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如樟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 100875)
康德將世界二分并由此限定了人類的認識能力,認為人類只能認識顯像的世界而無法認識到本體世界即“物自身”。但同時,也正是這種對于人類認識能力的限制,為實踐理性留下了空間,即“但是另一方面它也表明在我們的認識領域之外還有一個不受認識形式限制因而可能是無限自由的領域”“因為實踐理性或者說道德意志乃是以自由為其根據(jù)的。”康德將自由分為了三個層次,由于自由在實踐領域獲得了實在性,且本文依據(jù)的文本主要為《道德形而上學的奠基》與《實踐理性批判》,故而本文涉及的自由為其前兩個層次:先驗的自由和實踐的自由。
在文章的開篇必須要說明一個重要概念即“實在性”。既然康德試圖證明自由的實在性,那么必須了解什么是實在性,如康德所言:“我們最終把道德的確定概念回溯到自由的理念;但我們卻無法證明自由在我們自己里面和在人性里面是某種現(xiàn)實的東西?!币坏┪覀冊噲D將證明自由實在性這件工作放到經(jīng)驗世界中或是意圖用我們經(jīng)驗到的任何事物去證明它,這樣的自由都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被卷進了自然因果序列之中。因此,自由的實在性只能通過對人類理性的分析去窺探。而一旦窺探到了,那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由也就獲得了其實在性??梢园l(fā)現(xiàn),這里的實在性所體現(xiàn)的絕不是我們?nèi)粘UJ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不是通過這些可觸可感的東西而能直接證明的。
談及自由,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沒有任何限制、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等形容,而這樣的概念也與學者總是將自由與必然相比較而形成的第一印象相符。在本人看來,康德的先驗自由便是基于這樣的印象而形成的觀念。眾所周知,休謨否定了因果律的必然性,而康德則在回應休謨問題時肯定了因果律的存在。那么一旦承認了因果律的普遍性,自由又該身處何地?畢竟,無論追溯到何種原因,它都必然存在著一個更高的原因,從而符合因果律的現(xiàn)實存在。倘若自由也可以找到一個其所依附的原因,它還可以被稱之為自由嗎?如若此,這個自由已經(jīng)陷入必然性之中且成為了一種他律。此時如何讓自由得以成之為自由,只有一個辦法即將自由作為第一作用因?!耙虼吮仨毤僭O一個最初的純粹自發(fā)的原因,它本身不再有別的原因,因而是自由的,這樣才能夠徹底解釋世界的發(fā)生?!蔽覀兂姓J因果律的存在,但同時也承認自由的存在,而只有將自由作為最初的原因兩者才能達到存在上的平衡。進一步來理解,倘若自由是世界發(fā)生的原因,那么自由便是獨立于世界或經(jīng)驗世界。也就是說,自由是超越經(jīng)驗世界之外的。在這里,康德的第一層自由概念出現(xiàn)了?!案鶕?jù)對自由的本體化的傳統(tǒng)解釋,康德試圖論證本體所具有的先驗自由,獨立于經(jīng)驗性因素而引起因果序列的能力?!薄拔宜f的自由在宇宙論的解釋中就是自行開始一個狀態(tài)的能力,所以它的因果性并不是按照自然法則又從屬于另外一個按照時間來規(guī)定它的原因。在這種意義上,自由即是一個純粹的先驗理念。”先驗自由包含了兩個條件:獨立于經(jīng)驗性世界和引起整個因果序列的第一原因。自由是完全不受經(jīng)驗束縛與影響的?!斑@是消極意義上的自由;另一方面它意味著自行開始一個因果系列的原因性,這是積極意義上的自由。”“這樣一種先驗自由理念的本質(zhì)在于其絕對自發(fā)性?!庇纱?,先驗的自由概念也較為明晰的出現(xiàn)了,其中積極意義上的自由也會作為鋪墊呈現(xiàn)在下一層次的自由含義之中。
