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晴,梁雁茹,張建玲
(1.江西理工大學礦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江西 贛州 341000;2.江西理工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應用礦山廢棄地生態(tài)修復領域方面:SINGH等[1]、MOURAVIEV等[2]、VIATD等[3]、VALIPOUR等[4]先后從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的項目以及當?shù)氐V山修復案例來對PPP模式應用進行了研究;楊彤[5]對礦山廢棄地生態(tài)修復PPP模式從權責劃分、招投標進程、風險分擔、利益共享和監(jiān)管角度構建了政府和社會資本演化博弈基本分析框架;劉亦晴等[6-7]對PPP應用礦山廢棄地環(huán)境治理可能性和存在問題、SWOT分析以及PPP應用具體模式、收益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在我國環(huán)保PPP實踐應用層面,目前環(huán)保PPP主要針對有穩(wěn)定利潤回報的領域,而針對礦山廢棄地環(huán)境治理存在責任主體不明,治理污染缺乏良好收益機制的低回報項目,社會資本還處于觀望和探索階段。在理論研究方面,目前對礦山廢棄地環(huán)境治理PPP模式應用主體內部合作機制、行為選擇、利益博弈等方面研究還比較欠缺。本文借助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工具,從地方政府、社會資本等角度研究在受自身利益驅動和外部條件約束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演化的穩(wěn)定性,以期為礦山廢棄地環(huán)境治理PPP項目的應用提供思路。
假設1: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均為有限理性,政府在PPP項目中有實施“激勵監(jiān)管”和“不監(jiān)管”兩種行為策略;社會資本采取“積極合作”和“機會主義”兩種行為策略。政府選擇“激勵監(jiān)管”策略概率為p、選擇“不監(jiān)管”策略概率為(1-p);社會資本選擇積極合作策略概率為q、選擇機會主義策略概率為(1-q)。
假設2:IG表示地方政府獲得使用者付費、環(huán)境治理等社會收益;EG表示地方政府在項目識別、篩選、采購、政府付費和可行性缺口補助等方面的基本支出;IS表示社會資本獲得來自使用者、政府或可行性缺口補助等方面的基本收益;ES表示社會資本在項目采購、執(zhí)行和移交需投入的各類資金和稅金;AG表示社會資本采取積極合作時政府從PPP項目中獲得的額外收益;V1表示因PPP項目達標或超預期完成政府給予社會資本的合作獎勵;V2表示社會資本積極合作完成PPP項目獲得政府給予的聲譽、物質和其他獎勵(V1 基于以上假設,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的支付矩陣見表1。 表1 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博弈矩陣Table 1 Game matrix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social capital 本文引入FRIEDMAN的分析方法[8],構建礦山廢棄地治理PPP模式博弈模型,其動態(tài)演變趨勢及穩(wěn)定性分析如下所述。 U11=q(IG-EG-V1-CG+AG)+ (1-q)(IG-EG-OG+T-CG) (1) U12=q(IG-EG)+(1-q)(IG-EG-OG) (2) (3) U21=p(IS-ES+V2)+(1-p)(IS-ES) (4) U22=p(IS-ES+OS-OC-T)+ (1-p)(IS-ES+OS-OCS) (5) (6) 對地方政府進行復制動態(tài)分析,得到復制動態(tài)方程式(7)。 p(1-p)(U11-U12)= p(1-p)[q(AG-V1-T)-(CG-T)] (7) 對F(p)求導得到式(8)。 F′(p)=(1-2p)[q(AG-V1-T)-(CG-T)] (8) 對社會資本進行復制動態(tài)分析,得到復制動態(tài)方程式(9)。 q(1-q)(U21-U22)= q(1-q)[p(V2+T)-(OS-OC)] (9) 對F(q)求導得式(10)。 F′(q)=(1-2p)[p(V2+T)-(OS-OC)] (10) 復制動態(tài)方程體現(xiàn)博弈方學習的速度和方向,當其為0時表示博弈達到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首先來分析地方政府的博弈動態(tài)。 同理可得社會資本的復制動態(tài)相位圖,見圖2。 