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以來,為加大社會組織“放管服”改革力度,天津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相繼推出“承諾審批”“網上審批”等登記審批改革制度、“少見字、多見面”登門服務制度、部門聯動“雙管齊下”監(jiān)管制度、涉企收費信息公示制度等一系列社會組織改革“組合拳”,引導全市社會組織服務天津經濟社會發(fā)展。
減字為重,實施十項審批改革措施。樹立“先生發(fā)、再修型”理念,著力在“減”字上下功夫,促進社會組織數量快速增長。據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長、天津市社會組織黨委書記劉麗紅介紹,2018年全市新增社會組織共計278個,其中民營經濟類社會組織47個。一是將審批時限由15個工作日減至5個工作日,對經濟發(fā)展急需的社會組織特事特辦;推進網上咨詢“不見面”審批,審批結果由登記機關通過郵政快遞送達申請人。二是精簡民辦非企業(yè)跨區(qū)遷址審批辦理事項,放開地市級與縣級異地商會登記辦理事項,市級社會組織登記機關直接受理辦理登記。三是推進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多項合一、并聯審批”,行業(yè)協(xié)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xiāng)社區(qū)服務類社會組織,發(fā)起人直接向市民政局提出申請。四是“以函代證”簡化行政審批中介要件,與建設銀行合作開通民政E線通服務,辦理社會組織成立登記涉及的非國有資產所有驗資事項,委托第三方負責社會組織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與注銷清算報告審計,推行一表式年檢,同步推動信用信息公開。五是推行信用承諾審批制,申請人申報材料中有遺漏或錯誤容缺后補,只要書面承諾60日內補齊,即作批準決定并發(fā)放登記證書。
天津市民政局(社管局)與市公安局聯合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部署會議
轉字當先,強化創(chuàng)新服務意識。堅持把“轉”字作為做好社會組織服務管理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一是轉思想觀念。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的高度,引導黨員干部破除陳舊觀念,促進思想觀念轉變,強化以便民、便企為宗旨積極推進社會組織登記審批改革進程。二是轉工作作風。以“店小二”式應需服務社會組織,以“少見字、多見面”理念主動與業(yè)務主管單位和社會組織溝通聯系,目前已激活休眠社會組織78家。三是轉行權方式。更為注重事中事后管理服務細節(jié),加強社會組織登管聯動,召開新成立社會組織負責人懇談會。
管字發(fā)力,引導正確發(fā)展方向。持黨建統(tǒng)領,確保社會組織在愛國、愛黨、參與支持天津發(fā)展大局中建起來、動起來、活起來。一是管政治方向。大力推進社會組織黨建進章程和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加強對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的集中輪訓,保證社會組織發(fā)展處于正確的政治方向目前,全市社會組織黨建進章程實現100%(除宗教類等特殊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實現83.8%。二是管重點審查。增加行政執(zhí)法大隊工作力量,重點對市停車業(yè)協(xié)會等11個社會組織信訪舉報案件進行實地調研約談,對涉嫌故意擴大協(xié)會覆蓋范圍的搶注行為和故意提供不全不實登記信息的行為及時展開調查。三是管治理整頓。市民政局(社管局)與公安部門聯合行動、密切配合,成立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建立長效聯動工作機制,針對非法違法社會組織侵害群眾利益、擾亂社會組織登記管理秩序、影響市場秩序和社會穩(wěn)定的行為,堅決從嚴查處,有效形成全市打擊整治非法違法社會組織的高壓態(tài)勢。截至目前,共打擊取締了9家非法社會組織,處理了涉嫌違法社會組織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