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蘇軾涉鹽詩文探析
      ——以蘇軾鹽政觀為中心

      2019-02-19 18:20:52
      四川工商學院學術新視野 2019年2期
      關鍵詞:鹽法百姓京東

      袁 丁

      (眉山市三蘇文化研究院,四川 眉山 620010)

      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推行新法,蘇軾屢次上書言新法不便,其所作的《議學校貢舉狀》《上神宗皇帝書》《再上神宗皇帝書》《擬進士對御試策》等一系列奏折直指新法弊端,引發(fā)王安石等變法派的強烈不滿。熙寧三年(1070)五月,范鎮(zhèn)舉蘇軾為諫官,這一舉動讓變法派倍感危機,矛盾迅速發(fā)酵,同年八月,侍御史知雜事謝景溫揣王安石意,誣奏蘇軾在丁父憂歸蜀期間私載物貨,賣私鹽等事?!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十三本年七月丁酉紀事注文引林?!兑笆贰穂1]570云:

      王安石恨怒蘇軾,欲害之,未有以發(fā),會詔近侍舉諫官,謝景溫建言,凡被舉官移臺考劾,所舉非其人,即坐舉者,人固疑其意有所在也。范鎮(zhèn)薦軾,景溫即劾蘇軾向丁父憂歸蜀,往還多乘舟,載物貨,賣私鹽等事。

      此事引發(fā)朝廷眾多官員的關注,司馬光等人紛紛為蘇軾辯護。蘇軾不屑爭辯,只求出任地方官避開這些人,于是通判杭州。蘇軾一生多次被誣陷,此是其發(fā)端,對他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這次由鹽引發(fā)的災禍,使蘇軾對鹽事尤為關注。

      提高鹽稅、實施榷鹽,是宋政府提高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宋史·食貨志》載:“宋自削平諸國,天下鹽利皆歸縣官,官鬻通商,隨州郡所宜,然亦變革不常,而尤重私販之禁。”[2]熙寧至元祐年間,鹽法更見嚴苛,神宗時期推行“熙豐鹽法”,進一步加強官榷,重禁私鹽,哲宗朝鹽法稍有反復后又再行“熙豐鹽法”,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對于此,蘇軾屢次上書表示反對,他在熙寧至元祐年間寫作了《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上文侍中論榷鹽書》《乞罷登萊榷鹽狀》等涉及鹽事的詩文近20篇,反映榷鹽的危害,鹽法的弊端,表達了自己的鹽政觀,其中的部分詩文成為“烏臺詩案”中的重要“罪證”,對蘇軾命運的轉(zhuǎn)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文主要就蘇軾涉鹽詩文中的鹽政觀作出探討。

      1 以民為本,施行王政

      蘇軾十分推崇古代圣明的君主以仁愛之心治理天下的主張,其《刑賞忠厚之至論》開篇就說:“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愛民”“憂民”是蘇軾為政的根本出發(fā)點。正因為如此,蘇軾在對待鹽政問題時,反對榷鹽,提倡“王政”,這不僅是他在鹽政觀的基石,更是他為政的根本?!渡衔氖讨姓撊尔}書》[3]5247指出:

      榷鹽雖有故事,然要以為非王政也。陜西、淮、浙既未能罷,又欲使京東、河北隨之,此猶患風痹人曰,吾左臂既病矣,右臂何獨為完?則以酒色伐之,可乎?

      他認為榷鹽雖在歷史上施行過,但這卻不是施行王政的做法。他指出只有實施仁政,給予老百姓真正的實惠,國家才會長治久安。

      貧下小商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販鹽多數(shù)是為了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因此蘇軾建議對他們從輕處罰:

      欲乞特赦兩路,應販鹽小客,截至三百斤以下,并與權免收稅,仍官給印本空頭關子,與灶戶及長引大客,令上歷破使逐旋書填月日姓名斤兩與小客,限十日內(nèi)更不行用。如敢借名為人影帶,分減鹽貨。許諸色人陳告,重立賞罰,候?qū)砬锸烊杖耘f,并元降敕榜,明言出自圣意,令所在雕印,散榜鄉(xiāng)村。

