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霞
前些天,在網(wǎng)上看到一條新聞,一名女網(wǎng)友發(fā)帖稱,自己微信回復老板一個“嗯”,結(jié)果被老板批評:“和領(lǐng)導和客戶都不要回復‘嗯,這是微信的基本禮儀?!睘榇?,女孩深感委屈,干脆主動曝光此事,借機吐槽老板,希望能尋求網(wǎng)友聲援,而且準備辭職走人。
令女孩沒想到的是,她沒有得到大多數(shù)網(wǎng)友的支持,反而被大家紛紛質(zhì)疑“玻璃心”,認為她確實應該學習基本的微信禮儀。而且,老板能夠主動對她說這么多,看似有點嚴厲,實則是在幫助她成長,她應該心懷感激才對。
一個“嗯”字引發(fā)網(wǎng)友這么大的關(guān)注度,說明這是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不管女孩是不是真的“玻璃心”,但她回復老板一個“嗯”的背后,暴露出其基本微信禮儀的缺失,卻是不容忽視的事實。因為這一個“嗯”字,透露出一種敷衍、不耐煩、不禮貌。但如果再加上一個“嗯”字,變成“嗯嗯”,就顯得熱情、積極,也禮貌了很多。如果能再加上一個小表情,那就更完美了。
我在看這條新聞時,腦海里想起的卻是自己微信中的幾個朋友。說起來,他們比這個小姑娘還要惜字如金,連“嗯”字都不肯回呢。他是一位親友家的孩子,20多歲,畢業(yè)于一所不錯的大學。我平時和他聯(lián)系不多,有一次偶然有點事,在微信上面給他留言,二十多個小時過去了,我不知看了多少次手機,他一直沒有任何回復。在這個幾乎人人都離不開手機的年代,他會這么久不看手機?顯然不可能。那他是遇到了什么意外的情況?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趕快打一個電話過去,他那邊如夢方醒一樣:“哦,我看到了,我對這件事也不了解,忘了回復你。”
我當時雖然有點生氣,也沒有多說什么。事隔不久,有另一位親戚要去他所在的城市辦事,順便找他小聚,我又在微信上留言,讓他把自己的住址發(fā)過來。他仍然沒有回復,過了很久,我又打電話過去,他終于說,當時看到留言,已經(jīng)直接把住址發(fā)給那位親友了……我想說的是,那你回復我一下,讓我知道你是否看到信息,有那么困難嗎?
后來,這位男孩的父母,拜托我給他介紹對象,我只敷衍了幾句就算拉倒了。我怕真的介紹一個女孩給他,將來人家找我哭訴:他怎么總是不回復我的微信留言?
令我感到氣憤的還有一位女子。我家女兒和她家女兒年齡相當,偶然一起參加活動時認識,順便就互相加了微信。她時常在微信上問我,最近你家孩子又參加什么活動了沒有?打算在哪里上幼兒園,孩子想學美術(shù),報哪里的班更好一點?每次看到她的問題,我總是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認真地反饋過去。
時間久了,我卻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凡是她問我的事情,和我聊天時都是秒回復。反過來,如果我問她什么事,常常如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復,等我見面時再問,她說:“哎呀,那天太忙,忘了回復你……”后來,我基本上就不再和她互動了。
如今,人們的工作、生活很多都是在微信等各種網(wǎng)絡工具上完成的,要想更好地融人這個全民手機的時代,遵守一些約定俗成的微信禮儀還是很有必要的,你總是不回復別人,或者只是“嗯”一下,很可能處處碰壁,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增添許多煩惱。
凡事有始有終,收到請回復,請認真回復,只需要花費幾秒鐘,卻是對別人的一種基本的尊重,也是在這個網(wǎng)絡時代用來考驗一個人人品的利器。當然,各種無聊的推銷廣告等除外,可不理,可拉黑,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