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第二十七中學 陳 雁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本文結合教師的實際教學經驗,從興趣、積累、觀察、想象入手。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寫出鮮活、個性突出、富有思想的作文。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書面語言運用能力。學生能否寫出一篇立意新穎,又能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好文章來,這與我們的語文作文教學息息相關。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呢?歷來是許多語文教師感到棘手和復雜的問題?,F(xiàn)就我的作文教學談幾點體會。
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是推動學生作文的動力。興趣不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有的,是靠我們語文教師用一種適當?shù)姆椒ㄈヅ囵B(yǎng)的,逐漸形成的。興趣是表現(xiàn)為對一定對象的認識傾向、情感傾向、行動傾向等的心理特征。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呢?我是從以下三方面做的。
一年級時,我要求同學們每天上課前把上學路上看見的人或事用一句話告訴我,只要完整、通順即可。孩子們積極踴躍。慢慢地他們說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以后的寫日記、寫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童趣是孩子的感情和興趣的真實寫照。讓他們寫自己感興趣的、熟悉的事和人。比如:自己的爸爸媽媽喜歡做的游戲等。這些都是和他們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最為熟悉的。在教學《你最喜歡的游戲》作文時,我?guī)е⒆觽冇H自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邊玩邊引導,回到教室,先讓他們說說我們是怎么玩的,把過程說清楚,然后再寫。這樣孩子們個個都有內容可寫,而且是真情實感。使他們覺得作文好寫,容易寫,從而產生濃厚興趣。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現(xiàn)。在班級利用班會課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開展講故事、演講比賽以及把看到的和聽到的趣事等說給同學聽?;丶液髱蛬寢屪鲆恍┘覄?,在家長的幫助下邊學、邊做、邊說,最后再寫。讓學生體會表達生活之趣。學生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的情趣,原來作文時的“怕”字得以克服,動起筆來就有事可敘、有感所發(fā)、有情可抒。寫的文章就真實自然,有真情實感。從而感到寫作文真有趣。
積累好詞好句是學習作文語言文字的基本功。作文中用詞恰當,語句精練是一篇好作文的重要表現(xiàn)。重視語言積累,這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教會學生從課文中挖掘積累素材,這是最便捷又有效的方法。教學中遇到好的詞句,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品味,然后摘抄下來,寫出讀書筆記,經常翻閱。例如:《槐鄉(xiāng)的孩子》一課中,寫天氣熱的句子: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
如:動物類、植物類、自然風光類、人物外形類等方面。作者手中的妙筆生花,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經典的語句。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描寫早上森林里的景色的句子: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太陽出來了,千萬縷像利劍一樣的金光,穿過樹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門前的草地上。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積累豐富的詞句,為寫作提供良好的儲備。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養(yǎng)成每天閱讀一小時的好習慣。每人每月至少閱讀一本課外書籍。同時,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交換閱讀。發(fā)現(xiàn)好詞好句,及時積累。積累的詞句多了,頭腦充實了,既能克服用詞不當、語句不通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真情實感、語言流暢和表達意義深刻的特點。又養(yǎng)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一舉兩得。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說真話,不說假話的重要方法。許多學生表現(xiàn)寫作水平差,寫來寫去,只有干巴巴的幾句話,甚至重復來重復去,說不清楚,更談不上有真情實感。這就是學生接觸社會生活少、觀察能力差所導致的。針對這些情況,在實際作文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天下的景物,千差萬別,千姿百態(tài),各有自己的特點。如,水,有的洶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鏡,有的波光粼粼……那么,我們怎樣寫出景物的特點呢?關鍵是要進行細致的觀察。觀察時,我們要抓住事物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特點。靜態(tài),事物處于不變的狀態(tài),即眼前景物的形狀、顏色、大小等,在短期內無變化。
觀察時,可以按方位的順序來進行,如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人到物,或從物到人等的順序來進行。如課文《七月的天山》,作者就是按從上到下,從近到遠的順序觀察的,把北國的天山寫得秀麗,神奇。這樣可以使文章不至于出現(xiàn)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現(xiàn)象。
花開花落,月圓月缺,是自然規(guī)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景物本身不帶感情,但人是有感情的。不同的人在不同時候,懷著不同的心理,身處不同的境況,帶著不同的目的,去看待眼前的景物,會有不同的結果。動筆把這些景物寫下來,筆下的景物就不自覺地滲透了人物的情感。寫出來的文章就真實感人。
大膽合理的想象是作文的精髓,作文中想象得體,比喻恰當,可是要描寫人和事在頭腦中形成各種畫面,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形象,增加感情色彩。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呢?作文教學實踐中,我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的。
學生觀察到的客觀事物,在腦中已儲備起來,在寫作中,就能像智能電腦一樣,把需要的文件在線于顯示屏。要求學生把顯示的文件運用合理神奇的想象,加上平時積累的素材,稍做加工,一篇完美的文章就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抓住課文所描繪的人物、景物及記敘的事件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去想象作者觀察時的情境,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立水中。通過閱讀想象,猶如身臨其境,然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另外運用課文中的略寫、插圖、懸念等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大膽運用想象進行續(xù)寫訓練。定能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開展多種有意義的活動,如:猜測人物的心理、口語交際、表現(xiàn)課本劇等。尤其是課本劇,它是一種學校特產。是由學生自己表演,用語言的形式把課本的主題演示出來。是同學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最直觀的表演形式。如:課本劇《三個兒子》通過同學們親自上臺參與表演,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樣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同學們的想象合理、真實、有效。
以上談到的四大問題,是我粗淺的見解,實踐證明是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和應用能力的,這幾個問題是相互聯(lián)系而不是孤立、片面的。當然,要想全面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這四個方面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我們語文教師站在時代的前沿,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改進方法,與時俱進。我相信,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也不是一件難事,作文教學一定能夠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