      鹽稅的大幅增長致使鹽民生活艱難,因此大多數(shù)鹽民不得已才加入販賣私鹽的隊伍,蘇軾請求對京東、河北兩路下特詔,規(guī)定販鹽三百斤以下的貧下小商免收鹽稅,并做好監(jiān)督工作,保證這項恩赦的實施,使貧下小商真正得到朝廷的恩惠。

      蘇軾尤其重視災年對鹽戶小販等貧民救助。元祐年間浙西連續(xù)兩年受災,元祐六年的大水更是致使蘇、湖、常州的水域連成一片,農(nóng)民困居土堆墳墓,死傷無數(shù)。當時宣州和歙州的老百姓,強悍者往往幾十上百人聚集在一起販賣私鹽,甚至還以武器押送,雖然他們不干其他壞事,但是遭遇災年,沒有吃的,這些販鹽團伙極易成為強盜引起社會動亂。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蘇軾積極想辦法并勇于作為,他在 《乞?qū)⑸瞎┓鈽鄂窇闭阄髦T郡接續(xù)糶米札子》[3]3412中說:

      臣在浙中二年,親行荒政,只用出糶常平米一事,更不施行余策,而米價不踴,卒免流殍。蓋緣官物有限,饑民無窮,若兼行借貸俵散,則力必不及,中路闕絕,大誤饑民,不免拱手而視億萬之死地也。不如并力一意,專務糶米。若糶不絕,則市價平和,人人受賜??v有貧民,無錢可糴,不免流殍,蓋亦有限量矣。

      蘇軾提到他在杭州任職期間救荒時的做法:只用出售救濟糧的措施就可以穩(wěn)定米價,使人民免遭餓死和流亡。因為官府財力有限而饑民眾多,如果同時推行借貸和發(fā)放等,則財力肯定達不到,最終不免坐看百姓餓死。采用這種做法,縱然有一些赤貧的人無錢購糧,不免挨餓,但大多數(shù)人卻能得到有效救助,不會造成大的危害。

      以民為本,施行王政是蘇軾鹽政觀的核心和基石,無論是《山村五首》[4]867中對山中老翁無鹽可食的同情;還是《論河北京東盜賊狀》[3]2961中為貧苦鹽販奔走呼告;抑或是申訴榷鹽的種種危害等等,無不閃耀著“愛民”“憂民”的光輝。

      2 反對榷鹽,認可商鹽

      榷鹽指政府對食鹽的生產(chǎn)、運輸和銷售實行全面壟斷的政策。蘇軾反對榷鹽,認可商鹽。

      2.1 反對榷鹽

      自蘇軾通判杭州以來,親見榷鹽為百姓帶來的災難,寫下一系列反映鹽事的詩文,展現(xiàn)榷鹽后百姓生活之苦,列數(shù)榷鹽之危害,表達了他對榷鹽的反對。

      2.1.1 榷鹽使下層鹽戶、販鹽小商無以為生

      宋代榷鹽巨額利潤的重要來源,首先是官府對鹽民的剝削,在這場極不公平的鹽利分配過程中,上層鹽戶與官府一起雙重壓榨下層鹽戶,如鹽雇工、鹽佃戶、自煎鹽小戶、販鹽小商等。南宋鹽官黃震《黃氏日抄》記載了浙東亭戶的辛酸:“民生苦惱,無如亭戶;日受鞭撻,無如亭戶”??芍^鹽戶處境的真實寫照。蘇軾在《乞罷登萊榷鹽狀》[3]3008中說:

      以臣觀之,蓋比之河北、淮、浙,用刑稀少,因以為便,不知舊日京東販鹽小客無以為生,太半去為盜賊……

      獨臣所領登州,斗入海中三百里,地瘠民貧,商賈不至,所在鹽貨,只是居民吃用。今來既榷入官,官買價賤,比之灶戶賣與百姓,三不及一,灶戶失業(yè),漸以逃亡……

      榷鹽使販鹽小商、鹽戶無以為生。實行榷鹽后,官買價格還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同時官府還強迫鹽戶繳納“耗鹽”。真宗時規(guī)定鹽戶在交納額定的食鹽時,每交納正鹽一石,納鹽一斗,僅給錢五百文,合每斤三文多。層層剝削,重重壓榨,致使下層鹽戶、販鹽小商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

