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段奇緣,半世知音

      2019-02-14 16:56:48郭靜茹
      北京檔案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梁實秋封信文學社

      郭靜茹

      1993年5月,受91歲高齡的顧毓琇委托,程君復教授從美國帶回一批珍藏了六七十年的珍貴書信,捐贈給顧先生的母校清華大學。其中有三封是聞一多先生寫給顧毓琇先生的親筆信:一封信寫于1922年,另外兩封皆為1938年所作。信紙質(zhì)地為竹木草紙,顏色微微發(fā)黃。信箋十六開,三封共六頁。文字為小楷毛筆書寫,自右向左,豎行排列。三封信記錄了聞一多與顧毓琇相識相交的過程,以及彼此交往中的重要事件,是二人友誼的見證,而這段相識還得從清華園講起。

      因文相知

      1915年,顧毓琇考入清華學校中等科,彼時的清華學校是留學美國之前的預備學校。在新文化運動思潮的影響下,一批青年仿若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開始紛紛將才情投入到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翻譯中。顧毓琇與同寢室的梁實秋以及同級的吳文藻等人,在1920年底成立了小說研究社,他們利用課余時間研究文學問題,嘗試寫作作品,并出版了《短篇小說作法》。小說研究社的發(fā)展令人矚目,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文學愛好者的加入,其中便有聞一多。

      聞一多1912年考入清華學校,比顧毓琇大三歲。本應畢業(yè)后前往美國留學的聞一多,因發(fā)生“六三慘案”后力主罷課而被迫留級一年,也正是在這一年,他加入了小說研究社。隨著社團成員的擴增和文學創(chuàng)作形式的多樣化,聞一多建議將“小說研究社”改名為“清華文學社”。1921年11月20日,清華文學社正式成立。由于聞一多的創(chuàng)作多在新詩領(lǐng)域,而顧毓琇當時更多從事小說的翻譯、創(chuàng)作,以及散文、戲劇的創(chuàng)作,此時二人的交往僅止于相識,并無更多交流的機會。

      1922年5月25日,清華文學社開會歡送聞一多等人畢業(yè)赴美,同時歡迎新會員。送別的傷感和不舍讓顧毓琇有感而發(fā),會后寫了短篇小說《離別》,發(fā)表在1922年6月《清華周刊》第八次增刊上。時隔近一個月,聞一多在故鄉(xiāng)湖北的夏夜里讀到了這篇小說,小說中兩個少年的依依惜別之情令他大喜:“我看完首頁便知是同我有關(guān)的……我要寫封信去”!這絲機緣促成了他寫給顧毓琇的第一封信。然而由于不確定作者是誰,所以聞一多寫信給好友梁實秋:“《增刊》所載《離別》一小說,讀之令我且驚且赧,我猜作者非翟即顧(注:翟即翟毅夫,顧即顧毓琇),你當知之……附書請你轉(zhuǎn)交,諒無失也?!?/p>

      寫于1922年的第一封信

      這封由梁實秋轉(zhuǎn)交的附信長達一千余字,增刪修改近二十處,由此可見,聞一多是懷著怎樣激動和審慎的心情來寫這封信的。他在信中提到,最為景仰“郭沫若、田壽昌締交底一段佳話”,佩服“二君公開之熱誠”。聞一多大抵是個害羞的人,他想同文學社中許多有才華的青年訂交,卻因“勇氣底馬力不足”而深深抱憾?!盁o論毅夫還是一樵(注:顧毓琇字一樵),兩位都是我素所景仰的,我從前只是自慚形穢,所以不敢冒昧罷了?!痹谛≌f《離別》中顧毓琇對聞一多的印象是有學問,由此可見,兩位雖未深交,但皆由衷地欣賞和佩服對方的文學才情。信末,聞一多再次強調(diào)了留級一年本非好事,竟如塞翁失馬,不僅在校結(jié)交了好友梁實秋,而且“離校復得一知己(注:指顧毓琇),更喜出望外”。大概一個暑期,聞一多都沉浸于相識知己的喜悅之中。7月末,他在“致吳景超、顧毓琇、翟毅夫、梁實秋的信”中再次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并通知一眾好友,自己已于暑假與顧毓琇締交。就這樣,一篇小說、一封締交信讓兩位擁有共同愛好的青年成為知己。

