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延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
我今天想表達的,更多是一個聽后感。主要談三個方面感想:
第一個方面,聽完高銘暄教授的演講,我真是有一種振聾發(fā)聵的感覺。高銘暄教授剛才談到很多方面。他談到貫穿性,對我們的研究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重申。剛才聽完高銘暄教授報告之后,其實我有兩點體會,第一個是我們要結(jié)合罪刑法定原則的精神去反思實踐,剛才幾位老師也提到對實踐的反思問題。第二個是反思理論,剛才高銘暄教授提到了很多刑法當中一些核心概念,包括刑法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最近研究是比較欠缺的,例如,高銘暄教授提到了罪責刑相適應原則。這里的“責”就是刑事責任。對刑事責任的研究,其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包括本世紀初的教材里邊談了很多,文章也很多,但最近十多年的研究卻很少。而刑事責任恰恰是刑法當中有很核心的概念,高銘暄教授無論是在之前教材,還是在1993年出版的刑法學原理里面,都有很長篇幅的論述。但現(xiàn)在,這樣的一個基本概念,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掉了。這種有意無意的抹殺,實際上會造成我們在理解刑法當中一些核心概念時會造成偏差。所以要反思理論,高銘暄教授剛才提到很重要一點,就是我們的刑法解釋要立足刑法規(guī)定本身。但目前在借鑒國外理論過程中,卻嚴重忽視了我國刑法規(guī)定特殊性。所以還是回到中國刑法本身來解釋法律。
第二個方面,怎么樣把實踐中的一些經(jīng)驗性的規(guī)則、司法規(guī)則,反哺刑法理論。剛才提到幾位老師也都提到這一點。現(xiàn)在實踐發(fā)展的很快,最近和實踐部門的同仁交流之后,發(fā)現(xiàn)他們很多研究比理論研究來更扎實,甚至超前。他們面對的問題,有些新型的犯罪問題,比我們理解更深。對這種實踐中的經(jīng)驗性規(guī)則怎么把握,尤其像量刑的問題,量刑問題靠教義學是無法推演出來的,必須對大量的經(jīng)驗性規(guī)則進行總結(jié)之后,才能反哺到刑法教學當中去。
第三個方面,怎么去面對新課題。我始終覺得高銘暄教授的研究始終處于前沿。刑法學界最近的一些研究和探討,在他報告中都反映出來了。 怎么去看待新話題?我覺得需要整個理論界和實務(wù)界共同去把握,也需要反思。就我的理解來講的話,有三點要去特別關(guān)注。
第一點是怎么看待價值問題。高銘暄教授剛才提到罪刑法定原則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結(jié)合在一起,我覺得非常重要,我們怎么去理解這個價值,尤其是在我們的制度下怎么理解這個價值。其實有的時候一個人談?wù)x和另外一個談?wù)x不是一碼事,我們怎么去找到一個最大公約數(shù)談價值?怎么談這些基本的核心問題,還是要重新思考。另外來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方法論問題。我覺得刑法學發(fā)展到現(xiàn)在,逐漸有意識地開展刑法方法論的研究。其實老先生們一直在做這個事情,但是最近的研究在方法論層面,還是不太滿意。最近看一些年輕人寫的博士論文,坦白來講的話,方法論意識不強,不論哲學上的方法論也好,還是基本的法律方法也好,都是有問題的。最后一點,就是刑法學怎么跟其他學科融合問題。其實今天很有意思,國家檢察官學院和中國犯罪學學會聯(lián)合組織這樣一個論壇,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犯罪學對實踐的關(guān)注以及由此提出的理論,對刑法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犯罪學對現(xiàn)象的描述,是刑法學無法取代的,甚至是做不到的。犯罪學對整個社會提出一些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多樣性地呈現(xiàn)之后,對刑法研究會提供更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