      2.1.2 榷鹽使百姓吃不起鹽、鹽貨積壓損毀

      實施榷鹽后,官府收購價極低,而賣出價格極高。俞獻卿在天圣元年(1023)說:淮東“亭戶賣納貨,每三石支錢五百文。準大中祥符二年敕,每正鹽一石納耗鹽一斗,所買鹽只于本州出賣,每石收錢一千三百足,展計一千六百九十文省,官有九倍凈利?!备甙旱柠}價,使得百姓望鹽卻步,只能食淡,甚至無鹽可食:

      居民咫尺大海,而令頓食貴鹽,深山窮谷,遂至食淡。(《乞罷登萊榷鹽狀》)[3]3008

      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

      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山村五絕》其三)[4]867

      老翁的生活實際就是山中百姓,乃至榷鹽區(qū)貧苦百姓的生活常態(tài)?!稙跖_詩案》云:“實鹽法峻急,僻遠之人無鹽食,動經(jīng)數(shù)月。若古之圣人,則能聞《韶》忘味,山中小民,豈能食淡而樂乎?以譏諷鹽法太急也。 ”[4]867

      百姓吃不起鹽的同時,官府囤積的食鹽卻由于品質(zhì)低劣、價格昂貴而無法銷售,日積月累損毀慘重:

      商賈不來,鹽積不散,有入無出,所在官舍皆滿,至于露積。若行配賣,即與福建、江西之患無異;若不配賣,即一二年間,舉為糞土,坐棄官本……(《乞罷登萊榷鹽狀》)[3]3008

      官鹽昂貴、商人不來、百姓無力購買、鹽貨積壓,形成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無論是強行配賣與否,危害都極大。

      2.1.3 榷鹽易引發(fā)社會動亂

      榷鹽后鹽稅不斷增加,鹽法日益嚴苛,使仰仗鹽業(yè)生活的百姓生活日益艱難,極易引發(fā)社會動亂。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3]2961云:

      欲為農(nóng)夫,又值兇歲。若不為盜,惟有忍饑。所以五六年來,課利日增,盜賊日眾。

      河北、京東兩路鹽稅原為332000余貫,熙寧六年(1073)增至499000余貫,凈增?。鹽稅浩大,又逢兇年,貧民為了生存只能做盜賊,因此盜賊日益增多?!渡衔氖讨姓撊尔}書》[3]5247云:

      軾在余杭時,見兩浙之民以販鹽得罪者,一歲至萬七千人而莫能止。奸民以兵仗護送,吏士不敢近者,常以數(shù)百人為輩,特不為他盜,故上下通知,而不以聞耳。東北之人,悍于淮、浙遠甚,平居椎剽之奸,常甲于他路,一旦榷鹽,則其禍未易以一二數(shù)也。

      性情溫和的浙江百姓尚且每年有因販鹽而獲罪者一萬七千人,東北的百姓比浙江、淮南的野蠻得多,官府如果實施榷鹽,難料會出多大的禍事。事實證明,河北路正式推行官賣官運,前后兩次加之元豐四年“買賣鹽場”法,不過十來年時間,雖為朝廷略增鹽利,卻因背棄“祖宗優(yōu)恤”政策及信義而失掉了民心,在河北、遼、金等地,“盜寇”紛起,后果極其嚴重。

      私鹽販中絕大多數(shù)是受壓迫、受剝削的貧苦大眾,一旦矛盾激化,為了爭取生存權利,他們不惜發(fā)動武裝暴動。兩宋間,鹽禍不斷:北宋明道二年(1033)冬,淮南通、泰等地亭戶不堪剝削,“起為盜賊”舉發(fā)暴動;熙寧初,浙江杭、秀、溫、臺、明等州“私販者眾,轉(zhuǎn)而為盜賊”;南宋紹興初年,浙江明州發(fā)生亭戶與士兵聯(lián)合暴動;慶元三年(1197),廣東寶安大奚山鹽民舉行暴動等等,構成了極大的社會危害。郭正忠在《中國鹽業(yè)史》中說:“北宋的覆亡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二京東、河北鹽法所引起的騷亂亦是其中之一。 ”[5]359