盡管康德提出了先驗的自由是引起因果序列的第一原因,但此時的自由概念還是偏向消極的,無論是獨立于經(jīng)驗世界亦或是第一原因,他所要強調(diào)的便是自由不被束縛不被限制的狀態(tài),強調(diào)其與經(jīng)驗世界相區(qū)別的特性。自由在它的定義里,是獨立于經(jīng)驗世界的,從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人類無法得到關于自由的知識,即無法認識自由。但人類連自由都無法認識了后,又該如何確定它的實在性呢?“自由是沒辦法認識的,凡是認識的都已經(jīng)處在必然之中了。”作為獨立于經(jīng)驗世界來說的自由,其實在性是無法確定的。
再者即使自由作為純粹最初的自發(fā)原因,“但由于這樣一來畢竟這種在時間中完全自發(fā)地開始一個序列的能力得到了一次證明,所以我們現(xiàn)在也就斗膽在世界進程當中讓各種不同序列按照原因性自發(fā)地開始,并賦予這些序列的諸實體以一種自由行動的能力。”在這里,康德為在經(jīng)驗世界中的各種行為找到了一個根據(jù),而這個根據(jù)的被發(fā)現(xiàn)不是因為切實的被證明,而是在因果律的范圍內(nèi)的推論。作為一種思維上的推論與假設,這個最初的自由原因的實在性是沒有保證的。它只是一種“先驗地設定”。“它既不是一種邏輯上必然的推論,也不是一種經(jīng)驗中實在的知識,但它并不脫離經(jīng)驗世界,它只是理性為了‘實踐的利益’而在經(jīng)驗世界中為自己預留的一個‘調(diào)節(jié)性的’理念?!?/p>
由此,從先驗的自由概念入手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自由的實在性是不能得到證明的,自由這個概念在這一層面上來講還僅僅只是一個設想。
康德將人類的理性分為了兩個部分: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理論理性考察人的認識能力,而實踐理性則考察人的欲求能力。也就是理性的實踐。經(jīng)過上一部分論述可知,在認識能力方面,自由的實在性不能被證實,接下來,康德需要從實踐入手來證明自由的實在性。既然是考察在實踐領域的實在性,那么強調(diào)的重點就成為了:能做什么。即從自由能做什么層面來分析自由的概念,在積極主動的方面來探究其實在性。
自由的定義無論是在《道德形而上學的奠基》還是《實踐理性批判》中都不止一次出現(xiàn),其雖然表述不同但卻包含相同的意思?!耙庵驹谀軌虿灰蕾囉谕鈦淼囊?guī)定它的原因而起作用時的那種屬性?!边@里的定義承接著《純粹理性批判》發(fā)展而來。自由是不受外界的規(guī)定束縛,可以自我作用的。事實上這里還是自由消極概念的發(fā)展。“意志的自由是意志對于自己來說是一個法則的屬性。”在這里,康德含蓄地表示了自律就是意志的自由的概念,從而不斷的引出自由的積極概念。實際上,意志在一切行為中對自己準則同時包含著不被其他準則所規(guī)定行動。這樣的意志也可以被稱為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是服從道德法則的意志?!皩Ω泄偈澜绲囊?guī)定原因的獨立性就是自由?!比艘宰杂傻睦砟顏碓O想自己意志的因果性,也就是自己獨立規(guī)定感官世界。自由意志與自由的任意是不同的。動物和人同樣具有任意,但動物的任意是依附于病理學上的刺激,而人的任意則不完全是依附于此,還擁有自由的選擇能力,也就是康德對自由的解釋對感官世界規(guī)定原因的獨立性。這是第一層次的實踐的自由。事實上在這一區(qū)分中,這僅僅只是作為基礎的一般的實踐理性,而非純粹的實踐理性。盡管其中人類有了自由的能力,但是他最終還是沒有擺脫感性對于人類的束縛。他的區(qū)別或許只是眼光放的更長遠了一些,但終歸是被現(xiàn)實的利益所迷惑的。而純粹的實踐理性則應該是完全不依附于感性的利益,這樣的自由則是一貫的、永恒的自由。康德也稱其為自由意志?!暗@自由意志不是一下子就明確起來的,而是通過一系列自由任意的范疇而逐漸純粹化和顯露出來的,它最終表達為道德律或義務的形式?!钡赖侣筛拍畛霈F(xiàn)了。由此,自由與道德律兩者的聯(lián)系也被建立了起來。
