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晗,趙 枰,陳 相
(南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226001)
自身免疫性疾?。╝utoimmune diseases,AID)發(fā)病原因多樣,可能與微生物感染、細胞基因突變有關,亦可能原因不明,但最終都引起機體細胞免疫異常和免疫調節(jié)功能紊亂。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組織、器官和細胞產(chǎn)生異常免疫應答反應[1-3],導致組織器官功能障礙。目前診斷自身免疫性疾病仍是在結合臨床表現(xiàn)的基礎上,依賴實驗室檢查。在患者外周血中檢測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ANA)、ANA熒光核型和抗核抗體譜(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s)是較為常用而重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方法[4-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4月住院的申請抗核抗體譜檢測的標本982例,比較間接免疫熒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IIF)篩查ANA熒光核型與線性免疫印跡分析法(line immunoassay,LIA)檢測ANAs特異性抗體的結果,分析二者檢測間的相互關系及臨床意義,為臨床AID的診斷提供可靠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982例標本同時采用IIF法檢測ANA和LIA檢測ANAs 15項,其中確診AID 65例,非AID患者917例,包括疑似AID 99例,其他疾病712例,無明確診者104例。AID診斷符合國際相關學會的診療指南。送檢標本均為清晨空腹靜脈血。
1.2 IIF法檢測ANA熒光核型 采用德國歐蒙醫(yī)學實驗室診斷股份公司HEP-2和靈長類肝組織冰凍切片的組合IIF法檢測血清ANA。德國歐蒙PML型熒光顯微鏡判讀結果,以抗體滴度≥熒光100為陽性。將1∶100 PBS吐溫緩沖液稀釋的血清標本與抗原基質片在載片反應區(qū)反應,溫育30 min,流水沖洗2 s,浸泡5 min,加入熒光標記的二抗,避光孵育30 min,流水沖洗2 s,浸泡5 min,加甘油封片后熒光顯微鏡下判讀結果。嚴格按照試劑操作說明書操作。
1.3 LIA法檢測ANAs 采用德國歐蒙(杭州)醫(yī)學診斷有限公司檢測試劑,含有15個測定項目:抗nRNP/Sm、抗 Sm、抗 SSA、抗 R052、抗 SSB、抗 SCL-70、抗 PM-Scl、抗 J0-1、抗 CENP B、抗核小體抗體、抗PCNA、抗ds-DNA、抗組蛋白抗體、抗核糖體P蛋白抗體、抗AMA-M2。采用配套軟件EURO LineScan進行顯色結果灰度值掃描分析,灰度值0~5為陰性(-),6~10 為臨界(±),≥11為陽性(+)。膜條上平行包被經(jīng)親和層析純化的天然抗原,其中CENP B、PM-Scl、Ro-52、PCNA 為重組抗原。1∶101 稀釋的血清標本1.5 mL與膜條上靶抗原反應30 min,洗滌3次,5 min/次,加入1.5 mL酶標記抗人IgG(酶結合物)溫育30 min,洗滌3次,5 min/次,加入底物液反應15 min,蒸餾水清洗膜條終止反應,風干后掃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差異性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IIF和LIA檢測 982例標本中,至少一種方法陽性218例,陽性率22.20%,單獨IIF檢測陽性207例,陽性率21.08%,單獨LIA檢測陽性147例,陽性率 14.97%,IIF 檢測陽性率高于 LIA(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IIF陽性標本各種核型的陽性率 IIF檢測ANA陽性標本207例中以抗體高滴度為主,各核型陽性率依次為均質型72例(34.78%),顆粒型70例(33.8%),胞質顆粒型37例(17.87%),核仁型16例(7.73%),著絲點型11例(5.31%),胞漿纖維型1例(0.48%),表明ANA核型以均質型與顆粒型為主,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以 SLE、RA、MCTD、PSS、PM/DM 為主。
