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摘要:文化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更是一種力量。學校文化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深層原動力,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內在凝聚力,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學校通過聚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助推“三段五步式”課堂教學改革,引領“涵養(yǎng)大氣”的教師隊伍建設等舉措,有效促進學校的內涵發(fā)展,踐行“給孩子一輩子有用的東西”的學校文化理念。
關鍵詞:學校文化;文化觀;內涵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12A-0008-04
2008年奧運會期間,我的第一屆學生畢業(yè)20年聚會,我問他們:“當年我留給你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什么?”“你們要學到一輩子有用的東西!”他們居然異口同聲,有人還模仿起我當年說話的語氣。學生們的記憶是那樣清晰,他們的話語不由得引發(fā)了我的思考。
自1988年從鹽城師范學校畢業(yè)至今,我的工作崗位發(fā)生了多次變化。從普通老師到分管校長,從學校校長到集團總校長,我在不同的崗位上都在實踐自己的學校文化主張,那就是學生記憶最清楚,我自己踐行最著力的那句話——“給孩子一輩子有用的東西”。
學校文化是學校顯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和隱性的育人環(huán)境氛圍的總和,是一所學校在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演化而形成的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更是一種力量。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能讓師生的良好習慣、優(yōu)秀品質和綜合素養(yǎng),發(fā)自內心,生長自然,成為自覺。以文化的力量發(fā)展學校、推進學校內涵建設,給孩子一輩子有用的東西,是我一直秉持的教育夢想。
一、立德樹人:教的目的要聚焦“一輩子有用”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究其根本就是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合格公民。當前的教育要能夠著眼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讓學生“一輩子有用”。因此,教育者必須充分認識到教育與德育須臾不可分離的本質,深刻理解德育的重要,堅決承擔起教書育人的天職、立德樹人的重任。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痹谖倚6ㄆ谂e辦的教育論壇上,大家經常會就“怎樣才能給孩子一輩子有用的東西”這個話題展開深入討論,最終形成共識:給孩子一輩子有用的東西,就必須開展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生做真人、求真理,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提升生命質量,為每個鮮活生命奠基。
1.凝練“六字”文化
中國乃禮儀之邦。古語說得好:“國尚禮則國興,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正,心尚禮則心泰?!薄熬右匀蚀嫘模远Y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德行修煉,自古厚之。學校整合“紅十字博愛教育”“小號手自主管理”“道德銀行”等主題活動的內容,凝練出“愛、禮、善、勤、責、信”六字文化,以此為德育的核心元素,作為教育教學尤其是班隊活動聚焦的主題,做細做實,做精做深。結合“我用書聲向祖國告白”“學雷鋒去陋習,講文明樹新風”“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等主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禮儀教育;在家務勞技訓練上,實實在在開展“今天我當家”“我是媽媽的小幫手”等家庭系列實踐教育活動項目。利用晨會、班隊會、道德與法治課、校園之聲、升旗儀式、校園網站、《小號手報》等宣傳陣地,把“六字”文化活動從學校延伸到家庭,延展到社會,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
2.豐盈文化活動
“一輩子有用的東西”,有時是“玩”出來的。2015年1月28日晚,鹽城難得下了一場大雪。當時我就想,第二天是組織學生賞雪、玩雪的好時機。第二天一早,學校德育處就統(tǒng)一安排各年級分塊、有序、安全地組織學生玩雪,讓學生們盡情玩耍,留下美好印記。上午9點,學校的操場上聚滿了學生,他們有的在專心致志地堆雪人、滾雪球,有的滿場飛奔打起了雪仗。一看到我進入操場,100多個學生即刻對我開始了“圍攻”……對這場臨時安排的活動,全校師生都很興奮。學校還相機請班主任教授學生“防滑五招”,并要求學生回去教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中高年級語文老師帶著學生一起讀峻青的《第一場雪》,感受雪景之美和玩雪之樂?!尔}城晚報》以《百名學生“雪”戰(zhàn)校長》為題,報道了此次活動。一場瑞雪,玩出了情趣,賞出了文化,做出了一篇德育美育的大文章。
