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龍紋演變看明晚期御窯瓷器特點

      2019-02-20 06:25:04盛玫
      收藏家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御窯皇權(quán)龍紋

      □ 盛玫

      編者按:縱觀中國歷史和陶瓷發(fā)展史,皇權(quán)、瓷器、龍紋三者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但三者也不是一成不變,每個時代甚至每個朝代,陶瓷上的龍紋都會有所不同,有些龍紋的細部處理與當朝皇帝的性格、政治局勢、社會關(guān)系等都有某種密切關(guān)聯(lián)。明代享國276年,歷經(jīng)17朝16位皇帝。自嘉靖皇帝按照宗法制中的“兄終弟及”側(cè)入皇帝之位始,明代社會發(fā)生重大轉(zhuǎn)折。嘉靖、隆慶、萬歷三朝歷時99年,處于明代晚期。這一時期社會的多元性、皇帝個人的偏好和景德鎮(zhèn)制瓷業(yè)“官搭民燒”現(xiàn)象的普遍,造成代表皇權(quán)的瓷器上的龍紋獨具特色,與其他各代、各朝形成鮮明對比。本文擬通過提取各時代典型標準器上帶有龍紋的御窯瓷器,形成“龍紋標準器群”,來表現(xiàn)龍紋在各個時代的演變。

      圖2 南宋 陳容 九龍圖卷(全卷)

      圖1唐

      圖3 宋

      圖4 元

      近年,筆者游學“一帶一路”列國,沿途問一些外國友人,什么是最能代表中國特色的藝術(shù)品?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china。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于是追問,瓷器上的什么圖案會讓你覺得最具中國特點?大多回答:龍紋。

      是的,作為中華民族最早圖騰的“龍紋”,已經(jīng)沿用了幾千年,因此,我們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在漫長的文明進程中,龍紋由雛形期,發(fā)展到探索期,逐步成為固定的形象。然而,把龍紋推向極致的因素自然離不開皇帝,漢高祖自謂“真龍?zhí)熳印焙?,皇帝需穿龍袍、坐龍椅、使用的器物上飾有龍紋等,致使龍紋逐漸演變?yōu)榛蕶?quán)的象征。直到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忽必烈在景德鎮(zhèn)建立“浮梁磁局”,專管皇室燒瓷等事務(wù),自此,皇權(quán)、瓷器、龍紋三者形成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但三者也不是一成不變,每個時代、甚至每個朝代,陶瓷上的龍紋都會有所不同,有些龍紋的細節(jié)處理與當朝皇帝的性格、政治局勢、社會關(guān)系都有某種密切關(guān)聯(lián)。

      一、唐宋元典型標準器上帶有龍紋的瓷器風格

      1.唐代

      圖4 元 (外銷土耳其)

      自唐代開始,朝廷已將如何使用龍紋做了等級規(guī)定。開元二年(714)七月敕令,“綾錦花文所織盤龍、對鳳、麒麟、獅子、天馬、辟邪、孔雀、仙鶴、芝草、萬字、雙勝,及諸織造差樣文字等,亦宜禁斷。兩都委御史臺、諸州府委本節(jié)度觀察使切加覺察,如違犯具狀聞奏”①。由此,我們得知龍紋代表皇權(quán)的象征在中國已有千余的歷史。瓷器上出現(xiàn)龍紋也大約在唐代(圖1)。

      2.宋代

      宋統(tǒng)治者倡導“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促進了宋代文化的繁榮發(fā)展,藝術(shù)的文人意境達到了極致。身為北宋望族的郭若虛對龍的形象描繪得很具象,即:“畫龍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麟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也),窮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雹谝来嗣枥L最為貼切的存世作品是南宋畫家陳容的《九龍圖》(圖2)。

      圖6 明宣德

      圖8 明成化

      然而,此時龍紋少見于瓷器裝飾,在為數(shù)不多的實物中,能代表皇家的有定窯和官窯瓷器上出現(xiàn)的模印龍紋(圖3)。

      3.元代

      圖7 明正統(tǒng)

