic Muscles to Match Growing Economic Size”, Carnegie-Tsinghua Center for Global Policy,December 24, 2014, https://carnegietsinghua.org/2014/12/24/chinaflexes-diplomatic-muscles-to-match-growing-economic-size-pub-57645,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在打造經濟共同體方面,卡耐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學者陳懋修(Matt Ferchen)認為,中國建立亞洲命運共同體構想以經濟相互依賴為基礎,積極推動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投資和金融聯系。⑨Matt Ferchen,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lobal Security: Bridging the Gaps, Carnegie-Tsinghua Center for Global Policy, December 2016, p.10.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者彼得·洛夫特斯(Peter Loftus)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經濟倡議密切相關,旨在讓中國成為地區(qū)合作中樞。該理念的兩大支柱是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倡議。⑩Peter Loftus, “How China’s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Will Change Asia”, Duke East Asia Nexus, http://www.dukenex.us/peter-loftus-how-chinarsquos-community-of-common-destiny-willchange-asia.html,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在參與全球治理方面,耶魯大學學者錢安達(Nayan Chanda)指出,習近平主席承擔了特朗普總統(tǒng)拒絕扮演的角色,擔當全球化世界的領袖。在達沃斯論壇上,中國是全球化的主要擁護者。?Nayan Chanda, “A Fake Messiah: As Trump Withdraws from the Globalization Stakes Xi Steps in, But to What Avail”, the Times of India, January 14, 2017, http://blog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toi-edit-page/a-fake-messiah-as-trump-withdrawsfrom-the-globalisation-stakes-xi-steps-in-but-to-what-avail/,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史文認為,中國在全球治理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包括:聯合國應在全球治理中發(fā)揮核心作用,注重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維護發(fā)展中國家權利,在推動全球治理的同時維護國家主權。?Michael D.Swaine, “Chinese Views on Global Governance since 2008-9: Not Much New”,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49,2016,p.4.

      二、不同理論視角下美國學者對該理念的認知差異

      不同學術流派的美國學者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察視角和解釋邏輯各不相同。美國學者主要采用了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和安全共同體三種理論視角來評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總體而言,采用現實主義視角的學者強調防范中國挑戰(zhàn)美國的霸權地位,采用自由主義視角的學者側重于探討中美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采用共同體理論視角的學者則注重分析中國構建共同體的舉措及其國際影響。

      2.1 現實主義視角

      現實主義是美國學者評析人類命運共同體采用的主流理論視角。多位美國學者關注中國實力的上升,探究中國如何在外交實踐中將增長的實力轉化為國際影響力。他們擔心中國崛起挑戰(zhàn)現有國際秩序,引發(fā)中美之間的沖突。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認為,中國致力于重建對本國有利的國際新秩序,試圖改寫現存經濟制度的規(guī)則,并在嘗試構建反映其日益增長權力的新制度。①John J.Mearsheimer, “Bound to Fai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pring 2019,Vol.43, No.4, pp.7-50.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學者戴博(Robert Daly)指出,中國正試圖通過漸進及和平方式,必要情況下使用強制手段,來成為“亞洲仁慈的霸權國家”(the benign hegemon of Asia)。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必然會削弱美國同盟體系,挑戰(zhàn)國際法的關鍵原則。②Robert Daly, “While the West Fiddles, China Races to Define the Future”, Foreign Policy, January 20, 2017, https://foreignpolicy.com /2017 /01 /20 /while-the-west-fiddles-china-races-to-define-the-future-trump-beijing-engagement/,訪問時間:2019 年 7月4日。美國學者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指出,中國的防御性行為時常被外界解讀為進攻性行為,西方的威懾戰(zhàn)略則被中國視為圍困之舉。中國和美國在冷戰(zhàn)時期反復陷入這一困境。從某種意義上說兩國尚未找到擺脫這一困境的方式。③Henry Kissinger, On China, Penguin, 2012, p.133.很多采用現實主義視角的美國學者對中美關系前景持悲觀看法,甚至主張對中國采取打壓政策。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修正美國對華大戰(zhàn)略》報告指出,美國需要應對中國崛起的挑戰(zhàn),挫敗中國系統(tǒng)削弱美國在亞洲戰(zhàn)略優(yōu)勢地位的目標。美國不能與中國平起平坐,確保美國在全球體系中的優(yōu)勢地位應成為21世紀美國大戰(zhàn)略的核心目標。④Robert Blackwill and Ashley Tellis, Revising U.S.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 Council Special Report No.72, March 2015,p.35,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Tellis_Blackwill.pdf,訪問時間:2019 年 7 月 4 日。