      此外,榷鹽還使告訐成風,擾亂風俗。為了獲得更大的鹽利,宋政府鼓勵告訐,例如哲宗元祐五年(1090)規(guī)定:“應告捕獲私鹽,除準價支賞外,特別理賞錢,如不及十斤一貫,十斤倍之;每十斤加二貫,至百貫止。”[6]這樣一來,諸色人為了獲取賞錢紛紛告訐,《論河北京東盜賊狀》[3]2961云:“今鹽課浩大,告訐如麻”。對于告訐這種惡習,蘇軾深惡痛絕,他在《上韓丞相論災傷手實書》[3]5233中說:“昔之為天下者,惡告訐之亂俗也”,認為這是擾亂風俗的禍源,應該徹底根除。

      2.2 認可商鹽

      蘇軾認同商鹽,同情鹽商小戶,反對與民爭利。簽判鳳翔時,他曾上書建議將官賣的茶、鹽等轉(zhuǎn)為民營,《上韓魏公論場務書》[3]5230云:

      今之最便,惟重難日損,優(yōu)輕日增,則民尚可以生,此軾之所為區(qū)區(qū)議以官榷與民也。其詳固已具于府之所錄以聞者。從軾之說,而盡以予民,失錢之以貫計者,軾嘗粗較之,歲不過二萬。失之于酒課,而償之于稅緡,是二萬者,未得為全失也。就使為全失二萬,均多補少,要以共足,此一轉(zhuǎn)運使之所辦也。如使民日益困窮而無告,異日無以待倉卒意外之患,則雖復歲得千萬,無益于敗,此賢將帥之所畏也。

      他初步估算,如果將官賣全部轉(zhuǎn)為民營,每年不過損失兩萬貫。酒未實行專賣,可以收稅,因此損失還不足二萬貫。假定百姓越來越窮而又告借無門,遇到意外之災將難以應付,這樣官府即使一年收入千萬貫,也相當于失敗。

      元祐年間,蘇軾任登州知州時,他考察登州的實際情況:“地瘠民貧,商賈不至”,土民吃不起官府的鹽,于是罷免了登州、萊州榷鹽,打破官商壟斷,允許百姓自由販鹽,官府只收商稅,解決了百姓食鹽問題。

      3 整頓吏治,改革弊法

      3.1 整頓吏治

      古往今來,貪官污吏一直是歷代統(tǒng)治者重點打擊卻又無法根除的對象。他們?yōu)榱双@得暴利不惜曲解朝廷法令,欺上瞞下,公然違法亂紀,給百姓帶來災難。因此蘇軾十分重視吏治的整治。

      蘇軾在《應詔論四事狀》[3]3307中提到元祐八年九月八日的敕令中尚書省戶部的請求:熙寧四年以后至元豐三年以前的新法規(guī)定,積欠鹽錢及有均攤人賠償貧困無物可交的,可以只交納產(chǎn)鹽場所定的本錢,其余一并免除。戶部議定,經(jīng)過六年的催逼交納,現(xiàn)在仍然拖欠的全是下等貧困之人實在無物可交,按朝廷新法規(guī)定執(zhí)行。然而蘇軾考察杭州的執(zhí)行情況,發(fā)現(xiàn)在范圍內(nèi)的四百四十五戶,從接到朝廷指令之日算起,迄今五年才放了二十三戶,朝廷的恩澤施行不到十分之一,蘇軾推其原因認為:

      提舉鹽事執(zhí)文害意,謂非貧乏不在此數(shù)。而州縣吏人因緣為奸,以市賄賂,故就而不決?!魉緢詧?zhí),至今疑惑,至使州縣吏人,戶戶行遣,一一較量,計構官司,買囑鄰里,尚復多方指摘,以肆規(guī)求,待其充欲,然后保明。遂至其間一百四十九戶已放,而復行堪會,一百六十五戶申省見堪會而未圓,二十五戶已圓而申稟監(jiān)司,及有一戶二戶,旋申省部。如此反復,多方留難,即五年之久,未足怪也。

      提舉鹽事司故意咬文嚼字,州縣官吏,乘機使壞,以索取賄賂,如此反復,多方刁難,才會拖五年之久。蘇軾感慨,君主仁慈,而百姓卻因奸吏得不到朝廷的恩惠。因此,他向朝廷建議:

