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列夫·托爾斯泰女性塑造中的“圣母—妓女”情結(jié)

      2019-01-30 08:32:39張中鋒
      中華女子學(xué)院學(xué)報 2019年6期
      關(guān)鍵詞:娜塔莎圣母馬斯洛

      張中鋒 吳 函

      弗洛伊德在分析某類型的愛情時認為:“成年男子的意識心靈,總把母親看作神格化了的,具有純潔無瑕的美德。對于母親這種德行的絲毫懷疑,如果出自他人的暗示,就造成了極大的侮辱,如果由于自己的猜疑,則很痛苦難堪。然而,存在于‘母親’與‘妓女’間這種極端鮮明的對照,正啟發(fā)我們?nèi)パ芯窟@種癥結(jié)(complexss)的發(fā)展史,及屬于其間的潛意識關(guān)聯(lián),因為長久以來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兩個在意識里互相排拒的東西,可能在潛意識內(nèi)正是一體?!盵1]126這段文字敘述的有些含混,如果我們對其加以分析便會發(fā)現(xiàn),弗洛伊德所認為的某些男子的理想女性,其主體應(yīng)含有“圣母—妓女”情結(jié)(又稱“矛盾情結(jié)”),因為這類男性表現(xiàn)在對理想女性的渴望上,一方面希望對方像圣母一樣的純潔、崇高、溫情,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圣母神圣感、崇高感和道德上的純潔感以及亂倫恐懼等情緒的影響——這些都將導(dǎo)致男性欲望受到壓制,轉(zhuǎn)而渴望對方是一位放蕩的不貞潔的妓女。但是應(yīng)看到,雖然妓女人格會消除男性的心理障礙,但妓女的不名譽身份又使男人伴有羞恥感和厭惡心理,這樣又渴望女性再度恢復(fù)到圣母的純潔,便形成了既矛盾對立又彼此統(tǒng)一的“理想女性”。由此推出,那些不具有這種“圣母—妓女”情結(jié)的女性,要么只是圣潔,要么只是墮落的,以及那些既不純潔,也不墮落的中庸女性等,都是不受這類男性所喜悅的。

      托爾斯泰也許就是懷有如此情結(jié)的男子,即其對理想女性的情感應(yīng)具有“圣母—妓女”情結(jié),作家筆下的理想女性如娜塔莎、安娜、馬斯洛娃等無不如此。她們均具有堅守純潔和渴望墮落的雙重心理,這種現(xiàn)象用萊蒙托夫的詩句表達就是,“不安分的帆兒祈求風(fēng)暴,仿佛風(fēng)暴里有寧靜蘊藏”。[2]50縱觀托爾斯泰的創(chuàng)作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好女人必墮落”幾乎成了托爾斯泰塑造理想女性的模式。由于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道路的漫長,其筆下理想女性這種兩極情結(jié)的沖突程度和所占比重也是會發(fā)生變化的,并影響著作者創(chuàng)作觀念和女性觀念的變化。