      2.2 自由主義視角

      采用自由主義視角的美國學者認為,中國崛起不會挑戰(zhàn)現有國際秩序,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實踐有助于推進全球治理,美國應歡迎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發(fā)揮建設性作用。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約翰·伊肯伯里(G.John Ikenberry)研判,“我認為自由國際秩序能夠經受中國力量上升的沖擊,現有制度對中國崛起構成了制約和影響?!雹軬.John Ikenberry, “The Rise of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uture of the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 in David Shambaugh, ed.,Tangled Titans: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3, p.55.美國海軍學院教授鄧勇指出,中國經濟的國際化使中國與國際社會之間利益的相互依賴程度在各個層面上不斷加深,促進了中國世界觀的全球化,意味著暴力地挑戰(zhàn)現狀變得不再可能、也是不可想象的。⑥Yong Deng, “Dealing with Assertive China: Time for Engagement 2.0”,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January 29, 2016, https://isnblog.ethz.ch/international-relations/dealing-with-assertivechina-time-for-engagement-2-0,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弗吉尼亞大學教授布萊特利·沃馬克(Brantly Womack)認為,美國和中國并不是霸權國和挑戰(zhàn)者,兩國沒有必要進行霸權斗爭。它們不能一起控制世界,卻要應對共同挑戰(zhàn),包括構建共識基礎上的地區(qū)和全球機制。⑦Brantly Womack, “Asymmetric Parity: US-China Relations in a Multinodal World”,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92, No.6, 2016,pp.1479-1480.方艾文指出,所謂中國力求削弱甚至取代戰(zhàn)后國際體系的觀點是錯誤的。中國實際上是在尋求多樣化,而不是推翻現有制度和體系。①Evan A.Feigenbaum, “Reluctant Stakeholder: Why China’s Highly Strategic Brand of Revisionism Is More Challenging than Washington Thinks,” Macro Polo, April 27, 2018, https://macropolo.org/analysis/reluctant-stakeholder-why-chinas-highly-strategic-brandof-revisionism-is-more-challenging-than-washington-thinks/,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運用自由主義視角的美國學者強調中美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以及在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上合作的廣闊空間,反對遏制或打壓中國。哈佛大學教授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指出,“主張遏制中國的人完全不了解21世紀的現實。從經濟增長、網絡安全到氣候變化,中國是當今時代一切辯論中的關鍵角色?!雹贏ndrew Moody, “UK Hailed for Closer Relations with China”, China Daily, October 20, 2015,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5-10/20/content_22226232.htm,訪問時間:2019 年 7月4日。《大西洋月刊》專欄作家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指出,中國和美國的經濟日益相互依賴,兩國文化相互影響,兩國民眾喜愛并尊重對方國家的人民。任何理智的美國領導人都不會選擇與中國對抗。③James Fallows, “China’s Great Leap Backward”, the Atlantic, December 2016,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6/12/chinas-great-leap-backward/505817/,訪問時間:2019 年7月4日。2019年7月3日,美國百位專家學者在《華盛頓郵報》發(fā)表致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和國會議員的公開信,強調與中國為敵將削弱美國的國際地位和聲譽,損害世界各國的經濟利益,認為在華盛頓并未形成要全面與中國為敵(overall adversarial stance)的共識。④M.Taylor Fravel et al., “ Making China a U.S.Enemy Is Counterproductive”, July 3, 2019,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making-china-a-us-enemy-is-counterproductive/2019/07/02/647d49d0-9bfa-11e9-b27f-ed2942f73d70_story.html,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