      異鄉(xiāng)之約

      1922年8月,聞一多抵達美國,進入芝加哥美術(shù)學院學習。他寫信給四位好友,專門提及“毓琇若要學純粹科學pure science,到這邊來也很好?!痹诋悋l(xiāng)倍感孤單的聞一多熱切地盼望著好友們的到來。次年,顧毓琇從清華畢業(yè),進入麻省理工大學學習電機學。

      剛到美國的聞一多,曾在致四位友人的信中寫道:“這里的學生政治惡于清華,派別既多,各不相容,四分八裂,不可收拾……沒有一點振作的精神。”于是,待顧毓琇、梁實秋等人到達美國后,他們感懷清華文學社時候的團結(jié)和光明,在美國成立了大江學會,籌辦《大江季刊》,提倡宣揚中華文化的國家主義,試圖振奮中國留學生的精神。文藝活動成為了宣傳中華文化的重要陣地,在清華戲劇社曾擔任過首任社長的顧毓琇,同中國留學生通過排演話劇的方式宣揚中國文化。他和聞一多等人還發(fā)起成立了“中華戲劇改進社”,倡導“國劇運動”。

      1925年,顧毓琇改編的《琵琶記》在波士頓上演,梁實秋、冰心都在劇中擔任角色,演出時的布景、服裝、化妝都由專門從紐約趕來的聞一多負責。顧毓琇飾演宰相,演出當日,在波士頓美術(shù)劇院燈光的照耀下,他身上的蟒袍閃耀著光芒,如同綢緞刺繡精工而成,實則這一蟒袍乃是聞一多用油畫畫出來的。不僅如此,栩栩如生的布景——碧海紅日下的白鶴展翅皆是聞一多的油畫畫成,就連演出當日顧毓琇、冰心、梁實秋等演員的妝容也出自他之手。此次演出大獲成功,轟動一時。共同的志向,密切的配合,讓聞一多與顧毓琇在異國他鄉(xiāng)再一次感受到了清華文學社的親切時光。

      共赴清園

      聞一多提前一年回國,由西洋油畫轉(zhuǎn)向研究中國畫,“提倡恢復國畫以推尊我中華”。他輾轉(zhuǎn)于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于1932年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不約而同的,顧毓琇也在當年秋從中央大學回到清華大學,住于校外面對一池荷塘的水榭。更令他驚喜的是,竟與聞一多成為近鄰,隨后兩家共同搬往清華園內(nèi)西院,來往就更加方便和密切了。

      在顧毓琇的回憶文章中,還可以看到二人交往的細節(jié)。他們曾共同接待過畫家唐亮。唐亮住在顧毓琇家中,作畫則在聞一多那里。顧毓琇在文中感懷這種友誼,“希望文藝界的朋友會永遠珍視這友誼的結(jié)合”。還有被稱為“清華四子”的朱湘也曾到訪過聞一多和顧毓琇的居所,那是朱湘去世前“最后一段恬靜的歲月”。這期間,聞一多轉(zhuǎn)向古典文學的研究,成果頗豐,顧毓琇則協(xié)助梅貽琦校長籌辦工學院,擔任首任電機系系主任。然而,與二三知己相伴,專心于學術(shù)的清華園時光并沒能維持多久。

      寫于1938年的第二和第三封信

      隨著戰(zhàn)事日漸緊張,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槍聲讓寧靜的校園不再安寧。北大、清華、南開遷往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1月,國民黨改組,要顧毓琇擔任教育部政務(wù)次長,梅貽琦、蔣夢麟校長再三考量,“為全國大學利益……參加國民政府戰(zhàn)時機構(gòu)當數(shù)明智之舉”。于是,顧毓琇離開清華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到國民政府教育部工作。剛調(diào)任不多時,顧毓琇便邀請聞一多出來幫忙,組建戰(zhàn)時教育問題研究委員會,共同應對抗戰(zhàn)時期教育問題。為此,他還專門在武漢邀請一眾清華同學聚會以說服聞一多。然而,在1月26日聞一多回復給顧毓琇的信中,他婉拒了好友的盛情邀請。這便是聞一多寫給顧毓琇的第二封親筆信。他在信中自謙所知“僅國學中某一部分,茲事雖大,萬難勝任”,并表示好朋友并不必非要聚在一起做事,“茍各自努力,認清方向,邁進不已,要當殊途同歸也”。2月,西南聯(lián)大由長沙遷往昆明,聞一多帶隊同學生一起徒步穿越湘黔滇三省,兩位好友自此暫別。5月28日,聞一多抵達昆明致信給顧毓琇,談到徒步入滇,希望與顧毓琇他日聚首時“再做竟夕談矣”,并推薦國文系畢業(yè)生劉壽嵩,希望顧毓琇能“留意予以安置”。這便是第三封親筆信。

