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冬
(松原市前郭縣中醫(yī)院,吉林 松原 138000)
高血壓為常見的中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比重較大,并發(fā)癥其他老年疾病的幾率較高,臨床高血壓并發(fā)高血脂的患者增多[1]。為了明確藥物治療疾病的有效性,本文筆者特選取110例患者進行比對分析,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110例患者均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高血壓伴高血脂患者,患者知情,排除無法定監(jiān)護人、無完整病歷、觀察前使用本研究藥物及對研究藥物過敏的患者[2];運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55例患者分為研究組,男28例,女27例,最小年齡48歲,最大年齡79歲,平均年齡(55.28±2.53)歲,高血壓病史在11個月-10年之間,平均病史(4.75±0.48)年;55例患者分為對照組,男27例,女28例,最小年齡47歲,最大年齡81歲,平均年齡(56.01±2.61)歲,高血壓病史在1年-10年之間,平均病史(4.81±0.53)年;對兩組患者數(shù)據(jù)做客觀分析,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于下文研究(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予以患者5 mg氨氯地平/d,研究組患者采用纈沙坦氨氯地平片晨間空腹服用,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片晚間睡前服用,均1次/d,兩組均治療6個月。
1.3 評價標準 本研究幾率比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年后血壓及血脂水平;檢查患者治療前后血漿NO、頸動脈IMT、ET-1水平[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借助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比對,P<0.05則表示數(shù)據(jù)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壓波動情況相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收縮壓及舒張壓分別為(158.94±21.25)mmHg、(101.52±12.53)mmHg,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舒張壓分別為(159.02±20.98)mmHg、(100.85±12.71)mmHg,數(shù)值比對不具有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治療收縮壓及舒張壓分別為(126.64±15.62)mmHg、(80.45±8.59)mmHg,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舒張壓分別為(134.83±17.84)mmHg、(89.68±9.41)mmHg,數(shù)值比對存在顯著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相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脂各指標水平具有一致性,數(shù)值比對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脂各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血管及心肌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漿NO、頸動脈IMT、ET-1水平具有一致性,數(shù)值比對無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NO、頸動脈IMT、ET-1指標水平均低于治療前,數(shù)值比對存在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血漿NO、頸動脈IMT、ET-1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數(shù)值,數(shù)值比對存在顯著差異(P<0.05)。
纈沙坦藥物作為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可有效抑制ATP轉(zhuǎn)換,加之藥效代謝快,半衰期短,藥物對血管及心肌的影響較小[4]。同時輔以伐他汀類藥物,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改善心肌蛋白的形成,在確保改善血壓及血脂的同時,可有效改善心肌功能,起到保護血管及心肌的作用[5]。本研究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壓、血脂各指標水平具有一致性,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壓、血脂各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shù)值,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漿NO、頸動脈IMT、ET-1水平具有一致性,治療后研究組血漿NO、頸動脈IMT、ET-1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數(shù)值,研究數(shù)據(jù)中可知,纈沙坦氨氯地平片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片于高血壓伴高血脂治療中具有良好導向,可顯效保護血管及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