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家川縣第二高級中學 王 拯
2018年高考化學全國卷試題全面體現了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學科特點,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2019年高考化學備考以最有效的途徑——以教材為中心,夯實基礎;最高效的途徑——選精去粗,高效講解;最直接的途徑——研究高考,抓必考題型;最有前途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等四個方面闡述了怎樣高效而精準地準備2019年高考。
2018 年高考化學全國卷的命題,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的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精神,題型穩(wěn)中有變,素材豐富多樣,呈現真實問題,凸顯實驗探究考查。體現了“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要求,弘揚了愛國主義情懷。為了更好地備考2018 年高考,本文分析了近幾年高考化學試題命題特點,提煉必考題型,總結教學及解題思路,精煉高效的復習備考策略。
在2018 年理綜II 卷中情景再現題獨占鰲頭,分別有第7 題以傳統(tǒng)文化為情景的考查、第12 題以古代無機顏料為情景的考查、第26 題以立德粉為情景、第27 題以有機化工原料為情景、第28 題以咖啡因提取為背景考查了化學實驗基本技能及方法。在化學學科11道題中,情景再現題占比例達33%。
從高考試題可以看出,所有的考查內容均源于課本,例如天然高分子概念,元素周期表及實驗考查等。
考查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及加工的能力、基于數據的推理能力、基于現象的推理能力、基于規(guī)律的推理能力等。
從學生的答卷情況分析,因課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不夠熟練,導致基礎題失分嚴重?;瘜W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學高考試題的基本出發(fā)點,那么,怎么處理好教材與資料之間的關系是高三教師每年都要面對的問題。復習資料只能供整理知識、練習使用,在復習的過程中應隨時回歸教材,找到每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找到陌生題在課本中的影子不斷完善和深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高三教師很苦,怎樣從題海中解脫?可分五步完成。
1.選好題:備課組討論,選擇具有代表性題型,避免重復講解,陷入題海。
2.講基礎:先總結復習每講的課本知識,講題時要追本思源,回歸課本。
3.理思路:不以講題而講題,以題代面,師生共同總結此類題的思維過程和解題思路。
4.構網絡:以題為契機,形成有關知識的網絡。
5.成能力:在講題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讀題、審題,挖掘關鍵詞語,明白暗示語言。而這些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應該貫穿于整個高中學習和高考備考的始終。
化學用語及STSE:16⑦、17⑦、18⑦
N考查:15⑩、17⑧、18 ?
元素周期律:16⑨、17⑨、18⑩
電化學考查:16?、17?、18?
有機基礎題:16⑧、17⑩、18⑨
實驗綜合能力:16??、17⑩?、18?
2.非選擇題高頻題。
化學工藝流程題:15 年第28 題、17 年第26 題、18年第26題。
3.化學反應原理題。
16年第27題、17年第27題、18年第27題。
4.化學實驗探究題——每年必考題型。
化工流程題可以從生產過程的主要工序分為四種:除雜提純工藝流程題(如海水提純)、原材料化學轉化工藝流程題、電解工藝流程題、資源(能源)綜合利用工藝流程題。
流程題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原料→處理混合物→目標產物。
化工流程題的解題思路:從生產目的(標)出發(fā),讀懂框圖(流程)。解答時要看框內框外,里外結合;邊分析,邊思考,易處著手;先局部,后全盤,逐步深入。
5.情景素材來源。
從2018年高考化學考試大綱的變化可以看出,高考化學科將強化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考查應用能力,探索設計型問題(實驗設計、工藝流程優(yōu)化設計、有機物合成線路設計等),實現對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考查。中國歷史上的化學成就和我國科學家的最新發(fā)明就成為必然選擇。
化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更多表現在思維能力層面上,讓學生的認知發(fā)生飛躍就必須掌握化學學科的內在規(guī)律。
2018年高考全國卷理綜化學試題重視經典基本概念考查的傳承,充分體現了“基礎性、應用性、時代性、人文性”。
將化學知識與信息,以數據列表、實驗裝置、結構模型、工藝流程圖、電化學裝置等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注重了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能力立意的要求。
1.學科基礎知識是學生發(fā)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載體。
化學學科基礎知識是化學課程的主體?;瘜W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和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要確定課程的主題、模塊和系列,這些主題、模塊和系列都依托化學基礎知識將其科學、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學生在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的進程中,逐步形成并發(fā)展其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2.學科思想方法是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其學科思想方法極為豐富,主要包括:
(1)物質運動思想,即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2)物質分類思想,即樹狀分類、交叉分類;
(3)物質守恒思想,即質量守恒、電荷守恒、電子得失守恒、能量守恒;
(4)動態(tài)平衡思想,即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唯物辯證思想,即對立統(tǒng)一、量變與質變、現象與本質、一般與特殊;
(5)綠色化學思想,即綠色發(fā)展、環(huán)境友好。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實質就落實在化學學習過程中,使用“宏觀——微觀——符號”認識物質及其變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形成科學的方法論。
在學生能力培養(yǎng)方面,必須加強實驗教學。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陌生環(huán)境下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其重要,這樣才能更好適應當今的社會。課堂上的實驗探究通常是在教師知道而學生不知道答案的前提下完成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利用好各種教學資源,尋找切實有效的探究主題,師生共同規(guī)劃和實施探究過程,幫助學生形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和“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實驗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嚴密性、整體性、創(chuàng)造性,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