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憲勇
(江蘇省徐州沛縣湖西中學 221600)
數學學科綜合性較強,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較為抽象的專業(yè)知識與其他學科內容不謀而合.為何傳統(tǒng)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教育要求?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傳統(tǒng)數學教學模式讓數學知識更加的閉塞,學生理解不了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性.現如今的數學教學必須做到多學科融合,幫助學生建立綜合的學習體系,充分理解學科間密切的聯(lián)系.
立體幾何是高中數學教學中較為簡單的內容,然而對于一些空間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卻是一個難以克服的鴻溝,他們中有很多學生感受不到空間立體幾何的美感.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立體幾何的美,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碳60的原子組成結構,學生很容易發(fā)現原來碳60的原子組成結構就像是一個結構復雜的足球,雖然十分的復雜,卻又非常的有規(guī)律,看來數學與化學之間也有著如此密切的聯(lián)系,通過與化學學科相融合引入空間立體結構的教學,既讓學生看到了立體幾何的美,也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立體幾何的興趣.
有這樣一道題“一條小河的寬度是80米,水流速度為每秒3米,船的速度為每秒5米,求這條船在小河中運行的最短時間和船的總位移.”這是一道與物理常識有關的數學題,學生想要做到正確的求解,就要明確位移和速度的含義,也要清楚最短的時間與船的行駛方向有關.在教學中以物理角度出發(fā),和學生一起回憶有關的物理知識,不僅可以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新鮮感,還能夠讓學生快速把握解決數學題的方法.
高中數學知識涉及到了更多抽象的內容,乍一看與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經常會給學生帶來陌生的感覺,甚至于有的學生抱怨“學習這些數學知識有什么用?在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事實確實如此,數學教材中即便涉及到與生活有關的題目,也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很難讓學生產生“生活處處有數學”的感覺,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要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性,有意識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知識,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掌握數學知識.即使是教材或練習冊中的題目也可以稍加改動,讓其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以此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化.
函數是高中數學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如何讓學生根據已知信息建立有效的函數關系式?這對于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困難,對教師的教學來說也是一大挑戰(zhàn).如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了這樣一道題:2014年上海市的生活垃圾總量達到了695萬噸,按照上海市“每年減少5%”的目標,那么經過x年后,請寫出上海市生活垃圾y(萬噸)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這道題雖看似與生活有關,但是我們的學生并沒有生活在上海市,對上海市所產生的生活垃圾數量也并不會感興趣,這段文字給學生帶來的感覺無非就是機械和枯燥的.我在教學中以這道題為基礎,讓學生在課后查閱本市在近幾年所產生的生活垃圾總量,并根據數據畫出折線圖,查閱政府網站了解本市每年生活垃圾減少的目標,根據查閱的資料建立有關的函數關系式.一個小小的改動便讓學生產生了對數學的親切感,學生利用課后時間積極查閱本市有關生活垃圾的資料,甚至于有的學生了解到了不同小區(qū)的生活垃圾資料,在加強了理論與生活聯(lián)系后,學生不但掌握了函數關系式的建立,也對環(huán)境保護和綠色生活有了自己的理解,真可謂一石二鳥.
“數學不需要閱讀”這是很大一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犯的一個錯誤,他們認為閱讀只存在于語文這類文科類學科中,數學大多由數字和符號所組成,所以無需閱讀.事實上,高中數學同樣需要學生去認真閱讀,尤其是對于一道應用題而言,我們且當之為一篇完整的小文章,很多時候還需要給其分段,同時了解每一部分的重點內容,只有堅持認真閱讀的原則,才能將數學應用題讀得懂,讀得透,少出錯或不出錯.
例題:某工廠要生產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現在需要建造一個無蓋的處理池,處理池的寬為2米,溶液從孔1流入,經過處理后從孔2流出.假設處理池的長為a米,高度為b米,通過測量得知,流出的溶液質量分數與a,b的乘積成反比.現在一共有制造處理器的材料50平方米,問當a、b的取值分別為多少米時?流出溶液的質量分數最?。窟@道應用題的文字數量較多,需要學生加以細致的閱讀,在閱讀中,注意能夠確定某些數量關系的關鍵詞,在此基礎之上弄清楚各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如果學生一時間找不到完整的數量關系,可以將這段文字拆分成不同的句子,將每一個句子的數量關系用式子表示出來,如題目中提到了“通過測量得知,流出的溶液質量分數與a,b的乘積成反比”這句話,從這句話中學生就能夠得到一個具體的數量關系式,設y為溶液的質量分數,那么y=k/ab,其中k是大于零的比例系數.這是學生從這句話中得到的結論,也是解決本道題的關鍵部分.緊接著題目中又提到了一句話“現如今有制箱子的材料50平方米.”從這句話中學生又可以列出一個等式2a+4b+2ab=50,由此問題便得到了徹底的解決,看似復雜的應用題背后只需要解決“已知a和b,求y的最小值.”
如此看來,高中數學應用題中的閱讀不可小覷,學生要像閱讀一篇小文章一樣去閱讀應用題,才能把握住細小的關鍵點,從而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
提到失誤,或許很多教師都會驚訝:數學教學怎么能容許教師的失誤呢?事實上,在我看來教師適時的失誤便是數學課堂上的一劑催化劑.在高中生的眼中,數學教師是嚴厲的象征,嚴謹和刻板是數學教師的代名詞,然而這樣的認識總是將我們的高中數學課堂推向沉悶和無趣的境地,教師不允許自己出錯,更不希望看到學生出錯,使得全班學生時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我認為教師不妨放下自己嚴謹的形象,在課堂上適時地犯一些錯誤,以此緩解緊張的課堂氛圍,也給學生一次“挑毛病”的機會,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可見,數學教學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教師作為這一偉大工程的領袖者理應擔任起認真執(zhí)教、開拓創(chuàng)新的任務,從而能夠讓莘莘學子沉浸在數學探索的世界中,并獲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