      伏乞昭示德音,申飭有司,更不勘會是與不是貧乏,無俾奸吏執(zhí)文害意,以壅隔朝廷大惠。不然,或斷以第三等以下,并依上件朝旨施行。則法令易簡,一言自足矣。蓋等第素定,貧富較然,朝行夕至,奸吏無所措意也。

      他請求朝廷整治奸吏,整飭有關部門,簡明法令,不讓奸吏有可乘之機。后來,蘇軾在《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行下狀》[3]3343《繳進應詔所論四事狀》[3]3357等文章中反復提到這件事,表現(xiàn)了他對這件事的重視和憂慮。

      3.2 改革弊法

      北宋鹽政弊法眾多,對百姓危害極大,蘇軾在為政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應對,建言獻策,努力為百姓謀福。

      3.2.1 改革“蠶鹽錢絹”、“丁口鹽錢”。

      貴買賤賣的榷鹽政策造成鹽貨大量積壓,政府為求獲利,于是就運用行政手段采取“蠶鹽錢絹”“計口敷鹽”“丁口鹽錢”等,即“強以配民,食用不盡,迫以嚴威,破產(chǎn)輸錢”[7],百姓苦不堪言。蘇軾《論積欠六事并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3]3463云:

      蠶鹽錢絹一事,鹽本至輕,所折錢絹至重。只如江都縣每支鹽六兩,折絹一尺。鹽六兩,元價錢一十文五分足,絹一尺,價錢二十八文一分足。其支鹽納錢者,每鹽五斤五兩,納錢三百三十一文八分足,比元價買鹽每斤二十八文足已多一百八十三文足。又將錢折麥,所估麥價至低。又有倉省加耗及腳剩之類,一文至納四五文。今來既不除放,即須催納絹麥折色,所以人戶愈覺困苦。臣今看詳,丁口鹽錢絹既為官本,難議除放,即折合據(jù)所支鹽斤兩實值價催納,豈可將折色絹麥上增起數(shù)錢數(shù)盡作官本?顯是于理合放,于條未有明文。臣已指揮本州,應登極赦前見欠丁口鹽錢及鹽博絹米之類,其因折色增起錢數(shù),并權住催理,聽候朝旨。伏望圣慈特賜指揮,依此除放。

      所謂“蠶鹽”,《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云:“以官鹽貸于民,蠶事既畢,即以絲絹償官,謂之蠶鹽?!盵8]鹽本來很便宜,但是折合成錢絹時就昂貴了。比如江都縣官本鹽折合成絹價格增加近一倍,又將錢與小麥對折所估麥價更低。再加上“鹽耗”、腳剩等雜稅,原本交納一文錢,照如此一來竟要交到四五文才行。蘇軾認為丁口鹽錢絹應據(jù)所支鹽份量的實際價值催促交納,那些因為折色所增加的錢數(shù)一律暫停催促。不僅如此,蘇軾還率先在他所管轄的州郡實施這個做法,減輕百姓困境。

      3.2.2 廢除鹽酒稅務監(jiān)官年終賞錢

      元豐年間的敕令中規(guī)定鹽官、酒務專匠、稅務監(jiān)官、稅務吏員等相關人員,年終核算利稅增加額,算清增加的錢數(shù)后,將其中的一部分作為獎勵發(fā)放。蘇軾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可?。?/p>

      今鹽酒稅務監(jiān)官,雖為卑賤,然縉紳士人公卿胄子,未嘗不由此進。若使此等不顧廉恥,決壞四維,掊斂刻剝,與專欄稱匠一處分錢,民何觀焉?所得毫末之利,而所敗者天下風俗、朝廷綱維,此有識之所共惜。臣至淮南,體訪得諸處稅務,自數(shù)年來,刻虐日甚,商旅為之不行。其間課利雖已不虧,或已有增剩,而官吏刻虐,不為少衰。詳究厥由,不以獨以財用窘急,轉(zhuǎn)運司督迫所致,蓋緣有上件給錢充賞條貫,故人人務為刻虐,以希歲終之賞,顯是借關市之法,以蓄聚私家之囊橐。(《乞罷稅務歲終賞格狀》)[3]3503

