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澤林藪
去年嚴(yán)冬一個晴暖的午后,暫把公事俗務(wù)撇到一邊,去老友茗淑那里蹭茶偷得半日之閑。
既然友情夠“老”,她每次請我喝的茶都不會“嫩”到哪里去,總是很慷慨,有次還把壓箱底的“60年代綠印”給泡了,真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今天喝什么?”我承認(rèn),我是有“選擇恐懼癥”,但也從不挑茶,泡什么就喝什么。而且,我還知道,她一定不會隨便抓個茶敷衍了事。
“試一下。”她把一只裝有干茶的青花小茶碗放到我面前。從形態(tài)上看,這款茶幾乎沒有任何美感可言,就像深秋里落寞的枯葉?!斑@是2013年做的貢眉春茶,據(jù)說(茶)樹是上世紀(jì)40年代早期栽植的菜茶?!?/p>
白茶一直是近幾年備受人們關(guān)注和推崇的茶類,尤其是隨著“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說的大行其道,更是讓有一定陳期的白茶成為茶客們熱衷購買與收藏的緊俏茶品。
無疑,時間賦予了白茶價值。除了陳放年份之“老”,還有茶樹樹齡之“老”,可講的“故事”也是一籮筐。至于可信度,自然是“信不信由你”。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是“真”茶,我們的感官不會說謊。更何況,茶如美食,“物無定味,適口者珍”。
按照原料等級,白茶有芽茶和葉茶兩大類。芽茶即白毫銀針,葉茶則有白牡丹、貢眉和壽眉。白毫銀針、白牡丹很好分辨,可貢眉與壽眉卻常常被人們劃等號。
其實不然,壽眉系由制作白毫銀針時采下的嫩梢,經(jīng)抽針后剩下的葉片和低等級的芽葉制成。換句話說,相當(dāng)于白毫銀針的“副產(chǎn)品”,它的原料可以是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水仙等茶樹品種,而貢眉則以菜茶為原料,采摘一芽二、三葉來制作,因其葉張、毫心較之大白茶來得瘦小,且形似眉毛而得名。因此,貢眉與壽眉之間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在于茶樹品種。
捋順了二“眉”,品鑒時就不易犯迷糊。
一開湯,這把其貌不揚且陳期不算長的“枯葉”的表現(xiàn)就很驚艷。那是一種清甜的花香,扎實厚穩(wěn)而不浮泛,細嗅起來,似乎又糅著淡淡的熟果香。朦朧的香氣,正因徘徊于似與不似之間而令人著迷,太直接太濃烈總覺得膚淺。而在五年前,它剛從焙籠或烘干機里出來時,卻還帶著生澀的青味。
對于白茶、普洱生茶等適合陳放的茶來說,時間也是影響品質(zhì)形成與變化的關(guān)鍵工序,只不過這道工序是完全交給自然來完成的。時間,本來不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嗎?它,在光陰里繼續(xù)“生長”,然后慢慢成熟。青氣漸退,湯色由最初淺杏黃變?yōu)槊髁恋慕瘘S,恰似這冬日里瀲滟的暖陽,從窗臺外悄悄爬上了茶桌。
茗杯貼近唇邊。蜜色的茶湯帶著花香,綿柔稠厚,且甜潤似蜜。若含在口中,能更明顯地感覺到它的豐盈飽滿,就像熟透的柿子,滿溢著豐收的喜悅。
這款貢眉,出自福鼎點頭鎮(zhèn)后梁村。這座茶田層疊、綠環(huán)翠繞的秀美小山村,不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茶都是村民們的希望所在。
在無性繁育方式出現(xiàn)以前,菜茶的栽培史已逾千年,是鮮葉原料的唯一來源。這種通過茶籽繁育的茶樹群體, “決定權(quán)”都在大自然,變異不可避免,其結(jié)果是多種共生、性狀復(fù)雜。就拿葉片形態(tài)來說吧,有大有小,有長有圓。在福建,用于制白茶的菜茶品種,主要是武夷菜茶,閩北、閩東等主產(chǎn)區(qū)均有種植。
同性狀相對一致的無性系茶樹品種相比,用菜茶的鮮葉制茶,有點像“大亂燉”,外形不好看,品質(zhì)也不夠穩(wěn)定。因此,當(dāng)福鼎大白、政和大白、福安大白等無性系品種得到大面積推廣后,菜茶或遭砍挖,或遭遺棄,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如今,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當(dāng)年“幸存”的菜茶則多以“荒野茶”或“拋荒茶”的面目出現(xiàn),因“傳奇(故事)”多、味道足、產(chǎn)量少而價格不菲。
貢眉的主人叫吳發(fā)興,后梁村一個道地茶農(nóng)。這片菜茶,從一顆茶籽開始,落入土中,繼之生根發(fā)芽,再到長成茶樹,其間輪換了70多個春秋。因疏于管理,放任其自由生長,如今茶樹的高度已近3米?!斑@是父親那代人辛辛苦苦種的,砍掉了總覺得可惜,反正留著也不礙事?!眳前l(fā)興遠沒有想到,當(dāng)年父輩留下這60余畝菜茶能在市面上受追捧。因心懷崇敬,曾經(jīng)的“雞肋”,卻在漫長的時間里歷久彌新,煥發(fā)出嶄新的魅力與價值。
茶叢間,枝葉密密匝匝,茶花點點。吳發(fā)興抬頭望了望,那驕傲地伸向天空的芽葉,如同致敬。
常聽人說,茶有三次生命,分別來自土地、制茶師和品茶者。但,我覺得在制茶與品茶之間還應(yīng)有一次“生命”,那是存放過程中由時間賜予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同播種收獲異曲同工。當(dāng)我們得到一款心儀的當(dāng)年新制白茶時,不急于品嘗,總是會把它小心翼翼封藏起來,然后托付給時間。于是,在封緘的那一當(dāng)下,也就埋下了一顆期待的種子。隨時光流轉(zhuǎn),靜待茶熟,如待花開。待至茶熟香溫時,它會通過色、香、味向你呈現(xiàn)它的“成長”。
五年的陳化,不長不短,卻足以讓茶性由寒涼漸變溫暖。
煦暖的茶色入眼,質(zhì)樸的花香入鼻,醇厚的味道入喉,曼妙的韻致入心。它所帶來的種種感動,無不使人心生歡喜和滿足
光線,穿過錘紋的玻璃碗壁,澄凈剔透的茶湯,霎時如陽光般肆意傾瀉,恍如夢幻。錯落斑駁里,我品嘗到了最甘美最燦爛的“陽光”。
陽光,我,我和陽光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