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魯迅作品中方言俗語的運用

      2019-02-06 03:53:24俞天怡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2期
      關(guān)鍵詞:俗語文學作品魯迅

      【摘 要】 本文以魯迅的小說以及日記、書信等為出發(fā)點,研究分析了紹興方言俗語在魯迅作品中的使用情況:形象的比喻、恰當?shù)慕璐?、大膽的夸張。探討了方言俗語在魯迅作品中形成的特色:呈現(xiàn)強烈的批判性;透露通俗的趣味性;表現(xiàn)獨特的藝術(shù)性;展現(xiàn)深厚的哲理性。

      【關(guān)鍵詞】 文學作品;魯迅;俗語

      俗語,歷來憑借它形象生動而結(jié)構(gòu)穩(wěn)定、言簡意賅而寓意深刻、短小精煉卻內(nèi)容廣泛等特點,被許多作者廣泛引用。王文參曾在研究魯迅與歌謠時說過,“民間文學永遠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塊營養(yǎng)豐厚的寬廣土地?!盵1]而魯迅作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學的代表性人物,因其猶如匕首般一針見血的寫作風格而在文壇上別具一格。而作為魯迅的家鄉(xiāng)語言,紹興方言對魯迅的影響尤為深刻。魯迅自己也說:“我以為我倘十分努力,大概也還能博彩口語,來改革我的文章?!盵2]這里的“口語”大多指的是紹興方言中的俗語。

      一、魯迅作品中的方言俗語

      作為土生土長的紹興人,魯迅在作品中采集了大量的紹興方言俗語,為他的文學作品披上了濃濃的江浙風采。作品中的俗語主要呈現(xiàn)以下幾個用法:

      1、形象的比喻

      魯迅所用到的紹興方言俗語喜用比喻,且大多與動物有關(guān),例如《藥》中的:“他還要老虎頭上搔癢,便給他兩個嘴巴?!?/p>

      “老虎頭上搔癢”是紹興俗語,它巧妙地抓住了老虎兇狠的特點,常被人們用來形容自作自受,自討苦吃的行為,帶有貶義的色彩。在小說中,魯迅把紅眼睛阿義比作“老虎”,充分體現(xiàn)了這位監(jiān)獄管的蠻橫霸道。而在獄中的夏家三爺向監(jiān)獄管輸入“平分天下”的觀念,還不交供銀子,這樣的行為在旁人眼中無疑是自不量力、自討苦吃。

      2、恰當?shù)慕璐?/p>

      應(yīng)梅堂曾經(jīng)歸納過紹興方言喜用借貸、借喻、比擬,這特點在俗語中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例如《離婚》中的:“一個個都象個‘氣殺鐘馗”。

      這里的“氣殺鐘馗”是一句短小的紹興俗語,紹興人成為“煉話”。鐘馗是民間神話傳說中一個降妖除魔、充滿殺氣的人物角色。這里將愛姑婆家的人個個比作鐘馗,描寫出婆家的人對待愛姑并不是很友好。魯迅將俗語放在這里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人可感知,可體會,可謂十分貼切。

      同樣的妙用還有《理水》里的“真也比螺螄殼里做道場還難?!薄奥菸嚉だ镒龅缊觥笔且痪涞湫偷慕B興俗語,直至今日依舊有許多紹興人喜歡用這句俗語來形容在狹小的地方辦繁復(fù)的事,意味著事情很難辦好。文中所表達的意思是在人荒馬亂,交通十分不方便的當時,想要收到朋友的來信是很難的事。而魯迅引用用“比螺螄殼里做道場還難”來表達,更加具體地講出事情的難辦程度,使文字變得更加具體形象。

      3、大膽的夸張

      為了突出對事物的表達效果,方言中常常會出現(xiàn)極其夸張的說法,無不表現(xiàn)著勞動人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例如: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狂人日記》)

      “兜肚連腸”,紹興俗語,是說不僅把胃里的東西吐出,甚至把腸子也吐了出來,是一種極其夸張的說法。魯迅用兜肚連腸來形容“狂人”疑似吃到人肉時的狀態(tài),突出強調(diào)了“狂人”胃里翻江倒海、極其惡心的心理。從而達到引起讀者大膽的聯(lián)想、烙下深刻的印象的卓越效果。

