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萊蒙托夫海洋抒寫中的普希金因素

      2019-03-04 03:39:04孫曉博
      關(guān)鍵詞:普希金詩篇墳?zāi)?/a>

      孫曉博

      (洛陽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 河南 洛陽 471934)

      “普希金與萊蒙托夫之間存在著許多相似或相近之處,也存在著不少相異之點(diǎn),而且同中有異,異中有同”[1]111,兩位偉大詩人之所以存在著“相似”或者“相同”,除卻他們對社會(社會規(guī)律)、文學(xué)(文學(xué)規(guī)律)有著相似的天才般的理解之外,也基于兩位詩人的承繼關(guān)聯(lián)。萊蒙托夫的創(chuàng)作受著多種影響,“但普希金的影響是居首位的。從文學(xué)體裁、題材、形象、創(chuàng)作方法、語言、韻律哪一個方面看都是如此”[1]117,換言之,萊蒙托夫從各個方面體驗(yàn)、模仿了普希金(普希金引領(lǐng)、塑造的俄國文學(xué)風(fēng)格與品質(zhì))。模仿,在萊蒙托夫的模仿對象普希金看來,不是什么“可恥”的事情,而是一種“高尚的期望”(благородная надежда),一種“高尚的情感”(возвышенное чувство),極富創(chuàng)造性價值,誠如其在《色雷斯哀歌》中所言,“天才的出現(xiàn)并不取決于天才本人的意愿,因此,模仿天才也就不是什么可恥的竊取——這只不過是智慧貧乏的表征罷了,但這是一種高尚的期望,期望憑著自己的力量,追隨著天才的足跡,去發(fā)現(xiàn)新的世界,或者,這是一種在謙遜之中而更顯高尚的情感,因?yàn)椋@是想要學(xué)習(xí)和研究自己選擇的典范,并賦予它第二次生命”[2]T6,438。[注]本文參考的《普希金全集》、《萊蒙托夫全集》(中文本、俄文本)均為多卷本,故采用“T卷次,引用頁碼”的方式標(biāo)注。(Талант неволен,и его подражание не есть постыдное похищение—признак умственной скудости,но благородная надежда на свои собственные силы, надежда открыть новые миры,стремясь по следам гения,—или чувство,в смирении своем еще более возвышенное:желание изучитьс вой образец и дать ему вторичную жизнь.[3]T6,150)普希金在這段話中強(qiáng)調(diào)、肯定了模仿的價值:模仿并非單純的照搬,憑借模仿,模仿者能夠發(fā)現(xiàn)新的世界、創(chuàng)造自己的風(fēng)格,且賦予模仿對象新的生命。

      普希金一生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海洋詩篇,為海洋立下了座座詩的豐碑,為后世文學(xué)奉獻(xiàn)了精彩的海洋藝術(shù)。作為后繼者的萊蒙托夫在模仿、借鑒普希金的基礎(chǔ)上同樣完成了豐富的海洋詩作,詩篇中的某些海洋詩句、海洋意境、海洋主題存在著明晰的普希金痕跡,誠如吳曉都研究員所說:“萊蒙托夫的詩歌中的海洋主題和意象多受普希金的啟發(fā)?!盵4]萊蒙托夫在借鑒、模仿普希金的基礎(chǔ)上,以自己的生命體驗(yàn)與藝術(shù)才能介入、干預(yù)普希金的“海洋”,重新發(fā)現(xiàn)“海洋”,為“海洋”注入自己的風(fēng)格、元素,賦予“海洋”以第二次文學(xué)生命。

      一、影響的交匯:威尼斯與亞德里亞海抒寫

      普希金一生沒有到過國外,沒有看到過亞德里亞海、意大利、威尼斯,但他卻對這異域的海、異域的城有著強(qiáng)烈的向往,“布倫塔、亞德里亞的波瀾!/我一定要去把你們看望,/我心頭將重新充滿靈感,/當(dāng)諦聽你們動人的聲響!”[2]T4,37這與拜倫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5],因?yàn)椤拔医柚柋游痰呢Q琴/熟悉了它,如像親人一般”[2]T4,37。

