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夕
高山,足跡橫跨五大洲,克服各種困難,一起體驗了前所未見的壯麗景色和異國風情。
電影的開篇故事,便發(fā)生在托馬斯的故鄉(xiāng)多多島上。在多多島,托馬斯的重要伙伴艾斯登場了。艾斯是一輛賽車,他正在參加全世界巡回比賽,知道很多奇特的見聞。艾斯的到來,讓托馬斯下定決心也要出去闖一闖,見識一下更大的世界。于是,在接下來的影片中,托馬斯一直追尋著艾斯的腳步,去世界各地冒險。雖然托馬斯把艾斯當成了自己的朋友,但是艾斯一心想著比賽奪冠,他不愿意和被鐵軌束縛,無法自由馳騁的托馬斯一起探索世界。所以當托馬斯遇到困難時,艾斯也根本不見蹤影,甚至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艾斯還自私地鼓動托馬斯丟下了其他朋友。
在冒險的第一站,非洲的肯尼亞,托馬斯遇到了他在本片中的第二位重要伙伴妮亞。妮亞是一輛聰明、勇敢的小火車。她和托馬斯并不是一開始就成為好朋友。但是當托馬斯遇到困難時,妮亞總是及時出手相助,并且在托馬斯將要犯錯誤時,也會及時進行提醒。兩輛小火車,在不斷加深的交往中最終成了真正的朋友。她和托馬斯一起,穿越沙漠、叢林、
在影片中,托馬斯被光環(huán)閃耀的艾斯吸引,然后引發(fā)了崇拜,進而愿意追著他的腳步環(huán)游世界。這多像十幾歲的孩子被人或者事物吸引時,便一頭扎進去的情形啊。然而隨著托馬斯和艾斯接觸增多,托馬斯?jié)u漸覺察到,艾斯也許并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因為當他們回到了艾斯的賽車朋友們中間后,艾斯受不了朋友的幾句嘲諷,就丟下了托馬斯,和朋友們出發(fā)了;還有當托馬斯告誡在叢林中奔馳的艾斯要小心開車時,艾斯并不以為然,最后艾斯不但翻了車,連奮力追趕的托馬斯也耗干了水箱中的水,無法繼續(xù)前進。電影中的這些內(nèi)容,不也正像是孩子們在現(xiàn)實中,遇到問題后出現(xiàn)的疑惑或者困惑嗎?
后來托馬斯逐漸開始覺醒和反思他與艾斯之間到底存不存在真正的友誼,但他還沒有答案。直到托馬斯受到慫恿,拋下了妮亞,并且因為這一舉動,他和艾斯雙雙側(cè)翻在戈壁灘上,孤立無援。這時,托馬斯終于找到了答案:一直只顧自己的艾斯并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時刻在身邊幫忙,提醒自己的妮亞,才是真正的朋友。于是,托馬斯不遠萬里尋找被自己丟下的妮亞,向她承認錯誤。并且,在妮亞遭遇雪山崩塌的危難時刻,托馬斯挺身而出,將妮亞救了出來。影片中的這些內(nèi)容,就是告訴孩子們在發(fā)現(xiàn)問題后,要學會獨立思考,并通過努力自己找到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托馬斯就是千千萬萬個孩子的縮影,他們會一時沖動,會遇到問題,但是他們更會觀察、會總結(jié)、會反思、會獨立思考,然后用自己的判斷,解決問題,給出答案,雖然過程中難免有傷痕,但他們最終完成了自己的成長。
這部影片中,托馬斯能始終獨立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其實就這一點來說,我們很多家長其實并不容易做到。試想一下,有多少次,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nèi)滩蛔〕鍪窒嘀?又有多少次,當孩子甚至沒有想要求助時,我們也迫不及待地沖上去為孩子排憂解難。在這一次次打斷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丟失的不僅僅是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失去了靠自己的沖動。我們應(yīng)該相信,孩子的潛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
在影片中,托馬斯完全依靠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得到了魚和漁。但在現(xiàn)實中,家長朋友們可以教孩子一些“漁”,也就是解決問題的“套路”。問題干變?nèi)f化,但是套路相對固定,這樣孩子在解決問題時,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遇到的問題不怕小,哪怕是從爭搶玩具這樣的事情開始訓練,從小問題積累經(jīng)驗,逐漸過渡到大問題,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在影片的結(jié)尾處,托馬斯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誰才是我的朋友的問題。但是畢竟電影講求戲劇性,所以托馬斯沒有走彎路,沒有失敗,他很順利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遇到的問題可能干奇百怪,而且很可能家長的引導也不是每次都能順利進行,甚至不順利的次數(shù)要超過順利的次數(shù)。所以我們也想給家長們打一針強心劑,孩子的教育和引導不是一朝一夕,一次見勝負的事情,哪怕失敗了很多次,但是這種科學思考問題的方式已經(jīng)在孩子心中扎下了根,只要堅持引導,不斷澆灌,孩子心中的這顆種子才終將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