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龍崗區(qū)平湖街道鵝溪小學 黃曉霞
語文課程標準人文性指出語文學習過程是實現(xiàn)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fā)人創(chuàng)造力與生命力的過程。語文教育活動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生雙向的積極的生命運動過程。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尊重人的文化及其多樣性,是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在語文教學中學到了一些優(yōu)秀的文化思想和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端正自己的思想。
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可以看出對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視,但目前看來,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滲透德育所達到的效果與我們的目標有很大差距。導致這樣的差距,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學校、老師及家長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還是很大,家長、學校對孩子成績的關注度遠遠高于對學校教學內容的關注度。
另一方面,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差距,對于課文中所滲透的德育思想挖掘的不夠,不能充分發(fā)揮出課文中所滲透的德育思想。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德育的滲透,如在教授季羨林先生所寫的《懷念母親》這一篇課文時,我們就可以從中引導孩子們學會感恩,學會表達自己的感情,尤其是表達自身對長輩的愛。往大的方面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祖國建設離不開我們的努力與拼搏。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德育的滲透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對事物的正確的看法,并端正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在新課程教育的背景下,許多教師感到知識和能力明顯不足,對每一個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了,這也意味著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與時俱進,終身學習。要堅持開展自身基本功的訓練,持之以恒自我鍛煉,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發(fā)揮。同時需要不斷反思,通過反思達到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學生具有向師性,教師的言行會對小學生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和態(tài)度,不應該把不良的情緒帶到課堂中,要給學生們樹立榜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及愛國之心,這對學生道德風貌的培養(yǎng)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課堂教育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文本的閱讀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采用榜樣教學法,借助文章中的英雄人物,仔細講解英雄人物所具備的優(yōu)良道德品質,以小學生能接受和理解的語言在學生的心中形成英雄形象,這樣有助于激勵學生向榜樣學習。同時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談一談對文本的理解,針對學生的見解,教師再適當點撥,這樣做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語文課外活動是比較活躍和積極的,在語文課外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在語文課外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活動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這樣便于學生理解,還要注意層次性,根據(jù)小學生的接受能力來安排活動,比如讓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找一些有趣且易理解的影片,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愛國的重要性。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形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引導,在課外活動和平常的課外閱讀中也要注意德育的滲透。另外教師會對學生德育思想的形成產(chǎn)生很深的影響,所以教師也應該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注意日常的言語和行動,給學生樹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