      再如:伙計本來是勢利鬼,眼睛生在額角上的。(《肥皂》)

      在紹興俗語中,“眼睛生在額角上”通常用來形容一個狂妄自大、尖酸刻薄的反面人物,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這里明顯使用了夸張的說法,用這句俗語來形描寫店里的伙計不僅強化了吊角眼的人物外貌,也重在突出他傲慢勢力的人物性格,體現(xiàn)出說話人的厭惡情緒。

      二、作品中俗語運用特色

      陳根生曾稱魯迅的作品“閃射出犀利的思想鋒芒和耀眼的藝術(shù)光彩”,他在分析魯迅使用的謠言俗語特點時歸納出四點:強烈的斗爭性、深刻的思想性、廣泛的通俗性和卓越的藝術(shù)性。[3]紹興方言貌俗實雅,看似直言不諱,實際富有深厚的形象性和哲理性。根據(jù)上述特點,魯迅作品中的俗語運用特色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呈現(xiàn)強烈的批判性

      魯迅的筆風一向以一針見血、尖酸刻薄著稱。正如陳根生所言,“他文章中的謠諺俗語運用富有戰(zhàn)斗性”,[4]犀利的紹興師爺式的語言風格,在俗語中潛移默化地表現(xiàn)出來,因此方言俗語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魯迅對麻木的國民進行批判。

      引用方言俗語來輔助說明在魯迅的雜文中隨處可見,例如《沙》中的“樹倒猢猻散”,魯迅用群抱大樹的猴子來形容阿諛權(quán)貴的知識分子,犀利地批判了偽君子們阿諛奉承姿態(tài)。再如,在《京派與海派》一文中,魯迅引用了“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和“若要富,跟著行在賣酒醋”這兩句俗語,有力地抨擊當時南京政府的軟弱無能。批評揭示了封建社會中權(quán)力至上的腐敗觀念與麻木國民的落后思想。同樣展現(xiàn)出了俗語強烈的批判性。

      2、透露通俗的趣味性

      在紹興長大的魯迅,對自己家鄉(xiāng)俗語的趣味所在可謂心知肚明,并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紹興人講話不喜歡拐彎兒抹角,且善用比喻、夸張,如魯迅曾在《理水》中用紹興俗語寫道:“這一類不甚可靠的傳聞,是誰都聽得耳朵起繭了的”。“起繭”是由于皮膚一直被摩擦而形成的比普通皮膚厚而老的皮,一般會長在手指等經(jīng)常干活的部位。俗語中所提到的耳朵“起繭”,明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結(jié)繭,而是利用了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出人們對于一些不可靠的傳聞視若無睹。此類巧妙的表達方式,不僅體現(xiàn)出紹興方言直言不諱的特點,也頗有趣味、耐人尋味,成為了俗語中的一大亮點。

      可見大多出自民間方言俗語,往往能夠反映一個地方最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因此方言俗語所選用的語言不僅通俗易懂,且通常以口語化的形式出現(xiàn),帶有地域獨特的審美風趣。俗語的趣味性很大一方面體現(xiàn)在它以精練的語句去夸張生動地反映出的人物、事物、心理的方方面面,看似通俗卻值得人們細細打磨、慢慢品味。

      3、表現(xiàn)獨特的藝術(shù)性

      地方俗語不僅表達的含義十分豐富,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充分展現(xiàn)出一個地區(qū)的語言藝術(shù)。為使語言順口,許多俗語都發(fā)展為了對偶工整的形式,例如《端午節(jié)》中魯迅引用的“文不象謄錄生,武不象救火兵”,該俗語還有另一種更簡練的說法為“文不像文,武不像武”,指代一個人沒有長處,干什么都不是。再如記錄在《魯迅書信集》中的“東倒吃羊頭,西倒吃豬頭”,也用到了對偶藝術(shù)手法。該俗語原出自《越諺》,是一句地道的紹興方言,對仗的形式令俗語增添了一筆韻律性的藝術(shù)效果,使文字更靈動。

