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社會巨變中的四川省道教會述論

      2019-02-12 01:44:46
      關鍵詞:名冊改組會議記錄

      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廢除前清道會司等機構,實行政教分離,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一律平等;但對佛、道為討生活而搞經(jīng)懺等迷信活動非常不滿,認為其阻礙社會進步,要求其擔負興辦慈善事業(yè)的義務,故先后頒布五部法規(guī)對佛、道嚴加管束。面對國家政治體制巨變,道教界為爭取自身在新體制下的合法存在,并力挽頹風、推進道教事業(yè)之發(fā)展,全真道、正一道的領袖們相繼發(fā)起成立道教會。1912年7月,北京白云觀住持陳明霦等在北京發(fā)起成立中央道教總會,得到民國政府批準立案。這成為各省、縣道教信徒組織道教會的合法依據(jù)。受中央道教會成立的影響,四川省道教總會于1913年成立。

      四川是抗日戰(zhàn)爭的大后方,又是國民黨政府最后離開大陸的地方,四川省道教會的成立及其運作在整個民國時期有較大的代表性,并對近現(xiàn)代四川道教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

      目前,學術界對四川省道教會的研究,惟有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四卷)對其歷史、宗旨、組織等作了簡述,認為該會始終如一地貫徹執(zhí)行中央道教總會的《宣言》精神及組織原則。[注]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四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29-432頁。但這一認識是否屬實,以及四川省道教會是否統(tǒng)一了全省的全真、正一道徒,該會有何影響及其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等問題,都需進一步研究論析。以下,筆者試從四川省道教會的歷史沿革、宗旨、組織架構、會員情況、開展的工作及其與政治的關系等方面,對上述問題加以整理和分析。

      一、廟產(chǎn)興學、破除迷信:四川省道教會成立及運作的時代背景

      民國時期,興起于清末的廟產(chǎn)興學政策得以延續(xù)。國民政府雖曾五次制定或修正寺廟管理的法令,但這五次的法令均屬“警察法”層次,無法達到有效保護寺廟財產(chǎn)的目的。1929年1月25日國民政府頒布《寺廟管理條例》,但由于出臺倉促,存在的問題頗多,因而導致佛道教界的普遍反對。6月8日,內(nèi)政部訓令各省民政廳、南京市公安局轉飭所屬:“在《寺廟管理條例》未經(jīng)修正公布以前,所有寺廟事項一律維持現(xiàn)狀,停止處分,前條例暫緩施行?!盵注]《內(nèi)政部訓令》(1929年6月8日),《內(nèi)政公報》第2卷第6期,第6頁。但是,有的地方置內(nèi)政部的訓令于不顧,訓令發(fā)出之后仍在施行。四川省就是突出的一例。四川省軍政長官對于通令暫緩施行的公文,“不惟隱擱不宣,更復肆其淫威,公然違抗法令”。四川大學還依據(jù)《寺廟管理條例》,制定了寺廟財產(chǎn)提成興學之暫行規(guī)程。[注]《中國佛教會為四川軍政當局違抗法令擅提廟產(chǎn)事致國民政府呈》,《海潮音》第10卷第8期(1929年8月),第5頁。

      在上述背景下,四川省道觀房舍及田產(chǎn)等大多被用來興辦公益慈善事業(yè),或被軍隊、政府機構、劣紳占用。如華陽縣東較場城隍廟, 1929年冬,成都市政府提出購買該廟業(yè)產(chǎn)。[注]《葉洪興等送成都市公安局關于華陽城隍廟主持意圖欺詐請予鑒核一案的呈》,民國0093-05-764,成都市檔案館藏。在1929年10月前,邊防軍警衛(wèi)司令部曾沒收此廟產(chǎn),并駐軍,還辦國防學校。全川射術會還曾侵占房室,后退出。[注]《成都市政府、成都市公安局關于飭查華陽縣城隍廟僧法云等以尋仇報復串通軍隊滋事一案的指令、呈》(民國18年10月31日),民國0093-05-1745,成都市檔案館藏。1932年9月22日,劉文輝的二十四軍一師十三旅二十團第一營入駐東較場城隍廟。成都市下東大街府城隍廟,1929年由公家拍賣,成都市慈惠堂遵從街眾之請求,集資以慈惠堂名義買下。[注]《成都慈惠堂送成都市公安局關于城隍廟產(chǎn)業(yè)及僧道變動一案的公函》(民國18年1月4日),民國0093-05-1066,成都市檔案館藏。1916年廣安縣全真道龍門派有男道觀56座,女道觀5座。各宮觀均有田產(chǎn),僅老官廟和天子殿就有田土30余畝。1931年,駐軍將許多道觀整體或部分改為學?;蚺勺魉茫瑥R產(chǎn)提為公產(chǎn),住觀道士大多出走,留觀道士以化緣為生。[注]《廣漢縣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63頁。民國初蓬安縣有道觀200余處,著名的四五十處;1941年前后,有140余處道觀改為學校和倉庫;1947年只有道觀38所,廟產(chǎn)20畝。[注]《蓬安縣志》,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680頁。

      民國時期,國民政府要求佛道教寺廟興辦慈善事業(yè),為此還先后出臺了寺廟興辦慈善事業(yè)的法規(guī)。鑒于此,四川道教界根據(jù)自身經(jīng)濟實力辦學校,提供免費醫(yī)療救助,救濟貧民。如天師洞住持彭椿仙(1883—1942,法名至國)于1917年在青城山麓雙鐘寺創(chuàng)辦小學;1919年,又在石筍堂建小學一所,解決貧苦子弟入學困難。[注]李合春、丁常春編著:《青羊宮二仙庵志》,成都:成都民族宗教文化叢書編委會,2006年,第177頁。彭椿仙關心貧苦農(nóng)民,常常給青城山附近貧苦農(nóng)民以糧、錢幫助,發(fā)放無息貸款,救濟貧苦。[注]王純五主編:《青城山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11頁。1947年5月10日《新新新聞》載,外西望仙橋遭火災,共燒16家,受災81戶,因大半系貧民,一時生活無著,區(qū)公所發(fā)起募捐救濟,青羊宮道士自愿施粥三日。據(jù)青羊宮原監(jiān)院張圓和說,在舊社會每年春節(jié),青羊宮道觀要向貧窮人施米,一年施老斗不下三、四擔。貧民死后無錢安葬,施棺材一付。每年施舍棺材達50付以上。[注]成都市道教協(xié)會編:《成都市道教志》(未刊稿),1995年4月,第79頁。1940年,成都青羊宮劃出廟產(chǎn)修建青羊宮小學;[注]陳世松、賈大泉主編:《四川通史》(重修本)卷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646頁。解放后,為政府接收。成都市道教界設立“孝德慈善會”,專門從事對貧苦人施米、施藥、施棺材等救濟事業(yè)。[注]成都市道教協(xié)會編:《成都市道教志》(未刊稿),1995年4月,第79頁。感謝成都市道教協(xié)會供稿。

