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館 518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逐漸加深,博物館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公益性的永久性機構,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場所,在文化供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講解員是文物遺產走入觀眾眼中的橋梁,講解員的主要工作是為走進博物館的觀眾講解文物、傳播知識,在博物館的宣傳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講解員是博物館的“宣傳教育使者”,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講解員的素質和修養(yǎng)直接關系到博物館的形象和社會宣傳效果。那么講解員應具備哪些職業(yè)素質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博物館作為民族文化和世界聞名的集中體現(xiàn),作為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傳承的載體,肩負著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民族精神的艱巨使命,作為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結晶,博物館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助推器,而博物館的講解員則承擔著“傳播文化使者”的作用,因此講解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情懷、能明確政治方向維護國家和民族形象尊嚴,愛崗敬業(yè)、具有奉獻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熱愛博物館、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只有真正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才能在工作崗位上有所發(fā)展和作為!同時,講解員還應有強烈的服務意識,博物館是一個免費對外開放的機構,是一個服務大眾、服務社會的機構,講解員只有具有強烈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才能維護好博物館的形象,才能主動、熱情的服務觀眾!
講解工作是博物館對外服務的窗口,講解員是直接與觀眾進行溝通和交流的,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直接關系到博物館的形象和聲譽。講解員留給觀眾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儀容儀表會讓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更有自信。因此講解員在講解工作時必須身著工作服、佩戴工作證、施淡妝(切忌濃妝艷抹),發(fā)型要適合個人特征并與所處環(huán)境相適宜,講解時目光平視,表情自然、大方(切忌做出夸張的表情顯得矯揉造作)、態(tài)勢端莊優(yōu)雅、步伐輕而穩(wěn),使觀眾跟隨講解員的講解能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進行。
講解是知識與語言的高度綜合的藝術,它綜合了教師、播音、演講、話劇、表演等專業(yè)的技術手段,是專業(yè)性、知識性和藝術性的結合。講解本身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觀眾參觀交流的過程中,有些觀眾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不乏一些專業(yè)、刁鉆的問題,也有一些平時被忽略掉的問題等,此時能否回答出觀眾提出的問題,給觀眾一個較為滿意的答案,就體現(xiàn)出了講解員的文化素質和涵養(yǎng)。
一名優(yōu)秀的講解員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講解中慢慢成長起來的,講解工作是知識與技能的體現(xiàn),需要講解員具備扎實的語言基本功。語言是一門口耳之學,是聽和說的學習,兩者不可分割!講解員平時應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掌握科學的呼吸和發(fā)聲方法——胸腹聯(lián)合式呼吸。因為科學的呼吸和發(fā)聲能夠保證發(fā)音器官的持久健康,同時從專業(yè)上講也是為了做到聲音的飽滿圓潤。講解員每天還應進行吐字歸音的練習、掌握好語音、語調、語速和節(jié)奏的變化等,只有掌握了扎實的語言基本功,講解員講解時音質優(yōu)美、吐字清晰、聲音洪亮,表達準確等,才能讓觀眾在聽講解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
講解員不是“傳聲筒”,照本宣科式的講解方式已然不能適應新時代發(fā)展下人們對講解的需求,過去以一個版本的講解詞面對所有的觀眾已不合時宜。講解員應針對不同的觀眾設計出不同的講解內容,做到“因人施講”,有時還要做到“因地施講”針對不同職業(yè)、民族、年齡、性別、文化水平的觀眾,在不同的講解場地,組織不同的語言和內容進行講解,比如面對普通觀眾時,講解員最好不要主動涉及一些較深層次的問題,觀眾理解不了會打擊他們參觀學習的積極性,而面對專家學者型的觀眾則可以進行深層次的講解和溝通。面對領導接待時,一般行程比較匆忙,不會停留很長時間,這就要求講解員做到“有所講,有所不講”,有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做到言簡意賅,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展覽的重點和最具特色的內容都介紹到,從而讓領導對展覽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對兒童參觀時,講解員則應用通俗易懂、淺顯的語言進行講解,注重內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一場完美的講解,講解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編寫講解詞是每一個講解員都應該掌握技能,只有自己編寫講解詞,才能更好的掌握展覽內容,才能對陳列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提高講解員的文字創(chuàng)作水平,進而加深對講解詞的記憶與發(fā)揮想象。講解員自己編寫講解詞才不會出現(xiàn)死記硬背、一字不差的背稿式的講解。在編寫講解詞之前,講解員應盡量多收集一些陳列內容及與其相關的知識背景、視頻、文字資料等,講解員在背后下的功夫越深,對陳列內容就吃得越透,掌握的也越好,講解起來自然也更有自信!
講解工作看似簡單,其實是對講解員思想道德、文化知識、專業(yè)素質等多方面的全面考察,也是講解員個體心理素質優(yōu)劣的綜合體現(xiàn),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講解工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首要條件就是要有穩(wěn)定的情緒,若情緒不穩(wěn)定,比較緊張,那么呼吸系統(tǒng)、肌肉組織等都會發(fā)生變化,導致講解過程中語速、節(jié)奏紊亂,表情僵硬、目光呆滯、手勢、姿態(tài)與語言不協(xié)調,由于緊張,還可導致頭腦空白、思路紊亂、語無倫次,把原本準備好的講解詞忘的一干二凈,或使原來非常熟悉的講解內容在臨場講解時忘掉大部分或全部,使講解無法正常進行下去,導致講解員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因此,講解員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使講解水平得以充分的發(fā)揮出來!
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一些突發(fā)情況,比如一般重要接待對方會提前把參觀時間規(guī)定好,講解員也會按照要求去準備相應時間的講解內容,但是有時在講解過程中對方行程發(fā)生改變,可能要臨時縮短參觀時間或者延長參觀時間,這時講解員應立即作出調整,按新的要求和指示去完成接待任務,這就是對講解員應變能力的一個考驗。當然,在接待過程還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甚至與講解無關的其它突發(fā)情況,也都需要講解員能針對突發(fā)情況及時做出正確、妥善的處理,以免給觀眾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給博物館帶來不良影響!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觀眾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觀眾對文化的需求和欣賞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因此講解員在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形象素質、心理素質等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的同時還應不斷充實自己,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業(yè)務水平,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為成為新時代的優(yōu)秀講解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