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是臨床常用的一種預防和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藥物,可有效抑制體內動靜脈血栓的形成,其抗凝抗血栓的作用較好[1],因此也被廣泛應用于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雖然低分子肝素用藥安全性高,出血及血小板減少的發(fā)生率較低,但用藥過程中由于注射、按壓等操作方法不當,??梢鹌は鲁鲅⒂步Y、疼痛甚至壞死等不良反應[2],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響到了患者滿意度,因此加強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的護理尤為重要。集束化護理是一種科學的護理方式,為進一步探討集束化護理干預預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良反應的效果,現(xiàn)做如下研究,旨在為改進及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提供依據(jù):
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神經(jīng)內科收治的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療的患者126例作為研究對象?;颊哐“逵嫈?shù)、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及腎功能正常,給予皮下注射1次/12 h,2次/d,連續(xù)治療3 d以上。按照數(shù)字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3例。觀察組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齡32~77歲,平均年齡(56.3±2.2)歲,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31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6.9±2.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皮下注射治療,使用垂直進針法在臍周5~10 cm 處皮下緩慢注射,完成后迅速拔針,給予棉簽按壓穿刺點。觀察組患者給予如下集束化護理干預。
1.2.1 制定集束化護理方案 首先成立低分子肝素治療護理專項小組,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學習低分子肝素的藥理機制、用藥方法、注射方法、常見的不良反應,結合國內外相關預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常見不良反應的文獻研究結果制定科學的預防措施,規(guī)范操作流程[3]。對全員進行培訓,護士長督促各項措施的嚴格落實,并定期對個人的無操作規(guī)范及流程進行考核評價。
1.2.2 注射前護理 注射前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包括低分子肝素的療效、皮下注射方法、注意事項、常見的不良反應及預防對策等,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囑患者排空膀胱,取屈膝仰臥位,腹部保持放松。
1.2.3 注射中護理 選擇臍周兩側10 cm處進行注射[4],左右側腹壁交替注射,左手拇指及食指捏起皮膚,并形成皺褶。針管排氣后抽入0.1 mL空氣并將空氣彈至活塞端,以確保進針時針頭處無藥液殘留[5]。然后右手持注射器垂直進針,勻速、緩慢注射藥物,推注時間不少于10 s,注射完畢后停留10 s,松開皮膚后拔針[6]。然后囑患者用棉棒按壓穿刺點,直至不再出血。
1.2.4 注射后護理 注射后囑患者避免劇烈運動,不可用力按揉注射區(qū)域,注射4 h內不可淋浴,以防發(fā)生血管擴張出血[7]。給予患者冰袋冷敷注射部位5 min,以緩解疼痛癥狀,減少皮下出血的發(fā)生。
皮下注射前后重點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皮下出血、皮下硬以及局部疼痛的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皮下出血、皮下硬結、局部疼痛是低分子肝素注射后常見不良反應。其中,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9%,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2.2%,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會發(fā)生皮下出血、皮下硬結、局部疼痛等不良反應,隨著低分子肝素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如何通過有效的護理預防或減少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良反應是臨床護理工作者需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注射部位選擇及操作方法不當、藥液殘留、注射藥液速度過快、注射及拔針方法不準確等,護理人員需針對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原因實施針對性的護理,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集束化護理干預目前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該護理方法是一種以循證實踐為基礎的護理方法,通過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科學評估,制定最優(yōu)的護理方案,以改善治療結局,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8-10]。本研究通過對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療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進一步降低了皮下出血、皮下硬結、局部疼痛的發(fā)生率較低,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未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組患者,這與張云等[11]人的研究報告一致。
集束化護理是有效實施“循證實踐指南”的一種護理方法,在執(zhí)行過程中有明確的目標, 并根據(jù)目標逐步進行實施,以達到較好的護理效果[12]。本研究在循證實踐的基礎上針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原因進一步制定了科學的護理方案,規(guī)范了護理人員對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操作流程,包括注射部位的選擇、注射方法、注射速度等。同時注射前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干預,確保注射的正常進行,注射中要求護理人員規(guī)范操作流程,注射后加強對患者的觀察,并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以最大程度預防或減少注射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過對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療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能夠進一步降低注射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