      托爾斯泰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中描寫了不少女性,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也是作者最喜愛的女性形象便是娜塔莎。娜塔莎生長于鄉(xiāng)村貴族羅斯托夫家族,而托爾斯泰對于過著宗法制生活的羅斯托夫家族又是偏愛的。托爾斯泰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中所描寫的像羅斯托夫、別祖豪夫、包爾康斯基以及庫拉金等四大家族中,羅斯托夫家族的結(jié)局應(yīng)該是最好的。娜塔莎的哥哥尼古拉娶了帶有很多陪嫁的瑪麗亞·包爾康斯基公爵小姐,娜塔莎她自己則嫁給了莫斯科最為富有的彼埃爾·別祖豪夫,這不但使羅斯托夫家的兒女們都找到了理想的婚姻,而且也由此徹底地擺脫了經(jīng)濟上的窘境而使家族興旺發(fā)達起來。不僅如此,在托爾斯泰看來,羅斯托夫家族生活在鄉(xiāng)村大地上,他們一家人便具有淳樸、善良、熱情、豪俠等美好品行和健康人格,那么娜塔莎也必然是純潔、美麗、天真、活潑,富有生命活力的女性。娜塔莎在偶然參加的一次彼得堡的盛大舞會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她給舞會帶來了一股都市中所缺乏的清新空氣,并在舞會上結(jié)識了青年貴族安德烈,還引發(fā)了他的求婚。由此來看,娜塔莎初入社交界就如此成功,似乎由此便意味著娜塔莎美好人生的開始。可是就在這位純潔的像圣母一樣的女性身上,卻忽然出現(xiàn)了奇怪的行為,即娜塔莎忽然變得渴望墮落了。身在彼得堡的娜塔莎竟經(jīng)不住誘惑,神差鬼使般地愛上了公子哥阿那托利·庫拉金,并達到了瘋狂的程度,“我覺得我已經(jīng)愛他一百年了。我覺得在愛他之前,我從來沒有愛過任何人?!覄傄豢匆娝陀X得他是我的主宰,我是他的奴隸,我不能不愛他。是的,我是奴隸!凡是他命令我的,我都照辦?!盵3]768娜塔莎這種渴望墮落的奇怪行為,不正是“圣母—妓女”情結(jié)的典型體現(xiàn)嗎?娜塔莎這樣的表現(xiàn)也許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腳的,但在審美的法庭上卻是贏家,惡使人的性格發(fā)生變化,變得更加復(fù)雜和深刻。從哲學(xué)的角度來講,娜塔莎有權(quán)這樣做,因為她是自由的,而意志自由是天賦的人權(quán)??档抡f:“自然的歷史是從善開始的,因為它是上帝的作品;自由的歷史是從惡開始的,因為它是人的作品?!盵4]68當(dāng)后來的娜塔莎變成一位只知道生養(yǎng)孩子、教訓(xùn)丈夫的女性時,她也就失去了個性,不再變得美好和可愛了。魔鬼一旦放出來,就再也回不到瓶子里去了,娜塔莎已純潔不再,天真難覓??磥硗袪査固┎捎谩昂门吮貕櫬洹蹦J剿茉烊宋?,使理想女性娜塔莎在美學(xué)上獨放異彩。

      既然理想的女性都是“圣母—妓女”情結(jié)合一型的,那么,那些走向極端情結(jié)的,即或者放蕩墮落如妓女(型)的,或圣潔純美如圣母(型)的女性,都是不被托爾斯泰所喜悅的,她們也大多沒有好的結(jié)局。

      妓女型人格的女性首推庫拉金家族的海倫。在托爾斯泰眼中,庫拉金家族已經(jīng)是被歐化的家族,是生活在俄國的歐洲人,他們靈魂空虛,追求享樂,道德墮落,海倫就是這樣的女性。不過托爾斯泰塑造的海倫其外表還是很漂亮的,作品中這樣寫道:“海倫真是太漂亮了,她身上不僅毫無賣弄的意味,而且相反,仿佛她為自己無可置疑的、其魅力之大足以征服一切的美貌,感到不好意思。仿佛她寧愿減少自己的美的魅力,可就是辦不到?!盵3]14金玉其外,敗絮其內(nèi),海倫的美麗不是生命力的強大,而是欲望的膨脹,而“生命”和“欲望”是不一樣的,作者肯定生命,否定欲望。托爾斯泰晚年在寫于1905年6月6日的日記中寫道:“成長是必然的,不能說它好或者不好。成長是實實在在的,生命便寓于成長之中。就像樹木的成長一樣。然而一段樹枝,或者一段樹枝里生長的生命力如果吸去全部生長力,那就不對了,有害了。”[5]28欲望的膨脹就是墮落,海倫放蕩的生活給他人帶來巨大的痛苦和災(zāi)難,丈夫皮埃爾的為情決斗以及娜塔莎的差點私奔,都與海倫有關(guān)。最終海倫自己也耗盡了生命,過早地香消玉殞了。

