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王娟,李鋼
(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廣東深圳 518000)
食管癌為臨床較為常見消化道腫瘤,發(fā)病原因復雜,同遺傳、飲食習慣等因素影響,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手術為臨床治療食管癌的重要方法,但部分患者因出現腫瘤遠處轉移和外侵,錯過手術最佳時機,應用放化療治療[1]。因此,在臨床診斷和預后評價中尋找有指導意義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評價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意義,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放射治療60例食管癌患者為實驗組,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41歲-77歲,平均年齡為(61.32±5.24)歲,KPS評分不低于60分;健康體檢人員60名為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為40歲-79歲,平均年齡為(62.01±6.64)歲。實驗組患者經臨床診斷均符合食管癌診斷標準,應用放療治療。兩組患者的上述條件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分別于放療治療前后空腹取靜脈血,對照組人員在體檢當日空腹取靜脈血,3,000 rpm離心5 min,應用電發(fā)光免疫法測定CEA和CYFRA21-1水平,應用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SCC水平,所有操作均按照試劑盒要求進行。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利用SPSS 19.0軟件統(tǒng)計,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量資料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放療前CEA、SCC和CYFRA21-1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放療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較放療前明顯下降(P<0.05),見表1。
食管癌為高發(fā)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和壓力的增加,食管癌發(fā)病率呈現增加趨勢[2]。手術為治療食管癌的重要方法,早期發(fā)病隱匿,多數患者診斷時已中晚期,錯失最佳手術治療時機。因此,尋找相關指標對早期診斷、預后評估十分關鍵。
血清腫瘤標志物可反映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目前用于臨床的腫瘤標志物多樣,但食管癌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尚在探索中[3]。CEA為廣泛腫瘤標志物,在多種腫瘤細胞中產生,SCC為糖蛋白,多在肺、食管腫瘤等部位產生,SCC動態(tài)變化在食管癌治療評價中具有指導性,CYFRA21-1多存在食管癌和肺癌浮層上皮、單層腫瘤細胞,癌細胞發(fā)生溶解、壞死可進入體液、組織液,靈敏性高,目前為食管癌中晚期診斷的重要標志物[4]。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放療前CEA、SCC和CYFRA21-1水平同對照組比較明顯提高,放療后CEA、SCC和CYFRA21-1水平顯著低于放療前(P<0.05)。
綜上所述,CEA、SCC和CYFRA21-1水平為食管癌診斷和評價預后的重要指標,臨床診斷和治療中應引起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