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利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們正逐步地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視覺文化時代。視覺素養(yǎng)成為現(xiàn)代社會人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也是新一代青少年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通過引導學生樹立“讀圖”意識,幫助學生理解“讀圖”,鼓勵學生積極應用“讀圖”與創(chuàng)造讀圖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讀圖”能力和視覺素養(yǎng)。
關鍵詞:視覺素養(yǎng);“讀圖”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12A-0059-04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們正逐步地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視覺文化時代。電腦、iPad、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使世界有了時代性的變化,它們將圖像、動畫、視頻結合于一身,成為廣泛的視覺載體。人們由以前的被動接受圖像信息轉為主動處理與傳遞。由于圖像的生動性與易讀性,使人們越來越喜愛通過圖像交流信息,于是視覺文化時代到來了(也稱之為“讀圖”時代)。張舒予教授在《視覺文化概論》書中闡述道:“視覺文化是指以圖像符號為構成元素、以視知覺可以感知的樣式為外在表現(xiàn)的文化形態(tài)?!?[1]視覺文化時代的到來使視覺素養(yǎng)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
視覺素養(yǎng)也是新一代青少年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要素之一。教育家J.戴伯斯把視覺素養(yǎng)從低向高科學地分為三個層次的能力:視覺感知能力、視覺理解能力和視覺表達能力。以下筆者將依照J.戴伯斯對視覺素養(yǎng)的認知規(guī)律,對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視覺素養(yǎng)闡述個人的感受與見解。視覺素養(yǎng)也被理解為“讀圖”的能力,由于“讀圖”更為形象、通俗,因此在以下的文章中,筆者就把視覺素養(yǎng)稱為“讀圖”。
一、樹立“讀圖”的意識
著名的藝術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币曈X感知能力是視覺素養(yǎng)的基礎,是“讀圖”的基礎,它要求看者能敏銳地感知各種視覺信息。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讀圖”的意識,提高“讀圖”的敏感性呢?
(一)引起“讀圖”的有意注意
當人們對某些事物熟視無睹時,我們也稱之為視覺疲勞,即對某事物看得過于頻繁而失去了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有必要設置一些新穎的圖片來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如在教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第三課《開機與關機》時,筆者將桌面的背景設置為學生喜愛的卡通圖片,在開機時,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 教師在Windows畫圖、Word文字處理、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以及網(wǎng)頁的制作的教學中,都可以設置生動、富有趣味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眼球,通過創(chuàng)設“讀圖”的情境,提高學生視覺感知的敏銳性,引起有意注意。
(二)樹立有意味的“讀圖”意識
通過新穎的圖片引起學生視覺的注意,僅僅是教學的開始。大部分學生往往將圖片一看而過,并沒有真正“讀圖”,即主動讀出圖片中所包含的信息。這就需要我們耐心地引導學生進一步樹立有意味的“讀圖”意識。例如在認識回收站圖標的教學中,教師問:“認一認這個圖標畫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垃圾桶。”教師接著問:“想一想這個圖標會是用來表示什么用途?”學生:“裝垃圾?!苯處煟骸皩α耍阏姘?!在電腦里也會產(chǎn)生很多沒有用的文件,我們就會把它們放進這個垃圾桶里?!蓖ㄟ^引導學生先將圖標的本義讀懂,再理解它在電腦圖標中所代表的含義,使他們能輕松地讀懂圖標。通過這樣不斷引導、鼓勵,久而久之,學生對“讀圖”就會越來越感興趣了,“讀圖”意識也明顯增強。
(三)從生活中樹立“讀圖”的意識
生活中很多圖像是經(jīng)過專業(yè)設計人員精心設計的,這些圖像不僅有著美觀的造型,還蘊涵著許多豐富有趣的內容。于是,筆者將學校周圍的一些有趣的、精美的圖片用照相機拍攝收集起來展示給學生看,如衛(wèi)生間標志、交通標志(見圖1)等等,讓學生自由表達讀圖的感受。
除了引導學生注意觀察、閱讀生活中的各種圖像信息,筆者還根據(jù)課本中具體的教學內容安排學生從大自然中感受圖像信息。如在教學生認識冷暖色時,筆者出示冷色調色塊和暖色調色塊后問學生:“如果讓你表現(xiàn)夏天的炎熱,你會用哪個系列的色塊呢?為什么?”學生就會聯(lián)系夏天的生活情景表述天氣的炎熱,并能夠聯(lián)系到暖色就像火辣辣的太陽,正確地選擇用暖色表現(xiàn)夏天,反之用冷色表現(xiàn)冬天。聯(lián)系生活“讀圖”更容易被學生理解與接受。在教學中根據(jù)需要聯(lián)系生活,引導學生讀懂圖像的造型與色彩有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理解“讀圖”
“讀圖”能力主要是運用視覺圖像的審美規(guī)律,理解圖像通過圖形、符號、色彩等方式表達的圖像內涵。如運用造型藝術中點、線、面的構成規(guī)律,讀懂圖像的構成,運用色彩的規(guī)律讀懂圖像所表達的情感等。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者應具備這些基本的視覺素養(yǎng)知識,在教學中不斷向學生講授、滲透,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視覺素養(yǎng)能力。
(一)“讀”造型
點、線、面是視覺藝術中造型的基本三要素,是學生學習視覺藝術的基本對象,也是學生表現(xiàn)形象的主體圖像語言。由于點、線、面的概念較為抽象,因此在教學中,不必向學生直接介紹相關的專業(yè)知識,而是與具體的圖像相結合,介紹點、線、面的不同視覺效果,讓學生感受點、線、面的造型特點和不同的視覺感受。