      除了單純妓女型人格的女性沒什么好下場之外,那些純粹圣母型人格的女性又該當(dāng)如何呢?索尼婭是尼古拉的表妹和情人,她不但是個小美人兒,而且品德也很高尚,富有犧牲精神,是圣母型的女性,索尼婭在托爾斯泰的眼中是很美的?!八髂釈I是個身材苗條、嬌小玲瓏的黑發(fā)姑娘,在長長的睫毛下流動著柔和的目光,……她那舉止從容,纖細的四肢的柔軟和靈活,她那有幾分狡黠和矜持的儀容,使人想到她像一只美麗的、尚未成年、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只迷人的牝貓的小貓仔?!盵3]58美麗的索尼婭不但在關(guān)鍵時刻阻止了娜塔莎的私奔,挽回了一場可怕的家族丑聞發(fā)生,而且當(dāng)她看到羅斯托夫家要想擺脫家庭在經(jīng)濟上窘迫地位,需要迎娶一位大家小姐時,索尼婭便毅然做出痛苦的選擇:她忍痛割愛,做出犧牲,讓情人尼古拉重獲婚姻自由,去迎娶富有的瑪麗亞公爵小姐,以改善家族經(jīng)濟上的窘境。索尼婭由此所表現(xiàn)的品德之高尚,令人為之贊嘆。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純潔善良的索尼婭,其所具有的犧牲精神不但未受到作者的贊揚,反倒受到其揶揄,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在托爾斯泰看來,與生命力相關(guān)的還有生殖力是不可忽視的。繁衍生命,這是自然的最大道德,“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而索尼婭所做的似乎與之相反。作者借娜塔莎之口,并用《福音書》上的話來調(diào)侃索尼婭?!啊灿械模€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有的,也要剝奪,’你記得嗎?她是那個沒有的;為什么?我不知道;也許因為她沒有私心,所以她所有的,全被奪走了?!拖癫葺祥_的一朵謊花,不結(jié)果子,你知道嗎?”[3]1262看來純潔如圣母般的女性形象,只知道一味地“無私奉獻”,也是不討作者喜悅的,盡管托爾斯泰日常里一再強調(diào)道德。

      那么還有一種女人,雖然她身上也存在著善惡的矛盾性格,但是并沒有達到“圣母—妓女”情結(jié)程度,那么作者對待這種性情中庸的女性也是不怎么喜悅的,這樣的典型形象就是瑪利亞·包爾康斯基公爵小姐了。

      瑪利亞公爵小姐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雖然還年輕,但由于長期遭受家庭清規(guī)戒律的束縛,以及老包爾康斯基的變態(tài)虐待,其相貌變得越來越丑陋,性情也越來越古怪了,心理似乎還有些畸變?,旣悂喒粜〗阍诮哟人磥淼纳┳訒r,由于嫉妒其美貌而表現(xiàn)出接待上的極度輕慢,這也為未來娜塔莎移情別戀的發(fā)生埋下了隱患。作品中托爾斯泰是這樣來寫這位大小姐的表現(xiàn)的?!艾斃麃喒粜〗愕谝谎劬筒幌矚g娜塔莎。她覺得她打扮得太漂亮,快樂得太輕浮,而且愛虛榮。其實瑪利亞公爵小姐沒有發(fā)現(xiàn),在她沒有看到未來的嫂子之前,她由于嫉妒她的美貌、青春和幸福,嫉妒她哥哥對她的愛情,對她就沒有好感了?!盵3]788這里既有瑪麗亞公爵小姐不健康的嫉妒心在作祟,也有對哥哥安德烈的不滿:他一娶再娶,娶的還是如此年輕貌美的女人,而自己則孤身一人,形影相吊,其實這正是人性的陰暗處。這還不算,更讓人不解的是瑪利亞公爵小姐竟然在自己父親病重時盼著他快點死。這哪里還是什么虔誠的基督徒?就是連孝女也算不上了(其實這正是人性的真實)。不過瑪利亞公爵小姐并非壞人,亦非海倫,其性格在后來還是有變化的?,斃麃喒粜〗汶S后在與娜塔莎的多次接觸中,逐漸受到羅斯托夫家族的影響而性情有所改變,甚至連外表也變得漂亮些了。但總體上來看,作者是不怎么欣賞瑪利亞公爵小姐——這種中庸性格的女性。

      這是《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理想女性”狀況,那么到了《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其在作者筆下的命運又該是怎樣的呢?