      眾所周知,伴隨著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破除迷信以及改良風俗運動之進行,道教的經(jīng)懺等活動被視為迷信,道教文化遭到大力撻伐。道教日趨衰微,旁門外道增多,道教宗風烏糟至極。但四川道教界有識之士仍然通過著書、出版道經(jīng)宣揚道教教義,特別是成都二仙庵通過傳戒來延續(xù)全真龍門法脈,以期復興道教。天師洞易心瑩(1896-1976,法名理輪)廣積道書1000余冊,深入研究;并實地考察蜀中道觀,曾多次赴三臺云臺觀、成都青羊宮、二仙庵等地考察;還與當時研究道教的知名學者西南聯(lián)合大學化工系教授陳國符、《揚善(半月刊)》的主筆陳櫻寧、四川大學教授蒙文通等溝通交流;著有《道學系統(tǒng)表》《道教分宗表》(《論道教宗派》)《道教三字經(jīng)》等書,輯集《女子道教叢書》。楊太虛(1876—1943),道號泉石散人,鹽亭縣人。十三歲中秀才,十八歲任教;光緒三十二年棄教從耕,數(shù)年后棄家學道于本縣七貞觀;曾主持射洪縣金華山道觀;著有《韜晦錄》《三教統(tǒng)宗》《科儀》等。蒙文通教授讀了他的《韜晦錄》,贊其學識超群,體識工深,宋儒中不多見。[注]四川省綿陽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編纂:《綿陽市民族宗教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98-499頁。

      民國時期,成都二仙庵在北京白云觀(1927年后停止傳戒)、西安八仙宮(1924年后停止傳戒)、武漢長春觀(1925年后沒有傳戒)等相繼停止傳戒的情況下,繼續(xù)傳戒,直至1945年,受戒弟子數(shù)千人。

      民國元年,四川廢止前清道會司,各縣準結道教分會。受中央道教總會等的影響,四川省(含西康省所轄雅安、涼山、甘孜和攀枝花)大多數(shù)縣的全真、正一道教徒信眾相繼成立道教會。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12—1949年間,四川省成立的縣市級道教會約有100多個。

      要言之,廟產(chǎn)興學運動導致道教廟產(chǎn)大量流失。道教界應國民政府要求開展服務社會活動,興辦慈善事業(yè)。在破除迷信口號下,道教文化遭到大力撻伐。道教日趨衰微,道教宗風烏糟至極。但四川道教界有識之士仍然通過著書、出版道經(jīng)宣揚道教教義及傳戒,并組織了上百個縣級道教會,為四川省道教會成立及運作奠定了基礎。

      二、前后不同、政府形塑:四川省道教會的組織運作

      與中央道教會相比,受自身因素及政府的影響,四川省道教會在改組、組織架構、會員權利義務及經(jīng)費來源等方面都有不同。

      (一)四川省道教會改組的不規(guī)范

      1913年5月,按中央道教總會之要求,也為了統(tǒng)一全川道教,弘揚道教文化,適應民國社會的發(fā)展,青羊宮劉教賓、二仙庵王妙生、寶云庵余至惟、天師洞魏至齡、二王廟李元剛、長生宮周至容、丹達廟吳清照、昭烈廟周宗庸等住持,聯(lián)名發(fā)起組織四川省道教總分會;擬定《四川省道教總分會暫行簡章》共十二條。[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5月31日,四川省行政公署批準立案。這是四川省道教界歷史上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合法組織,結束了以往一盤散沙的局面。但從劉教賓等發(fā)起人來看,四川省道教總分會是全真道徒組織的,正一道徒?jīng)]有參加。

      四川省道教總分會以“統(tǒng)一全川道教,以闡揚先圣之玄旨、增進人群之道德為宗旨”,[注]《四川道教總分會暫行簡章》,《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體現(xiàn)了統(tǒng)一全川道教徒、闡揚道教教義與利益社會的時代要求,亦貫徹了中央道教總會《宣言》之“昌明道德”[注]《藏外道書》,第24冊,成都:巴蜀書社,1994年,第477頁。精神。

      四川省道教會自成立至1945年三十多年間沒有按照中央道教會的要求改組,也沒有按照國民政府對宗教團體的要求改組。按照中央道教總會對省級分會的組織規(guī)定,四川省道教總分會每三年改選職員,但1913年5月至1945年9月,該會只改選兩次:1914年2月,四川省道教總分會第一次改選,改為四川省道教會支部;1923年2月,第二次改選,改為四川省道教會。[注]《四川省道教會人民團體總登記表》,《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可見,30余年間,該會雖兩易其名,但未能如法改選。

      此外,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為了加強對人民團體的控制,出臺了一系列法規(guī),其中規(guī)定宗教團體每兩年改選一次。據(jù)國民政府于1929、1933年通過的《人民團體組織方案》,四川省道教會職員應改為理監(jiān)事制,且每兩年改選一次。但此時川政沒有統(tǒng)一,加上川政統(tǒng)一不久后四川作為全面抗戰(zhàn)的大后方,政府無暇顧及。直至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為了加強對人民團體組織的管理,要求人民團體重新登記。

      1945年9月22日,四川省道教會會長青羊宮住持趙永安赍呈四川省道教會所填的《人民團體總登記表》到四川省政府社會處;10月4日,社會處批示,該會組織與現(xiàn)行法規(guī)不合,應予改組。于是王伏陽等發(fā)起改組四川省道教會,于12月1日展開籌備工作,五個月內(nèi),成都等21個縣分會完成改組。[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1946年4月25日,省社會處派科員賴鼎立為指導員,5月5—6日召開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改組會員代表大會。本次大會有各分會出席代表13人,會員85人,各機關來賓12人。