類似這樣有創(chuàng)意的德育文化活動還有很多,學校經常搭建多樣的舞臺,組織教師和孩子們一起“玩中學”,各顯神通“玩出學問”,積極踐行對學生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學生的大腦、眼睛、嘴巴、雙手、空間和時間。少先隊大隊部組織開展“小能人”勞動實踐節(jié),開辟種植園,開展“小號手”自主管理、教室外墻自主設計、小記者日記展覽、端午包粽子、十歲成長儀式等活動。豐富多彩的“軟文化”活動,讓學生們收獲了很多“一輩子有用的東西”,逐漸做到懂禮貌、顯文雅、有特長、善學習、樂健體,自主管理,把“自信自強”的校訓銘刻于心,落實于行。
3.提升德育境界
以人為本是德育的最高原則,文化育人是德育的至高境界。我們特別重視學校德育師資隊伍建設,深化德育內容研究,關注德育的方法、細節(jié)和過程,大力發(fā)揮德育名師工作室的指導、評價功能,建好班主任“藍青工程”。學校定期舉行班主任基本功實務比賽和優(yōu)秀班隊會“微課堂”觀摩,扎扎實實地強化班主任“給孩子一輩子有用的東西”的責任與本領,把班主任兵法論壇建成真正意義上的“大家談”,瞄準“安全護導、質量提升、特長發(fā)展”等重點,強化優(yōu)良班風、學風建樹的措施,著力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同時,積極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開展。班主任密切聯系家庭開展班隊會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小公民教育的感恩、孝道、責任等元素,與《三字經》、《弟子規(guī)》、“八禮四儀”、校本課程《禮儀讀本》相結合,與每晚的“誦讀經典故事”相結合,用文化的手段把德育工作落實在學生日常生活中。
二、“三段五步”——教的方法要指向“一輩子有用”
學校文化理念必須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教師的教學是基于學生生命成長的事業(yè),教師的勞動基于學生成長的基礎,又促進著學生的成長。要能讓學生知識得到增長,思想日趨成熟,道德得以完善,特長有所發(fā)揮,個性得到張揚,將來獲得成功、有所作為,這就需要我們的課程文化能夠指向“孩子一輩子有用”。
1.放大課堂范式效應
2011年起,我和我的名師工作室團隊同仁,深入學習山東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南通如皋“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以及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等課堂改革成功經驗,結合學校實際,研究構建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的“三段五步式”課堂教學模式?!叭巍笔侵福赫n前——目標引導、自主探究,課中——合作學習、精講巧練,課后——拓展延伸、遷移運用;“五步”是指:預習反饋——學情調查、激勵預習,質疑討論——問題梳理、切入教學,精講點撥——建構體系、知能合一,效果呈現——當堂訓練、檢測鞏固,總結延伸——前后銜接、循環(huán)提升。2012年5月,《江蘇教育報》以《課堂,從點燃學生激情開始——記鹽城市第二小學“三段五步式”課堂教學模式》為題,整版報道我校推進課改的經驗。2015年1月,我的30多萬字的專著《追尋理想的語文課堂——小學語文三段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正式出版。同年12月,我們的省級課題“小學語文‘三段五步式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獲得鹽城市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時至今日,小學語文“三段五步式”課堂教學研究已經持續(xù)了9年,歷經了起步階段、實驗階段和深化階段,大大促進了教師們在深入反思中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效益。我們不斷放大“三段五步式”課堂教學范式的效應,大力倡導課堂是多元思維激蕩的文化思想領地,重點聚焦“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效益是否最大化,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學習質量,讓學生暢享自由的呼吸,習得“一輩子有用的東西”。
2.提升課程文化品質
每個教師身上都蘊含著獨特的美,學校的使命是把每個教師身上的獨特美釋放出來,據此創(chuàng)造豐富的校本課程,讓學生享受高品質的校園生活,最終沉淀為學生心靈一輩子的營養(yǎng)素。我們全面提升學校課程文化的“質”和“量”,辦好延時輔導的“四點半”特色服務,用好《德育“金鑰匙”》《禮儀讀本》《“繩”采飛揚》《小號手自主閱讀手冊》等校本教材,引領孩子熱愛科學,用創(chuàng)造的心智追求成功;走向大自然,用明亮的眼睛欣賞赤橙黃綠;走近藝術,用純真的心靈感悟濃墨重彩,用多彩的音符演繹心中的夢想豪情。
