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魏穎
隨著我國金融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入,投資理財行業(yè)也隨之獲得了較快的發(fā)展,因此,個人對投資理財的需求量開始日益增加,從而促使投資理財行業(yè)成為了一種“新興行業(yè)”。另外,投資理財行業(yè)的發(fā)展既增加了個人收入,同時還能夠將民間資金激活,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由此可見,投資理財行業(yè)在我國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我國當前的投資理財行業(yè)卻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再加上個人在投資理財方面缺少豐富的經驗,因此,引發(fā)了部分不必要的問題,進而嚴重地影響到了個人理財。基于此,個人應該對此引起重視,并積極探究出與本身相符合、有利于提高收益的投資理財規(guī)劃。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變得越來越多。因此,資金的閑置開始推動人們探尋資金保值增值的渠道,其中,投資理財恰好符合了這些居民的實際需求,從而不僅幫助他們構建了一種理財觀念,而且還有效推動了經濟建設和有關領域的發(fā)展。另外,隨著理財講解活動和投資觀念的理性化發(fā)展,理性的投資理財也開始向不同的階層深入,并且已經成為了人們平時生活中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投資理財贏得了我國居民的高度認可[1]。
由于投資理財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無法確保各種理財行為均能夠獲取到可觀的經濟收益,這就要求個人在進行投資理財時應該保持清醒的意識,合理掌控較易發(fā)生的風險和預期收益,以此來確保本身的經濟收益。但是,由于我國大多數居民并未能夠充分了解投資理財,加之有關理財企業(yè)的各種引導,進而不僅導致了個人投資理財活動缺乏較強的針對性,而且還對最終的經濟收益造成了影響。另外,還同理財企業(yè)之間發(fā)生了嚴重的經濟糾紛,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矛盾,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性,這也是我國個人投資理財活動中的一種常見現象。
通常情況下,我國居民往往會將投資理財同銀行儲蓄進行混淆,既未構建明確的理財觀念,同時也未能深入理解理財行為,這也是當前存在的一個典型問題。雖然銀行儲蓄存在的風險不高,但是卻難以獲取到較高的經濟收益,并且利率也十分固定;投資理財的經濟收益相對較高,資金浮動較大,但是在實際運作中卻存在著較高的風險。由于我國居民并未對此形成較高的認知,因此,造成自身發(fā)生了錯誤的理財行為。然而,當了解到二者之間的差距時,卻已經為時過晚,倘若需要對其進行變更,就必須支付高額的違約金,從而對其經濟收益與心理平衡造成了嚴重影響,最終導致其同理財企業(yè)之間產生了強烈的矛盾[2]。
現如今,我國理財公司的工作形式仍然以駐點方式為主,也就是說,向前來的儲戶講解理財活動和方式,以此來引導客戶參與理財活動。在此過程當中,理財工作人員常常會過于重視對投資收益的宣傳,并未向儲戶詳細介紹有關風險因素以及在投資過程中個人需要承擔的各種責任,主要目的就是讓客戶簽單,理財過程十分不穩(wěn)定,理財業(yè)務不透明,從而引發(fā)了較多的經濟糾紛,這也是我國各個理財企業(yè)中存在的普遍現象。
首先,居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貧富差距,城鎮(zhèn)居民的收入差距始終在日益擴大,最貧困的20%家庭居民同最富有的20%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間存在的差距高于10倍。超過60%的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其平均水平。一般來講,收入差距越大,財產差距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收入財產最高的20%總額在城鎮(zhèn)居民財產中的占比大約為50%。收入財產最低的20%總額在城鎮(zhèn)居民財產中的占比大約為1%。80%中等收入家庭的財產在總財產中的占比僅僅達到了50%。因此,貧富之間的差距對消費需求造成了嚴重影響。高收入群體只購買高檔產品,普通商品難以符合他們的需求。此外,就銀行存款與金融資產而言,20%收入較高的群體占據了80%理財產品的收入。大多數中低收入群體均不具備購買能力。
其次,個人理財效率較低。我國資本市場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一種現象是上市企業(yè)大股東私自挪用資金,并未考慮上市企業(yè)為獨立的合法人。直接干預上市企業(yè)的管理與經營,從而損害了投資人員的利益;另外一種現象是“股市盛世”“政策市”均同“政府”行為息息相關,比如說,政府的各種信息形式、社論等。所以,人們開始質疑基金、保險以及股票等投資形式的可靠性[3]。基于此,不得不選取具有國家信用及其擔保的國債或儲蓄存款。
再次,投資理財的實際環(huán)境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制約。第一,不動產的投資門檻較高,投資理財的前提條件是住房必須超過兩套,因此,就收入較低的群體而言,根本無法進行理財投資。第二,其自身的投資受到了大量因素的影響,風險較大,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與時間,一旦未能對其進行合理規(guī)劃,就可能影響到居民自身的生活質量。此外,再加上理財工具的不健全,因此,大多數投資均未獲取到理想的收益。