      圖9 明弘治

      圖11 明嘉靖

      圖10 明正德

      圖12 明嘉靖

      元代是一個極其特殊的朝代,由少數(shù)民族蒙古族統(tǒng)治了90余年。與宋代相反,元代偏重“武治”,龍紋又回到唐代奔放的形象,并多了兇猛的氣勢,這與帝王善戰(zhàn)的性格緊密相關(guān)。當時蒙古統(tǒng)治者橫跨半個地球,貫穿歐亞。元代政府特別重視對外貿(mào)易,在未建國前,即與西域阿拉伯國家有貿(mào)易往來。因此,在提取標準器時,應(yīng)從兩方面考慮,一是供出口的一類,如土耳其托普卡帕老皇宮博物館收藏的飾有龍紋的元代青花瓷(圖4);二是供國內(nèi)使用的一類,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青花瓷器(圖5)。

      由此可見,元代龍身呈蛇狀,身上飾以魚鱗紋或少量的網(wǎng)狀紋。值得注意的是,龍頭小而扁長,比宋代或明代的龍頭小很多,強調(diào)頸部的細長,龍頭多無發(fā),個別繪有少量的發(fā)。龍角呈明顯鹿角形,且向后伸;龍身呈“S”形,四肢作飛躍狀,姿態(tài)自然,頗有氣勢。

      圖13 明嘉靖

      圖14 明嘉靖

      圖16 明萬歷

      圖17 明萬歷

      在飾有龍紋的元代瓷器中,龍的爪數(shù)備受關(guān)注,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別。至元二年(1336)夏四月丁亥朝廷頒布的禁令曰:“禁服麒麟、鸞鳳、白兔、靈芝、雙角五爪龍、八龍、九龍、萬壽、福壽字、赭黃等服?!雹勰壳皬膰鴥?nèi)外資料看,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器完整器中,大多為三爪和四爪龍,飾有五爪龍紋的瓷器極少見完整器,有可能與明代《禁胡令》有關(guān)。

      二、明代典型標準器上帶有龍紋的瓷器風格

      明代享國276年,歷經(jīng)17朝16位皇帝。自朱元璋改朝換代后,洪武二年頒布“祭器皆用瓷,其式皆仿古”④。成書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王宗沐撰《江西省大志》載,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1402)建立明代御器廠。御器廠的任務(wù)是燒造供宮廷使用的瓷器,奠定了此后景德鎮(zhèn)御窯的規(guī)模與制度。由此,皇權(quán)、瓷器、龍紋三者關(guān)系更為緊密。

      圖15 明隆慶

      圖19 明萬歷

      圖18 明萬歷

      圖20 明萬歷

      從歷史上看,嘉靖皇帝按照宗法制中的“兄終弟及”側(cè)入皇帝之位始,明代社會就發(fā)生重大轉(zhuǎn)折。嘉靖、隆慶、萬歷三朝歷時99年,處于明代晚期。這一時期社會的多元性、皇帝個人的偏好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加之景德鎮(zhèn)制瓷業(yè)“官搭民燒”盤剝現(xiàn)象的普遍,如“今器貢自京師者,歲從部解式造,特以龍鳳為辨。然青色狼藉,有司不能察,流于民間,其制無復分”⑤。這些都造成代表皇權(quán)的瓷器上的龍紋獨具特色,與其他各代、各朝形成鮮明對比。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是一個立規(guī)矩的時代,頒布《大明律》等一系列制度,體現(xiàn)出“重典治世”的中央集權(quán)思想。明初的龍紋較元代變化不大,洪武朝瓷器上出現(xiàn)的龍紋頭部變化很大,呈圓形貓臉,俗稱貓臉龍。

