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學組分的鐵觀音茶梗和葉茶模式識別研究
王麗麗,楊軍國,林清霞,等(1)
茶樹新品系DG-12-6的烏龍茶香氣分析
游小妹,陳志輝,林鄭和,等(9)
茶園土壤與茶葉中鎳含量及健康風險評價研究
王 峰,陳玉真,單睿陽,等(14)
氟對茶樹幼苗營養(yǎng)元素的影響
鐘秋生,林鄭和,陳常頌,等(21)
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對茶園土壤肥力和酸度的影響
顏明娟,林 誠,陳子聰,等(27)
茶園滴灌與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究
楊清霖,楊向德,石元值,等(32)
東亞小花蝽對茶樹兩種害蟲的捕食作用
李慧玲,李 鵬,張 輝,等(38)
茶園捕食螨的研究進展
張 輝,李慧玲,李良德,等(41)
六十年來福建茶葉生產(chǎn)發(fā)展及栽培科技進步
張文錦,孫 君,朱留剛,等(51)
低氮對茶樹生長及葉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林鄭和,鐘秋生,游小妹,等(57)
‘茗科1號’等5個福建烏龍茶品種的白茶適制性鑒定
陳 林,張應根,項麗慧,等(64)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茶葉酚酸化合物的含量
屈艷勤,Tukhvatshin Marat,鄭德勇,等(69)
茶棍薊馬泡沫法施藥防治試驗
曾明森(75)
一株寄生茶大灰象甲的棒束孢菌的分子鑒定
王定鋒,李良德,李慧玲,等(80)
10種藥劑防治茶網(wǎng)蝽田間藥效試驗
陳世春,彭 萍,魯成業(yè),等(85)
試論茶藝編創(chuàng)原理——以《武陵紅·寄鄉(xiāng)愁》主題茶藝為例
堵 茜,朱海燕(88)
廣西六堡茶和重慶沱茶的微生物多樣性分析
楊雅焯,汪 迎,李 輝,等(93)
茶樹品種‘白雞冠’葉色性狀遺傳特性研究
陳志輝,林鄭和,游小妹,等(99)
天然硒在茶園土壤-茶樹-茶湯中吸收轉(zhuǎn)運特征
陳玉真,單睿陽,王 峰,等(106)
亞致死劑量聯(lián)苯菊酯對茶尺蠖子代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劉豐靜,李良德,李慧玲,等(114)
不同種類粘蟲板懸掛密度對茶小綠葉蟬種群數(shù)量的影響
徐鵾鸕,馮衛(wèi)虎,晁倩林,等(119)
氨基寡糖素對茶樹抗病增產(chǎn)效果研究
陳益生,田新湖,林樂全(122)
發(fā)展茶葉莊園經(jīng)濟與促進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升級的思考及對策
蔡建明,吳靜旋(125)
試論明代茶詩中的文人精神
王艷梅(131)
基于EST-SSR熒光標記和毛細管電泳檢測技術分析邵武碎銅茶群體遺傳多樣性與親緣關系研究
楊 軍,孔祥瑞,王讓劍,等(137)
茶枝栽培平菇對其生長及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
朱留剛,孫 君,張文錦(144)
不同消化方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法測定紅茶中15種金屬元素的比較
劉 慧(151)
復水干燥處理對機采卷曲形綠茶副茶外形的影響
桂安輝,葉 飛,高士偉,等(156)
蕉城區(qū)不同海拔茶園氣候差異與茶葉化學品質(zhì)分析
余會康,黃榮鋒,祝杰偉,等(162)
烘焙溫度與時間對福建水仙烏龍茶風味品質(zhì)的影響
陳泉賓,鄔齡盛,張應根(167)
茶業(yè)引領 示范帶動 以產(chǎn)業(yè)強鎮(zhèn)建設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
陳堯榮(173)
張?zhí)旄O壬枞~科研創(chuàng)新思想的時代意義——以“烏龍茶做青工藝與設備研究”成果為例
楊如興,尤志明(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