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新 李金容 魯必均
重慶市渝北區(qū)畜牧水產站,重慶渝北401120
斷奶轉群飼養(yǎng)在空閑屋的50 只幼兔,干糞和稀糞混雜在一起,仔細觀察兔籠中的兔子發(fā)現個別兔子呆坐著不動,眼部和鼻有分泌物,對飼料不感興趣,肛門周圍有糞便,糞便表面有粘液和少許血絲,懷疑是球蟲或大腸桿菌感染。為了盡快拿出治療方案,立即對病兔進行隔離,圈舍及用具做消毒處理,并提取糞便樣本備查。發(fā)現幾只病兔在籠內亂撞、打滾,四肢抽搐亂蹬,頭后仰,發(fā)出慘叫,一會兒功夫就有2 只病兔倒地死亡,筆者立即對病死兔進行解剖。
肝稍許腫大,暫未見壞死點,腸黏膜充血,有少許出血斑,小腸內有氣體和粘液,腸壁有許多黃白色結節(jié),有化膿點和壞死點,腎臟和肺未見異常。
根據發(fā)病的表觀癥狀以及解剖特點,可以初步判斷有腸球蟲感染,是否還有大腸桿菌感染還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測輔助診斷。目前較簡單的大腸桿菌檢測為革蘭氏染色涂片鏡檢,通過革蘭氏染色,先判斷病樣是否含有桿菌,若有再進一步進行血清學試驗判斷是否為大腸桿菌,從而推斷是否混合感染大腸桿菌。筆者將提取的糞便和腸道病樣制成涂片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在可視范圍內除了在腸道病樣涂片中發(fā)現2 枚卵囊外,并未發(fā)現革蘭氏桿菌,說明暫時還未感染桿菌,不用繼續(xù)進行血清學試驗。為了準確判斷涂片視野中的卵囊,再次分別取10 g 左右新鮮糞便和10 g 腸道病樣放入2 個燒杯中搗成糊狀,分別進行飽和鹽水漂浮法后挑取浮液置于載玻片上鏡檢,由于球蟲卵囊并非實心,所以光太強,反而不利于觀察。因此,在調整顯微鏡操作上,既要使視野清晰,又要有暗視野,才能更好地觀察到球蟲卵囊。通過在10×10 倍的光鏡下觀察,糞便處理后制成的浮液涂片上未發(fā)現球蟲卵囊,在腸道病樣處理后制成的浮液涂片上看到有數個大小不等的橢圓形的卵囊,顏色為金黃色、無色、淡棕色等。
通過病兔顯示的表征、解剖特點以及實驗室輔助檢測,可以確診為肉兔球蟲感染。
將病兔轉移至經過消毒的圈舍隔離飼養(yǎng),對病死的和無治療價值的幼兔進行焚燒處理,及時清掃原飼養(yǎng)圈舍,將清掃的養(yǎng)殖廢棄物集中堆積發(fā)酵處理,利用發(fā)酵產生的熱量殺死球蟲的卵囊,并用20%石灰水每天對地面、籠位、墻面、用具及周邊環(huán)境消毒1 次,連續(xù)7 d 后,每隔5 d 消毒1 次,空置1 個月后方可再次使用。
一是對未出現癥狀的兔群預防給藥,用10 mL球蟲清(賽杜霉素溶液)兌水100 kg,1 次/d,集中飲用,連用7 d;二是對有治療價值的幼兔進行對癥治療,用10 mL 球蟲清(賽杜霉素溶液)兌水40 kg,1 次/d,集中供病兔飲用,連用7 d,并肌注慶大霉素4 萬單位/只,2 次/d,連用3 d,防止繼發(fā)感染大腸桿菌,3 d 后病情得到緩解,7 d 后癥狀全部消失,兔群恢復正常,治療期間共死亡幼兔15 只,致死率高達30%。
肉兔球蟲病屬于接觸傳染,養(yǎng)殖環(huán)境和飼養(yǎng)管理與該病的成因和治療息息相關。本場這次發(fā)病僅僅只涉及轉群飼養(yǎng)的50 只幼兔,其它兔群因有一定的距離尚未感染,究其原因與飼養(yǎng)的圈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