      安娜是作者較為喜愛的理想女性,以致托爾斯泰才會說“安娜就是我”這樣的話,那么安娜身上又是如何體現(xiàn)著“圣母—妓女”情結(jié)的呢?這可以從弗龍斯基與安娜初次會面的印象中可以看出。讓我們還是再次重溫一下這段為人所熟悉的描寫。

      在這短短的一瞥中, 伏倫斯基及時地察覺到一種謹慎克制的盎然生氣, 這種生氣流露在她的臉上,漂移在她閃亮的眼睛和那幾乎不可察覺的,只令她嫣紅的嘴唇輕輕一翹的微笑之間。 仿佛有一種什么從她身上溢出來的東西,正由于自主地時而在那目光的閃耀中,時而在那微微一笑中顯現(xiàn)出來。 她有意想把她的眼睛中的光芒熄滅掉,然而那光芒卻事與愿違地又在她隱隱的笑容中閃露出來。 ”[6]71

      安娜的美麗、健康、陽光和富有朝氣,再加上安娜平時為人的純潔、真誠、善良等美好品性是安娜身上的圣母情結(jié)。而“克制的盎然生氣”卻違反她的意志而表現(xiàn)出來,這可以說是一種欲望,是渴望滿足的意志,這些似乎表明了安娜并不安于現(xiàn)狀,在她身上存在著潛在墮落的成分,這兩點可以從基蒂的觀察中得到證實。“基蒂感覺到安娜十分單純而毫無隱瞞,但她心中卻存在著另一個復(fù)雜的、富有詩意的更崇高的境界,那境界是基蒂所望塵莫及的。”[6]94“但是在她的迷人之中有些可怕和殘酷的東西……是的,她身上有些異樣的、惡魔般的、迷人的地方。”[6]109前者使安娜讓人感到如圣母般的可愛可敬,后者讓人感到安娜有走向墮落的擔(dān)憂和可怕,這樣安娜就具有了“圣母—妓女”情結(jié)。后來的事情發(fā)展也證明了基蒂的看法,即安娜用情欲代替了愛情,特別是與弗龍斯基相愛后,安娜便一發(fā)而不可收地墮落了下去。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認為,安娜在認識弗龍斯基之后所產(chǎn)生的欲望之火吞噬了她的純潔、善良、理智和聰慧,直至生命。[7]57-58

      羅曼·羅蘭所做的正是安娜由純潔走向墮落的典型剖析,因此,作者在這個女人身上實現(xiàn)了“圣母—妓女”情結(jié)型人格建構(gòu)。安娜雖然渴望墮落,有魔鬼的魅力,但卻還不是魔鬼,她最后還想回到純潔。安娜本可以不自殺,環(huán)境也沒有人逼迫她,但安娜非要自殺不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洗凈墮落的污穢和放棄義務(wù)的罪行,再次回到圣母一樣的純潔女人上來。因此,安娜的死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唯其如此,安娜作為“理想女性”才如此光彩照人。

      那么,《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另外兩位女性基蒂和多莉又如何呢?其實這兩位女性也發(fā)生過“墮落事件”,只是由于前者發(fā)生的比較短暫,后者只是“精神出軌”,還算不上真正的墮落,那也就算不上真正的“理想女性”了。

      《安娜·卡列尼娜》中第一個出場的女性并不是安娜,而是基蒂,由于一個叫列文的人求婚才出場?;偈且晃簧屏?、純潔的姑娘,從少女時期就對列文有好感,從內(nèi)心深處她是愛列文的,但是另一個男人弗龍斯基的出現(xiàn)使基蒂動搖了,她雖然覺得弗龍斯基不如列文可靠,但是強烈的虛榮心戰(zhàn)勝了本能情感,禁不住誘惑,她拒絕了列文,卻選擇了弗龍斯基,當(dāng)然結(jié)局是很慘的,后來重新振作起來的基蒂也像娜塔莎一樣,成為相夫教子的女人?;俚男袨橐菜坪醴贤袪査固┑木哂小笆ツ浮伺鼻榻Y(jié)的“理想女性”,但是作者過于倉促的敘事似乎在掩飾著什么,因為作者并沒有把基蒂當(dāng)成“理想女性”來描寫,何況基蒂純潔善良的程度和墮落的程度都還處在一般的層面,形成不了強烈的對立沖突,而是“淺嘗輒止”。其實基蒂的出現(xiàn)是為安娜的出場做準備的,來加重安娜奪人之愛的罪孽程度。至于說到基蒂和列文的愛情成功是安娜愛情悲劇的反襯,這種說法沒有看到安娜和基蒂的地位在作者心目中是存在著天淵之別的。安娜是作為“理想女性”出現(xiàn)的,而基蒂只不過是一般女性,是“中庸女性”。應(yīng)該說列文很喜歡基蒂,但是作為宗法制生活方式的維護者所欣賞的美只能是和諧的古典美,不過列文對基蒂古典美的想象非但不是事實,反倒是一種諷刺。別說基蒂了,列文又該如何呢?一見到安娜就像掉了魂一樣,他的一切古典主義憂傷情調(diào)就全都土崩瓦解了。當(dāng)然,基蒂了解這一情況后大鬧一場,而這一鬧正好顯示出基蒂的平庸。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說基蒂還算是個“小墮落”的話,還是個準“理想女性”的話,那么,多莉只能是一位非常平庸的婦女了。但不管怎么說,與基蒂和多莉相比,安娜顯然在墮落的道路上已經(jīng)走得太遠,陷得也太深了,但是同時,墮落也成就了她?!安皇苣?,不成佛”,不經(jīng)一番大風(fēng)大浪的洗禮,哪里會那么容易成為托爾斯泰筆下的“理想女性”呢?