      本次大會由省社會處派張培德科長蒞會監(jiān)選,根據(jù)得票數(shù),選出王伏陽等15人為理事,候補理事5人,監(jiān)事5人,候補監(jiān)事2人。其中王伏陽為理事長,申宗筠等6人為常務理事;趙永安、[注]民國36年2月常務監(jiān)事趙永安因公積勞羽化,陳宗漢遞補。朱肇修為常務監(jiān)事。1946年6月20日社會處批準備案,并發(fā)圖記(公章)一顆,證書一份。[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四川省道教會依法改組完畢。

      改組的四川省道教會以闡揚道教學術、整飭教規(guī)、排除邪異、提倡文化建國為宗旨。[注]《四川省道教會章程》,《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整飭教規(guī)、排除邪異,正切中道教時弊。當時四川一些道士參與賭博、吸食鴉片,一些新道門——三豐道、高峰道等成立,言行與正統(tǒng)道教相異甚遠。提倡文化建國,是對民國政府文化建設政策的回應。

      按規(guī)定,四川省道教會每年召開一次會員大會,每兩年改選職員。1947年6月17-18日,四川省道教會在二仙庵方丈堂召開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省社會處派宋天問、賴鼎立前往指導。 1948年10月13—15日,四川省道教會在二仙庵方丈堂召開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改選理監(jiān)事。省社會處派視導室主任唐次斌為改選指導。本次大會有42縣所派46名代表,職員會員共97人參加;當選理事監(jiān)事共38人。[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記錄冊》,《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1949年,內(nèi)戰(zhàn)延及四川,四川省道教會沒有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隨著年底四川解放,該會自行解散。

      另外,民國時期四川全真道徒還成立了另一個省級道教會。1928年,在劉湘防區(qū)的巴縣及周邊縣區(qū),全真道徒彭至靈為首成立四川省道教聯(lián)合會,彭任會長,會址在巴縣關岳廟內(nèi)。[注]《巴縣志》,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年,第663頁。1942年6月,四川省代理主席張群命令江津縣政府查四川省道教聯(lián)合會,法無依據(jù)。[注]《四川永川縣呈報儒教會章程職員履歷部分縣府關于宗教會改組總報告會員冊的呈文請示儒釋道教聯(lián)合會是否合法與》,民186-01-1344,四川省檔案館藏。但該會照?;顒?。1948年4月,四川省政府主席鄧錫侯訓令江北縣政府取締四川省道教聯(lián)合會江北縣分會;還批示:四川省道教聯(lián)合會非合法團體,請解散組織;彭至靈于1948年12月9日奉江北縣政府令上繳上年所有道教會會圖等。[注]《新津、眉山等部分縣府呈報組織調(diào)整縣道教分會情形的呈文及巴中分會職會員略歷冊與四川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7,四川省檔案館藏。

      四川全真道與正一道之間亦是分立的;正一道組織的道教會早期沒有加入四川省道教會。如1946年第一屆改組會員代表大會通過涉及正一道的提案有:省道教會呈請省社會處依法責令各縣應玹(正一)道士成立的道教會依省道教會規(guī)定的縣級道教會章程辦理;凡是外縣火玹(正一)道士有特殊參加者只有選舉權而無被選權。[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改組會員代表大會會議紀錄匯報》,《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梢姡坏朗拷M織的縣級道教會之前沒有參加四川省道教會;外縣正一道士參加縣級道教會只有選舉權而無被選權,這反映了當時四川省的全真道與正一道之間的分立情況。

      綜上,四川省道教會成立時系奉四川省行政公署批準立案,1913年至1945年間只改選過兩次,職員沒有依法改選,組織不健全。1946年至194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四川省道教會依法完成改組,按規(guī)定先后召開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改選理監(jiān)事。

      民國時期四川全真道徒先后成立四川省道教會和四川省道教聯(lián)合會;這反映了全真道內(nèi)部的不團結,亦是川政不統(tǒng)一導致的結果。川政統(tǒng)一后,特別是抗戰(zhàn)勝利后,政府才最終依法取締了四川省道教聯(lián)合會。四川正一道組織的道教會早期沒有加入四川省道教會。

      (二)四川省道教會組織架構之變遷

      四川省道教會成立時是按照中央道教總會組織架構來組織的,1946年后是按照國民政府對宗教團體的規(guī)定來組織的。

      中央道教總會要求各省總分會設會長一人(由各省叢林監(jiān)院擔任),副會長一人(選舉),事務員、教化員若干(任期三年)。道教會事業(yè)分為出世間業(yè)和世間業(yè)兩大類。出世間業(yè)有:演教門、宣律門;世間業(yè)有:救濟門、勸善門、化惡門。[注]《藏外道書》,第24冊,第474頁。四川省道教總分會的組織架構亦如法炮制。據(jù)《四川道教總分會暫行簡章》:本總分會的組織職員以及職任名數(shù)任期均照北京總會章程辦理,即中央道教會的章程。[注]《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是時,會長為青羊宮住持劉教賓。

      而1945年的四川省道教會組織架構為會長趙永安,副會長申宗筠,演教股長趙永安,宣律股長申宗筠,總務股長鄒率一,庶務股長張覺塵,文牘張乾陽,書記向圓理。[注]《指導人民團體改組總報告表》(1946年5月17日填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這還是因襲中央道教總會的組織框架。前已述及,這違反了《人民團體組織方案》,故1946年四川省道教會依法改組。改組的四川省道教會的組織架構前已述及。全體理監(jiān)事(候補除外)在賴鼎立監(jiān)誓下宣誓就職。誓詞:余謹以至誠實行三民主義,遵行國家法令,忠心努力本職,如有違背誓言,愿受嚴厲之制裁,謹誓。這是《人民團體理監(jiān)事就職宣誓規(guī)則》法定的。[注]蔡鴻源、徐友春主編:《民國會社黨派大辭典》,合肥:黃山書社,2012年,第439頁。從當選理監(jiān)事(含候補)履歷來看,職員主要是由青羊宮、二仙庵擔任職務的道士組成,其中青羊宮11人,二仙庵12人,[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職員略歷冊》,《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候補理監(jiān)事表本來是單獨的,此處為筆者所合并。且都來自成都市道觀。