      2.3 安全共同體視角

      安全共同體(Security Community)理論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認為各國可以通過合作、交往和互動來構建安全共同體。安全共同體成員在互動過程中將形成共同身份,共同體成員不再互相使用武力,而通過其他方式解決爭端。⑤Emanuel Adler and Michael Barnett, Security Communi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6-7.采用該理論視角的學者注重分析中國如何在外交實踐中構建安全共同體,認可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積極意義,認為中國以周邊國家作為構建區(qū)域共同體的重點。納德熱·羅蘭認為,中國作為共同體規(guī)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參與者發(fā)揮領導作用。中國提供公共物品及物質動力,包括投資和基礎設施計劃,并向共同體成員提供經濟和安全收益。⑥Nadège Rolland, “Eurasian Integration ‘a la Chinese’: Deciphering Beijing’s Vision for the Region as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June 5, 2017, Power 3.0, January 23, 2018, https://www.power3point0.org/2018/01/23/examining-chinas-community-of-destiny/,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易明指出,為了建立中國領導的命運共同體,中國承諾增加新的基礎設施投資,通過鐵路、公路和管道使地區(qū)緊密相連,與東盟增進海上合作,并加強地區(qū)內貿易和金融合作。⑦Beina Xu, “What Happened to the Asia Pivot in 2013”, Expert Roundup, December 19, 2013, https://www.cfr.org/expert-roundup/what-happened-asia-pivot-2013,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蘭德公司報告研判,中國試圖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地區(qū)秩序。中國領導人詳細闡釋了其亞太秩序構想,包括“命運共同體”和“亞洲安全觀”等倡議。中國似乎準備先在周邊地區(qū)進行外交實踐,再將總結出的經驗拓展到全球。⑧Michael J.Mazarr,Timothy R.Heath and Astrid Stuth Cevallos,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RAND Corporation, 2018,pp.87-88.從構建共同體的視角出發(fā),多位美國學者均贊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構建國際新秩序帶來機遇。紐約大學教授熊玠指出,中國正以平等待人、真誠包容的大國氣質與世界良性互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為人類事業(yè)奮斗的大格局,顯示出中國人廣闊的心胸。⑨劉晨、袁悅:“讓美國人了解‘中國夢’”,人民網,2017年12 月 1 日,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1201/c1002-29679216.html,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度虿呗孕畔ⅰ冯s志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指出,中國是“一帶一路”的倡導者,該倡議不僅要促進發(fā)展,更致力于讓世界擺脫不理性的地緣政治沖突,構建各國互利共贏的國際秩序,以建立命運共同體。①William Jones, “Leibniz’s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 Vol.44, No.9, 2017, p.10.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學者羅斯·特里爾(Ross Terrill)指出,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努力反映出中國對于本國與其他國家雙邊關系的戰(zhàn)略思考著眼于長遠,為構建世界新秩序的努力注入了新動力。②“Commentary: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All Humankind’: A Chinese Concept Winning U.N.Recognition”, Xinhua,March 20, 2017,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7-03/20/c_136142216.htm,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

      三、美國學者對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差異的原因

      美國學術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包括在理念層次上的解讀,在實踐層次上對該理念應用的分析,以及在中美關系層面上對于美國對華政策調整做出的政策建議?,F階段美國學術界關于中國外交的認知呈現出多元化特點,表現為各派學者圍繞中國外交理念和實踐各抒己見,贊賞該理念與質疑該理念的學者之間展開了激烈論爭。美國學者形成對人類命運共同體上述認知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第一,美國學者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學術研究主要圍繞中美力量消長對于國際秩序的影響這一核心命題展開。近些年“美國衰落論”在美國學術界再度興起,美國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將何去何從已成為美國學者探討的熱點問題。丹麥學者奧利·維夫(Ole W?ver)和英國學者巴里·布贊(Barry Buzan)指出,中國崛起威脅到美國單極地位,已成為美國學者的核心關切。③Ole W?ver and Barry Buzan, “After the Return to Theory: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Security Studies”, in Alan Collins ed., Contemporary Security Stud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p.407.約翰·伊肯伯里指出,美國主導的自由秩序已陷入危機,美國“第一公民”身份和霸權領導地位均面臨著挑戰(zhàn)。④G.John Ikenberry, “The End of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94, No.1, 2018, pp.7-23.外交關系協(xié)會研究員羅伯特·布萊克威爾(Robert D.Blackwill)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學者阿什利·特里斯(Ashley J.Tellis)預言:“美國如何成功應對中國對其在亞太地區(qū)主導地位的系統(tǒng)挑戰(zhàn),將決定未來幾十年間的國際秩序?!雹軷obert D.Blackwill and Ashley J.Tellis, “Revising U.S.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 Council Special Report No.72, March 2015, p.20,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Tellis_Blackwill.pdf,訪問時間:2019 年7月4日。約翰·米爾斯海默在2019年春季的《國際安全》雜志上發(fā)表題為《自由國際秩序的興衰》的文章,強調美國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將注定失敗,未來可能出現中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與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并駕齊驅的態(tài)勢。⑥John J.Mearsheimer, “Bound to Fai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43,No.4, 2019, pp.7-50.在這一學術背景下,“秩序”成為美國學者在解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時頻繁使用的詞匯,他們尤其關注中國是否試圖取代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致力于如何“塑造”或“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中國尋求秩序變革的努力是否會引發(fā)國際體系的動蕩等問題。