圖1 地方政府復制動態(tài)相位Fig.1 Local government replication dynamic phase 圖2 社會資本復制動態(tài)相位Fig.2 Social capital replication dynamic phase 根據(jù)FRIEDMAN的分析方法,式(7)和式(9)分別對p、q求偏導,可得到雅克比矩陣J,見式(11);矩陣J的行列式見式(12);矩陣J的跡見式(13)。 (1-2p)[q(AG-V1-T)-(CG-T)](1-2q)[p(V2+T)-(OS-OC)]- pq(1-p)(1-q)(AG-V1-T)(V2+T)Z (12) (1-2p)[q(AG-V1-T)-(CG-T)]+(1-2q)[p(V2+T)-(OS-OC)]Z (13) 令F(p)=0、F(q)=0,得到PPP模式中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5個均衡點(0,0)、(0,1)、(1,0)、(1,1)、(p,q),其中,p=(OS-OC)/(V2+T),q=(CG-T)/(AG-V1-T)。根據(jù)Cressma的局部穩(wěn)定性檢驗方式,對各均衡點的雅各比矩陣行列式detJ和跡trJ的正負性來判定均衡點的穩(wěn)定策略ESS[9],分析結果見表2。 表2中雅各比矩陣的跡trJ表明,在礦山廢棄地治理PPP模式中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由4個變量T-CG、OC-OS、AG-V1-CG、V2+T+OC-OS決定。均衡點局部穩(wěn)定性主要OC-OS變化和T-CG變化決定。 1) 當OC-OS<0,T-CG<0時,即社會資本機會成本小于機會主義收益,政府對社會資本機會行為懲罰小于監(jiān)管成本,若AG-V1-CG>0,V2+T+OC-OS>0時,均衡點局部穩(wěn)定性分析見表3,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的系統(tǒng)演化相位圖見圖3。圖3表明,當初始位置落在演化區(qū)域ABED內部時,雙方博弈結果將向點A(0,0)演化。即(不監(jiān)管,機會主義)策略組合是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必然選擇;當初始位置落在BCDE內部時,雙方博弈結果將向點C(1,1)演化,即(激勵監(jiān)管,積極合作)策略為2群體的必然選擇。不同參數(shù)變化對雙方策略選擇的影響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只有當社會資本在合作中得到的額外收益、政府獎勵增加,或者政府加大對機會主義懲罰時,雙方博弈會向激勵監(jiān)管、積極合作方向演化。 表2 系統(tǒng)雅克比矩陣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Jacobian matrix 表3 系統(tǒng)均衡點局部穩(wěn)定性分析Table 3 Loc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system equilibrium points 2) 當OC-OS<0,T-CG<0,AG-V1-CG,V2+T+OC-OS參數(shù)進行其他不同變化時,均衡點局部穩(wěn)定性分析見表5。表5表明,當社會資本機會成本小于機會主義收益,政府對社會資本機會主義懲罰小于監(jiān)管成本時,如政府方總體收益(AG-V1-CG)和社會資本的總體收益(V2+T+OC-OS)有任何一方的收益無法得到保障時(即AG-V1-CG、V2+T+OC-OS不同時為正值), 社會資本傾向采取機會主義,而地方政府由于監(jiān)管成本高于社會效益,也趨向不監(jiān)管。 圖3 系統(tǒng)演化博弈相位圖Fig.3 Phase diagram of system evolution game 3) 當OC-OS<0,T-CG>0,AG-V1-CG,V2+T+OC-OS參數(shù)進行其他變化時,均衡點局部穩(wěn)定性分析見表6。表6表明,當社會資本機會成本小于機會主義收益,政府對社會資本機會主義懲罰大于監(jiān)管成本時,若地方政府總體收益(AG-V1-CG)和社會資本的總體收益(V2+T+OC-OS)同時能收益或者雙方都有一定損失時,演化向(1,1)收斂;當二者中只有一方收益得到保障,即AG-V1-CG、V2+T+OC-OS變化相反時,系統(tǒng)沒有穩(wěn)定的演化點。 4) 當OC-OS>0,即社會資本機會成本大于機會主義收益時,因社會資本總體收益(V2+T+OC-OS)恒大于0,社會資本選擇“積極合作”策略,系統(tǒng)只有(0,0)、(0,1)、(1,0)、(1,1) 4個局部均衡點,其局部穩(wěn)定性分析見表7。