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立新 李曉鳳
(吉林省梨樹縣榆樹臺鎮(zhèn)農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吉林梨樹 136506)
導致母牛產后胎衣不下的原因較多,具體而言,與產后子宮收縮乏力和胎盤的未成熟或者老化、充血、發(fā)炎等情況有很大關系。因此針對母牛產后胎衣不下的問題,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分析,通過采取針對性措施確保健康飼養(yǎng)。
對于農村的養(yǎng)殖而言,母牛的飼養(yǎng)通常有三種方式,白天放牧,夜間補充飼料;使用牛舍圈養(yǎng);拴養(yǎng)補充飼料。前兩種方式在散戶的養(yǎng)殖過程中較為常見,后一種方式在中小規(guī)模的養(yǎng)殖過程中相對較為常見。由于供給的飼料通常是自產自銷的草類物質,缺乏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容易造成孕期的母牛營養(yǎng)不均衡,容易造成胎衣不下。
對于農村的牛養(yǎng)殖而言,目前由于農村勞動力的快速流失,老年人在飼養(yǎng)過程中放牧的情況相對較少,因此大多都會采用拴養(yǎng)或者圈養(yǎng)的方式,導致母牛的運動量相對較小,容易造成母牛胎衣與子宮向粘連,脫落困難。
母牛本身是單胎動物,但當前養(yǎng)殖過程中由于激素的使用,導致母牛排卵的數(shù)量增多,在受孕過程中也有可能形成多胎的情況,母牛在生產過程中會出現(xiàn)困難的情況,也會造成胎衣不下的問題。
對于老弱瘦的母牛,在產崽過程中,由于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加上營養(yǎng)的供給和吸收跟不上,導致母牛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體力情況較差導致子宮收縮無力,導致胎衣不下。
母牛在生產之后,如果出現(xiàn)胎衣不下的問題,會呈現(xiàn)出拱背和努責的情況,嚴重時會導致子宮脫出的情況。胎衣在產后的一天之內就會發(fā)生分解,隨著產道排出體外,排出物會有嚴重的異味。外排的時間通常在7~10d,最長的可以達到12d。由于感染和胎衣的刺激,母牛容易誘發(fā)子宮內膜炎,同時有害物質還容易被母牛吸收,嚴重威脅母牛的身體健康。
對于孕期的母畜,應該及時補充礦物質和飼料,具體應該體現(xiàn)在喂養(yǎng)的飼料中。牛舍還應該保證母牛的活動時間和干奶期。產前一周應該對母牛的飲食進行調整,并做好牛舍的消毒工作,還應該在分娩完成以后及時對仔畜的羊水進行處理,并通過擠奶的方式讓仔牛及時吮乳,獲取抗體。對于分娩之后,還應該及時使用催產素和鈣制劑等措施,避免出現(xiàn)胎衣不下的情況,對于生產前后的母牛,應該避免讓其飲用冷水。
在母牛產崽之后,如果24h以內還沒有自行排出胎衣,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手術處理就是最簡單直接的一種方式。具體的步驟如下:第一,手術之前的準備工作。消毒液、止血劑、青霉素及兌水,術者去指甲磨平、消毒手臂是最基本的物品和處理。第二,手術治療。首先需要及時排出母牛直腸的糞便。并使用消毒之后的手臂涂擦潤滑劑處理。第三,再次使用手術在子宮內以胎衣主體和子葉為中心,成功剝離胎衣。在剝離過程中還應該及時進行處理,并做好檢查工作,確保胎衣處理的干凈程度。如果母體內的胎衣處理不夠及時將會導致一定的后遺癥出現(xiàn),嚴重時還會影響母牛的再孕,嚴重時還會導致母牛體內的中毒,甚至引發(fā)死亡。第三,對子宮沖洗處理,應該使用灌注抗菌防腐藥。在胎衣剝離之后,需要使用高錳酸鉀容易灌洗子宮,避免由于胎衣的殘留造成子宮炎和敗血癥。還應該及時灌注防腐藥物,比如青霉素和四環(huán)素等。第四,加強管理,對于分娩前后,應該避免母牛浸浴,避免母牛飲用冷水,增加精飼料的使用量。
在母牛生產之后,如果3~12h胎衣不下,可以通過內服中藥的方式進行處理,通常會以當歸60g、川芎60g、桃仁40g、枳殼40g、炙甘草25g,用溫開水沖調加紅糖250g、黃酒500g,1次灌服,在灌服之后觀察母牛的狀態(tài),并觀察胎衣的情況。
當前,激素治療也是一種較好的方式。由于激素的副作用相對較大,因此在用藥的數(shù)量上應該結合母牛的體重情況使用。通常會使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一定濃度的催產素肌注或100~200mg性激素己烯雌酚肌注,在使用激素的過程中,應該嚴格控制使用的數(shù)量。如果在治療過程中使用的激素數(shù)量較多,將會導致子宮頸持續(xù)收縮,甚至是痙攣,不利于胎衣的排出。針對這種情況,獸醫(yī)要依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依據(jù)母牛情況調整用藥方式,及時解決胎衣不下的問題,保證母牛產后健康。
綜上所述,對于母牛產后的胎衣不下是常見的一種產后疾病,我們也稱之為胎衣滯留問題。通常情況下,在母牛生產之后的4~6h以內胎衣會排出體外。如果24h以后還沒有排出,需要進行干預處理,避免對母體造成損傷。通過文中論述,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