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匯理財
隨著居民平均壽命的增長,人的一生中遭遇重大疾病的概率正變得越來越高,重大疾病保險也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標配。但在選擇重大疾病保險的時候,該怎樣權(quán)衡哪種更好呢?
MsC剛到辦公室,就發(fā)現(xiàn)小君在做瑜伽。她驚訝地問:“怎么突然這么養(yǎng)生了?”
“保命要緊,”小君嘆了口氣,“你看最近有好多職場過勞死的,還有人年紀輕輕就得了癌癥?!?/p>
“你不是有重疾險嗎?還這么焦慮?”
“唉,我剛接到保險公司通知。”
“通知你交保費?”
“是通知我再也不用交保費了,”小君嘆口氣,“由于產(chǎn)品線調(diào)整,原來的產(chǎn)品不賣了!”
“一年期的消費型重疾險確實是不能保證續(xù)保的。沒事,你可以調(diào)整一下保險結(jié)構(gòu),給自己買個長期重疾險?!?/p>
“多久算長期呀?”小君問道。
“目前市面上主要分兩大類,”MsC給小君解釋道,“第一類是定期型重疾險。就是有固定保障期限的重疾險,比如保障到60歲、70歲或者80歲。到期以后,保障就會失效。第二類則是終身型重疾險。也就是可以保障終身的重大疾病保險。這兩類長期重疾險,在保險到期之前都是可以保證續(xù)保的?!?/p>
“那我肯定要買終身型的啊,”小君說,“年紀越大越愛生病,不能在最容易生病的年紀就沒保障了?。俊?/p>
“也不是這么絕對,”MsC糾正小君說,“首先,不能簡單類比。比如,只保32種重疾的終身型重疾險,和保70種重疾外加30種輕癥的定期型重疾險,哪個更好呢?
其次,定期型重疾險往往會附加身故金和生存金,即如果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nèi)死亡,或者保險到期未發(fā)生任何賠付,那么被保險人就能獲得全部保額。相反,終身型重疾險一般不存在生存金的概念,身故時通常只能返還已交保費或現(xiàn)金價值,這筆錢要遠遠低于保險金額。
從這個角度看,國內(nèi)常見的定期型重疾險實際上疊加了返還型壽險的功能,而終身型重疾險則更專注于重大疾病的保障。
“至于終身保障的問題,”MsC補充道,“你拿到的生存金也可以用作未來的養(yǎng)老和看病基金?!?/p>
“那……我還是選定期型重疾險吧,”小君改了主意,“保障不能類比,保費總可以比吧?定期型保障時間短,保費肯定比終身型的便宜吧?”
“不一定,”MsC說,“比如有一款定期型重疾險,能夠保障80種重疾和20種輕癥,40萬元保額保障到88歲的情況下,需要每年交11240元,連續(xù)交20年。相反,另一款終身型重疾險,保70種重疾和30種輕癥,保額50萬元的情況下,同樣繳費20年每年只需要交9400元。你看,終身型并不一定比定期型更貴,關(guān)鍵還是要看具體的保障和權(quán)益。”
小君越聽越糊涂了。選重疾險可以遵循以下4個原則,MsC替小君總結(jié):1.剛工作的年輕人可以選一年期消費型重疾險,價格便宜保障足。2.有一定財力之后可以買保障到70歲以后的定期型重疾險,以保證續(xù)保。同時,定期型重疾險的生存金能夠保障70歲以后的重大疾病,還能通過適當理財進行保值增值。3.也可以一步到位買終身型重疾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保險金的實際價值會隨著通貨膨脹而越來越低。4.財力充足的話,可以直接買分紅型長期重疾險,通過保險公司的紅利再投資來進行保值增值和抵御通脹。
“如果我干脆不買呢?”小君突然問道。
“不買?你家里有礦?”
“可我有老公啊,他不就是我的終身型重疾險嗎?”小君得意地說。
“把老公當終身型重疾險……”MsC搖搖頭說,“我看你這是在以身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