表7表明,當社會資本機會成本過大,若地方政府在礦山廢棄地治理PPP模式中總體收益(AG-V1-CG)<0時,即地方政府在礦山廢棄地治理PPP項目中環(huán)境治理社會效益等額外收益無法得到保障時,政府會趨向于采取“不監(jiān)管”策略,系統(tǒng)演化為(不監(jiān)管,積極合作)策略;當?shù)胤秸谋O(jiān)督成本和對社會資本激勵成本小于地方政府在PPP項目中獲得的環(huán)境治理社會效益,地方政府的激勵監(jiān)管約束動力充足,此時(激勵監(jiān)管、積極合作)成為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的雙贏策略。 表4 參數(shù)變化對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策略選擇的影響Table 4 Influence of parameter changes on local government and social capital strategy choice 表5 OC-OS<0,T-CG<0時其他參數(shù)變化均衡穩(wěn)定性分析Table 5 Analysis of equilibrium stability of other parameters when OC-OS<0,T-CG<0 表6 OC-OS<0,T-CG>0時其他參數(shù)變化均衡穩(wěn)定性分析Table 6 Equilibrium stability analysis of other parameters when OC-OS<0,T-CG>0 表7 OC-OS>0時其他參數(shù)變化均衡穩(wěn)定性分析Table 7 Balanced stability analysis of other parameters when OC-OS>0 1) 在社會資本機會成本小于機會主義收益時(OC 2) 在社會資本機會成本小于機會主義收益(OC 3) 當政府加大對社會資本機會主義行為懲罰T,并使得社會資本機會成本遠大于機會主義收益(OC>OS)時,此時系統(tǒng)演化由地方政府來主導。政府可以在演化過程中給予一定的外部影響,如在保證常規(guī)項目收益的基礎上降低監(jiān)管成本,提升社會資本積極合作的口碑、聲譽收益,從而改變演化結果,實現(xiàn)穩(wěn)定策略均衡。 礦山廢棄地治理采用PPP模式,作為有限理性主體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如若提高項目運作的成果,還需要從幾個方面進行完善和約束。 1) 優(yōu)化法規(guī)程序降低地方政府監(jiān)管成本。在PPP模式中信息不對稱是造成政府監(jiān)管成本提升的重要原因。在目前國家PPP模式進入全面規(guī)范調控背景下,可以進一步完善礦山環(huán)境治理和土地整理的PPP法規(guī),加大PPP項目標準化:組建專業(yè)的PPP中心或委托專業(yè)第三方在項目識別階段采用競爭性磋商;在項目執(zhí)行階段承擔礦山廢棄地治理PPP項目的技術支持、政策服務、環(huán)保評估等職責;在項目移交階段對礦山廢棄地治理PPP項目進行全周期績效評估,從項目周期各個階段建立良好的監(jiān)督約束機制,提升礦山廢棄地治理PPP項目效率。同時針對社會資本采取惡意違規(guī)和低價行為投標、虛假融資或者違規(guī)抵押質押PPP項目資產(chǎn)、造假移交等行為加大懲罰力度,采取如高倍補償損失、拉入PPP黑名單、全社會曝光、公眾媒體監(jiān)督等方式降低政府的監(jiān)管成本。 2) 創(chuàng)新渠道強化對社會資本的激勵約束。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礦山廢棄地治理PPP項目起步階段,可將礦山廢棄地治理此類公益性PPP項目配置部分土地資產(chǎn)的二級開發(fā)或修復土地的再利用加以政策激勵,如社會資本獲得廢棄土地復墾后土地指標交易收益、經(jīng)營性用地經(jīng)營權等經(jīng)營收益[10]。另一方面強化對社會資本的聲譽和口碑等無形激勵。如建立經(jīng)典項目示范庫和PPP紅榜提升信用等級、給予社會資本冠名權提升其知名度和后期優(yōu)先合作機會等,在降低地方政府的激勵成本V1時,還能提升社會資本的激勵收益V2。 3) 全民參與建立反向約束和公眾監(jiān)督機制。針對礦山廢棄地治理PPP這種低利項目,政府首先從法規(guī)政策層面確定社會資本的最高基準收益率,以保障環(huán)境治理社會效益和公眾利益,在礦山廢棄地治理PPP模式成熟時逐步減少政府對社會資本的激勵[11]。同時建立對政府的反向監(jiān)督,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暢通舉報通道、形成公眾和媒體監(jiān)督和披露機制,防止地方政府在礦山廢棄地治理PPP項目中的機會主義。2 動態(tài)演變及穩(wěn)定性分析
3 合作機制演化穩(wěn)定性分析
4 結 論
5 建 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