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也稱“歐陽率更”。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在隋代,歐陽詢的書法就已享有較高的聲譽,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歐陽詢還在“宏文館”教授書法。歐陽詢八體兼妙,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與虞世南并稱“歐虞”。
《仲尼夢奠帖》,無款印,全文78字,書法筆力蒼勁古茂。其釋文曰:“仲尼夢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齡,具不滿百。彭祖資以導養(yǎng),樊重任性,裁過盈數(shù),終歸寂滅。無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歸丘墓,神還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必不差二。”此帖曾入南宋內(nèi)府收藏,鈐有南宋“御府法書”朱文印記兩方、“紹”“興”朱文連珠印記,后經(jīng)南宋賈似道,元郭天錫、喬簣成,明楊士奇、項元汴,清高士奇、清內(nèi)府等遞藏?,F(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唐人評曰:“歐陽率更如龍蛇戰(zhàn)斗之象,云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擊,操舉若神。森森焉若武矛戟,驚其跳駿,不避危險。”此帖正是歐陽詢行書代表作,其筆力險絕可見一斑。帖文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穩(wěn)重沉實,運筆從容,體方而筆圓,嫵媚而剛勁,清勁絕塵。點畫配合結(jié)構(gòu)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wěn)固,無欹斜傾側(cè)之感,而得寓險于正之趣。
《仲尼夢奠帖》唐.歐陽詢 紙本 25.5cm×33.6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看似平常的“仲”,其點畫毫不虛弱。第一筆撇,以及最后一筆懸針豎在其末端并未放出去,而是將它緊緊收住,圖中點畫的珠已呈現(xiàn)。雖然只是一短撇,但筆力絲毫不弱,第一筆就將整篇的氣勢打開。再看“尼”的長撇,其方向與水平線成近90度的夾角,整個字被這干脆率直的一撇支撐了起來,唐人評歐陽詢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絕,正印證了這一神來之筆;“夢(夢)”字的草頭左顧右盼,將整個字的神態(tài)充分表現(xiàn)出來,一個橫鉤在勢的末端再次蓄勢鋪毫,筆勢十足?!暗臁弊肿詈髢牲c左右相生,順勢寫出右點?!捌?、十”二字將空間拉開,使章法不再那么緊密,而是更加開闊。
接下來的幾個字,單看轉(zhuǎn)折處,即鋒芒外露。王羲之的字,在這些地方都進行過超強度的攢促,體現(xiàn)一種不激不厲的辯證觀。而歐陽詢特立獨行,幾乎沒有進行過多的攢促,這也印證了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的風格特點。
歐陽詢的很多點畫有舉重若輕之感,如“祖”的最后小短橫?!梆B(yǎng)(養(yǎng))”字的一點,看似很禿實則厚重?!爸亍薄叭巍倍稚蠈捪抡安谩薄皽纾纾倍稚险聦?,結(jié)構(gòu)上的變化處理,讓人回味無窮,如“未”字寫出流動之勢。
歐陽詢在相同的字中,也講求結(jié)構(gòu)的變化,如“不”“而”等字,講求順勢而為之,不足的點畫運用補筆:“不”字首筆橫畫扛肩,撇畫順勢拉下,再順勢寫豎,此時豎已不足以托起向上扛起的橫,歐陽詢心思巧妙,靠最后的反捺將整個字勢拉了回來,體現(xiàn)了一種雖身處險境卻能化險為夷的智慧。“墓”字翩翩起舞,撇捺拉開,給下面土字騰出了足夠的空間?!吧瘛弊肿笾赜逸p,末筆豎畫鉤出,避免與左豎的雷同。
歐陽詢非常講究中鋒,喜歡將筆鋒立起來用?!巴础弊窒蜃髠?cè)傾倒,而下面“毒”字上下中線異位,撇折向右下壓,與“痛”字傾斜的字勢中和;“酸”字酉旁中兩豎向左挪位,使左半部分向左斜,右半部分向右斜,把字的重心拉平;“何”字更是匠心獨運,整個字看似傾斜,其實另藏玄機,通過豎鉤的左移,中宮收緊,右部分的留白,使橫畫在下一時刻將何字扳正,富有動感;“念”字左下部分(本來應該是正下部分)給心字的末點讓足了空間,使末點擔當補白的重任;“差”字上下部分中心交錯,整個字的重心壓在撇畫上。
《仲尼夢奠帖》(局部)
歐陽詢書跡中,多數(shù)為碑拓,墨跡絕少,而《仲尼夢奠帖》在歐氏僅存的四件墨跡作品中,又最為典型。此帖為歐陽詢晚年所書,用墨淡而不濃,且是禿筆疾書,轉(zhuǎn)折自如,無一筆不妥,無一筆凝滯,上下脈絡(luò)映帶清晰,誠屬稀世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