3.重構教學評價體系
既有的教學評價往往重視“眼前的有用”,而輕視“一輩子有用”。因此,我們建構起了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突出考查學生品德發(fā)展、學業(yè)發(fā)展、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勞動實踐等。新評價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各學段養(yǎng)成訓練的重點:低年級段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兼顧習慣養(yǎng)成,重點是外在習慣;中年級段以習慣養(yǎng)成為主,重點是內在習慣,兼顧學法指導;高年級段以學法指導為主,兼顧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學生多元評價體系的建立,從內容上既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注重學生品質培養(yǎng)、特長發(fā)展、文明習慣、閱讀情況等,做到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方位進行發(fā)展性評價。
三、“涵養(yǎng)大氣”——教的本領要支撐“一輩子有用”
我們要實現“給孩子一輩子有用的東西”的文化理念,最重要的支撐來自教師的知識學問、本領技能,這就要求我們加強教師的內心修煉,共同培育大氣之心,消除卑劣之心、平庸之心與功利之心;共同培育善良之心,善待工作、生活與自然;共同培育寬容之心,消除狹隘、怨氣與邪氣。學校的內涵建設與發(fā)展愿景,教師的境界與追求,都需要以文化的方式去濡染、去潤澤、去涵養(yǎng)。推進學校高端發(fā)展新跨越,實現質量提升,關鍵在于建設一支忠誠事業(yè)、能力過硬、素質優(yōu)良、充滿激情的能“給孩子一輩子有用的東西”的教師隊伍。
1.涵養(yǎng)大氣揚真愛
坐落在學校門口三香園里的冰心塑像,是我們學校的精神坐標。從百年老校區(qū)遷入新址,她日日笑迎我們,感召我們,激勵我們。這位世紀老人的至理名言“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時時提醒全體教師以愛孵愛,以愛育愛,用愛做教育,以美塑新人。愛是原動力,只有熱愛,教師職業(yè)才會變成教育事業(yè)。我們用“以愛育愛”為教師的精神儲蓄增值,倡導教師把“涵養(yǎng)大氣、享受幸?!弊鳛閷I(yè)人生的內在要求,把“手不釋卷、愛好閱讀”作為生活習慣,把“給孩子一輩子有用的東西”作為永恒的追求內化在心靈深處,外顯為日常行為。我們以“三雅校園”(學生文雅、教師儒雅、校園優(yōu)雅)愿景讓每一個教師感到在學校存在有價值,發(fā)展有空間,增強他們生命成長的自信。
涵養(yǎng)大氣,要克服容易滿足、不求進取之氣,需要思想碰撞交鋒的震蕩之氣。我校創(chuàng)立“相約星期六大講堂”,作為教師校本研修的重要活動平臺。教師人人登講壇,個個展精彩,大家不斷創(chuàng)新內容與形式,講家庭、班級、年級部以及備課組、學科組里“愛”的故事,交流“愛”的方法技巧,組織學科組、工作室群英沙龍,邀請教師親屬、學生家長傾情交流。我們特別重視教科研課題的研究與成果的運用,圍繞已申報立項的省、市課題,支持全校教師人人開展微課題研究。教研組長結合校本課題拿出每月教研活動主題,公開課、教研沙龍都圍繞月主題進行。各學科“名師工作室”每學期開展1~2次有影響的活動,開放現場。骨干教師的示范課重點關注常態(tài)下的邊緣課型,在薄弱環(huán)節(jié)上顯功力,在大家為難處作引領。務實的教研提升了隊伍的整體實力,不讓一個教師、一個班級、一個學科掉隊。教師自身的境界不斷提高,才能真正擔負起“給孩子一輩子有用的東西”的重任。
2.立學為先強師能
在一個個校內名師的引領與指導下,專業(yè)修煉成了我校教師的常態(tài)行為,大師境界成了教師發(fā)展的自覺追求。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先”,讀書學習,無疑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我們每學期初推薦教師必讀專業(yè)書籍,要求教師做好讀書筆記、撰寫心得,定期進行檢查、展覽,開讀書報告會、故事會,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交流分享讀書收獲。讀書,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扶持了教師的精神生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蔽覀冊鷮嵶ズ媒處熁竟ο盗杏柧殻阂皇蔷毢萌?,粉筆字人人練、日日練、周周展。書法名家現場輔導毛筆字,確保人人考級過關。二是根據教師“六項基本功”要求公布競賽項目,有計劃、分學科參與“春之聲”賽課過關大比武。三是進行“微博文”“微講座”“微課題”“微課堂”“微答辯”“微論文”“微案例”等方面的教師基本功比賽,在教師之間開展比讀書、比學問、比精神、比境界、比成長的“五比”活動,推動教師把博覽群書、鉆研學問與深入實踐、積極探索結合起來,持續(xù)獲得真體驗、真情感、真學問、真涵養(yǎng)、真品格,成就思想的力量、實戰(zhàn)的力量、創(chuàng)造的力量、品格的力量,產生神圣的責任心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