      四川省道教會因工作之需還增設督導員一職。為完成1946年度第一至第十三行政督察區(qū)(含成都市、自貢市)各縣市分會會員證章、會員證頒發(fā)工作,特遴選六名督導員,至第三次大會委任的督導員增到10名。[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名冊》,《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

      為響應省政府合并四川省道教聯(lián)合會、統(tǒng)一全省道教徒的要求,四川省道教會的理監(jiān)事在1947年大會上又有增加:聘重慶市張圓江為名譽理事長,彭至靈為名譽理事,公選灌縣趙象乾為監(jiān)事。[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張圓江、彭至靈任名譽理事長、理事,這標志著把省道教聯(lián)合會并入省道教會。趙象乾當選監(jiān)事,這標志著灌縣道教會繼1946年回歸四川省道教會后首次入管理層。因為1936年10月灌縣道眾在青城山成立“中華道教會灌縣分會”,由天師洞、上清宮、二王廟的當家道士彭椿仙、趙象乾等輪流擔任會長。[注]《灌縣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4頁。1946年5月,四川省道教會灌縣分會改組完成。

      按規(guī)定,理監(jiān)事每兩年換屆一次。1948年10月四川省道教會第三次大會,改選理監(jiān)事。本次當選職員38人:理事21人,監(jiān)事7人,候補理事7人,候補監(jiān)事3人,這比上屆理監(jiān)事多了10人,顯然職員人數(shù)有所擴大;但常務監(jiān)事由原來的兩人變?yōu)橐蝗?。理監(jiān)事主要還是由青羊宮(12人)、二仙庵(17人)道士組成。 但與上屆相比,理事中除了寶云庵住持尚圓成,還有灌縣太安觀住持馬慶余(女),灌縣天師洞知客趙象乾;候補理事中有渠縣關岳廟住持湯真修,眉山縣分會理事長樊明高,綿竹縣分會常務理事許宗友;監(jiān)事有成都市東外天祥寺住持廖理奎,候補監(jiān)事有巴中縣分會理事長李明孝。[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可見,本屆理監(jiān)事比首屆更具代表性,標志著四川省道教會組織的壯大;其中馬慶余作為坤道首次成為理事,體現(xiàn)了乾坤道平等精神。

      總之,四川省道教總分會遵照了中央道教總會的組織架構,但長期沒有按規(guī)定改選。而改組的四川省道教會的理監(jiān)事(含候補)人數(shù)、任期等組織架構是按照民國政府制定的人民團體組織方案等相關法規(guī)來組建的。新任理監(jiān)事的宣誓就職及誓詞亦是法定的。四川省道教會增加了督導員及名譽理事長、理事,是該會的組織特色。聘重慶市張圓江、彭至靈為名譽理事長、理事,既反映了對四川省道教聯(lián)合會的整合,亦反映了該會為滿足政府的要求所作的自我調(diào)整。

      (三)四川省道教會的會員情況

      與中央道教會相比,四川省道教會關于會員入會條件、權利義務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

      1.會員入會條件與權利義務

      成為道教會會員是有條件的。中央道教總會規(guī)定:道教信士及一切善男信女(不限種族、不限國籍、不限外教、不限行業(yè),但能發(fā)心入教),志愿助揚道教、度化眾生者,皆可入會。[注]《道教會大綱》,《藏外道書》,第24冊,第476頁。四川省道教總分會亦有相應規(guī)定:凡道教弟子遵守教規(guī)、行為端正,得以注冊入會;四眾國民,不分界限,有愿研究道教宗旨者,經(jīng)本會會員介紹,得認為會員。[注]《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改組的四川省道教會規(guī)定:凡信仰道教,贊同本會宗旨,經(jīng)會員二人以上之介紹,經(jīng)本會理事會之通過得為本會會員。[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顯然比中央道教會更嚴格。

      會員應享有的權利,中央道教會強調(diào)會員一律平等享受利益,但沒有明文規(guī)定有哪些權利。而改組的四川省道教會規(guī)定會員權利有五項:一是發(fā)言權及表決權;二是選舉權及被選舉權;三是本會所舉辦各種事業(yè)上之利益;四是寺廟財產(chǎn)法器受非法之侵害,得請求本會為合法之保障;五是其他公共應享之權利。[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各分會會員不分乾坤,一律平等,均可當選為代表或職員。[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記錄冊》,《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上述馬慶余作為坤道首次成為理事就是明證。

      會員應履行的義務,中央道教會規(guī)定有四:一是會員都要遵守道教戒條,勤行護持,不得違犯;二是會員都應發(fā)慈善心、恒久心,做利人濟物之事;三是會員都應研究道教教義,自度度人;四是會員都應遵守會章,實行道教事業(yè)。[注]《道教會大綱》,《藏外道書》,第24冊,第476-477頁。而改組的四川省道教會有三條規(guī)定:一是遵守本會會章及決議案;二是擔任本會所指派之職務;三是繳納會費。[注]《四川省道教會章程》,《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梢?,中央道教會與四川省道教會都強調(diào)會員應遵守會章,實行道教事業(yè)。但中央道教會要求會員研究道教教義,自度度人,四川省道教會沒有此要求。

      2.四川省道教會會員的量化分析

      中央道教會沒有把會員分類。四川省道教會把會員分為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團體會員指各市縣局暨名山叢林分會。[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四川的縣級道教會通常把會員分為基本會員和普通會員。基本會員即住在道觀之乾坤道徒;普通會員指凡贊同本會宗旨在家之男女奉行道教義務及皈依道教者。[注]《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四川省道教會的個人會員亦然。現(xiàn)據(jù)已有資料對省道教會會員概況作如下分析。

