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旭光
小便不通之癥,中醫(yī)統(tǒng)稱為“癃閉”,是指以小便量少、點滴而出、甚則閉塞不通為主癥的一種疾患。其中小便不利、點滴短少、病勢較緩者稱為“癃”;小便閉塞、點滴不通、病勢較急者稱為“閉”。癃和閉都是指排尿困難,只有程度上的不同;亦有始則涓滴細少,繼則閉而不通者,因此多合稱為癃閉。此癥多為三焦氣化失常,膀胱不利所致。治宜溫經散寒、芳香通竅、溫陽利水。臨床采用皂角半夏貼臍治之,療效頗佳。
組方用法:皂角15克,半夏10克,麝香0.3克,面粉適量,生姜數片。將皂角、半夏碾成細粉末,加入麝香、面粉調勻,以黃酒適量調和藥末為泥狀,制成圓形藥餅備用。取藥餅貼在患者臍部,以生姜覆蓋,用紗布、膠布固定,再用熱水袋放在藥餅上熨之。一般三四小時后小便通利,為防其復發(fā),次日可再敷1次。治療期間避免精神刺激,忌服辛辣酒類之物;還要注意防止受寒,不可過勞,不可憋尿,避免久坐,并適當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