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 214122)
曹操一出場,作者便借許劭之口評價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此后小說就通過典型事例,寫出這樣一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的形象。曹操雖然有奸詐、虛偽之處,但是從宏觀角度來看,作為領(lǐng)袖人物,他胸懷博大,目標遠大,善于識人,有過人的膽識,是亂世之中的英雄豪杰。在諸多三國人物中,“最能隱忍不發(fā),最能韜晦不露,最能忍辱負重的非司馬仲達莫屬。”司馬懿在《三國演義》中的出場時間較晚,是在第六十七回中才嶄露頭角,但他每每在關(guān)鍵時刻提出獨到見解。并在曹魏后期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他西拒蜀漢、南征東吳、北伐遼東,可以說是用一己之力延續(xù)了魏國統(tǒng)治。曹操和司馬懿分別作為魏朝武帝與晉朝宣帝啟承后世帝王之業(yè),皆因其出色的政治才華和獨到的戰(zhàn)略眼光。
羅貫中有意讓曹操一出場就為他確定了“奸詐虛偽”的基本性格特征。第一回說曹操“小字阿瞞”,“瞞”是欺瞞的意思,而曹操性格多疑,好用計謀,故“瞞”非常符合曹操的性格。在《三國演義》許攸問糧這一回中,作者通過描寫曹操的動作、笑容、語氣等細節(jié)活靈活現(xiàn)的向讀者展示了一個老奸巨猾的奸雄形象。
攸曰:“公今軍糧尚有幾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辈僭唬河邪肽甓??!必餍涠穑叢匠鰩ぴ唬骸拔嵋哉\相投,而公見欺如是,豈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遠勿嗔,尚容實訴:軍中糧實可支三月耳?!必υ唬骸笆廊私匝悦系录樾郏窆灰?。”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遂附耳低言曰:“軍中止有此月之糧?!必舐曉唬骸靶莶m我!糧已盡矣!”
許攸試探性詢問曹操軍中糧草情況,結(jié)果曹操一再隱瞞不肯如實告知。直至許攸拿出截獲曹操因無糧派出去催糧的信,曹操方才如實相告,如此可以看出曹操的奸詐虛偽。此后作者繼續(xù)通過一系列事件來渲染、強化這一性格。如執(zhí)行軍令則借發(fā)以代己頭、借倉官王垕之頭以平兵怨等,無不體現(xiàn)出他奸詐虛偽的性格。
司馬懿的奸詐虛偽較曹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司馬懿在誅殺曹爽及其黨羽中把這一性格特點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李勝到后司馬懿裝作一副行將就木之人的樣子,故意把青州說成并州,而且在奴婢喂湯時喝的滿身都是。還讓李勝代他向大將軍曹爽懇求照顧他的兩個兒子,讓曹爽放松警惕。正是司馬懿精彩絕倫的演技,徹底讓曹爽放松了對他的戒備之心。而后曹爽不聽司農(nóng)桓范的建議,帶領(lǐng)三個弟兄全部隨魏主曹芳出城打獵,給了司馬懿以可乘之機。曹爽出城后,司馬懿立刻帶領(lǐng)大軍占領(lǐng)武庫,并向太后請旨剝奪曹爽兵權(quán)。高平陵事變之后,魏國的軍政大權(quán)全部落于司馬氏之手,司馬懿獨掌大權(quán)。
司馬懿玩弄權(quán)術(shù)的水平,在《三國演義》中是要比曹操還要厲害的。按照弗洛伊德理論分析,一個拼命壓抑自己的人,反過來施之于人時,也更加殘忍。司馬懿在誅殺曹爽的這一過程中,他對于政治敵人那種斬草除根的行為是多么的陰險兇殘,令人發(fā)指。
曹操的這一輩子,過得十分瀟灑,略無半點畏懼顧慮之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恣意行事,揮灑自如。曹操一生平黃巾、定河北、征烏桓、擒呂布、收荊州,一統(tǒng)中原,天下九州得其六,這一切與曹操的冒險精神是分不開的。
司徒王允借過壽之名宴請百官,意圖誅滅國賊董卓,結(jié)果百官除了哭,百無一策。這時只有曹操站了出來,提出了以獻刀為名,刺殺董卓的計劃。通過這件事充分體現(xiàn)了曹操過人的膽識和非凡的勇氣。平烏桓一戰(zhàn),曹操不顧許多謀臣的反對,決心越過沙漠,西征烏桓,徹底消滅袁熙、袁尚殘存勢力。結(jié)果由于對困難估計不足,遇到了“時天氣寒且旱,二百里無水,軍又乏糧,殺馬為食,鑿地三四十丈,方得水?!钡膼毫忧闆r,差點全軍覆沒。在曹操勝利班師后也進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評:
“孤前者乘危遠征,僥幸成功。雖得勝,天所佑也,不可以為法。諸君之諫,乃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后勿難言?!辈⒅刭p了之前反對進軍的謀臣們,但同時也是因為這種敢于冒險的精神才使曹操獲得了這場寶貴的勝利。