      其一,據(jù)《四川省道教會會員名冊》,會員共有75人。就性別而言,除了兩名坤道,都是男性。兩名坤道:吳至瓊,女,華陽縣人,漿洗上街大悲閣住持;邱明貞,女,成都縣人,外北大南海住持。就職務來說,大多是道觀住持或十方叢林里擔任一定職務,還有已完成改組的郫縣等分會18個理事長及彭縣、綿竹縣分會常務理事;普通道士兩名;另有星士兩人:劉圓縉,男,72歲,犍為縣人,成都市向陽街五號;周至仁,男,61歲,湖北天門人,成都市中山公園陜土地廟。從籍貫來看,除了兩名外省籍,其他皆是四川人。兩名外省籍:劉宇真,男,38歲,北平通縣人,二仙庵皇經(jīng)士;周至仁,湖北天門人。國民黨黨員有1人:白心傳,男,69歲,成都縣人,郫縣道教會理事,國民黨黨員證蜀字38196號。[注]《四川省道教會會員名冊》,《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

      其二,據(jù)1948年10月省道教會的工作報告,已領證的基本會員和普通會員共計2885人。[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但據(jù)《重修四川通志稿(外一種)》載,1916年,四川省內(nèi)務統(tǒng)計報告書稱145縣共有道教信徒35657人。[注]宋育仁總纂修、王嘉陵主持整理:《重修四川通志稿(外一種)》,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年,第599-614頁。1936年,四川省政府統(tǒng)計154縣市共有道士12131人。[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一編文化(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048-1052頁。《當代中國的四川》載,1949年,四川共有“道士、道姑4177人”。[注]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當代中國的四川》,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第610頁??梢?,當時仍有不少道士、普通信徒?jīng)]有加入四川省道教會。

      要言之,與中央道教會相比,四川省道教會要求會員是國民,外籍人士不能成為會員;入會必須有會員作為介紹人,還得經(jīng)理事會之通過;沒有要求會員研究道教教義、自度度人;亦主張會員不分乾坤,一律平等,均可當選為代表或職員;會員應遵守會章,實行道教事業(yè)之義務。

      會員中有兩名星士,這與政府要求會員不能從事迷信活動相悖。有一名國民黨黨員白心傳;散處各縣的黨員會員還應有不少,這說明道教會與國民黨之間是有內(nèi)部聯(lián)系的。

      (四)四川省道教會的經(jīng)濟狀況

      四川省道教會的經(jīng)費來源與中央道教總會不完全相同。中央道教總會的主要經(jīng)費來源有:會員捐助費(入會費一元、常年會費二元)、會員特別捐、公益募集捐和公關籌助捐。[注]《道教會大綱》,《藏外道書》,第24冊,第477頁。而四川省道教總分會的經(jīng)費來源為入會費、常年會費和特別費。具體收費標準為:入會費,普通一元(銀元),主持二元;常年費二元;特別費,臨時開會議決;常年費由全省各廟觀按產(chǎn)豐嗇酌議捐助。[注]《四川道教總分會暫行簡章》,《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四川省道教總分會沒有募捐費。

      改組后的四川省道教會的經(jīng)費又有不同。南京國民政府規(guī)定,人民團體的經(jīng)費來源主要有:入會費、常年會費、會員自由捐助的特別捐以及會外的募捐和贊助。1933年2月增加了政府撥款一種——補助費。關于補助經(jīng)費方面規(guī)定,“為了推行訓政,制止反動,建設民權政治基礎計”,對各地應組織而無力組織者;有已經(jīng)組織,對于本黨主義頗能真實接受推行,且奉公守法,為民造福而無力造福者,給予非常例的特別補助。[注]蔡鴻源、徐友春主編:《民國會社黨派大辭典》,第437頁。宗教團體作為人民團體中一種社會團體,亦得益于此規(guī)定。相應地,改組的四川省道教會的經(jīng)費來源包括入會費、常年費、自由捐基金孳息和補助費。[注]《指導人民團體改組總報告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入會費多少,文獻無征。常年費,1947年四川省道教會規(guī)定應繳的常年費分為四等:特等,12萬圓(法幣),會員在150人以上;甲等,8萬,會員不滿150人; 乙等,6萬圓,會員在100人以下;丙等,4萬圓,會員在50人以下。[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記錄冊》,《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梢姡串敃r飛漲的物價來說,常年費偏低。補助費是否落實,文獻無征。但在指導員賴鼎立指導下,四川省道教會所填《指導人民團體改組總報告表》(1946年5月17日)上經(jīng)費來源欄列有補助費,這反映了四川省政府承諾提供補助費。

      實際上,四川省道教會自成立至1946年改組時的經(jīng)費主要是青羊宮、二仙庵墊付,并未向各縣道教會攤派分毫,亦未向會外之人募捐。改組后的省道教會經(jīng)費依然緊張,一度靠成立公利會來補充經(jīng)費不足。如1948年賴鼎立秘書長大會致詞說,去年經(jīng)費用完,依靠成立公利會才將上次會務辦過。[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這是由于不少縣級道教會及會員沒有按時交費。究其原因主要為:

      第一,不少縣級道教會及會員由于自身經(jīng)費緊張,無錢上交。前已述及,由于廟產(chǎn)興學、破除迷信運動,四川省道觀房舍及田產(chǎn)等大多被用作辦學等公益慈善事業(yè),或被軍隊、政府機構、劣紳占用;特別是四川軍閥還動輒強行提取道觀財產(chǎn),充作軍費和團防費用。加之戰(zhàn)亂頻繁,經(jīng)濟凋敝,物價飛漲,信教群眾生活困難。在此局面下,道觀香火冷落,道士生計艱辛,無錢交會費。

      第二,有的縣分會上交的會費被貪污。如1948年1月,崇慶縣道教會趙太平理事長反映,1947年11月接到縣政府通知到省道教會開會,12月24日,李漢卿借省社會部傳話趙理事長,省城開會應繳會底金24.6萬,并說補繳1944至1947年100萬會費,補清方能合法,始許開會。趙委托李去開會并繳費,結果所交經(jīng)費124.6萬被李漢卿貪污了。[注]《新津、眉山等部分縣府呈報組織調(diào)整縣道教分會情形的呈文及巴中分會職會員略歷冊與四川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7,四川省檔案館藏。有的縣分會會長竟也假公濟私。如1946年7月4日,安縣靈官樓主持熊圓誠給省道教會來函反映理事長貪污:1944年10月26日在縣黨部召開成立大會,選舉胡誠隱為理事長。胡領名冊、公款(7000余元為做證章之用)親自去省城辦;胡回到茶坪,一直不下山,公文名冊不報省道教會,縣政府黨部、省會來文,他均不理;1946年2月新縣長送公文,亦不理。[注]《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