如在Windows畫圖的教學中,教師在畫好的水面上添加幾個小小的圓形后,引導學生“小水珠就像活潑的孩子在河面上調皮地奔跑,畫面就會顯得十分生動、活潑,這就是小圓點的作用”,讓點的造型特點就在不知不覺中被學生了解與掌握。
線條是最重要的造型要素,它不但可以表現(xiàn)極強的形式美感,還能表現(xiàn)豐富的情感。不同的線條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水平線給人廣闊、寧靜感;垂直線給人升騰、挺拔的感覺;流動的曲線會使人感到變化、柔和、優(yōu)美、愉悅的感覺等。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二冊第8課《家鄉(xiāng)山水真秀麗》學習中,本課要求學生學習幾種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用這些工具畫出簡單的圖形。線條是最重要的造型要素, Windows畫圖也根據(jù)線條的不同特征,設置了鉛筆、刷子和曲線三種繪制線條的工具。這些工具繪制出的線條可粗可細,可直可彎,其中鉛筆工具畫出來的線條較枯澀,曲線工具畫出的線條流暢。在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初步體會鉛筆、刷子和曲線的使用方法,然后出示幾組簡單而具有對比性的線條,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給人帶來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見圖2):筆直的線條給人堅硬的感覺,彎曲的線條給人柔軟的感覺,粗粗的線條給人厚重的感覺等等,讓學生初步感受線條的粗細、長短、曲折、濃淡的變化。接著,筆者出示一幅線條組合而成的圖畫(見圖3),讓學生通過畫面理解“為什么不同物體的繪制要選用不同的工具來畫”,由淺入深地逐步提高學生對線條的審美能力。當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線條的藝術美時,他們不僅能更好地讀懂圖像中線條所表達的視覺語言,在實際的制作中,也會不由自主地應用起來。
點、線、面并非只有在畫圖中才有,在Word文檔中,一個字是點,一個小插圖是點,一行字是線,一排圖也是線,一篇文章還可以形成一塊面等等,總之,點、線、面是相對存在,也相互轉化的。我們要將點、線、面的審美規(guī)律積極、靈活地應用到實際的教與學中去,普遍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視覺修養(yǎng)。
(二)“讀”色彩
學生對色彩的感覺是直接的、非理性的,他們大多喜愛鮮艷、明亮的色彩,不喜愛灰暗、深沉的色彩。針對小學生色彩心理感知的特點,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學習那些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需求的、易于掌握的色彩審美知識,例如同類色組成的和諧圖像、對比鮮明的圖像、冷暖色調的圖像等。當學生理解了這些色彩知識,在畫圖、幻燈片制作、網(wǎng)頁制作中同樣可以靈活應用。
1.和諧的色彩與對比的色彩
(1)和諧的色彩。和諧的色彩是指整個的色彩配置統(tǒng)一、和諧,能使人的視覺產(chǎn)生愉悅感。和諧的色彩一般指在色環(huán)上相對接近的色彩,如橙色和紅色黃色、綠色和黃色、藍色和紫色等,還有同色系的色彩,如粉紅、大紅、桃紅等,這些顏色搭配在一起不僅和諧而且富有層次感。從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由同色系構成的配色方法更加容易被學生理解與接受。在教學中采用欣賞范例結合集體訂正的方法有著良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在Word教學中,讓學生學習用同色系的顏色設置文字,使頁面產(chǎn)生和諧、美觀的視覺效果,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教學實效。如在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四冊第2課《我給文字穿新衣》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將字體設置得五花八門,文字顏色的設置更是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于是,筆者先出示幾張字體、字號、文字色彩設置都較為和諧的作業(yè)讓學生欣賞,再出示一些字體、文字顏色非常花哨的作業(yè)讓學生進行對比、評價,學生很快就認識到:并不是頁面上文字的顏色越多越好看,而是運用那些比較接近的色彩設置文字的顏色,更能使頁面產(chǎn)生美觀、和諧的感覺。
(2)對比的色彩。明度對比和冷暖對比運用是學生較容易掌握的。色彩的明度對比是指色彩的深淺對比,色彩冷暖對比是指冷色與暖色的對比。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喜愛將背景設置得非常鮮艷、美麗,使人無法集中注意力閱讀頁面的文章,或者把背景顏色設置得與文字顏色較為接近,讓人看不清頁面上的文字。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缺乏色彩知識,不懂得運用色彩對比的知識設置背景與頁面內容的色彩,即一般深色的文字下設置淺色的背景,在冷色的背景下設置暖色的背景。因為色彩的深淺與冷暖比較容易被學生辨識,設置的方法也很簡單,所以只需教師輕輕點撥,學生便能輕松掌握。
2.從生活中感受色彩信息
在生活和大自然中蘊含著許多美,色彩美就是其中之一。結合教材,引導學生主動去感受、發(fā)現(xiàn)生活和大自然中所蘊藏的色彩美,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發(fā)現(xiàn)色彩美。例如:用多種色調顯示同一風景圖片,讓學生感受不同色調帶來的季節(jié)特點和心理變化,如由紅、橙、黃聯(lián)想到日落、秋天、落葉、橙子等,由藍色、綠色聯(lián)想到大海、森林、藍天、草地,等等。總之,我們應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藝術感受力,體驗色彩的藝術美。
(三)“讀”構圖
讀懂“構圖”是培養(yǎng)小學生視覺修養(yǎng)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我們面對一張空白的頁面或畫紙時,需要對自己即將表現(xiàn)的圖像、文字等畫面的各種構成元素進行有意味的安排,使頁面或畫紙中的形象不僅顯得有序美觀,且能突出作者要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這就是構圖。構圖是視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每幅作品中的構圖都必然蘊含著作者意味深長的構思與各自不同的審美情趣。構圖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形式多種多樣。針對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審美需求,筆者主要選擇了兩種基本構圖形式:對稱式與均衡式,進行教學。