      此后的時間里,聞一多在西南聯(lián)大執(zhí)教,講楚辭、古代神話和唐詩,課程頗受學生歡迎,后又擔任了中文系主任,課余熱衷于組織學生進行抗戰(zhàn)、愛國話劇的演出。與此同時,他開始投身于抗日救亡的革命斗爭中。顧毓琇則將精力投入到抗戰(zhàn)時期的教育界,撰寫了《抗戰(zhàn)建國綱領(lǐng)下教育》《工程與國防》等多篇戰(zhàn)時教育問題文章,并主持制定戰(zhàn)時教育政策,改善辦學物質(zhì)條件,重視學術(shù)研究。同時,將自己編寫的抗日救亡話劇《古城烽火》《岳飛》等搬上舞臺。盡管相隔于戰(zhàn)亂之中,顧毓琇好幾次前往昆明拜訪老友,每次必與聞一多長談,期間他出版的《我的父親》一書的封面也是由好友聞一多親自繪制的。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顧毓琇隨即向國民政府提交辭呈,不料他被任命為中將參議出席日本投降受降典禮,隨后任上海教育局局長,并兼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箲?zhàn)勝利后的一天,他在探望母親之時路過昆明,與聞一多、潘光旦長聊一夜,而這竟成為二人之間最后一次酣暢淋漓的暢談。聽到聞一多被殺的噩耗后,顧毓琇于“萬千悲哀的情緒中,覺得一多永遠活著,像那一夜盡情談話時的誠摯與熱烈。”他再次提出辭職,社會各界、教育團體、中小學校紛紛挽留。據(jù)1947年《新聞報》記載,他親自到南京提交辭呈,但被朱家驊退還。最終他回到學校,擔任了國立政治大學校長。同年,他在《文藝復興》上發(fā)表《懷故友聞一多先生》,紀念與聞一多的友誼。晚年的顧毓琇談起曾經(jīng)與聞一多等人在美國排演戲劇的時光如數(shù)家珍,仿若剛剛發(fā)生。談起與聞一多在昆明最后一次長談,他悵然而惋惜地說:“他自料自己的死,最后果然?!?/p>

      戰(zhàn)火紛飛中,經(jīng)過轟炸本以為丟失的信件又失而復得,令顧毓琇激動不已,三封信被他精心收存著。六十多年來它們伴隨著顧毓琇多地輾轉(zhuǎn),其中那封1922年聞一多寫給顧毓琇的締交信三次漂洋過海。半個世紀過去了,這三封信終于回到了清華園,回到了聞一多與顧毓琇友誼開始的地方。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檔案館

      猜你喜歡
      梁實秋封信文學社
      春芽文學社
      文學社作品聯(lián)盟
      美文(2022年14期)2022-08-02 06:41:40
      西北大學木香文學社
      梁實秋談付出
      北平的零食小販
      梁實秋與冰心的友情
      海峽姐妹(2020年11期)2021-01-18 06:16:06
      隱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進步 盡管百般艱辛
      給我寫封信吧
      兒童時代(2020年8期)2020-07-29 12:35:41
      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探尋《見字如面》背后的故事
      傳媒評論(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奇怪的信
      刚察县| 西林县| 华安县| 苗栗县| 克什克腾旗| 开平市| 宁阳县| 苏尼特左旗| 内黄县| 措美县| 清流县| 梁山县| 宁城县| 沈丘县| 武乡县| 望奎县| 杂多县| 浮山县| 丰城市| 南澳县| 延津县| 江源县| 永嘉县| 福州市| 孟津县| 韶关市| 和林格尔县| 岑巩县| 恭城| 武胜县| 高要市| 道孚县| 松滋市| 青神县| 称多县| 富阳市| 陆川县| 商丘市| 松滋市| 波密县|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