      藝術(shù)性的表現(xiàn)還體現(xiàn)在俗語喜用指代,紹興俗語在這一點上更是明顯。例如《風波》中的“三代不捏鋤頭柄了”,“鋤頭柄”是農(nóng)民耕作的工具,在紹興方言中被用作指代農(nóng)民的角色。再如《長明燈》中的“捏過印靶子”,“印靶子”是官員處理政務(wù)時所要敲的印章俗稱,在這里用捏印靶子來指代“當官”的角色恰如其分,使讀者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

      4、展現(xiàn)深厚的哲理性

      正如高爾基所言:“諺語和歌謠總是簡短的,然而他們里面卻包括著可以寫整部書的思想和感情”。[5]俗語是人們長期生活所流傳下來的思想、語言的結(jié)晶,一句短短的俗語,背后可能包含著一段長長的故事。魯迅正是運用了富有哲理的方言俗語,來提升作品的思想高度。例如魯迅在《阿Q正傳》中寫道的“老鷹不吃窩下食”就證明了這一點?!袄销棽怀愿C下食”與“兔子不吃窩邊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指的是做賊的人不會選擇在離自己近的地方實施偷盜行為。在文中則是指趙太爺認為阿Q不會偷自家的財寶。該俗語巧妙地捕捉了人物的心里活動,在把小偷比作老鷹的同時,寫出了賊人心虛的特點,富含一定的哲學道理。

      可見,魯迅運用俗語,無疑是他作為一名思想巨人和藝術(shù)天才的結(jié)晶,無論文章篇幅長短,俗語運用在長篇中能夠提升文章思想深度,運用在短篇中則能夠使論證一針見血,因此魯迅的文章普遍具有極高的說服力。

      三、小結(jié)

      作為一種在長期勞動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語言形式,俗語展現(xiàn)出了紹興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幽默風趣,對文學作品來講更是一大瑰寶。魯迅正是發(fā)現(xiàn)了這一特點,將俗語納入作品當中,廣泛吸納著民間語言的滋養(yǎng),造就了一部部流傳百世的文學巨作。這一部部作品成為了后人學習的典范,影響著包括莫言、沈從文、汪曾祺等在內(nèi)的后世許多作家的創(chuàng)作。現(xiàn)當代的優(yōu)秀作品例如《紅高粱家族》、《邊城》等,也可以見到大量俗語的身影。俗語對文學影響深遠,隨著時間的推移,俗語必將滋養(yǎng)更多的文學作品,帶給人們更大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 王文參.魯迅與民間歌謠、諺語[J].學術(shù)交流,2008(03)158-162.

      [2] 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3][4] 陳根生.魯迅作品中的謠諺俗語[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6(03)38-44.

      [5] 王學凱.山東諺語語言特點及文化內(nèi)涵研究[D].廣西:廣西大學,2007.

      【作者簡介】

      俞天怡(1998.7—)女,漢族,浙江紹興人,寧波財經(jīng)學院人文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文學語言類.

      猜你喜歡
      俗語文學作品魯迅
      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你也是傳播者嗎?
      當文學作品扎堆影視化
      為什么文學作品里總會出現(xiàn)“雨”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俗語知多少
      魯迅《自嘲》句
      魯迅看書
      她曾經(jīng)來到魯迅身邊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文學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圍觀者”
      語文知識(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
      植物詞“杏”的國俗語義探究
      語文知識(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06
      瓮安县| 贵南县| 宣城市| 兴安县| 伊通| 日土县| 石渠县| 凤台县| 达孜县| 潞西市| 德格县| 将乐县| 西贡区| 修文县| 蒙城县| 黄陵县| 蓬莱市| 红原县| 龙山县| 鄂温| 鸡泽县| 嵊州市| 建瓯市| 安吉县| 陵川县| 乃东县| 沂源县| 大方县| 文水县| 张家港市| 双峰县| 公主岭市| 鹤壁市| 固安县| 丹寨县| 抚松县| 西昌市| 镇宁| 莱州市| 桦甸市|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