      亞德里亞海、威尼斯是拜倫筆下高頻率出現(xiàn)的海洋與城市?!短畦?1818—1832,DonJuan)第一章中,亞德里亞海美輪美奐,象征著幸福與甜蜜,“誰不愿意在亞德里亞海的午夜/聽畫艇的歌和槳聲在月光下/愈遠(yuǎn)愈輕柔,在水上余音不絕”[6]65-66;詩人在《告別馬耳他》(1811,F(xiàn)arewellToMalta)中無不諷刺地比對了亞德里亞海兩岸的“風(fēng)景”;《柯林斯的圍攻》(1816,TheSiegeofCorinth)中亞德里亞海是弗蘭西斯卡與心上人艾爾普的離別空間,“當(dāng)亞得里亞海上的船/把蘭西奧托載到異教海岸,/她常見的笑容就失去,/少女變得蒼白而沉郁”[7]235;《貝波》(1817,Beppo,Avenetianstory)中,亞德里亞海是勞拉丈夫貝波常年經(jīng)商的海域,“她的丈夫經(jīng)常在海船上航行,有時在亞德里亞海,有時更遠(yuǎn)”[7]313。1817年寫于意大利威尼斯、反映意大利威尼斯歷史與現(xiàn)實(shí)的《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1812—1818,ChildHarold’sPilgrimage)第四章完稿,書中亞德里亞海作為意大利、威尼斯的象征被提及——開篇題詞引用阿里奧斯托的《諷刺詩》中的詩句,提到了亞德里亞海,“洗濯著她(意大利—筆者注)的兩片滄?!盵8]193——亞德里亞海、第納尼安海。亞德里亞海是意大利風(fēng)光的重要標(biāo)志,意大利(威尼斯)的命運(yùn)與亞德里亞海緊密相連、彼此彰顯,“守寡的亞德里亞海傷悼著她的丈夫;/現(xiàn)在再不舉行一年一度的婚禮,/‘人頭牛身’號的大船腐爛而無人修補(bǔ),/猶如寡居的她拋棄掉新娘的繡衣!”[8]204曾經(jīng)的海上權(quán)威而今已“落魄”,“在威尼斯,塔索的歌已不再流行,/不再歌吟的船夫默默地把櫓兒搖;/她的華屋和宮殿陸續(xù)坍廢殆盡,/琴瑟簫管之聲也很不容易聽到;/那種日子過去了……”[8]200拜倫在書中追憶了位于亞德里亞海海岸的意大利(威尼斯)曾經(jīng)的風(fēng)華——文學(xué)藝術(shù)之風(fēng)采(塔索、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等)、自然風(fēng)光之優(yōu)美、人文建筑之雄偉,展現(xiàn)了如今的衰敗,并鼓舞意大利人民英勇反抗。

      在拜倫詩篇的感染下,普希金在《“有誰知道那個地方……”》(1828,Кто знает край)、《“有時當(dāng)往事的回憶”》(1830,Когда порой воспоминанье)等詩篇中描寫了亞德里亞海的秀美風(fēng)光與意大利、威尼斯的歷史藝術(shù)——“大海環(huán)繞著古城的遺址/拍打著那暖洋洋的波浪;/四季常青的月桂樹和柏樹/在自由中驕傲地生長;/莊嚴(yán)的托夸多曾在那里歌唱;/就是現(xiàn)在,每到幽冥的夜里,/亞得里亞海的波濤依然反復(fù)地/吟詠著他那八行詩格的詩行……還有拜倫,這嚴(yán)酷的殉難者/曾經(jīng)在那里愛戀,詛咒和憂傷?/……/神奇的地方啊,神奇的地方”[2]T2,251-252,并關(guān)照自身,表達(dá)了身不能至的無奈及向往的決心——“這時,我要忘情地飛往的/不是那一個明媚之邦/天空閃著難言的蔚藍(lán),/盡管它那溫暖的海波/向著發(fā)黃的大理石潑濺,/盡管月桂和郁郁的杉柏/在那兒繁茂地隨地生長,/而莊嚴(yán)的塔索曾經(jīng)歌唱;甚至如今,在幽暗的夜晚,/遠(yuǎn)遠(yuǎn)的,那振響的山巖/還把舟子的低音歌回蕩?!盵2]T2,406-407