      簡言之,四川省道教會的經(jīng)費來源與中央道教總會不完全相同。入會費、常年費雖是省道教會的經(jīng)費來源,但由于廟產(chǎn)流失嚴重,物價飛漲,道觀及道士生計困難,無力交費;加之有的縣會費被貪污,這導致了省道教會經(jīng)費緊張。成立公利會來補充會費不足,符合政府的政策。補助費這一來源,反映了省政府對省道教會的支持態(tài)度。

      三、大力弘道、服務社會:四川省道教會開展的工作及實效

      為了滿足政府的要求,實現(xiàn)組織宗旨,四川省道教會開展的工作超出了中央道教總會的世間業(yè)和出世間業(yè),其開展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闡揚道教教義,研究道教學術文化,搜集儲備道教經(jīng)典書籍。省道教會集合同人闡揚道教教義,以《道德》《陰符》《南華》《沖虛》《文始》《參同契》諸經(jīng)為主,其他諸經(jīng)諸子及漢唐以來著述輔之,每星期開會討論一次。此外,專設一個道教研究所,由各城鎮(zhèn)鄉(xiāng)分會選送學生來所研究,開辦所需的各項經(jīng)費由省會所籌經(jīng)費項下來承擔,而學生的吃住、學費等由各分會自行籌備。[注]《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這兩項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文獻無征。但這反映了四川省道教會對闡揚道教教義、研究道教學術文化的重視。

      四川省道教會在會內(nèi)設圖書展覽室一所,青羊宮、二仙庵舊藏經(jīng)籍圖書盡量陳設,[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宣傳教義;開展道教經(jīng)典書籍的搜集儲備工作?,F(xiàn)青羊宮印經(jīng)院刊印發(fā)行流通的《廣成儀制》等356種道書不少是那時搜集的。這項工作成效顯著,今天仍惠及道眾和學界。

      第二,興辦公益慈善事業(yè)。四川省道教會要求有條件的道觀遵照1939年10月25日內(nèi)政部公布的《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yè)實施辦法》第一條、第十條之規(guī)定,成立道教救護隊,施棺、施藥,促進會員從事農(nóng)工蠶桑生產(chǎn)業(yè)務。[注]《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青羊宮、二仙庵都開展過施棺、施藥諸慈善。此外,成都市道教界主辦孝德慈善會,王伏陽任主席,會員133人;[注]《成都市工商業(yè)公益宗教慈善團體名冊》,民186-01-1585,四川省檔案館藏。該會開展工作多年。

      第三,厘定清規(guī),訓練會員,嚴密糾察。四川省道教會為糾正道教不良之風,提升會員素質,舉辦道教訓練班、道教學院教育會員。一些受訓的會員成為縣道教會的理監(jiān)事,如1944年廣漢縣道教會常務理事唐誠源,系道教訓練班畢業(yè),監(jiān)事周致福,系道教學院畢業(yè)。[注]《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對亂辦道教訓練班進行整飭。針對道教清規(guī)松弛,省道教會厘定道教徒之清規(guī);1948年10月還擬定道教徒冠巾規(guī)則、修正道教分會通則、會員入會規(guī)則、分會選舉代表規(guī)則、庵觀住持規(guī)則,要求市縣分會一律遵行。[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職員會員如有不守本分,不遵會章,查明分別勸戒,如不改正,除籍。[注]《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省道教會還請省政府嚴禁道侶吸食鴉片。[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改組會員代表大會會議紀錄匯報》,《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

      省道教會對道教之旁門邪術,舉報到省縣政府,請求嚴加取締。如巴中縣王至潔于1947年正月、二月先后致函王伏陽理事長,反映西充縣高峰道[注]民國初年,范云峰在西充縣高峰山創(chuàng)立高峰道,自封為教主,自稱青羊宮之真?zhèn)靼l(fā)派;教徒遍布巴中、蓬溪、遂寧等周邊幾個縣,徒眾數(shù)萬人。主要從事畫符念咒等,不研究黃老之學。解放后被列為會道門。侵占各地道廟,欺凌各廟道侶,其言行誹謗全真道侶;巴中縣天星寨之三豐道,飛鸞惑眾,誹謗道教。4月1日,省道教會呈省社會處第一科:巴中縣邪教猖獗,請予電令從嚴取締,以免影響宗教,而明正教與邪教。4月5日,再呈巴中縣政府:請查禁巴中邪教,因為邪說盛行,影響地方治安,混淆正教與邪教,故應從嚴取締。[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

      第四,保護省內(nèi)各廟觀財產(chǎn)森林,調(diào)解糾紛。廟觀財產(chǎn)(含法器),無論十方捐助,道士自置,均為道教會公產(chǎn)。前已述及,四川道教廟產(chǎn)被侵占嚴重。省道教會積極地保護廟產(chǎn),如1946年5月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改組會員代表大會上,南充分會提案,請發(fā)還牛王廟鐵牛;省道教會呈請政府酌核辦理。[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改組會員代表大會會議紀錄匯報》,《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1947年江安縣漢安鎮(zhèn)西外八角樓住持捐部分廟產(chǎn)助學,卻導致整個廟產(chǎn)被侵占,四川省道教會就八角樓廟產(chǎn)被非法侵占一事,多次向省縣政府反映,四川省政府一再命令江安縣政府查明呈復。[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省道教會還通令全川道眾不得任意變賣產(chǎn)業(yè)。[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記錄冊》,《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省道教會還呈請四川省綏靖公署通令保護朽敗廟宇,嚴禁污穢神像;還請求縣級政府切實保護并維持各分會辦公地點,嚴禁滋擾。[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改組會員代表大會會議紀錄匯報》,《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從前述四川廟產(chǎn)大量流失來看,四川省道教會保護廟產(chǎn)工作實際收效甚微。