      鹽酒稅務監(jiān)官地位雖然卑賤,但是紳士君子公子公孫,未嘗不是由此進身。如果讓他們不顧廉恥、破壞綱紀與稅吏稱匠們一起分錢,為了一點蠅頭小利破壞國家綱紀、天下風俗,有識之士將倍感痛心。蘇軾去淮南查訪得知當?shù)氐亩悇詹块T近年盤剝?nèi)丈跻蝗?,商人畏懼,其原因不只是國家財政窘迫,轉(zhuǎn)運司催逼所致,而是稅務賞錢的規(guī)定使得人人盡力盤剝,以圖獎賞。顯然借助稅收的辦法中飽私囊。蘇軾希望朝廷能夠廢除這個規(guī)定。

      4 具體問題,靈活處理

      蘇軾在實施鹽法的過程中采取靈活性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善于選擇最有效、最有利的方式解決問題。

      蘇軾曾提出有差別地實施榷鹽政策。熙寧八年(1075),三司使章惇提議榷河北、京東鹽,蘇軾認為,京東、河北與其他地區(qū)的情況不同,不適合榷鹽,其《上文侍中論榷鹽書》云:

      軾以為陜西之鹽,與京東、河北不同。解池廣袤不過數(shù)十里,既不可捐以予民,而官亦易以籠取。青鹽至自虜中,有可禁止之道,然猶法存而實不行。城門之外,公食青鹽。今東北循海皆鹽也,其欲籠而取之,正與淮南、兩浙無異。[3]5247

      鹽利是國家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自宋初以來,全國大部分地方都實施榷鹽政策。但由于歷史和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部分地區(qū)并不適宜實行榷鹽。蘇軾認為陜西之鹽與與京東、河北不同。解池廣袤不過幾十里,官府易于管理。青鹽來自西夏,有足夠禁止的理由。即使規(guī)定了榷鹽,這些地方其實也沒有完全行得通。解州、安邑城外,有不少人吃青鹽。京東、河北靠近遼國,河北路“北部緣邊商人,多與北客貿(mào)易禁物。”[8]契丹方面 “縱人漁界河,又數(shù)通鹽舟”。[2](《宋史·曾公亮傳》)遼鹽物美價廉,若河北京東兩路榷鹽則鹽價上升,失去競爭力,使遼鹽涌入而銅錢外流,如果政府加以干涉,則可能影響兩國關系。此外,河北、京東兩路不僅有海鹽,而且多州“地多堿鹵”,散漫零落,“民唯以煮小鹽為業(yè),衣食賦稅皆仰于此”,[9](張方平《上仁宗論河北榷鹽》)難以有效禁榷。再則,宋初以來,京東路大部分地區(qū)施行商稅鹽法,河北路施行以居民納兩稅鹽錢而通行商稅鹽,歷史遺留問題,使得兩路榷鹽與其他地區(qū)相比,難度加大。因此不適合榷鹽。

      蘇軾提出非常時期,必須采用非常手段才能有效控制局面。元祐年間,蘇軾出知杭州,適逢大災,糧食大漲,百姓有無糧之憂。蘇軾深恐第二年春夏之交,有饑荒和強盜造反的憂患,向朝廷建議:

      自來浙中奸民,結為群黨,興販私鹽,急則為盜。近來朝廷痛減鹽價,最為仁政。然結集興販,猶未甚衰。深恐饑饉之民,散流江海之上,群黨愈眾,或為深患。欲乞朝廷指揮,應盜賊情理重者,及私鹽結聚群黨,皆許申鈐轄司,權于法外行遣,候豐熟日依舊。所貴彈壓奸慝,有所畏肅。(《乞賑浙西七州狀》)[3]3263

      每逢災年,如果災民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安撫,最易發(fā)生暴亂。兩浙地區(qū)的奸民,一直聚眾販私鹽,情況緊急則起造反。近來朝廷大減鹽價,然而結伙販賣的風氣并沒有衰減。饑餓之民,流散到江海之濱,越聚越多,蘇軾請求朝廷下令,對于盜情嚴重者,以及販私鹽結聚的大團伙,實行重刑政策,到豐收年景恢復常刑。希望因此可以彈壓奸邪,使之有所畏肅。