      基于對亞德里亞海、意大利、威尼斯的無限向往,普希金在《“在豪華威尼斯統(tǒng)治地方的附近”》[注]翻譯自法國詩人安德烈·謝尼耶的《“在岸邊那兒,威尼斯——大海的女皇……”》。(1827,Близ мест,где царствует Венеция златая)、《段章》(1827—1836年,Открывки)、《葉甫蓋尼·奧涅金》(1823—1830,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等作品中描寫了燦爛輝煌的威尼斯以及平靜的大海(見表1)。

      表1 普希金的威尼斯抒寫

      普希金的三首詩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三幅輝煌、平和、寧靜的威尼斯畫面。第一幅畫面:夜晚金燦燦的威尼斯(Венеция златая),船夫駕駛著威尼斯游船(гондола[3]T2,344),唱著塔索的歌,悠然、無欲無求地在大海中平靜航行。第二幅畫面:空氣中彌漫著月桂樹的氣息香味,大海沉默(море темное молчит),平靜、舒緩、悠閑,威尼斯游船載著伴侶緩慢航行于大海之上(плывет в гондоле[3]T3,403)。第三幅畫面:意大利的金色夜晚(ночей Италии златой),“我”同威尼斯女郎乘坐神秘的威尼斯游船(в таинственной гондоле[3]T5,30)在大海之上航行,享受著柔情、祥和、平靜。

      在拜倫、普希金的雙重交匯影響下,沒有到過國外的萊蒙托夫在《威尼斯》(1830—1831,Внеция)、《朱利奧》(Джюлио)等詩作中描寫了威尼斯、大海,呈現(xiàn)出與普希金“威尼斯文本”相同的意境畫面(見表2)。

      表2 萊蒙托夫的威尼斯抒寫

      萊蒙托夫筆下的威尼斯同樣燦爛、平和:第一幅畫面:夜晚威尼斯披著月光,豪華無比(богатая Венеция),平靜的大海中鳳尾船悠然航行,船夫唱著歌,與槳下(под веслами гондолы[10]T1,265)浪濤的喧囂互相交織,一派祥和。第二幅畫面:晨光照耀,威尼斯金光閃閃(豪華、金黃,богатая Венеция,златило),如同豪華陵墓(как пышный мавзолей),如同矗立于埃及的金沙之中(среди песков Египта золотых),映亮著浪濤,玫瑰的芳香彌漫,浪濤嬉戲,漁民的歌聲回旋(песни рыбаков[10]T3,76-77),船載著戀人在大海中靜謐航行。

      萊蒙托夫筆下的威尼斯與普希金筆下的威尼斯有著高度的相似性、一致性。相同的意境(平靜、祥和)、相同的意象(威尼斯、游船、芳香、船夫、船夫的歌、大海)形成了萊蒙托夫與普希金文本統(tǒng)一的詩意氛圍與表達(dá)方式,從而彰顯了兩者在海洋抒寫方面的承繼關(guān)聯(lián)。

      二、文本的疊合:拿破侖題材與海洋抒寫

      拿破侖題材貫穿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生涯——普希金從1814年到1836年創(chuàng)作了不少以拿破侖為題材的詩作,其中不少詩篇都涉及拿破侖流放海中孤島、埋葬海島(厄爾巴島、巴赫勒拿島)的經(jīng)歷,造成了“拿破侖文本”與“海洋文本”的重合,換言之,拿破侖構(gòu)成了普希金海洋抒寫的動機(jī)。普希金在這些詩作中,均描寫到海洋、孤島、墳?zāi)梗⑼ㄟ^對海洋、孤島、墳?zāi)沟氖銓?,渲染、暗示拿破侖的孤?dú)命運(yùn),探尋拿破侖的心境,評判拿破侖的生前死后。普希金與萊蒙托夫筆下有很多相同的題材,拿破侖題材便是其一。萊蒙托夫在拿破侖題材的詩篇中,同樣以海洋抒寫、塑造拿破侖,并對拿破侖作出與普希金相類的評價(由起初的否定到后來的肯定、贊頌),與普希金的“拿破侖文本”遙相呼應(yīng)。本節(jié)立足下述篇目(見表3),通過文本比對分析,探析萊蒙托夫“拿破侖題材與海洋抒寫”與普希金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表3 普希金與萊蒙托夫創(chuàng)作的“拿破侖文本”

