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第一中學 053000)
金庸先生去世了,作為一個借他的作品進行文學啟蒙,走進梁羽生、古龍等優(yōu)秀作家的武俠世界,并影響著我至今創(chuàng)作內容的后輩,今天且不談?chuàng)]淚吟長歌,就借先生內容粗淺一談,聊以寄托哀思。
我對先生作品的閱讀順序很是影響了我對一些人物的感觀。也正是因為從《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一直到最后,在把《白馬嘯西風》《越女劍》都讀完后,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對《神雕俠侶》的閱讀。
老實講,我不喜歡郭靖。為什么呢?大家不妨想想,在金庸先生的幾部書中,他算不得命最好的(參見段譽段公子),也算不得最有奇遇的(參見張無忌),就連論起應變的能力吧,也還有蕭峰蕭大哥(原名喬峰)撐場子呢。你說“傻小子”郭靖怎么就一路遇上那么聰明可人的一個黃蓉,死心塌地地喜歡他的華箏公主,學藝還靠黃蓉用美食籠絡住洪七公才學了降龍十八掌。天啊,這人上輩子該是積了多少德才是這么順?人人都愛他、敬他、追隨他,而他,恕我直言,除一腔熱血與毅力之外還剩什么?換言之,郭靖是金庸的一個理想化的,近乎完美的人物。這其實并不難理解,從先生的家世以及其人生經歷可見一斑。他心中的中國抗金歷史、那段江湖往事,是融注進了他非常多的愛國、惜事情懷的。而這也直接導致了郭靖這位“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大俠的產生。也正因如此,郭靖這一形象則摒棄了幾乎人性上的所有缺點,直接塑造出了一個極其“偉光正”的形象。就連其最后的結局,為國而死,令人唏噓之余也揭示了他的核心特征——愛國。從他身上我們不難看出,先生的確有一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心,若是條件允許,興許他也會投筆從戎。而在此時,先生也是對那種正直、光明磊落的人格充滿了贊賞的。也就是說,他支持這種人,并且踐行著一些“郭靖”式的行為。不論是以文名世,還是以報立身,他的那些苦苦支撐,都像極了郭靖在偌大江湖中的堅守與自持。
接下來,談談令狐沖。從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來看,活脫脫一個“浪子”,而且還回頭了。說到這突然讓我想起了王陽明,這位人才當初也沒少干些“旁門”的事。據說練修煉道術都到了可以曉知未來。但最后還是以毅然心態(tài),投回官場“正道”。
但是令狐沖就不一樣了,他所謂的“浪子回頭”是某種意義上對自己的徹底解放。他可愛啊。可愛在哪兒呢?請想象一下,一位掌門大弟子(華山派?。?,和掌門女兒,也就是自己小師妹情誼甚篤。下一步的人生巔峰,眼見就朝自己沖過來了,更不說自己武功好,悟性高,只要一有高人(華山劍宗前輩——隱士風清揚)點化馬上就能稱霸武林。但正因為令狐沖是令狐沖,不是令狐“聰”,他干了這樣幾件事——叛出師門(即和岳不群斷絕關系),不再同小師妹來往(岳靈珊和林平之(PS:小師妹心儀林)),還和魔道中人稱兄道弟。當然,我不排除小說中外部因素對令狐沖的逼迫造成了他的一系列行為,但深入挖掘,他真正的魅力在于不服從。
馮驥才說過這樣一句話:“風可以吹起一大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睂τ诹詈鼪_來說,他獲得了通向權力之門的鑰匙,他可以做黑木崖的主人,但他屈服于所謂的權力了嗎?沒有。考慮到金庸先生寫《笑傲江湖》的時代背景,他個人關于文革的思考,尤其是個人與集體、與權力的關系,隱在這部未曾強調所處時代的小說之中。在此時,他的認知,依我拙見,正在經歷一個由郭靖到令狐沖的轉型。而在這個過程中,是對傳統(tǒng)權力的去魅。首先,是父權。從小說中的令狐沖反叛師傅岳不群,即是他對于傳統(tǒng)父權在對于家庭新一代個體影響的反思。結合先生的查家出身,不難想見他安排令狐沖沖破傳統(tǒng)倫理中被極重視的父權的原因。再者是政治權力,語文活頁上對其有一段摘錄:“權勢這一關,古來多少英雄豪杰,都是難過。……英雄豪杰之士,絕少有人能逃過這‘權位’的關口?!彼藭r身在香港,卻以文人之心來憂憤國事。作為時代中的一個清醒人,他不再過分強調那種為國為民的“大俠”式人物,而是通過令狐沖這一“浪子”形象,勇敢地對權力說不。他也許無法改變,但他選擇不服從。
令狐沖,之所以令我如此推重他,是因為他是一個優(yōu)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的一個“真人”。他對師傅的矛盾情感,對小師妹的無奈到放手,對日月神教教主身份的拒絕,都賦予了他血肉。而最重要的,不服從,是他漂泊的靈魂。
金庸先生之于我,是開啟武俠世界的引路人。從他的作品中,一個快意恩仇,混亂與秩序并存,正義與道義兼濟的武俠江湖能夠被看見、被觸摸。而古龍先生的雨夜石板巷,噠噠馬蹄急,挑燈酒肆中的寥寥數語,蕭十一郎和風四娘的真切情誼和悲劇命運,則填充了金庸所構建的江湖中,小兒女的感情。而在后來到梁羽生先生的一些作品,更多的是于江湖浮沉中尋一絲禪意,在命運風雷中求一縷靜謐。俠在這里是“隱”的,這里的武俠是除了俠以外還有傳統(tǒng)“道”的精神的。
這偌大江湖,萬丈紅塵啊。有急奔快馬快刀驚人,有暗香盈袖醉人無痕。是有愛啊,也有曲折的恨。是的轟烈人間的轟烈,也是丹歌驚鴻的一瞥。是挑開古意中國的簾,是串起道義與情懷的線。
金庸先生或許遠去,但江湖兒女江湖老,聚散有時歡歌有期。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終成絕唱??蛇€是那句老話:“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蔽覀儯髸衅?。
晚生狂悖,謹以此文向金庸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