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標記的核酸堆疊DNA堿基,采用計算機算法解析堿基堆疊信號,直接觀測基因組信息
●創(chuàng)新點
從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熒光顯微鏡、光片顯微鏡到近年來發(fā)展火熱的用于觀察蛋白質三維立體結構的冷凍電鏡,顯微鏡的使用性能逐級在提升,標志著顯微技術的日趨成熟。然而,有一件事是上述顯微技術無法捕捉到的,即細胞在基因組水平發(fā)生了什么。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yī)學院、麻省理工學院腦研究所的張鋒團隊開發(fā)了一種全新的顯微鏡——DNA顯微鏡。它不依賴光或任何類型的光學器件,通過獨特的成像模式,可將物理圖像編碼為DNA,并以精確的序列信息推斷細胞分辨率的原始轉錄物的物理圖像,從而實現(xiàn)在基因組水平上對細胞的觀察。相關研究成果于2019年6月20日發(fā)表在《細胞》(Cell)雜志上。
●方法和結果
與以往的顯微技術不同,該項技術通過cDNA文庫中每一個標記的DNA與樣本中的RNA互補結合,給予樣品中的每一個分子一個標簽。接下來,以標記的DNA為模板,通過擴增方式使得每一個標記的DNA周圍都聚集著自己的副本,猶如一個向外發(fā)射自己信號的無線電發(fā)射塔。然后,副本之間會在鄰近區(qū)域碰撞并互相以對齊為模板進行擴增、延伸自己,進而產(chǎn)生不同長度、多種類型的DNA鏈。最后,經(jīng)DNA測序儀讀出樣品中的DNA堿基,通過計算機算法解析這些堿基信號,并將樣本中的DNA序列轉化為圖像,進而在光學顯微鏡下觀測樣本中的基因組信息。
應用前景
DNA顯微鏡不僅僅是一種新技術,更是對之前顯微鏡使用方式的一種超越。通過DNA顯微鏡,人們可以直接構建細胞圖像,并積累大量的基因組信息。此外,免疫細胞基因內的每種變異都可以引發(fā)細胞產(chǎn)生的抗體類型發(fā)生變化,即使當細胞位于組織內時,也可以改變抗體產(chǎn)生。DNA顯微鏡的出現(xiàn),可能潛在地識別出最適合靶向特定癌細胞的免疫細胞,有望加速免疫療法治療的發(fā)展,幫助患者免疫系統(tǒng)對抗癌癥。
Source:WEINSTEIN J A, REGEV A, ZHANG F. DNA microscopy: Optics-free spatiogenetic imaging by a stand-alone chemical reaction[J]. Cell, 2019,178(1): 22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