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波
摘 要:由于我國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廣大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比較落后,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靈活程度相對欠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新媒體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到了課堂教學當中。本文主要探究在新媒體的大環(huán)境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期為促進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思路。
關鍵詞:高中階段;數學教學;教學方法;新媒體;創(chuàng)新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引入新媒體是時代的推動,也是必然的選擇。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在教育領域,課堂教學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特殊形式,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已成為了教師必然的選擇。數學作為一門現代化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新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還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作為一名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師,我們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學習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數學教學的方法,為促進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應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很多學生都認為學習數學是枯燥的、無聊的。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入手,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在新媒體的背景下,PPT是教師上課必備的教學工具,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PPT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數學情境,既可以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進行《隨機事件的概率》教學時,我先在PPT上為學生呈現了一張“賭局”的圖片,接著以這幅圖片為基礎,為學生介紹了概率論的來源,即:在17世紀,一個名為梅累的騎士就“兩個賭徒約定賭若干局,且誰先贏c局誰就是贏家。若在一個賭徒勝a局(a 二、應用教學軟件制圖,增強知識的教學效果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單純的講授,很難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而新媒體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在講授一些抽象、復雜的數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樣的教學軟件,將解題思路和過程完整清晰的展示給學生,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對新技術的好奇,提高學生上課的專注度,又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提升學生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集合》時,已知集合A={y|y=2x,x[?]R},B={y |y=x2,x[?]R},請求A∩B的集合個數是多少?在解這道題時,我們需要確定y=2x和y=x2的交點個數。這時,為了教會學生解題的思路,我們以這兩個函數的一般形式來舉例,即:求y=ax與y=xa的交點個數。在求這兩個函數的交點時,由于函數圖像有些復雜,如果讓學生自己來畫,或者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方面會嚴重的影響課堂的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得出的結論正確率也不高。然而如果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做一個課件,通過拖動動點P來改變a的值,則會快速而清晰的得到結果,即:a[?](0,1)時,有一個交點,a>1時在(2.7,2.8)區(qū)間有一個交點,其他情況都是兩個交點。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清晰的觀看求解兩個函數交點的思路,又可以準確的得出正確答案,是增強數學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 三、應用微課講解難點,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湊的加快,人類進入了微時代。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微博、微信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學領域,為了追求教學效率,微課已經被眾多數學教師廣泛的應用到了課堂教學當中。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來說,微課短小精簡,重點突出,并且可供學生隨時隨地的觀看、學習,打破了以往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有重要的幫助。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時,由于很多學生對于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掌握的不夠牢固,為了幫助學生鞏固這一知識,我將有關于等差數列前n項的和的典型例題和講解,制作成了一個10分鐘的微視頻供學生課下學習交流。這樣不僅可以極大地節(jié)約數學課堂的教學時間,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于完善數學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有重要的幫助。 綜上所述,將新媒體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當中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學習新媒體的操作與應用,為數學教學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勁松.新媒體環(huán)境對高中數學教學信息化教育的啟示[J].信息記錄材料,2018. [2]米銀.高中數學微課制作及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