2.3 LIA陽性標本各特異性抗體的陽性率 LIA法檢測ANAs陽性標本147例中抗nRNP/Sm 22例(14.97%),抗 Sm 4例(2.72%),抗 SSA 48例(32.65%),抗SSB 8例(5.44%),抗Ro-52 49例(33.33%),抗SCL-70 1例(0.68%),抗Jo-1 1例(0.68%),抗 PM-Scl 0例,抗 CENP B 11例(7.48%),抗PCNA 1例(0.68%),抗dsDNA 4例(2.72%),抗核小體3例(2.04%),抗組蛋白2例(1.36%),抗核糖體P蛋白8例(5.44%),抗AMAA2 10例(6.80%)。如ANAs中單個抗體陽性時應結合臨床及隨訪,以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漏診。
2.4 自身免疫疾病組和非自身免疫疾病組ANA及ANAs陽性率比較 A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組的陽性率(96.92%)顯著高于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組(13.09%),ANAs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組的陽性率(73.85%)也顯著高于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組(7.96%),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組中ANA與ANAs檢測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自身免疫疾病組和非自身免疫疾病組ANA及ANAs陽性率比較 n(%)
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中存在特征性的自身抗體譜,是診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依據(jù),也是觀察病情和判斷療效的主要指標。近年來IIF法是國內ANA常規(guī)初篩方法:基質(Hep-2細胞和猴肝片)容易制備,含有的抗原譜較完整,敏感度高,特異性強,并可產(chǎn)生可判讀的特征性熒光[6]。但該法以手工操作為主,難以標準化,讀片有一定主觀性,結果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檢驗師的經(jīng)驗[7]。ANAs檢測逐漸完善并廣泛開展,對特異性抗體檢測有助于明確診斷。ANA-LIA操作簡便,一次可檢測多種特異性自身抗體,且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因此,作為ANA檢測“金標準”的IIF法受到嚴峻的挑戰(zhàn)[8-10]。
本研究對IIF法檢測ANA與LIA法檢測ANAs的結果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單獨IIF檢測的陽性率高于單獨LIA檢測,可能的原因是IIF抗原基質包含的抗原種類比LIA檢測ANAs的抗原種類多,且IIF法中載玻片上覆蓋的基質抗原分布均勻。但IIF抗原基質中抗原含量遠低于LIA法,因而IIF法檢測導致幾乎所有種類ANAs特異性抗體的漏檢。其次,雖然可通過對IIF檢測的ANA熒光模型進行分析,初步判斷相應抗體的性質,但同種抗體可出現(xiàn)不同的熒光模型,不同抗體亦也可出現(xiàn)相同的熒光模型,因此熒光模型只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不能準確反映靶抗原。本研究結果顯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組ANA陽性檢出率、ANAs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兩種方法檢出率的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報道的結果相符[11]。ANA陽性、ANAs陰性的可能原因:(1)所用的ANA-LIA法膜條只能檢測15種特異性自身抗體,ANA-IIF陰性不排除有其他特異性抗體的存在;(2)膜條上可溶性抗原包被不牢固,操作過程中可被洗去而出現(xiàn)LIA假陰性等[12-13]。ANA陰性、ANAs陽性的可能原因:(1)血清中其他抗體效價較強,在IIF檢測中自身抗體被遮蔽,而在LIA法單條帶分析中被捕獲顯現(xiàn);(2)基質(Hep-2細胞和猴肝片)細胞不是某些抗體的最佳檢測基質細胞,如Jo-1抗體,且基質細胞抗原成分可能不均勻分布、含量低,以及不同固定方法可能對特定抗原的抗原性的破壞等因素[14-15]。
綜上所述,臨床上對自身免疫性疾病進行篩查時,單獨采用IIF檢測ANA,可能因為方法學的差異而漏檢ANA譜陽性樣本;而LIA檢測ANAs因自身抗體數(shù)量有限,亦容易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漏診。因此,臨床上篩查自身免疫性疾病應進行IIF-ANA和LIF-ANAs的聯(lián)合檢測,避免僅采用一種方法檢測導致的漏診,為自身免疫疾病的準確診斷和及時治療提供有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