      續(xù)表

      作者時間篇目萊蒙托夫1829《拿破侖》(Наполеон)1830《拿破侖》(Наполеон)1830《致***》(К***,Неговори:одним высоким…)1831《圣赫勒拿島》(Св.Елена)1832《兩個巨人》(Два великана)1840《飛船》(Воздушный корабль)1841《最后的新居》(Последнее новоселье)

      (一)海中墳?zāi)梗耗闷苼鼍竦南笳?/h3>

      普希金在《拿破侖》(1821)、《致大海》(1824)中描寫了拿破侖的海中墳?zāi)?,并流露出矛盾的思緒。海中墳?zāi)?,一方面,光榮、偉大,彰顯拿破侖的功業(yè)與地位,另一方面,孤獨(dú),凄冷,映襯拿破侖的命運(yùn)與心境(見表4)。

      表4 普希金筆下的海中墳?zāi)?/p>

      詩人以拿破侖長眠于“浩瀚的浪濤間”(среди пустынных волн)指示拿破侖的死亡,并贊嘆拿破侖的海中墳?zāi)故呛陚サ膲災(zāi)?великолепная могила[3]T2,57)、光榮的墳?zāi)?гробница славы);大海(море)、孤獨(dú)的懸崖(одна скала)、偉大的回憶(воспоминанья величавы)、凄涼的夢(хладныйсон)、痛苦(мучение)、消亡(угасал)、安息(почил[3]T2,196),冷色的基調(diào)襯托出拿破侖墳?zāi)?拿破侖)的另一面:孤獨(dú)、凄冷。偉大、凄冷的墳?zāi)乖谠娙丝磥韰s是荒涼大海中最能震撼心靈的東西,“在你的浩瀚中有一個處所/能使我沉睡的心靈復(fù)蘇?!盵3]T2,32普希金將拿破侖的海中墳?zāi)挂曌髂闷苼錾⒕竦臐饪s與象征,并從大海中體悟拿破侖的精神:無邊無際,獨(dú)一無二,荒涼,自由,永恒,不朽。

      萊蒙托夫同樣在多篇詩作中聚焦于拿破侖的墳?zāi)?見表5):寫于1829年的《拿破侖》開篇直接從拿破侖的墓地(圣赫勒拿島)寫起;在拿破侖逝世十周年之際,萊蒙托夫?qū)懴铝恕妒ズ绽漳脥u》(1831)一詩,詩中,詩人直接稱呼拿破侖為“大海之子”(сын моря[10]T1,194),并寫到他在海中的墳?zāi)?;《飛船》(1840)的航行方向是孤島上的拿破侖墳?zāi)埂D闷苼鰤災(zāi)棺鳛槿R蒙托夫探尋拿破侖心靈與命運(yùn)的載體,是萊蒙托夫意識世界中拿破侖精神的象征,與普希金對拿破侖體悟與追尋的方式異曲同工。

      表5 萊蒙托夫筆下的海中墳?zāi)?/p>

      萊蒙托夫筆下的拿破侖墳?zāi)梗瑯觽ゴ?、光榮——“你的墓,也在海中”,較之于“罪惡的國家”,大海才是拿破侖的真正歸宿:偉大的大海埋葬著拿破侖的尸骨,訴說著拿破侖的傳奇,構(gòu)塑著拿破侖的精神;同樣孤獨(dú)、凄冷——浪濤拍岸(бьет волна),在潮濕的土地下(в сырой земле),在輕淺的土穴中(в яме неглубокой)埋葬著孤獨(dú)的拿破侖;孤單的石頭(камень одинокой)、高高的橡樹(дуб возвышенный)、呻吟的浪濤(волн прибрежных стон[10]T2,45)、荒涼陰沉的花崗石(пустынный и мрачный гранит[10]T2,151)陪伴著孤獨(dú)的拿破侖。陰冷、孤絕、荒涼的墳?zāi)古c曾經(jīng)的顯赫對比強(qiáng)烈。強(qiáng)烈的反差映襯著拿破侖的生前與死后,偉大與落寞。

      (二)海中放逐:拿破侖的命運(yùn)寫照

      普希金在《“皇宮前肅立的衛(wèi)兵睡意朦朧”》(1824)、《“回首往昔:我們青春的節(jié)慶”》(1836)等詩篇中描寫了拿破侖失敗被流放大海、被遺忘在大海的命運(yùn)(見表6)。