最后,金融資產在家庭財產結構和財產分配中占據的比例較高。家庭中耐用消費品的占比過低(汽車類除外)。20世紀90年代以后,家用電器和耐用消費品均發(fā)展成了家庭中的重要資產。隨著消費品成本的日益減少,加之居民家庭財產的不斷增加,耐用消費品在居民家庭總資產中的重要性也在逐漸下降。
就個人投資理財而言,大多數居民均是在閑暇時間進行的,尤其是一些工薪族,基本沒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投資理財。因此,個人一定要對投資理財規(guī)劃的設計引起足夠重視,也就是說,要想確保投資理財能夠獲取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須對投資理財規(guī)劃進行合理設計。而個人要想在投資理財規(guī)劃方面獲取到較好的效果,就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出本身的作用,既要對投資理財產品加強研究,同時還應該注重同本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結合,只有采取此種形式,才能夠確保投資理財的科學性與效益性,以防投資理財失落而引發(fā)嚴重的經濟損失。
首先,強化新型投資理財理念。個人在進行投資理財規(guī)劃時,一定要構建出新型的投資理財理念,并且還應該充分了解理財產品的購買并非投資理財的規(guī)劃,而是基于反復地學習、分析與研究,讓自身能夠抵御誘惑,并形成一種理性的投資理財理念,從根本上提高投資理財規(guī)劃的科學合理性[4]。尤其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居民收入水平也在日益提升,然而,由于投資理財產品的類型較多。因此,個人必須根據本身的實際情況來提高理財意識,做到理性投資、禁得住誘惑、確保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從而以“平常心”進行投資理財。
其次,合理選取投資理財產品。個人在進行投資理財時,必須根據本身的收入水平和工作模式來選取投資理財產品,不可以毫無針對性地對其進行選取,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比如說,在進行投資理財時,應該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比自己需要選取的理財產品,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投資習慣。在選取理財產品時必須展開比較分析,選取那些符合自身需求、收益較高、風險不高的投資理財產品,尤其是要基于比較分析來保證自身能夠獲取到較高的經濟收益。除此之外,對投資理財產品進行選取時,還應該積極采用“組合策略”,以此來保證投資收益,這樣就算有的產品虧本,也能夠通過其他產品彌補。
再次,虛心聽取投資理財建議。就個人投資理財而言,大多數居民均缺乏豐富的投資經驗,因此,居民應該認真聽取有關方面提出的建議。比如說,隨著我國投資理財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專業(yè)化的分析師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認可,因此,個人在進行投資理財時應該積極采納他們的建議,以此來保證本身投資理財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另外,個人還應該多同自己的朋友、親戚展開交流,主動學習與投資理財方面有關的知識,仔細分析各類理財產品所具有的優(yōu)勢以及存在的缺點,從而可以為自己進行投資理財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不僅如此,個人還有必要多學習、多分析,通過學習來積累經驗、總結教訓。
最后,合理規(guī)避投資理財風險。隨著我國理財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就廣大居民而言,不僅增加了投資途徑,而且還提高了投資理財服務的專業(yè)性,另外,在提升個人投資理財水平和投資理財的科學性方面還發(fā)揮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值得肯定的是,雖然我國個人投資理財的規(guī)模、數量正在日益擴大,層次與水平正在日益提高,但是,風險防范意識與能力卻仍然較低,因此,一定要對風險的規(guī)避引起重視。在此方面,個人一定要將風險規(guī)避同收益水平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盡可能不進行規(guī)模較大的高風險投資,從而可以對投資風險進行較好地控制。除此之外,還應該對投資理財詐騙的規(guī)避引起高度重視,在進行投資理財時,必須選取正規(guī)的商業(yè)銀行、保險公司和其他銀行的營業(yè)網點或官網,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規(guī)避風險。
綜上所述,現如今,我國居民在進行投資理財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從而不僅導致個人在進行投資理財時往往會產生各種失誤,而且還對自身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由此可見,個人在投資理財方面仍然缺乏科學性,因此,應該對此引起高度重視。另外,就廣大居民而言,在進行投資理財時必須注重規(guī)劃工作,比如說,強化新型投資理財理念、合理選取投資理財產品、虛心聽取投資理財建議、合理規(guī)避投資理財風險等,以此來提高個人投資理財規(guī)劃的科學性與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