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陽貞 曹庭家
胰腺癌是1種易于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1]。由于胰腺癌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病發(fā)隱匿,且如今階段無特異性診斷指標,患者多是晚期才確診病癥,前期診斷不易,導致根治性手術切除率不高和患者遠期生存率較低等狀況[2]。大部分胰腺癌患者確診后,盡管已對其正規(guī)治療,仍因腫瘤的浸潤及遠處轉移而死亡,如早期診斷出無腫瘤的浸潤及遠處轉移情況的患者,可使手術切除的完整性得到大幅度保證,并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故使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率提高并實施手術治療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提高患者的預后及胰腺癌的治療率[3-4]。本實驗通過研究和分析胰腺癌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探討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與胰腺癌的臨床病理因素及診療價值,為患者的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以期為胰腺癌患者的治療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選取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療的胰腺癌患者130例,分析130例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實驗研究對象分為3個組:胰腺癌組、胰腺良性病變組和正常胰腺組。經(jīng)手術治療后,切除適量大小新鮮胰腺組織:胰腺癌組織、胰腺良性病變組織和正常胰腺組織,切除后置入RNA液中冷凍保存。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知情并同意參與。
胰腺癌組的納入標準:①確診為胰腺癌,影像學檢查占位性病變具有胰腺癌特點;②發(fā)生于胰腺任何部位的癌腫,未膽道梗阻,膽管炎及外胰腺炎等良性疾?。虎劬ㄟ^手術治療,術前血清 CA19-9≥37 U/ml,術前未進行如:化療、放療等干預措施;胰腺癌組排除標準:患者患有肺癌、肝癌、胃腸道癌等其他組織或器官的惡性腫瘤。
正常胰腺組納入標準:①未患有心、腎、肝等重要臟器疾病,術后病理證實為正常胰腺組織;②均行手術治療,腫瘤標志物的檢測水平在正常范圍內(nèi);③無胰腺癌、胰腺疾病級糖尿病家族史。
胰腺良性病變組納入標準:①胰腺組織距手術切緣>1.0 cm;②手術及病理證實為胰腺良性病變;③均行手術治療,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在正常范圍內(nèi);胰腺良性病變組排除標準:患有胰腺轉移性腫瘤或胰腺癌。
將多個抗兔或多個抗小鼠的二抗與多個堿性磷酸酶或辣根過氧化物酶聚合在一起,通過1個葡聚糖分子,形成1個免疫組化檢測系統(tǒng),并通過抗原與抗體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可用于檢測組織或細胞內(nèi)的抗原或抗體[5]。
將組織切片脫蠟水化后,置入已沸騰的檸檬酸鹽緩沖液中,作微波處理,再滴加3%的雙氧水少許,用PBS液沖洗,清洗后再滴加聚合物增強劑少許,室溫孵育約半個小時,沖洗后滴加DAB液,顯微鏡觀察,蘇木精復染,藍化后,經(jīng)梯度酒精脫水干燥,觀察[6]。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主要在胞質(zhì)內(nèi)表達,陽性表達為細胞質(zhì)內(nèi)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按照細胞著色程度:0分為不著色;1 分為淡黃色;2 分為黃色;3 分為棕黃色。隨后按照陽性細胞占總的腫瘤細胞的百分比進行計分:0分為<10%;1分為10%~25%;2分為25%~50%;3分為>50%。最后將兩者分數(shù)求和,按照和值進行計分:(-)為<2分;(+)為2~3分;(++)為4~5分;(+++)為6分。
對胰腺癌組織及胰腺癌旁組織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的表達應用免疫組化法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胰腺組織的胞質(zhì)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的表達相對較多,胰腺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較胰腺癌旁組織高,并在正常胰腺組中幾乎不表達,對比結果顯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 mRNA在胰腺癌組織、胰腺良性腫瘤組織及正常胰腺組織中的表達情況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 mRNA 基因的相對表達量在胰腺正常組中為(1.00±0.07),在胰腺良性腫瘤組中為(2.10±0.17),在胰腺癌組中為(4.17±0.17)。胰腺癌組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 mRNA 基因的相對表達量較胰腺良性腫瘤組及正常胰腺組高,對比結果顯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胰腺良性腫瘤組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 mRNA 基因的相對表達量較正常胰腺組高,對比結果顯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
表1 胰腺癌組織及胰腺癌旁組織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的表達情況/例
圖1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 mRNA在3種組織中的表達情況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在胰腺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與患者性別、年齡、腫瘤大小無關(P>0.05);與術前血清CA19-9的含量有關(P<0.05); 通過相關性分析,腫瘤分化程度越低,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陽性表達率越高,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的陽性表達與腫瘤分化程度呈負相關趨勢(P<0.05);腫瘤淋巴結轉移陽性率越高,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陽性表達率愈高,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的陽性表達與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趨勢(P<0.05);胰腺癌組織中,TNM分期越晚,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陽性表達率愈高,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的陽性表達與腫瘤TNM分期呈正相關趨勢,(P<0.05),見表2。
胰腺癌起病隱匿,發(fā)病部位隱蔽致早期診斷困難,患者常在胰腺癌中晚期才被明確診斷,此時癌化較嚴重,手術進行十分困難,患者生存期不足半年,故胰腺癌是1種惡化程度非常高的惡性腫瘤[7-9]?,F(xiàn)有診斷技術尚不能準確探查胰腺癌,對胰周血管及其受侵情況的檢測效果并不良好,檢出率處于較為低下水平,檢查結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0-11]。現(xiàn)有的腫瘤標志物大都具有特異性低、敏感性差的特點,檢查結果易受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且費用昂貴,普及范圍小,不能滿足對早期胰腺癌患者的診斷要求[12-13]。因此,發(fā)現(xiàn)更多實施性強、手術價值高的胰腺癌特異性腫瘤標志物,進而通過聯(lián)合診斷,大幅度提高胰腺癌患者的早期確診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配體及細胞表面受體等均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家族的成員[14-15]。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調(diào)控著胰島素樣生長因子配體的生物活性,大部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配體相結合,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是該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之一[16-17]。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具有促進細胞的侵襲與黏附的作用,也可促進細胞增殖及惡性轉化,且可促進腫瘤快速生長,在細胞的黏附、生長、分化、增值及遷移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生物學作用[18]。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可通過結合受體蛋白,使整合素通路激活,進而參與胰腺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19-20]。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的 RGD序列與腫瘤細胞表面整合素結合后,表達水平提高,表達量增多,可使腫瘤細胞侵襲力降低,使腫瘤細胞增殖速度變慢,進而起到抗腫瘤的作用。
綜上所述,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mRNA在胰腺癌組織中存在表達,且明顯高于正常胰腺組織及胰腺良性腫瘤組織;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與臨床病理特征間存在相關性,分化程度愈差,TNM 分期越晚,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的表達愈高;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與胰腺癌的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時,可能為胰腺癌的診斷提供重要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診斷參考價值。
表2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陽性表達與胰腺癌的病理特征的關系(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