      表6 普希金筆下的海中放逐

      萊蒙托夫在《拿破侖》(1829)、《致***》(1830,К***,Не говори:одним высоким…)、《兩個巨人》(1832,寫于俄國1812年衛(wèi)國戰(zhàn)爭二十周年之際)、《最后的新居》(1841,寫于拿破侖尸骨被高調(diào)迎回法國安葬之際)等詩篇中多次描寫了拿破侖戰(zhàn)敗被放逐大海、被遺忘的命運(yùn)(見表7)。

      表7 萊蒙托夫筆下的海中放逐

      拿破侖在普希金與萊蒙托夫的詩篇中“放逐”“孤寂”“遺忘”“消逝”,歷經(jīng)循環(huán)、輪回。兩位詩人以他們的文字與情思寫盡了拿破侖的命運(yùn)與心境,向自己、向世人呈現(xiàn)及訴說了他們塑造的拿破侖形象及他們理解的拿破侖精神。精神、形象的同一性體現(xiàn)出兩位詩人對拿破侖相似、相同的感悟和感知,以及相似、相同的拿破侖題材與海洋書寫。

      普希金在《拿破侖》(1821)中稱呼拿破侖的孤島為“酷熱的小島”(знойный остров),坐落于“異域天空下”(под сенью чуждою небес);萊蒙托夫在《最后的新居》(1841)中同樣稱呼其為“異域天空下”(под небом дальних стран)的“酷熱的小島”(знойный остров),措辭的一致性似乎也在暗示著萊蒙托夫文本與普希金文本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見表8)。

      表8 普希金與萊蒙托夫的文本比較

      萊蒙托夫?qū)⒛闷苼雠c大海聯(lián)系起來,以海洋指示拿破侖的命運(yùn)、以大海襯托拿破侖的孤獨(dú)、以大??坍嬆闷苼龅男愿?、以大海彰顯拿破侖的精神、以大海探尋拿破侖的心靈,與普希金抒寫拿破侖的范式幾乎一致;萊蒙托夫?qū)V心沟亍⒑V泄聧u以及拿破侖被流放、被遺忘命運(yùn)的書寫采用了與普希金文本相同的詞匯,營造了普希金的拿破侖詩篇中同樣的意境,由此,萊蒙托夫的上述詩篇某種程度上可看做是對普希金的拿破侖詩篇的續(xù)寫與擴(kuò)改,進(jìn)而造成了萊蒙托夫與普希金“拿破侖題材與海洋書寫”的疊合、互文,彰顯了萊蒙托夫海洋書寫對普希金的模仿與繼承。

      三、表達(dá)的延續(xù):海洋作為自由、生活的象征

      普希金在《囚徒》(1822,Узник)、《真羨慕你呵……》(1823,Завидую тебе)、《致大?!?1824,К морю)、《葉甫蓋尼·奧涅金》(1823—1830,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等詩篇中以充沛的情感與高超的詩藝高歌了大海所體現(xiàn)的自由精神,表達(dá)了對大海(自由)的無限向往,確立、深化了俄國文學(xué)中的“海洋——自由”表達(dá)式。

      萊蒙托夫在承繼普希金海洋詩學(xué)的基礎(chǔ)上,沿用了“海洋—自由”的表達(dá)式,譜寫了不少承載海洋自由精神的詩篇,如《海盜》(1828,Корсар)、《心愿》(1832,Желанье)、《海上闖蕩者》(1832,Моряк)等。這些詩篇在措辭、主題上表現(xiàn)出與普希金詩作極大的相似性、相同性,試看比較(見表9):

      表9 普希金與萊蒙托夫的文本比較

      兩部詩篇中的抒情主人公都渴望自由,都希冀在大海上奔跑,在“爭論”(спор)中——с волнами споря[3]T5,30-31(普希金)、споре/С дикой прихотью пучин[10]T2,47(萊蒙托夫)、在斗爭中尋求向往的自由。略有不同的是萊蒙托夫詩句中傳遞出的情緒,較之于普希金詩篇中的情緒更為主動、更為積極:萊蒙托夫筆下的主人公,勇敢決絕,付諸行動,奔向大海,暢享自由;普希金筆下的主人公,徘徊思慮,等待時機(jī),期待奔入大海,期待縱享自由。差異之外,詩句整體所傳遞出的對大海、對自由的渴望情緒以及通過“斗爭”、“爭論”獲取自由的方式,都有著高度的一致性。