      第二,中美在雙邊、地區(qū)和全球層面合作的深化促使越來越多的美國學者開始肯定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理念的積極意義。亨利·基辛格2012年率先建議中美共同構建“太平洋共同體”(Pacific Community),雙方合作締造共識基礎上的世界秩序。⑦Henry Kissinger, On China, Penguin, 2012, pp.542-543.杰弗里·貝德指出,美國和中國是全球經濟基礎和增長引擎,兩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和能源消耗者,可以共同應對這些挑戰(zhàn)。⑧Jeffrey Bader, “Changing China Policy: Are We in Search of Enemies”, John Thornton China Center, Strategy Paper 1, June 2015,p.3, https://www.chinausfocus.com/foreign-policy/changing-chinapolicy-are-we-in-search-of-enemies,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然鶉H和平基金會學者包道格(Douglas Paal)指出,中美兩國在應對反恐、防擴散、避免傳染病擴散等全球性問題方面有共同利益。⑨“Spotlight: Observers Worldwide Call for China-U.S.Win-Win Cooperation”, Xinhuanet, November 30, 2018,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northamerica/2018-11/30/c_137642612.htm,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Nye)建議,中國和美國在跨國問題上進行合作將獲益頗豐,如貨幣穩(wěn)定、氣候變化、網絡空間與反恐等。①Joseph S.Nye, “Xi Jinping’s Marco Polo Strategy”, Fortuna’s Corner, June 13, 2017, https://fortunascorner.com/2017/06/13/xi-jinpings-marco-polo-strategy-by-joseph-s-nye/,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中美之間廣泛的共同利益使很多美國學者在觀察中國時摒棄了權力政治或零和博弈的分析路徑。他們客觀地指出中國實力的增長并不會挑戰(zhàn)現有的國際秩序,美國應該歡迎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發(fā)揮建設性作用,并高度贊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互利共贏內涵及其對于推進全球治理和構建國際新秩序的積極意義。

      第三,美國學術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負面認知反映出美國學者對中國的戰(zhàn)略焦慮呈上升態(tài)勢。多位美國學者均指出美國國內部分精英對中國抱有防范或疑慮心態(tài)。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曾于2015年表達對中美關系到達“臨界點”的憂慮:“盡管中美關系的根基尚未坍塌,但是美國政策精英日益傾向于把中國視為對美國全球主導權的威脅,而越來越多的中國精英與民眾也把美國看作阻礙中國獲得應有國際地位的障礙?!雹诩o雙城等:“克里將帶‘問題清單’訪華,美學者:中美關系處于臨界點”,人民網,2015年 5月 13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513/c157278-26991226.html,訪問時間:2019 年7月4日。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羅伯特·薩特(Robert Sutter)指出,中國正在或明或暗地挑戰(zhàn)美國在國內和國外的利益及影響力,這在美國國內造成的情緒化反應致使美國對華政策出現了50年來最顯著的消極變化。③Mitchell Blatt, “America and China: Destined for Conflict or Cooperation”, the National Interest, July 31, 2018, https://news.yahoo.com/america-china-destined-conflict-cooperation-174200013.html,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加州大學教授謝淑麗(Susan Shirk)指出,“我與多位一生致力于中國研究的專家都為中國國內及其國外行為發(fā)生深刻變革感到擔憂,不確定美國該如何回應?!雹躂ames Fallows, “China’s Great Leap Backward”, the Atlantic, December 2016,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6/12/chinas-great-leap-backward/505817/,訪問時間:2019 年7月4日。丹佛大學教授趙穗生指出,在美國國內主張?zhí)岱乐袊?,用自己的力量來平衡中國的聲音越來越強。⑤趙穗生:“美國對華戰(zhàn)略進入反思期”,《鳳凰周刊》,2015年第18期,第67頁。多位美國學者均研判中美關系將繼續(xù)惡化。波士頓大學教授羅伯特·羅斯(Robert Ross)認為,中美關系正處于1971年以來的最低谷,兩國關系還可能繼續(xù)惡化。⑥Mitchell Blatt, “America and China: Destined for Conflict or Cooperation”, the National Interest, July 31, 2018,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america-and-china-destined-conflict-or-cooperation-we-asked-14-worlds-most-renowned-experts,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預測中美關系必然要走向惡化,兩國需要發(fā)揮戰(zhàn)略想象力才能擺脫修昔底德陷阱。⑦同⑥。美國退役軍官凱文·艾爾(Kevin Eyer)在海軍研究所網站上悲觀地預言:美國與中國發(fā)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高于多數人的預期,中國很可能在不預先警告的情況下迅速向美國發(fā)動軍事襲擊。美國若選擇作戰(zhàn),中國將推動戰(zhàn)爭升級。⑧Kevin Eyer, “Scrutinize Strategic Assumptions on China”,Proceedings, April 2019, https://www.usni.org/magazines/proceedings/2019/april/scrutinize-strategic-assumptions-china,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