      托爾斯泰筆下最后一位理想女性,《復(fù)活》中馬斯洛娃是一位典型的具有“圣母—妓女”情結(jié)的女性,先是單純的女孩,后來就墮落了,竟然從事了妓女職業(yè)。馬斯洛娃在遇到“引誘者”聶赫柳多夫之前,還是一位單純的姑娘,初涉愛情時還一臉的嬌羞。在聶赫柳多夫眼里,不論是那塊沒有用過、刻著字母的香皂也罷,那兩條毛巾也罷,她本人也罷,一律都那么干凈、新鮮、清白,招人喜歡。由于難以抑制的高興,她那兩片可愛的、抿緊的紅嘴唇就像從前她見到他的時候那樣皺起來。[8]69馬斯洛娃“新鮮,清白,招人喜歡”的特性,這不是典型的具有圣母情結(jié)的女性嗎?可是馬斯洛娃自從經(jīng)由聶赫柳多夫先誘引后遭拋棄之后,特別是當(dāng)她的孩子死掉之后,馬斯洛娃雖幾經(jīng)周折但最終淪為妓女。也許在托爾斯泰所有的“理想女性”中,馬斯洛娃是墮落得最為徹底的女性,妓女情結(jié)變成了妓女現(xiàn)實。這還不夠,因為馬斯洛娃后來糾纏于一起誰也說不清的殺人案,竟蒙冤入獄,成了犯人。昔日“新鮮,清白,招人喜歡”的馬斯洛娃,在獄中竟變成這樣一副模樣。在作者筆下,馬斯洛娃“在那張臉上,特別是慘白無光的臉色襯托著,她的眼睛顯得很黑,很亮,稍微有點浮腫,可是非常有生氣,其中一只眼睛略為帶點斜睨的眼神。她把身子站得筆直,挺起豐滿的胸脯”。[9]6-7在監(jiān)獄里,聶赫柳多夫看到馬斯洛娃之后想道:“‘要知道,這是一個已經(jīng)死去的女人了’,他暗想,瞧著……,那對眼睛正盯緊著副獄長和聶赫柳多夫捏緊鈔票的手。一時間他心里動搖了。”[8]195看來,馬斯洛娃的的確確已經(jīng)墮落了,從外貌到內(nèi)心。不過由于具有了“圣母—妓女”情結(jié),盡管如此,在聶赫柳多夫不辭勞苦的奔波和耐心勸說下,馬斯洛娃最終恢復(fù)了人性,并成了富有犧牲精神的女性,最終嫁給了一個富有理想的政治犯。這樣,馬斯洛娃也就成了托爾斯泰所塑造的“理想女性”,盡管是最后一位。

