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荊墨
《滴青藍》
作 者:王鼎鈞
出版社:商務(wù)印書館
簡 介:本書為王鼎鈞自編隨筆集,主要內(nèi)容為文學藝術(shù)的欣賞與評論,共三十余篇,分新篇與舊作兩個板塊。
當代著名散文家王鼎鈞先生,其文行云流水,渾然天成,被譽為“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師”。王鼎鈞的創(chuàng)作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著作40多種,《碎琉璃》《左心房旋渦》等獨樹一幟的文風,備受贊譽。他在新書《滴青藍》中,洗去鉛華,拂去一切偽飾,書寫閱讀與寫作的獨家心得,展現(xiàn)鄉(xiāng)音無改的溫暖力量。
“文學”到底是什么,應該是什么,又可能是什么?王鼎鈞分門別類,分析事件如何被結(jié)構(gòu)為小說,戲劇如何制造沖突,詩歌如何運用意象,書法如何呈現(xiàn)節(jié)奏……有例證庖丁解牛,更有心得撒豆成兵。滴滴筆墨,看得見來歷,青藍互現(xiàn),如嫵媚青山投影在一池萍碎,莊嚴又溫柔。
王鼎鈞有著獨特個性的審美價值。他直言自己不喜歡魯迅,“我不喜歡他大概是氣性使然,我欣賞文學固然有局限,魯迅先生恐怕也未能把他的氣性完全升華轉(zhuǎn)化”。他認為巴金、茅盾、郭沫若都是設(shè)計大師,他們根據(jù)革命的需要拼貼情境,構(gòu)成“語文的世界”。他于沈從文的推重,貫穿其間的文學審美觀念是一致的。他對莫言的《紅高粱》亦有微詞:莫言會講故事,但多是“為文造境”,如此固然可以增加故事的敘述力度,但卻經(jīng)不起時間的推敲。
王鼎鈞的文字始終與追憶有緣。這是遠走他鄉(xiāng)的游子的回憶,這是對世事滄桑感慨萬千的智者的回憶,這是一個懺悔者的回憶,這是一個老兵對戰(zhàn)爭的回憶。無論是插柳學詩的童年記憶,還是流亡學習諸多細節(jié)的補記;無論是對踏上臺灣島的第一篇投稿,還是到完成在文學江湖上的一番廝殺,那個怒目少年,依然在望著昨天的云追憶過往。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追憶是最好的心靈撫慰劑。豐富的回憶文章,讓我們一同隨王鼎鈞追逐他的跌宕人生,感受一個時代,一方風情,一處文化,一個城市。
王鼎鈞一生受兩個人影響最大,幼年受沈從文作品影響,立志寫作;后來受夏丏尊影響,立志幫助文學青年。讀王鼎鈞的文字,有時你感覺是在和一位智者說話,有時又感覺在和一位鄰居聊天。他或靠新鮮故事逗你,或用你想不到的妙句征服你,或用淺顯的道理說服你。前幾年讀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那是一部史詩,而這本《滴青藍》,卻有一種溫暖的力量,讓人癡迷不已。
文字高手,無招勝有招。王鼎鈞的文字正是如此,典故、金句似乎信手拈來,識人閱世又別具只眼。明明講著文學里的技法,筆鋒一轉(zhuǎn)卻點破練達文字之后的洞明世事?!叭嗽谑芸嗟臅r候?qū)懗鰜淼奈恼虏灰?,享福的時候?qū)懗鰜淼奈恼虏灰?,有?quán)有勢的時候不要辣,窮途末路的時候不要酸?!弊x之,感到這是技法,更是心法。
文學的欣賞與創(chuàng)作,都既離不開先賢引領(lǐng)啟發(fā),也需要自家思考實踐?!暗吻嗨{”就是滴墨水,青與藍,既指代不同顏色的鋼筆墨水,又有“青出于藍”之意。對寫作的人而言,文字本身即是故鄉(xiāng)。鄉(xiāng)音無改,母語不輟,精神世界的故鄉(xiāng)便可超越物理意義上的天空與地面。一個人可以別家、離鄉(xiāng)、去國,但始終在場,依靠的是語言,是記憶,更準確地說是文字,是書寫。王鼎鈞說中文“是故鄉(xiāng),是宗教,是戀愛,是基因”。念念中文,悠悠此心。滴滴青藍墨,每一滴都是歸鄉(xiāng)的腳印,每一步都是母語的回聲。
王鼎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