      第四,中美戰(zhàn)略競爭加劇使部分美國學者力主對中國推行強硬政策。隨著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調整,美國已將中國定位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強調中國“正在短期內追求印太地區(qū)霸權,并試圖取代美國獲得全球優(yōu)勢地位”。⑨“Summary of the 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harpening the American Military’s Competitive Edge”, U.S.Department of Defense, January 2018, p.2, https://dod.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8-National-Defense-Strategy-Summary.pdf,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多位美國學者均認為中美之間的戰(zhàn)略競爭正在加劇。阿蘭·弗里德伯格認為,中美兩國陷入了“尋求主導權的競爭”中。⑩Aaron L.Friedberg, A Contest for Supremacy: China, America, and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Asia, New York: W.W.Norton,2011,p.1.蒂莫西·希斯預測,中美兩國在全球體系層次上追求領導地位和影響力的競爭在加劇,未來幾年,兩國在外交、經濟、網絡空間和信息領域競爭將更加激烈。?Timothy R.Heath, “China’s Endgame: The Path towards Global Leadership”, RAND Corporation, January 5,2018, https://www.rand.org/blog/2018/01/chinas-endgame-the-path-towardsglobal-leadership.html,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在這一戰(zhàn)略認知之下,一些美國學者傾向于將中國的外交舉措解讀為安全舉措,甚至誤讀中國的戰(zhàn)略意圖。中國開展周邊睦鄰外交被曲解為企圖控制周邊地區(qū)國家,并將美國勢力趕出亞太地區(qū)。部分學者傾向于夸大周邊國家對于中國影響力擴大的疑慮。這些評論均以美國國家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其中不乏對中國持續(xù)施壓的政策建議。美國國防部前助理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Elbridge A.Colby)認為,美國必須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推行更強硬的政策,不能放任中國獲得地區(qū)主導權,否則美國的利益將受到嚴重損害。①Elbridge A.Colby, “Diplomacy and Secur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fter the Tribunal”, testimony before the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Sub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Pacific,September 22, 2016, pp.1-2, https://docs.house.gov/meetings/FA/FA05/20160922 /105354 /HHRG-114-FA05-Transcript-20160922.pdf,訪問時間:2019年7月4日。一些美國評論家和政治顧問明確表示,美國對中國推行接觸政策無異于“養(yǎng)虎為患”,這只老虎可能吞下美國的繁榮。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美關系在戰(zhàn)略上、經濟上和意識形態(tài)上都是競爭性的。美國在必要時必須與中國強硬地競爭。②Robert Daly, “While the West Fiddles, China Races to Define the Future”, Foreign Policy, January 20, 2017, https://foreignpolicy.com /2017 /01 /20 /while-the-west-fiddles-china-races-to-define-the-future-trump-beijing-engagement/,訪問時間:2019 年 7月4日。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常態(tài)化,類似言論顯然會對美國對華政策產生消極影響。