      永樂、宣德時期更像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呈現(xiàn)青春陽剛的狀態(tài)。永樂朝建紫禁城、遷都、下西洋、盛世修書《永樂大典》,傳遞出霸氣、勃然、陽剛之氣息。永樂、宣德時期除仍保留少數(shù)細頸長身的龍紋外,已出現(xiàn)形體粗壯肥大的肥身龍,并有平直披發(fā)和豎發(fā)的不同處理,形象威武兇猛。龍頭比元代變大,龍發(fā)有怒發(fā)沖冠的氣勢。爪有三爪、四爪、五爪等,龍爪呈鷹爪形,爪部也顯得較肥厚(圖6、圖7)。

      人們常把正統(tǒng)、景泰、天順三朝稱為明代御窯發(fā)展史上的空白期。近年,通過將傳世品與考古發(fā)掘地層出土的瓷片標本進行對比,人們逐步認識到空白期并不“空白”。這一時期御窯瓷器上的龍紋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空白期”初年御窯瓷器上的龍紋依舊保持永、宣時期龍紋瀟灑、兇猛的氣勢,“空白期”末年御窯瓷器上的龍紋則趨向成化朝御窯瓷器龍紋平穩(wěn)、秀美的態(tài)勢,這與朱祁鎮(zhèn)幾上幾下的個人經(jīng)歷不無關(guān)系。這一時期龍紋多與海水紋、纏枝花紋、火焰紋、朵云紋等搭配。過去很多人認為穿花龍、應(yīng)龍是正德前后開始出現(xiàn)的,由此看來需要更正。

      明代中期經(jīng)歷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成化、弘治皇帝父子二人生性軟弱,政治態(tài)度趨于和平守勢,國家開始出現(xiàn)頹勢。正德皇帝我行我素,自稱“威武大將軍朱壽”,英年早逝。這些因素導致御窯瓷器上的龍紋較前朝有所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呈現(xiàn)精巧清秀的特點。龍頭呈扁長方形,龍須較短,毛發(fā)向上卷曲飄動,上唇鼻處凸起呈如意狀,兩眼并列,圓睜平視,龍身較長。這一時期大量出現(xiàn)穿花龍(圖8~圖10)。

      明代晚期歷經(jīng)嘉靖、隆慶、萬歷三朝,嘉靖皇帝癡迷信奉道教,將紫禁城欽安殿大加修葺,作為道場,在此設(shè)齋打醮,貢獻青詞,奉祀玄天上帝。將養(yǎng)心殿南側(cè)的無梁殿作為修道煉丹的場所。影響瓷器上的龍紋最大的方面即龍紋與八仙、暗八仙、壽字、云鶴紋等道教題材組合。龍身多用平涂的繪畫手法體現(xiàn),不追求立體感。頭方眼圓,龍眼常勾描圓形輪廓線后,再以實筆點出圓點狀眼珠。龍嘴呈豬嘴狀,有張嘴和閉嘴兩種形象,張嘴時常露舌,且舌呈“S”型曲線。龍爪呈明顯的“風車爪”,爪甲不如前代的鋒利,但比萬歷朝的略強。龍發(fā)沖天,常采用平涂后勾線描繪,不像清代龍發(fā)分縷??傮w而言,龍紋畫得較草率、隨意,無論與前代宋元比較還是與后世清代比較,這時的龍紋都明顯描繪得簡化,形成一種灑脫、奔放、不拘泥于細節(jié)的風格(圖11~圖14)。

      隆慶初年順應(yīng)時代要求開放海禁,允許民間海外通商,促成了明晚期海外貿(mào)易的發(fā)展。明朝與蒙古開放互市貿(mào)易,解決了明代的北部邊患問題。此朝御窯瓷器上的龍紋更顯中規(guī)中矩,在嘉、萬兩朝中形成過渡(圖15)。

