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梅
文/佛山市順德區(qū)陳村鎮(zhèn)吳維泰紀念小學
新課程標準明確了教學中必須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與平臺讓學生們還要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體驗活動去發(fā)現(xiàn)新知識,推出新知識與己有知識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它力求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達到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結合,激情與明理、導行的相互促進。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chuàng)造,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會合作與共享,全面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以下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做法。
學習有動力,有了主觀的欲望,就會讓學生欲罷不能,躍躍欲試,因此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教學中因地因時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會使學生產生強大的自我實現(xiàn)的動力,推動學生主動地探究,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圓柱的體積的側面積的時候,我首先展示了兩個底面周長相等,高不相等的圓柱,讓學生猜猜哪個的側面積大?學生說:“他們的底面積半徑是一樣的,高高些的那個圓柱的側面積大?!绷硪粋€學生說:“他們的直徑一樣,高大些的側面積大?!边€有的學生就說:“他們的底面積周長一樣的,高比較高的圓柱的側面積大些。接著我又出示了兩個底面相等,高不相等的圓柱。問:“你覺得哪個圓柱的側面積大?”學生有三種看法,高相等,一是底面半徑長的側面積大,二是底面直徑大的側面積大,三是底面周長長的側面積會大些。師:“你認為圓柱的側面積與什么有關呢?”學生說出了三種:直徑與高,半徑與高,底面周長與高。到這里我并沒有統(tǒng)一成底面周長與高有關。而是拋出了一句:“你覺得自己想的會是對的吧?”由于學生都是經(jīng)過思考的,所以會比較有信心地說出來。我就趁勢笑著問:“光說是沒有用的,你能用實踐來告訴同學們嗎?”學生們都不甘示弱,紛紛表示可以,學生不服輸?shù)哪枪膭懦鰜砹?,想法去實踐探究側面積與什么有關,為了實現(xiàn)自我的想法,學生會更努力、更有興趣與動力去學。
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關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夠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更多地讓學生提出問題,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探究的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解答疑問的方式是師生共同商量的,問題的答案是學生在已知經(jīng)驗的觸碰下,共同合作探討出來的,老師不強加給學生任何結論,只是讓學生在交互質疑辯證的過程中,逐漸完成知識的建構。如在教學比的認識的這節(jié)課時,我板書了課題后就說:“我們這節(jié)就來學習《比的認識》,這節(jié)課你想學習些什么?”簡簡單單一句話卻是把課堂這個大舞臺交給了學生。“我想知道比是由什么組成的?!?“我想知道比有什么作用?!薄氨雀覀儗W過的除法一樣嗎?”……孩子們提出的問題不少,可都能較好地圍繞相關的學習內容。“提得好,那咱們這節(jié)課就先來解決這幾個問題?!睆闹羞x幾個貼近教學內容的,在學生中提出來的具有共性的問題作為研究的目標。其他的可以在后續(xù)的教學中滿足學生的要求。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可以讓其他同學馬上回應。對于引起疑惑大的,老師加以點撥,指導,讓學生為了解決心中的問題而學,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學生愿意走,樂于走上去。在學習過程也更能用心地去體會,去體驗,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而是一份自信與滿足感覺,更是一種自主學習的方法。
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也應當是以學生作為主體進行的選擇的。而數(shù)學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將知識的認知過程轉化為問題的探究過程。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作為主體的小學生由于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在很多方面無法進行獨立全面的思考,所以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在探究過程中對知識進行體驗,進而達到學習的目的。比如在探究在側面積相等的情況下,怎么樣卷出來的圓柱的體積比較大時。我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去猜測,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組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卷圓柱,然后通過小組內的合作,讓個學生在動手實踐的及其計算,填表的過程中,對在側面積相等的情況下怎么卷的圓主的體積大的規(guī)律進行總結,從而對這規(guī)律有了深刻的了解。通過合作探究過程的體驗,使小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我們說的“體驗”,就是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親身去經(jīng)歷,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的經(jīng)驗。它需要學習者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客觀事物,才能把親身體驗的東西內化,成為一種素養(yǎng),一種能力。為了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實現(xiàn)各方面的充分發(fā)展,教學中教師應嘗試開展各種形式數(shù)學體驗活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用心靈去感悟,讓親身的體驗中獲得直接經(jīng)驗,在活動中感悟,在感悟中學習。真正獲得知識的快樂。如,親自動手操作。在學習圓錐與圓柱之前,可以讓學生自己親手去制作圓柱或者圓柱。通過制作的過程,他們其實對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到新課學習的時候就把抽象的東西變得直觀了。如圓錐與圓柱的形象己在他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了。設計數(shù)學手抄報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在學習了一兩個單元有聯(lián)系的內容時,可以將這些知識用手抄報來展現(xiàn)。在制作手抄的過程中,孩子己經(jīng)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一次梳理,初步弄清了知識的來龍去脈,還得加上版面的布局,圖文的結合,數(shù)學內容上變化的展示,整體的用色……這些能力都內化于這一份手抄報中了。通過對手報抄的展出,又給了學生一個交流與學習的機會,讓孩子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和深化,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提出了新的要求。體驗式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越來越多的課堂中得到了應用和實踐。學生親歷經(jīng)驗,不但有助于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shù)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shù)學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學會與人合作,與人共享。因此,我們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足夠思考和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學習數(shù)學,真正做到數(shù)學體驗,其樂無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