      由《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娜塔莎,到后來《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再到最后《復(fù)活》中的馬斯洛娃,這些作者所塑造的理想型女性,均具有“圣母—妓女”情結(jié),這樣也就構(gòu)成了托爾斯泰“好女人必墮落”的“理想女性”模式。既然是模式,那歸納起來,就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一是這些女性的人生都經(jīng)歷了由性情單純善良走向墮落放縱的過程。二是這些女性大都被一個男子所誘引,同時女性內(nèi)心也存在著渴望墮落的因素。三是這些女性在走向墮落之后,都有一個渴望復(fù)歸純潔的努力過程。四是這些女性人性復(fù)歸后都變成了富有犧牲精神的女性,這種犧牲精神表現(xiàn):要么獻身于家庭,如娜塔莎;要么犧牲生命以完成救贖,如安娜;要么獻身于社會,如馬斯洛娃。

      從功能上講,“理想女性”的“墮落”與“回歸”過程,均構(gòu)成了人物性格的復(fù)雜性和小說情節(jié)的豐富性,產(chǎn)生出較大的美學(xué)意義。

      同時,縱觀托爾斯泰的創(chuàng)作,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種具有“圣母—妓女”情結(jié)模式的“理想女性”發(fā)展還存在著一個“規(guī)律”,具體有以下幾點:一是女性墮落越來越深,人性復(fù)歸越來越難,這樣就加劇了“圣母情結(jié)”和“妓女情結(jié)”的不平衡。由于墮落和復(fù)歸之路的不斷增長,作者逐漸加大了“理想女性”在作品中所占篇幅的比重?!稇?zhàn)爭與和平》中的娜塔莎所占篇幅約占全書的三分之一,并影響著皮埃爾、安德烈和瑪利亞等人的性格發(fā)展和命運變化;安娜在《安娜·卡列尼娜》所占篇幅二分之一還要強些,并影響著弗龍斯基、卡列寧、基蒂等人的性格發(fā)展和命運變化;《復(fù)活》中的馬斯洛娃,由于主人公聶赫柳多夫?qū)λ恼冗^程之艱難超過以往,其篇幅占全書的達三分之二還要強。同時,這些“理想女性”在所占作品篇幅增加的同時,還影響著作品結(jié)構(gòu)線索的發(fā)展變化,即《戰(zhàn)爭與和平》由于娜塔莎所占篇幅還不是很多,影響也有限,所以作品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出多線索結(jié)構(gòu);《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由于占一半多的作品篇幅,因而作品出現(xiàn)了雙線索結(jié)構(gòu),而《復(fù)活》中由于拯救馬斯洛娃的篇幅占有絕對地位,因而其作品的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單線索結(jié)構(gòu)。正是因為這樣,托爾斯泰的“理想女性”已經(jīng)超出了人物塑造上的意義,而具有了敘事功能,即可以稱之為“‘理想女性’敘事”。二是托爾斯泰把理想女性的墮落原因越來越歸于外部原因。本來在“圣母—妓女”情結(jié)中“理想女性”渴望墮落的原因,更多出于自己的欲望滿足,帶有很大的自主性,即所謂“內(nèi)因是主導(dǎo),外因是條件”,但是隨著托爾斯泰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作者對影響女性墮落的外部客觀因素開始逐漸加重。如果說娜塔莎的墮落還主要是阿納托利所誘惑的話,那么到了安娜的墮落則具有了時代變革和社會轉(zhuǎn)型的外在因素了(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價值觀的混亂),而到了馬斯洛娃則把導(dǎo)致其墮落的因素客觀化(具體歸為沙皇的專制制度、貴族的腐朽沒落、司法制度的腐敗、官僚機構(gòu)的冷漠以及教會的愚昧教化等社會原因)了,而那些扮演誘引者角色的男子也隨之被逐漸地“去惡魔化”,從阿納托利到弗龍斯基,再到聶赫柳多夫,引誘者似乎越來越富有人性且及品性越來越優(yōu)秀了。這種對“妓女情結(jié)”渴望墮落的自主因素的減弱和逐漸加大社會環(huán)境等客觀因素的描寫,必然減弱對“理想女性”墮落的心理刻畫,從而影響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三是“理想女性”在人性復(fù)歸上越來越借助宗教(道德)力量,這樣也就必然減弱了“理想女性”內(nèi)在的“妓女情結(jié)”向“圣母情結(jié)”回歸的自我超越性。對于宗教(道德)因素對人性的復(fù)歸上所起作用作者偶然運用一下還是可以的,但完全運用此,就會帶來對人物心理刻畫上的忽視,從而削弱了對人物性格的塑造,弱化了人物的審美性(也即概念化傾向),且有宣教的嫌疑。對人物主體內(nèi)心世界還是外在客觀世界進行探索的選擇,幾乎成了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個本質(zhì)性的創(chuàng)作分野。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于內(nèi)心世界所做的永無止境的探索,成就了他作品的永久性輝煌;而托爾斯泰更多地轉(zhuǎn)向了外在的社會批判,使他逐漸遠離了早期對人性的深入探索,從而造成他晚期作品藝術(shù)性的削弱,特別是他的《復(fù)活》,看起來更像是一本宣傳教義的小冊子,或者文學(xué)性的社會調(diào)查報告,而其藝術(shù)價值就很難說有多高了。德·斯·米爾斯基在《俄國文學(xué)史》中認為:“因為《復(fù)活》顯然遠遜于《戰(zhàn)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它亦遠遜于《主人和匠人》《哈吉·穆拉特》和《活尸》?!薄稄?fù)活》盡管篇幅不小,卻并非托爾斯泰用力最甚、關(guān)注最多之作品。[10]19