對稱式構圖的畫面一般是上下或左右的圖像形狀、數(shù)量、大小、排列一一對應,畫面結構比較簡單,容易被學生理解與接受,筆者主要以展示優(yōu)秀的對稱式構圖作品讓學生欣賞感受,使學生充分理解其莊嚴、和諧、靜止的審美特性。而均衡式構圖是將畫面不同大小、不同數(shù)量、不同形狀的圖像進行均衡地排列,給人以視覺上的穩(wěn)定。它不像對稱式構圖那樣循規(guī)蹈矩,是可以根據(jù)作者的創(chuàng)作需要靈活調整的,因而顯得生動而富有變化。這種構圖形式變化多樣,學生僅僅通過欣賞是不容易掌握的。在教學中,筆者用提醒學生后退觀看感受的直觀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通過觀看,感受畫面是否平衡,是否有失重、傾斜的感覺。此外,筆者還將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制成范例,在學生制作前,與頁面設置均衡、美觀的范例同時出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比較哪張更好一些。學生一般都會選擇均衡、美觀的作業(yè),這時筆者再細釋其中的原因,介紹均衡式構圖的原理并展示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讓學生欣賞。當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后,就能較為容易地認識均衡式構圖的特點,在實際操作中也能避免以上問題的出現(xiàn)。
三、應用“讀圖”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在培養(yǎng)學生視覺素養(yǎng)的同時,應積極引導學生將視覺藝術知識積極地運用到實際中去,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一)用圖像展開交流學習
視覺信息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通過讀圖交流信息。因此,當學生具備了初步的“讀圖”能力,就要引導學生積極閱讀身邊的圖像信息并展開交流。如在Windows畫圖的教學中,筆者讓學生“畫一朵開心的花朵”,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要求,畫出了各自心目中開心的花朵。隨后,組織學生分小組交叉欣賞同學的作業(yè),使他們見到了形態(tài)多樣的開心花朵。最后,筆者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了總結:由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觀,有人喜愛鮮艷的,有人喜愛淡雅的,所以圖像的世界色彩繽紛、千姿百態(tài);相同的信息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圖像進行傳遞;在用圖像交流信息時,要注意尊重他人的喜好,抓住圖像信息的特點,讀懂圖像信息。
(二)在生活中拓展應用與創(chuàng)造
生活是最大的素材庫,也是最廣闊的學習天地。如今我們的生活處處被圖像所包圍,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主動讀懂身邊的圖像信息,才能真正實現(xiàn)“讀圖”的意義。此外,我們還要鼓勵學生運用圖像信息為生活服務。電腦靈活的操作性以及方便易用的特點,有利于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Word文字處理、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FrontPage網(wǎng)頁制作以及畫圖中,每根線條、每個文字與圖像的色彩都可以輕松地調配、改變等,這些便捷的操作為學生開拓了更為廣闊的創(chuàng)作天地。
面對當今科技迅猛發(fā)展的時代,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更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點,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往往比成人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在培養(yǎng)小學生“讀圖”能力的同時,我們更應時時注意引導、保護、挖掘小學生珍貴而豐富的想象力,積極營造寬松、積極、探索的課堂氣氛,多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讓學生思考,多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使他們不斷地體驗成功的快樂、創(chuàng)造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張舒予.視覺文化概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3:14.
責任編輯:李韋
Cultivating Pupils Ability of Reading Pictures in the Background of Visual Culture
XUE Li
(Nanhua No. 3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4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are gradually entering a new era, that is, an era of visual culture. Therefore, the visual accomplishment is getting indispensable for modern people, which is also the basic accomplishment for the teenagers of the new generation.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reading pictures and visual accomplishments, teachers may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ir awareness of reading pictures and help them interpret the pictures. Meanwhile, teachers may employ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make an active use of and to create “reading pictures”.
Key words: visual accomplishment; ability of reading 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