      圖21 清康熙

      圖22 清乾隆

      萬歷皇帝近30年不上朝,在立儲等問題上與群臣嚴重對立,并縱容宦官搜刮全國,尤其是南方的民脂民膏,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種子。在嘉靖朝以前,明代統(tǒng)治者有關(guān)封建等級的禁令十分嚴厲,龍紋很多時候不能在民窯瓷器上應(yīng)用。但是在萬歷朝,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官搭民燒”制度的普遍實行,一些封建殘余思想受到?jīng)_擊,瓷器上龍紋的采用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嚴格了。這時的龍紋已完全失去氣勢,有老態(tài)龍鐘之態(tài),呈現(xiàn)沒落乏力之感。龍紋在器物中的比例縮小,大面積的空間用纏枝紋、穿百花紋等填滿,失去龍紋應(yīng)占據(jù)的主導空間。尤其龍紋四肢有歇斯底里的體態(tài),頗顯形象。此時龍紋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青花瓷器上的形象,與嘉靖朝龍紋相比變化不大,但明顯

      龍紋對比

      三、清代早期典型標準器上帶有龍紋的瓷器風格

      清代的龍紋已經(jīng)程式化、圖案化。順治初年仍帶有明代遺風。自康熙以后,龍頭如額、腮、眼、嘴、鼻、須、耳等均刻畫細膩,龍身、四肢、腳爪、背鰭、鱗片都描繪得非常細致。龍頭變化很大,形如老者,長眉長須。下頜突出,有如兜齒。眼睛圓而有神,頭部的角長,龍發(fā)分縷。龍爪呈雞爪形,龍的食趾和拇趾不像明代龍爪那樣緊緊相靠,而是間距較大,其形象給人以老態(tài)龍鐘的感覺,似乎預(yù)示著清王朝的衰落、消亡(圖21、圖22)。纖瘦、無力;另一類是在五彩瓷器上的形象,較此時的青花瓷器上的龍紋更為隨性、狂放一些,甚至呈現(xiàn)一種張牙舞爪的怪異狀。龍頭縮小,身體曲線常采用呆板、無理由的多“S”型扭曲,更像卡通形象。與其他朝代對比,沒有了龍紋與皇權(quán)相對應(yīng)的威嚴。龍發(fā)常采用平涂后勾線描繪(圖16~圖20)。

      龍紋中的肘毛對比

      龍紋中的爪甲細節(jié)對比

      注釋:

      ①《唐大詔令集·禁大花綾錦等敕》

      ②《圖畫見聞志》·六卷

      ③《元史》210卷

      ④《明史》332卷

      ⑤王宗沐《江西省大志》?

      猜你喜歡
      御窯皇權(quán)龍紋
      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
      景德鎮(zhèn)明清御窯廠遺址保護區(qū)
      地下遺址篇
      霽藍釉留白龍紋梅瓶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30
      西夏佛教圖像中的皇權(quán)意識
      敦煌學輯刊(2018年1期)2018-07-09 05:46:40
      西夏裝飾紋樣中的龍紋及特點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2:22
      皇帝的瓷器破了怎么處理?
      百科知識(2016年23期)2016-12-24 18:09:44
      縣以下代表皇權(quán)的人員?——胡恒《皇權(quán)不下縣?》讀后
      法律史評論(2016年0期)2016-11-08 01:43:25
      費孝通紳權(quán)與皇權(quán)的關(guān)系研究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7
      試析渤海世族家族與金朝皇權(quán)統(tǒng)治
      宣城市| 浑源县| 册亨县| 普洱| 古田县| 济南市| 右玉县| 嘉祥县| 祁阳县| 鄂托克前旗| 伊春市| 景谷| 高阳县| 永福县| 宁晋县| 阳信县| 华池县| 房产| 新密市| 民丰县| 静海县| 鱼台县| 北票市| 崇义县| 陇南市| 若羌县| 楚雄市| 普定县| 肇庆市| 新和县| 加查县| 巫溪县| 东明县| 温宿县| 海林市| 盖州市| 农安县| 杭锦后旗| 乌拉特前旗| 兴文县|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