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你們的關于《地球最后的夜晚》影評,還算中肯,也將關于這部電影的矛盾捅了出來。《地球最后的夜晚》從備受期待到備受質(zhì)疑,這個過程真的很快,只是對于主創(chuàng)來說,確實有點委屈。大家對于這樣一部電影,可以有各自的評判標準,只是對于畢贛來說,面對這樣的尷尬局面,一定不是他自己當初想要的吧。
我個人對于《地球最后的夜晚》感到非常欣賞,這是一部難得的華語藝術(shù)片,能在藝術(shù)性的完成度上達到幾乎是前所未有的高度。之前我們的太多藝術(shù)片不得要領,要么一味地學習模仿,要么凌空蹈虛又難自圓其說,很多導演一部接一部地嘗試,都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真正打通藝術(shù)片的竅門。畢贛某種意義上是華人導演里的奇葩,他雖然學習效仿了很多導演,但他身上還是有一股野生的莽撞感和極端感,這一點上他已經(jīng)完全上路了……
有很多影評人一個勁兒地在哪找《地球最后的夜晚》到底致敬了多少作品,畢贛的身上又有多少導演的隱形符號,好像做出了這道題,才能證明自己的觀影數(shù)量一樣……這是個無聊游戲,也把電影史、藝術(shù)史過于數(shù)字化,其實是對藝術(shù)的玷污和誤會。
不管怎么說,《地球最后的夜晚》成了年度第一起尷尬事件,從導演到作品都受到了這種錯誤宣傳的影響,本末倒置,這應該也會成為華語電影的一次教訓。
——大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