      “烏臺詩案”是蘇軾一生最重要的轉(zhuǎn)折點,是蘇軾坎坷命運的開端。“烏臺詩案”中,變法派指控蘇軾的重大罪行為諷刺新法、謗訕朝廷,例如何大正札子中有“愚弄朝廷,妄自尊大”;李定札子有“銜怨懷怒,恣行丑詆”“訕上罵下,法所不宥”;舒亶在彈劾蘇軾的札子中有:“譏切時事……包藏禍心,怨望其上,訕讟慢罵……陛下謹鹽禁,則曰:‘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9]

      蘇軾在《供狀·譏諷文字》中列數(shù)自己的“罪行”曰:

      有云,平生所慚今不恥?!白鴮ζC窀薰姟!笔菚r多徙配犯鹽之人,例皆饑貧,言鞭箠此等貧民。軾平生所憾,今不恥矣,以譏諷朝廷鹽法太急也。……又山村詩第三首云:“煙雨濛濛雞犬聲,有生何處不安身。但令黃犢無人佩,布谷何勞也勸耕。”意言但將鹽法寬平,令人不帶刀劍而買牛犢,則自力耕,不勞勸督也,以譏諷朝廷鹽法太峻不便也。又第二首云:“七十老翁自腰鐮,慚愧春山蕨筍甜。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币馍街兄?,饑貧無食,雖老猶自采筍充饑,時鹽法峻急,僻遠之人無鹽食,動經(jīng)數(shù)月,若古之圣人,則能聞韶忘味,山中小民,豈能食淡而樂乎?以譏諷鹽法太急也?!植铋_運鹽河詩云:“居官不任事,蕭散羨長卿。胡不歸去來,留滯愧淵明。鹽法星火急,誰能恤農(nóng)耕。薨薨曉鼓動,萬指羅溝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襟。人如鴨與豬,投泥相濺驚。下馬荒堤上,四顧但胡弸。淺路不容足……”[9]

      蘇軾熙寧年間的涉鹽詩文直指當時鹽政的弊端,再現(xiàn)了榷鹽之危害,諷刺“熙豐鹽法”的峻急,引起了變法派的恐慌和強烈不滿。他們將這些詩文上奏朝廷,肆意詆毀,作為“烏臺詩案”的重要“罪證”,對蘇軾命運的轉(zhuǎn)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注釋

      [1]轉(zhuǎn)引自孔凡禮《三蘇年譜》,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元)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

      [3]蘇軾著,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蘇軾著,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詩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郭正忠主編《中國鹽業(yè)史·古代編》,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清)徐松《宋會要輯稿·食貨》24之29,中華書局1957年版.

      [7]司馬光《司馬文正公傳家集》卷49,《請革弊札子》,商務印書館.

      [8]李燾撰《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8,中華書局2004年版.

      [9]張方平《上仁宗論河北榷鹽》,《宋代名臣奏議》卷108.

      [10]朋九萬撰《東坡烏臺詩案》,王云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商務印書館民國28年版.

      猜你喜歡
      鹽法百姓京東
      斯鹽最靈,此籍可餐
      ——鹽業(yè)古籍整理新成果《河東鹽法備覽合集簡注》出版
      做“最懂產(chǎn)業(yè)的云”,京東云首發(fā)云操作系統(tǒng)
      智能制造(2021年4期)2021-11-14 18:56:41
      不讓百姓撇嘴罵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百姓記著你
      青年歌聲(2020年10期)2020-10-23 10:05:12
      百姓看家“風”
      13年首次盈利,京東做對了什么?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50
      甜蕎麥麩皮蛋白質(zhì)提取工藝研究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東
      小黑犬
      勢要占窩:明中葉鹽法變遷中的市場、權力與資本
      古代文明(2012年1期)2012-10-22 01:30:24
      望城县| 兴仁县| 札达县| 宣化县| 三穗县| 杭州市| 喀喇沁旗| 那坡县| 左权县| 依兰县| 同江市| 新余市| 革吉县| 永新县| 许昌县| 库尔勒市| 高唐县| 佳木斯市| 山东| 锡林郭勒盟| 长丰县| 宣汉县| 措勤县| 丹寨县| 永德县| 泰来县| 澄江县| 中卫市| 晋江市| 和林格尔县| 法库县| 北川| 防城港市| 麻栗坡县| 老河口市| 尼勒克县| 瓮安县| 洛扎县| 尚义县| 苏尼特右旗| 库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