司馬懿侍奉魏朝和曹操侍奉漢朝,大抵相同,他倆的人臣之位都已經(jīng)到了極點,權(quán)術(shù)的運用也已經(jīng)登峰造極。但是區(qū)別在于司馬懿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常常懷著恐懼的心理,一直很謹慎。在曹操死后,依然很謹慎,事事小心。他很少做詩,不題詞,不高談闊論,不拋頭露面??粘怯?,是《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計謀之一,這是一場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心理戰(zhàn)。司馬懿見諸葛亮在城頭上,笑容可掬不慌不忙地焚香操琴,而且大門四開不見一兵一卒。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平生一直很謹慎,未曾弄險過。如今大開城門,一定有埋伏的軍隊。但反過來看,諸葛亮也正是預(yù)料到了司馬懿平生最為小心謹慎,絕對不敢貿(mào)然帶兵入城。
另外,司馬懿極富政治才能,其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理。而白起與韓信慘遭滅頂之災(zāi)更使得司馬懿在多重繁復(fù)關(guān)系與矛盾中加倍謹慎小心,以求現(xiàn)世安穩(wěn)。司馬懿是在諸葛亮北伐,而魏國朝中人才缺失的情況下重新登上政治舞臺的,因此,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的重要之處。若諸葛亮能存活,那么司馬懿自當有用武之處;若諸葛亮被殺,那么司馬懿亦無可用之處,再遭貶黜是不可避免之事。
東漢末年,士族勢力強大,一個地方政權(quán)的穩(wěn)固往往需要地方士族的支持。曹操出身寒門,父親曹嵩本姓夏侯氏;因被中常侍曹騰收為養(yǎng)子,故而改姓曹。東漢之時,宦官權(quán)力雖然高,卻受到他人鄙視。士族大夫的冷眼相待,權(quán)臣貴戚的排外冷落,加之生活的不易艱難,使得曹家人長期處于困頓之中。如此家庭成長起來的曹操,從小就沒有安全感可言,所以曹操在小的時候很叛逆,飛鷹走狗,游手好閑,喜歡歌舞,不學(xué)無術(shù)。
同時安全感的缺失使曹操比同齡人成熟的更快,更加的機敏。《世說新語·假譎》篇記載有曹操和袁紹年少時的一件趣聞:
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游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云:“有偷兒賊!”青廬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復(fù)大叫云:“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
通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正是曹操年少時的缺乏嚴格的家庭教育,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安全感的缺失等原因造就了一代梟雄曹操奸詐虛偽、智勇雙全的性格。
司馬懿的兒時經(jīng)歷相較曹操則平淡了許多,司馬懿是河內(nèi)郡人,河內(nèi)司馬氏是當?shù)睾苡忻麣獾氖兰掖笞?。《晉書·宣帝紀》中記載:
司馬懿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楚漢間,司馬昂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nèi)。……自昂八世,至東漢安帝時,生征西將軍釣,字叔平。司馬釣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潁川太守司馬雋,字元異??∩┱滓抉R防,字建公。
司馬懿之家世代簪纓,皆為朝廷重臣。其高祖父司馬鈞曾為漢武大帝的征西將軍,曾祖父曾任豫章太守,祖父任潁川太守,其父則居京兆尹的高職。司馬家族的家規(guī)甚是嚴格,父兄之間謹遵禮法,父慈子孝且兄友弟恭,是典型的士族家庭教育。司馬懿自幼耳濡目染,形成了良好的學(xué)習(xí)生活習(xí)慣,少年時期便滿腹經(jīng)綸,學(xué)富五車。史書稱他“少有奇節(jié),聰明多大略,博學(xué)洽聞,伏膺儒教”,儒學(xué)之道對司馬懿的影響深刻而久遠?!皾h末大亂,??挥袘n天下心”。儒家文化的日益熏陶以及當時社會的動亂使得司馬懿同年紀相仿的青年才俊一般擁有救國立民的遠大抱負,但是世代為官的身世背景卻使得司馬懿擁有與常人不同的見解與經(jīng)歷。司馬懿自小深諳為官之道,平日待人接物,無不小心謹慎,不出一絲紕漏。不僅如此,淵博的才學(xué)更使其眼光高遠,看待事物有更多的見地。得天獨厚的條件為司馬懿入仕為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并為其奪取曹家政權(quán)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由于《三國演義》尊劉貶曹的總基調(diào),站在蜀漢政權(quán)對立面的曹操和司馬懿難免會被作為反面人物而出現(xiàn)在小說中。他們性格上的優(yōu)點很少被提及,有時甚至?xí)浑[藏,性格上的缺點也會被過度的放大。但也正因如此使二人的形象變成了更加真實立體,經(jīng)得起琢磨。演義中塑造的曹操和司馬懿的人物形象,有很多的相似性。他們都是三國時期重要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雖然他們都有奸詐虛偽的一面,但也絲毫掩蓋不住他們的英雄本色,奸而不惡。他們的出現(xiàn)對推動歷史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是從漢到魏再到晉的關(guān)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