“康德對道德律令所有這些分析、論證,最后都集中到‘自由’這個概念上。康德倫理學的自由與其認識論的必然是正相對峙的兩方,理性給自然立法就是自然的必然,理性給自己立法就是人的自由?!痹谶@里,關于自由的一個核心積極概念出現(xiàn)了:自己為自己立法。盡管需要遵行法則,但事實上,這個法則是理性自己所立的,故而在此意義上,遵循法則與自由并不再是沖突的關系,自由仍然是自律而非他律。自由在康德的逐步分析中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可以準確定義的概念,它不再是一個物體、一個名詞,而是一種行為,一種為自己立法又選擇是否遵循的行為,也就是純粹理性在實踐中的表現(xiàn)。
按照以上的步驟進一步來分析,在明確了實踐的自由概念后,是否可以從中證明自由的實在性。理性為自然立法就是自然的必然,而分析因果律也可知,自然法則的存在以及自然法則對于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約束作用。在康德的概念里,人類是理性存在者,這意味著人類屬于感性世界,但人同樣是人自己本身,那么也同時屬于理智世界。身為感性世界的一員,人類必定是在自然法則的約束之下。對于這樣的約束,反映在人類行為中便是“必須”要做的行為。但由于人類擁有理性,故而人類也是理智世界的一員,那么在這個世界中的約束則是道德法則。由于它無論是其原因或是結果都不存在于經(jīng)驗世界,因此,它對于人類的行為的約束便不再是“必須”而變?yōu)榱恕皯敗??!叭绻耸巧?,一切行為都會‘一定會’是道德的,沒有‘應當’的問題?!钡瞬皇巧?,故而在這其中就出現(xiàn)了一個概念,也是在上一部分的最后中出現(xiàn)的概念:道德。道德問題出現(xiàn)了?!罢钦f明人屬于感性世界的存在‘應當’執(zhí)行本體世界的命令,這也才有道德問題。如上所說,道德來源于自由,但又‘只有道德才給我們初次發(fā)現(xiàn)出自由概念來’”。也就是說,因為道德的存在,我們體會到了自由的存在,因此,“自由作為道德法則的存在根據(jù),而道德法則作為自由的認識根據(jù)”兩者交織糾纏在一起。結合自由為自己立法的特點來看,實際上道德法則便是自由意志在實踐領域為自己立的法則。自己確立最高的法則并遵守它,這所體現(xiàn)出的是意志的自律而非不自由。由此我們似乎可以得出結論:在實踐領域中,自由的實在性就表現(xiàn)為或就是實踐理性?!白杂筛拍?,就其實在性通過實踐理性的一條無可置疑的法則得到證明而言,如今構成了純粹理性的、甚至思辨理性的一個體系的整個大廈的拱頂石?!笨档聫膶嵺`理性的角度入手證明了自由的實在性,并在其實在性被證明后給予自由非常高的評價。
結合上文的論述,可以發(fā)現(xiàn)康德對于自由實在性的證明是根據(jù)對自由概念的不斷分析而逐步遞推。首先作為獨立于經(jīng)驗世界的關于自由的知識是不能被人類所認識的。其次,一個自由意志的存在實際上并不會產(chǎn)生道德問題,而必須有一個法則的規(guī)范才能實現(xiàn)。但若此所表現(xiàn)出的他律又與自由不受規(guī)范的特點相違背。故而去探究自由的積極概念即自我立法??梢钥吹?,道德法則的存在為自由意志的選擇提供基礎,且這個道德法則是自由意志自我設立的,故而它表現(xiàn)為一種自律而非他律,因而它還是自由的。這樣,自由與道德法則之間便不再存在悖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