      四、中國應對之策

      近些年美國學術界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爭鳴,其對該理念探討的不斷深入,說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對美傳播中的影響力在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美國學者肯定該理念對于構建國際新秩序、突破全球治理困境、促進世界共同繁榮的積極意義,并對其時代意義和創(chuàng)新價值做出高度評價。由于美國學者個人學識、政治立場和學術派別不同,他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評價也有所不同。某些學者對人類命運共同體豐富內涵及構建路徑的理解并不深刻,對該理念的觀察和評析帶有“美國優(yōu)先”傾向,擔心中國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甚至提出打壓中國的主張。中國可從四方面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對美國的話語傳播力,引導中美關系在互利共贏的軌道上繼續(xù)發(fā)展。

      第一,進一步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美國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有中國特色國際話語體系的核心概念。隨著該理念逐漸成為美國學者熱議的話題,美國學術界圍繞該理念的研究呈現出日益細化和深入的趨勢。各派學者采用不同的理論視角來解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其對該理念的點評涵蓋中國經濟、政治、外交和軍事等不同層面。一些學者嘗試探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統(tǒng)文化淵源,并解讀該理念如何繼承并發(fā)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天下觀念”。③See Fei-ling Wang, The China Order: Centralia, World Empire, and the Nature of Chinese Power,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7, p.211; Nathan Gardels, “Trump’ s ‘America First’Meets China’s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Washington Post,February 9, 2018,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theworldpost/wp/2018/02/09/america-first/,訪問時間:2019 年 7 月 4 日。多位學者已在著作中頻繁使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夢、亞洲安全觀、發(fā)展和安全雙輪驅動等中國特色話語,說明中國話語在美國學術界的影響力正在提升。要進一步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話語體系在美國的傳播力,中國需要做好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外話語戰(zhàn)略規(guī)劃,全面推動對美國精英人士和普通公眾的公共外交??赏ㄟ^發(fā)行精品文化出版物、制作打動人心的視頻、講好黨史故事等方式,幫助美國人士理解有中國特色政治話語的內涵。

      第二,有效利用二軌和非官方機制來深化與美國的溝通。在正式的官方交往之外,由學者、退休官員和工商界人士等主導的二軌對話拓展了外交的空間,社會與人文交流成為兩國關系發(fā)展的重要支柱。美國學者蘭普頓指出,中美兩國社會之間形成的相互依賴關系是兩國關系發(fā)展最強大的力量,兩國地方政府、公司和民間組織的密切交往為兩國關系提供發(fā)展動力,使雙邊關系持續(xù)發(fā)展,充滿創(chuàng)造性潛力。①David Lampton, “Strategic First Principles in U.S.-China Relations”, China US Focus Digest, December 2016, p.8.中國應推動中美兩國智庫、民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對話,推進兩國人文交流,深入開展地區(qū)合作,建立兩國有效的溝通對話機制。在美國學術界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策辯論中,熊玠和趙穗生等知名華人學者正在發(fā)揮引導相關討論、評介中國外交的重要作用。中國可以引導華人華僑發(fā)揮民間使者的積極作用,參與中國軟實力建設,為中國外交構建和諧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

      第三,有針對性地化解美國學者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誤解和偏見。美國學術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誤讀主要有三點:一是采用權力政治視角觀察中國外交,擔心中國外交影響力上升挑戰(zhàn)美國霸權地位,甚至將互利共贏的中國方案解讀為一種地緣政治構想。二是缺乏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多維全面把握,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實踐主要仰仗于經濟舉措。三是主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外交軟實力方面有所欠缺,忽視了中國作為世界和平建設者的形象已為世界大多數國家認可。雖然少數美國學者對中國抱有偏見,甚至有意抹黑中國,然而多數美國學者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主要源于他們對中國缺乏了解,未能全面領會該理念的內涵。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實踐的推進,一些美國學者已開始轉變對中國的消極態(tài)度。1989年預言“歷史的終結”的美國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面對中國模式的成功之后,主動更正自己的觀點。他在2015年1月接受日本《亞洲評論》采訪時,修正了“歷史的終結”的論斷,承認中國是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力量,中國十分關注發(fā)展,呈現出極強競爭力。②[日]西村博之:“歷史的終結、中國模式與美國的衰落:對話弗朗西斯·福山”,《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6年第5期,第2頁。