      另外,由于托爾斯泰逐漸把“理想女性”的墮落與拯救都看作是環(huán)境所起的作用,也就必然不再關(guān)注對“理想女性”內(nèi)心世界的挖掘,并使之逐漸喪失主體性和自主性,“理想女性”成為被“他”關(guān)注或者“被看”的對象,逐漸成了缺乏主動性的如提線木偶似的人物。這里的“他”既有可能是指作者,也可能是指作品中的某個男主人公。如《戰(zhàn)爭與和平》中后期的娜塔莎在“他”(作者)的眼中,成為一個只知道侍奉丈夫、繁育后代的生育機器;《安娜·卡列尼娜》中后期的安娜在“他”(作者)的眼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聰明、智慧和熱情,而成為一個行為偏激、性情乖張、生性妒忌的小女人(即常說的“兩個安娜”),成了罪孽深重的女兒;《復(fù)活》中的馬斯洛娃在整部作品中就幾乎從來沒有過自我,其一生都活在“他”(聶赫柳多夫)的視野“規(guī)訓(xùn)”之下。至于與《復(fù)活》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克萊采奏鳴曲》(1889)則表現(xiàn)更甚,該作中的女性一直生活在“他”(丈夫德茲別內(nèi)謝夫)的述評中,以致于該女性沒有自我表白與傾訴的場面,更沒有內(nèi)心描寫,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完全不過是個欲望生物(當(dāng)然這樣的女性本也不是“理想女性”)罷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女性觀逐漸變得保守和落后,甚至有些非人道了。到這里我們才感到托爾斯泰對待筆下“理想女性”的態(tài)度已由審美世界轉(zhuǎn)向了倫理世界,那些具有“圣母—妓女”情結(jié)的熠熠生輝的“理想女性”,已成為明日黃花。

      猜你喜歡
      娜塔莎圣母馬斯洛
      維多利亞圣母修道院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我國冰雪體育旅游靶向營銷策略研究
      冰雪運動(2021年2期)2021-08-14 01:54:38
      圣母大學(xué):Fighting Irish
      ——戰(zhàn)斗的圣母人
      馬斯洛:人丑就要多讀書
      百家講壇(2019年17期)2019-01-08 03:17:31
      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大學(xué)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千眼圣母
      奧地利性奴女孩不愿賣掉“牢房”
      俄女子天生擁有一雙“透視眼”
      中老年健康(2016年6期)2016-06-30 01:34:00
      賈平凹與兩蹲位
      做人與處世(2014年7期)2014-07-17 05:57:17
      賈平凹與兩蹲位
      意林(2014年9期)2014-06-18 14:53:15
      寻乌县| 龙川县| 德安县| 怀远县| 云和县| 丰都县| 临朐县| 务川| 毕节市| 和静县| 旬阳县| 微博| 元阳县| 通化市| 永丰县| 嘉义县| 海林市| 桐乡市| 崇义县| 海门市| 任丘市| 涪陵区| 英山县| 北安市| 罗平县| 宜丰县| 金乡县| 滨海县| 遂溪县| 天峻县| 砚山县| 白玉县| 漳浦县| 天长市| 家居| 平凉市| 泰顺县| 苍南县| 定远县| 宜春市| 舞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