      第五,管理市縣級道教分會。四川省道教會指導成立、改組縣市級道教會。1946年省道教會改組之時,按照社會處的要求,指導成都、華陽、郫縣、廣漢、眉山、灌縣、彭縣、瀘縣、閬中、綿竹、崇寧、敘永、蓬安、新繁、南充、屏山、鄰水、墊江、榮昌、德陽和大足等21縣分會進行改組;并由各主管縣政府呈報社會處。[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截至1948年10月,各市縣分會改組成立者共57縣,尚在籌備分會者38縣。[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記錄冊》,《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當時四川省轄2市141縣1管理局3設治局,可見還有不少縣沒有改組或籌備分會。

      省道教會指導成立、改組縣級道教會的工作是很細致的。如1946年10月,省道教會要求什邡縣分會刪去圖記中多余的“之”字。[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記錄冊》,《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同年王伏陽會長要求鹽亭縣政府改組該縣道教會,因其涉及提倡邪說及哥老會;后在縣政府指導下,鹽亭縣分會改組成立。[注]《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新津縣雖有正一道士組織了道教會,但省道教會據(jù)組織章程第4條規(guī)定(各縣市局名山叢林全真道眾均應組織分會),函囑蕭明遠等為發(fā)起人,成立新津縣道教分會。1947年3月22日,原新津縣道教會常務理事李曉舟及全真道士代表蕭明遠等組織成立了四川省道教會新津分會,并報批獲準。[注]《新津、眉山等部分縣府呈報組織調(diào)整縣道教分會情形的呈文及巴中分會職會員略歷冊與四川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7,四川省檔案館藏。

      省道教會還請省社會處依法要求縣級正一道組織的道教會遵守省道教會章程并加入省道教會。[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改組會員代表大會會議紀錄匯報》,《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但有的并不遵守。1949年6月22日,省道教會向省社會處反映:大邑縣原有道教會系自刻公章,與規(guī)定不合,經(jīng)本會囑其遵令改組兩年以來,并不遵辦;突然于本年3月函報,大邑縣政府已準予改選,并派員監(jiān)選,名稱仍為大邑縣道教會。[注]《古宋、成都等縣市呈請組織佛教道教真耶穌教會及設立幣劵兌換同業(yè)公會、土布市場的呈文與社會處密指令》,民186-01-1830,四川省檔案館藏。

      省道教會給所屬各縣市分會會員統(tǒng)一頒發(fā)會員證章、會員證。1946年9月至年底,計劃完成第一至第十三區(qū)(含成都市、自貢市)各縣市分會會員證章、會員證頒發(fā)。證書五年有效?;緯T得有證書、證章;信仰會員只領證書。據(jù)1948年10月工作報告,各市縣分會領取證書、證章共2885份。[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梢娫摴ぷ魅〉昧艘欢ǖ某煽儭?/p>

      省道教會還干預縣級道教會的職員任免。1942年省道教會致函什邡縣政府:委任鄭俊臣、吳錫三為什邡道教會正副會長,并擬接管五瘟堂。但當即遭到本縣全真道道士藍明玉等以俗家道士不能干預道務為由聯(lián)名上書反對。1946年,什邡縣道教會按省道教會要求進行了改組,選出姚成華、藍明玉等人為首的理監(jiān)事管理層。[注]《四川省部分縣府呈縣道教分會組織總報告表職會員名冊章程會議記錄與調(diào)整情形及社會處指令》,民186-01-1839,四川省檔案館藏。1948年10月,省道教會鑒于榮昌道教會會長張述初吞蝕財物,命令榮昌縣道教會依法改組成立分會,另行票選理事長。[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

      綜上,四川省道教會在經(jīng)費緊張的情況下,搜集儲備道教經(jīng)典書籍,舉辦公益慈善事業(yè),整飭教規(guī),訓練會員,保護廟產(chǎn),管理縣市級道教會,這些工作都取得一定的成績。這些工作是對中央道教總會《宣言》精神的貫徹,但已超出中央道教會的出世間業(yè)和世間業(yè)。這些工作成績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亦是政府通過道教會引導道教與近代社會相適應的結果。

      四、“國與教相維系而不可分離”:[注]《藏外道書》,第24冊,第472頁。四川省道教會與政治的關系

      前已述及,四川省道教會的成立、后期改組及運作都是依法進行的。1913年四川省道教總會成立后,即報四川省行政公署批準立案。1945年9月22日四川省道教會奉令填報《人民團體總登記表》;后于11月22日奉指令改組;1946年4月25日,四川省社會處派科員賴鼎立為指導員;5月5-6日四川省道教會召開第一屆改組會員代表大會,社會處又派張培德科長蒞會指導監(jiān)選;理監(jiān)事宣誓就職,監(jiān)誓人是賴鼎立,誓詞也由政府規(guī)定。5月17日報社會處備案。按照社會處指令,四川省道教會赍呈會員名冊、職員略歷冊、會議記錄。社會處審核后頒發(fā)立案證書一份,圖記一顆;還要求省道教會將本年度工作計劃,印模二份公章,一并呈報備核。[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省政府對沒有備案的四川省道教聯(lián)合會,依法給予取締。省道教會第二、三次會員大會,有社會處宋天問、賴鼎立及視導室主任唐須斌指導。

      抗戰(zhàn)勝利后,四川地方政府積極地參與四川省道教會相關活動。參加1946年大會的各機關來賓12人:十二區(qū)區(qū)長楊仲淵,省社會處科長張培德,市政府秘書長胡恭叔,省參議會代表王亮,省黨部代表何蕖,綏靖公署秘書劉蕓蓀,省會警察局代表王辛隖,成都縣參議長文天龍、參議員劉剛甫,外西分局代表吳龍驤、陶國,社會處賴鼎立指導員;還有士紳:劉豫波、高石芝、張鏡蓉、余安民、朱良輔、康萬里、楊正富。[注]《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各機關首長、士紳來賓先后致詞。1947年大會上,各機關來賓及地方紳耆亦先后致詞;機關來賓、士紳的名單,文獻無征。省、區(qū)、縣黨政官員及地方士紳出席大會,反映了政府對省道教會的支持,也反映了省道教會有廣泛的政治基礎。1948年大會由于內(nèi)戰(zhàn)局勢驟變,除了社會處派員參與,其他機關及士紳代表沒有出席。

