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躍駿
【關鍵詞】不同手術方式;疤痕妊娠患者;效果比較
近年來雖然我國極力倡導自然分娩,剖宮產率有所下降,但其下降幅度不大,臨床依然有50%產婦選擇剖宮產,隨2胎政策開放,此類剖宮產產婦2次妊娠數(shù)量顯著上升,其中瘢痕妊娠發(fā)生率也隨之上升。疤痕妊娠指受精卵于子宮切口疤痕處著床發(fā)育,屬于高危妊娠事件,隨妊娠時間延長可能造成孕婦子宮破裂、子宮大出血,危及孕婦生命安全。目前在此類病患的治療中手術治療應用較多,本文為觀察不同手術治療方式的臨床效果,選人我院100例患者進行對比實驗,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將2017.1~2019.6我院收治的100例疤痕妊娠患者納入,信封法分為參照組及研究組,各50例,參照組患者年齡平均28.79±4.26歲,剖宮產平均1.59±0.21次,研究組患者年齡平均28.82±4.31歲,剖宮產平均1.57±0.22次,組間基線資料對照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參照組給予患者經腹子宮疤痕妊娠病灶切除術,手術操作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完成,術后給予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
研究組則給予經陰道子宮疤痕妊娠病灶切除術,操作方法為:患者取截石位,排空膀胱后暴露其宮頸,使用宮頸鉗夾住其宮頸上唇,向下牽拉直至暴露出陰道前穹窿,陰道及宮頸間隙給予腎上腺素(0.3mg)及生理鹽水(500m1)混合液,局部進行浸潤注射,利用水壓分離膀胱宮頸間隙,宮頸鉗夾持處上方2cm位置橫形切開,進入其膀胱宮頸間隙,打開腹膜,于瘢痕處做2cm橫形切口,將疤痕切開至宮腔內,使用吸管進行宮腔吸刮,完成后切除周圍0.5cm疤痕組織,電凝止血,逐次完成縫合,給予抗生素治療。
1.3觀察指標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并發(fā)癥觀察切口液化、陰道血腫、陰道流血等。
1.4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x±s及%表示計量、計數(shù)資料,t及x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研究組及參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照研究組發(fā)生陰道出血1例、陰道血腫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0%,參照組發(fā)生切口液化2例、陰道血腫3例、陰道流血3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6.0%,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X==8.000,P=0.005)。
2.2研究組及參照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對照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對應為33.58±4.89min、4.87±1.05d,參照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對應為68.21±8.69min、7.97±1.87d,研究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參照組(t=24.557,P=0.001;t=10.221,P=0.001)。
疤痕妊娠與異位妊娠同屬于危險妊娠事件,其危害程度與異位妊娠相當,隨妊娠延長可導致孕婦子宮破裂,在分娩階段易誘發(fā)大出血,總體危險性較高。
目前疤痕妊娠的治療方案較多,如藥物治療、刮宮治療、介入治療及手術治療等,臨床針對妊娠周期不長的患者一般推薦藥物治療或刮宮治療,而針對妊娠周期較長,胚胎發(fā)育較大的患者則以手術治療為佳。經腹子宮疤痕妊娠病灶切除術為臨床常用術式之一,其主要通過開放患者腹部獲得手術視野,進行子宮病灶切除,其優(yōu)點在于可有效修復瘢痕,防止滋養(yǎng)細胞殘留,不過此術式創(chuàng)傷性大,患者術后并發(fā)癥較多。
經陰道子宮疤痕妊娠病灶切除術與經腹部子宮疤痕妊娠病灶切除基本原理相同,即通過手術切除患者病灶,修復瘢痕達到治療效果,但不同的手術入路可有效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目前在經陰道子宮疤痕妊娠病灶切除術的研究中均指出此術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時間短、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可為臨床此類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更短,并發(fā)癥更少(P<0.05),進一步證明此術的臨床治療效果較佳。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術后疤痕妊娠患者的治療中經陰道子宮疤痕妊娠切除術效果確切,可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