      第四,探尋中美合作新路徑。構建總體穩(wěn)定、均衡發(fā)展的大國關系框架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林宏宇教授指出,由于歷史文化與社會制度的巨大差異,中美關系的發(fā)展需要兩國的呵護與引導,進行人為的積極“塑造”,以營造良好正面的合作氛圍。③林宏宇:“試析特朗普‘新政’及其對中美關系的影響”,《太平洋學報》,2018年第12期,第92頁。海軍戰(zhàn)爭學院學者戈德斯坦(Lyle J.Goldstein)指出,中美之間并不是必然發(fā)生災難性沖突,兩國可以致力于用合作的良性循環(huán)(cooperation spirals)來取代沖突升級的惡性循環(huán)。④Lyle J.Goldstein, Meeting China Halfway: How to Defuse the Emerging US-China Rivalry,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15,p.2.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fā)布的《2019年各州對華出口報告》顯示,從2009年到2018年,對華出口為美國貢獻了超過110萬個就業(yè)崗位。⑤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2019 State Export Report:Goods and Services Exports by US States to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July 2019, p.2, https://www.uschina.org/sites/default/files/2019_state_export_report_0.pdf,訪問時間:2019年8月15日。中美經貿關系是雙邊關系發(fā)展的堅實基礎,新興產業(yè)和高科技領域則是兩國合作新的增長點。多位美國學者均強調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和能源領域合作潛力巨大。中美兩國可從雙方存在共同利益的全球治理領域起步,嘗試構建由多元行為體參與的雙邊和多邊對話機制,探索在新能源、綠色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yè)領域的新型合作模式,并逐步拓展兩國合作的深度。中國軍事專家姚云竹指出,“即使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核、網絡、外層空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領域,中美之間也存在共同利益”,應改變對抗式互動,開展對話與合作。⑥姚云竹:“中美軍事關系:從準同盟到競爭對手?”《美國研究》,2019年第2期,第18-19頁。在核安全領域,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與美國能源部在北京市共建的核安保示范中心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國際核安保交流與培訓基地,正在向有核電發(fā)展意向的國家提供系統(tǒng)、全面的核安保教育培訓。⑦沈丁立:“核安保示范中心:中美合作新范例”,《世界知識》,2016年第8期,第48-49頁。中美等六國于2018年從尼日利亞一座研究型核反應堆中成功移除一批武器級高濃縮鈾,避免危險核材料落入恐怖分子之手,樹立了中美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穩(wěn)定的良好范例。①Aaron Mehta, “How the US and China Collaborated to Get Nuclear Material Out of Nigeria”, Defense News, January 14, 2019,https://www.defensenews.com/news/pentagon-congress/2019/01/14/how-the-us-and-china-collaborated-to-get-nuclear-materialout-of-nigeria-and-away-from-terrorist-groups/,訪問時間:2019年8月15日。正如斯坦福大學教授劉易斯(John Lewis)和薛理泰所言,“中美兩國應當付出足夠的時間和智慧來構建管控中美對抗的戰(zhàn)略安全機制,共同探索如何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構建習近平主席所倡導的‘命運共同體’?!雹贘ohn Lewis and Xue Litai, “China’s Security Agenda Transcends the South China Sea”,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Vol.72,No.4, 2016, p.220.

      猜你喜歡
      秩序外交學者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學者簡介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秩序與自由
      現代裝飾(2020年2期)2020-03-03 13:37:10
      悠悠歲月外交情
      涉僑外交二三事
      孤獨與秩序
      現代裝飾(2017年9期)2017-05-25 01:59:43
      學者介紹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3
      嫩江县| 永川市| 玉溪市| 新乡县| 随州市| 阳新县| 长葛市| 福海县| 宁德市| 施甸县| 商都县| 响水县| 宜都市| 汝阳县| 双流县| 漠河县| 马尔康县| 浑源县| 遂川县| 南溪县| 铅山县| 旺苍县| 梁平县| 惠安县| 宝丰县| 高唐县| 汝阳县| 油尖旺区| 高雄县| 兴化市| 柳江县| 汝南县| 涿州市| 太仓市| 柯坪县| 囊谦县| 莫力| 定安县| 双鸭山市| 敖汉旗|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