      1947年四川省道教會聯(lián)同各宗教團體呈請立法院修正宗教法規(guī),要求道教與各宗教享有相同的選舉權待遇。1948年4月19日,在國民政府“行憲國大”第十三次大會上,蔣介石當選為第一任總統(tǒng),李宗仁當選為副總統(tǒng)。四川省道教會代表全省道教界電賀南京蔣大總統(tǒng)暨李副總統(tǒng)。5月19日,李宗仁副總統(tǒng)回函致謝四川省道教會、各市縣分會。[注]《四川省道教會第一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工作概況報告各件》,《四川省道教會職員略歷冊會員名冊章程與改組會議記錄報告表及省社會處指令訓令》,民186-01-1838,四川省檔案館藏。

      四川省道教會組織運作深受政局的影響。前已述及,四川省道教會于1913—1945年間只改選二次,主要由于四川軍閥混戰(zhàn)頻繁,時局動蕩。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12年“省門之亂”到1935年中央軍入川,四川地區(qū)爆發(fā)大小戰(zhàn)爭達四百次以上。川政統(tǒng)一不久,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四川又成為大后方。政府無暇顧及,導致四川省道教會雖改選過兩次,但職員沒有依法改選過,組織不健全。1945年9月至1948年12月,抗戰(zhàn)勝利后,四川地區(qū)相對穩(wěn)定,在政府的支持下,四川省道教會依法完成改組,按規(guī)定先后召開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改選理監(jiān)事。

      前已述及,民國時期,四川全真道先后成立四川省道教會和四川省道教聯(lián)合會。這既是全真道內(nèi)部的不團結表現(xiàn),又是川政不統(tǒng)一導致的結果。抗戰(zhàn)勝利后,省政府最終依法取締了四川省道教聯(lián)合會。

      總之,四川省道教會的成立、后期改組及運作都得到政府的積極支持,并深受政治時局的影響。四川省道教會依法爭取選舉權;代表四川道教界電賀蔣總統(tǒng)、李副總統(tǒng)當選,這反映了四川道教界對民主共和政體的擁護態(tài)度。省政府及其主管機關嚴格審查申報的備案材料,依法取締四川省道教聯(lián)合會,這反映了政府對道教采取依法嚴格管理的態(tài)度,確系“國與教相維系而不可分離”。

      結 語

      綜上,四川省道教會于1913—1945年間只改選二次。1946年改組前的四川省道教會的組織架構是仿照中央道教總會的組織架構;而改組的四川省道教會組織架構是按照民國政府制定的人民團體組織法等相關法規(guī)來組建的。四川省道教會還增設督導員及名譽理事長、理事。四川省道教會舉辦公益慈善事業(yè),整飭教規(guī),訓練會員,管理縣市級道教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可見四川省道教會并沒有始終如一地貫徹執(zhí)行中央道教總會的《宣言》精神及組織原則,而只是貫徹執(zhí)行了一部分。顯然,誤認為四川省道教會始終如一地貫徹執(zhí)行中央道教總會的《宣言》精神及組織原則,是由于資料掌握不全,也忽視了國民政府對宗教團體的形塑。

      從大會職員、會員來看,四川省道教會即使在政府的支持下也沒能實現(xiàn)統(tǒng)一全川道教徒,只是團結了部分全真道徒眾和少數(shù)正一道徒眾。

      四川省道教會的成立、改組和運作得到四川地方政府的支持,體現(xiàn)了《道教會宣言書》所謂“有國以護教,有教以固國,國與教相維系而不可分離”。[注]《藏外道書》,第24冊,第472頁。可見四川省道教會不僅是四川道教界爭取自身在新體制下的合法存在并推進道教事業(yè)之發(fā)展所作努力的結果,亦是國民政府對道教進行塑造的結果。

      四川省道教會對四川道教適應近代社會進行了有益探索,這不僅對四川道教現(xiàn)代轉型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還為解放后道教協(xié)會成立提供了經(jīng)驗及領導人才,對現(xiàn)代四川道教乃至中國道教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少數(shù)四川省道教會的職員或會員解放后成為各級道教協(xié)會的領導。原四川省道教會的理事鄒崇品(率一)、張圓和成為新中國成都市道教協(xié)會(1962年成立)的首屆會長和副會長,鄒崇品還是四川省道教協(xié)會(1962年成立)首屆副會長兼秘書長;[注]《四川省志·宗教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2-53頁。1980年張圓和還被選為中國道教協(xié)會理事。原成都市道教分會理事張至益后成為第二屆成都市道教協(xié)會理事,還被禮請為1989年北京白云觀傳戒的演禮大師。原灌縣分會會員易心瑩,1957年出席中國道教協(xié)會成立大會,被選為中國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第二屆亦是副會長);1962年又當選為四川省道教協(xié)會會長。

      四川省道教會高度重視闡揚道教教義、研究道教學術文化,助力社會道德建設;厘定清規(guī),訓練會員,整頓教規(guī),嚴密糾察;量力興辦公益慈善事業(yè)等,這對今日道教協(xié)會如何推動新時代道教中國化、道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猜你喜歡
      名冊改組會議記錄
      英國“首相離任榮譽名冊”是什么?
      多載體形式會議記錄歸檔與整理
      擔負履約責任 貢獻中國經(jīng)驗
      莫斯科編制腐敗官員名冊
      列寧晚年著作《我們怎樣改組工農(nóng)檢察院》的黨內(nèi)監(jiān)督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理論觀察(2017年1期)2017-03-15 20:08:04
      中共六屆五中全會改組中央考析
      新中國成立初期社團治理的范例——一九五○年中國紅十字會的協(xié)商改組
      高校錄取新生名冊檔案的特性分析與數(shù)字化管理
      檔案天地(2012年6期)2012-04-29 00:44:03
      泰王批準內(nèi)閣改組
      喀什市| 乌拉特中旗| 威信县| 霍城县| 商城县| 明水县| 谢通门县| 五河县| 察雅县| 宿州市| 安宁市| 乡宁县| 枣庄市| 井研县| 伊吾县| 乡宁县| 察雅县| 建湖县| 新化县| 金川县| 银川市| 满洲里市| 德州市| 无棣县| 黎平县| 林芝县| 铜川市| 时尚| 扎兰屯市| 奉化市| 多伦县| 哈巴河县| 油尖旺区| 合阳县| 阿勒泰市| 吉林省| 凤山市| 万源市| 安远县| 盐山县| 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