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課程標準(2011)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要求教師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強調(diào)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設計的任務活動應有利于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與聯(lián)系,以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素質的綜合發(fā)展?!表椖渴綄W習就是當下十分新穎的一種教學模式,而數(shù)字化背景下基于項目學習的英語教學作為以項目為中心組織學習活動的一種語言教學模式,就是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的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
關鍵詞:數(shù)字化;小學英語;PBL
項目式學習法已經(jīng)在北歐、北美等許多國家的學校被廣泛采用?!绊椖俊笔强茖W管理領域中的一個十分復雜的概念,從組裝一臺電腦到建造一座房屋,從三峽工程到神舟五號等,都可以看作是項目。把項目應用于教學領域,則形成了“項目學習”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學生選擇、計劃、提出一個項目構思,通過展示等多種形式解決實際問題。項目式學習和傳統(tǒng)式學習方法相比,能有效提高學生實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F(xiàn)行的小學英語教材體系每個單元都是以話題為主,將話題引入情境,構建可以執(zhí)行的項目,形成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范式,使學生更有效率地掌握學科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
數(shù)字化背景下的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如何踐行?筆者以自己執(zhí)教的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Signs》第一課時為例,談談我的看法。
一、?以優(yōu)化單元情境為抓手,設計驅動性項目
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下的項目式學習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項目活動與任務源于真實生活情境,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通過交流協(xié)作主動完成知識建構。學生在解決真實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調(diào)動原有知識經(jīng)驗,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促進新知識的內(nèi)化,從而完成知識建構。多種媒體形式的運用,有助于學生融入預先創(chuàng)設的真實問題情境。在網(wǎng)絡學習平臺或社交媒體中,利用文本、圖片、動畫、視音頻等創(chuàng)設逼真且富有探究性的問題。
本課主題為公共標識,通過故事情節(jié)來認識和討論標識,引導學生關注標識,遵從公共秩序。學生對標識并不陌生,但在生活中卻不會主動去關注標識,更不會用英語討論標識?;谝陨戏治?,我設計了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景“標識博物館”,以游戲闖關形式設計了“標識博物館奇妙之旅”的項目,通過運用微信上墻、公眾號、制圖軟件(美圖等)、翻譯軟件(同聲/有道/百度等)、納米盒、美篇、一起作業(yè)網(wǎng)等通用技術輔助教學。
課之伊始,通過播放標識卡通,給學生強烈的視覺與聽覺沖擊,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同時,揭示課題和導入情景,開啟“The?magic?trip”。
二、?以解決關鍵問題為目的,推進實踐性項目
通過對話題和情景的解讀,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學生聽懂會說:litter,?restaurant,?smoke,?sign,?mean,?shopping?centre?No?littering/parking/smoking/...;學生會說并會正確使用:What?does?it?mean??It?means...?No?littering/parking/smoking/...;引導學生關注標識,討論標識,做遵守公共法規(guī)和秩序的好公民,同時這也是本課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關鍵問題,圍繞三個學習目標,我在“奇妙之旅”中設置了三個Station,每個Station為一個實踐項目。
(一)?實踐性項目一:Make?magic?friends
在這個“交奇妙朋友”的項目中,每一個奇妙朋友對應了一個新單詞,通過競爭的形式來學習單詞并分享交流。通過微視頻互動交友的形式,讓學生在欣賞動畫的過程中學會了單詞。兩分鐘倒計時的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倒計時結束后,基于學生急于分享的內(nèi)需,我巧妙地通過微信上墻的即時投票的形式,根據(jù)學生的投票結果,捕捉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即對于選票相對較少的選項如“Danger”進行重點交流,巧妙地互補了學習成果。隨即,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No...v+ing”的語言規(guī)律,并嘗試用規(guī)律來認一認新朋友“No?fishing”“No?swimming”等,學以致用,通過這個項目解決第一個關鍵問題,即教學目標1。
(二)?實踐性項目二:Do?a?magic?mission
在這個“做一個奇妙任務”的實踐項目中,學生通過自主選擇不同能級的任務共同完成文本的理解和學習。
任務一:標識故事朗讀者。選擇此項任務的同學通過納米盒“課本點讀機”中圖、文、音三種資源的合理刺激,會讀并理解故事。然后可以在“口語評測”中小試牛刀,根據(jù)自測結果更有針對性地跟進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
任務二:標識卡片創(chuàng)作者。此項任務能級更高一些,為了能做出標識卡片。學生首先要用納米盒讀懂課文,然后提取關鍵信息后作為素材,最后通過制圖軟件創(chuàng)作標識卡片。學生手腦結合,內(nèi)化重點標識的具體含義。
隨后通過“微信上墻”為學生提供作品展示,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同時在展示的過程中,標識朗讀者們優(yōu)美的朗讀展示,標識制作者們流利的進行標識意義的交流,通過What?sign?is?it??What?does?it?mean?等問題,無痕地進行重點句型的教學,突破難點,解決第二個關鍵問題。
最后,通過“一起作業(yè)網(wǎng)”實時檢測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具體明晰的數(shù)據(jù)分析,對具體情景中的It?means...和They?means...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指導,進一步鞏固本課的重難點,夯實學習目標2。
(三)?實踐性項目三:Give?a?magic?show
為達成學習目標3,我設計了“秀奇幻演出”的實踐項目,通過這個項目,學生將思考討論實際問題,創(chuàng)編情景對話。
我通過公眾號推送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標識,從橫向拓寬學生對標識的積累,再通過創(chuàng)編,從縱向加深學生對標識意義的理解。通過推屏展演的形式秀一秀,同時也引發(fā)大家想一想,通過交流提升規(guī)則意識,解決了關鍵問題3。
三、?以發(fā)展學生能力為中心,促生真實性項目
所有項目的設計和開展,都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來開展真實有效的活動。一個成功的項目,必定需要一個高效的項目組,如在開展“秀奇幻演出”的項目中,將項目組成員分為組長、詞匯達人、導演、編劇、策劃等。學生在開展活動前,先根據(jù)自身的能力情況進行分工。由組長組織共學相關資源,詞匯達人作為小老師進行先學后教,由策劃和編劇一起帶領大家討論情景和臺詞,最后通力合作,由導演將整個過程拍攝下來,進行分享,在真實的活動情景中,學生既能有效完成項目,更發(fā)展了自己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和社交活動能力。在課的結尾通過對本課三個實踐項目的回顧,提煉出
“know—understand—follow”的關鍵詞,同時將模擬的情景真實化:“標識博物館”就是社會,“奇幻之旅”并未結束,我們應該Follow?the?rules!
當然,家庭作業(yè)的布置也是一種延伸性項目,本課作業(yè)的展示和匯總均通過微信打卡的形式,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的作業(yè)動態(tài),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交流隨時隨地能發(fā)生和共享。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與數(shù)字化的環(huán)境的有效結合,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同時對于教師的信息技術和學科理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簡介:蔣文麗,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武進區(qū)湖塘橋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