      萊蒙托夫《海上闖蕩者》(Моряк)中的大海及抒情主人公對大海的告白,與普希金《致大?!分械拇蠛?、告白同樣表現(xiàn)出高度的相似、一致(見表10)。

      表10 普希金與萊蒙托夫的文本比較

      兩首詩表達(dá)、流露的情感基調(diào)是一致的:抒情主人公都直抒胸臆地向大海表達(dá)了真摯地?zé)釔邸学?я любил;Как я в душе любил всегда……;Как я люблю;Люблю их……,大海啊,“我永遠(yuǎn)愛你”,“我多么愛你”。兩首詩均將大海視為自由的象征,均贊嘆了大海體現(xiàn)的自由精神——свободная стихия;их свободы,自由的自然力、大海的自由。兩首詩均從聲音、動作、力量角度描摹了大海的形態(tài),并表現(xiàn)出了相當(dāng)?shù)南嗨菩浴拔摇睈鄞蠛0谋г?ропот заунывный)、沉郁的喧響(грустный шум)、召喚的喧響(шум призывный)、回聲(твои отзывы)、深沉的轟鳴(глухие звуки)、深淵的喧囂(бездны глас)、黃昏的靜謐(тишина в вечерний час)、任性的激情(своенравные порывы)、黃昏的喧囂(гул в вечерние часы)、波濤的絮語(говор волн);“我”愛大海黃昏的寧靜(час заката молчаливый)、無所用心的喧囂(бесполезный шум)、單調(diào)整齊的濤聲(однообразный звук)、無窮的力量(все эти силы)、放肆的低沉(дерзкий шопот)、狂野的拍濺聲(дикий плеск)、倔強(qiáng)的抱怨(упрямый ропот)、愛大海的咆哮與寧靜(рев и тишина)……眾多相似的文本痕跡,似乎都指示了萊蒙托夫?qū)ζ障=鸷Q髸鴮懙哪7隆?/p>

      普希金與萊蒙托夫在作品中常以大海指示生活,并表現(xiàn)出相近的生活態(tài)度——雖然生活(大海)帶來痛苦、生活充滿痛苦,但兩位詩人都愿意保持樂觀,積極投身生活,經(jīng)歷生活的磨難與苦痛,獲取詩人的價值(見表11)。

      表11 普希金與萊蒙托夫的文本比較

      兩首詩表現(xiàn)了兩位詩人對生命、生活的深刻(相似)理解:普希金與萊蒙托夫都將大海視為生活的象征,認(rèn)為生活(大海)充滿了“風(fēng)暴”(буря)、“痛苦”(страдание,горе),大海(生活)帶來的是“勞累”、是“苦痛”,而“我”愿意經(jīng)歷痛苦(страдать)、經(jīng)歷悲傷(печали),“我想生存”(Я жить хочу)、“我想活著”(Я жить хочу),活著去思考和經(jīng)歷(Я жить хочу, чтоб мыслить и страдать[3]T3,179,Я жить хочу!Xочу печали[10]T6,410)。

      綜上,通過以上的分析、梳理,我們可以說普希金的海洋抒寫影響、啟迪了萊蒙托夫的海洋創(chuàng)作,普希金的海洋抒寫在萊蒙托夫那里得到了延續(xù)。當(dāng)然,我們論說普希金對于萊蒙托夫海洋抒寫的影響,或說萊蒙托夫?qū)ζ障=鸷Q笫銓懙哪7?,并非為證明普希金“優(yōu)”于萊蒙托夫、萊蒙托夫“劣”于普希金,而在于發(fā)現(xiàn)文學(xué)的延承規(guī)律、作家的創(chuàng)作特色,誠如國內(nèi)以萊蒙托夫?yàn)檎撐倪x題獲得博士學(xué)位的黃曉敏所言,“關(guān)于模仿的爭論結(jié)果并非由此斷言哪位作家更勝一籌,而是使得我們對作家創(chuàng)作能有更深刻的認(rèn)識,認(rèn)識到他們創(chuàng)作上的獨(dú)特價值所在”[11]?!皻⒑α似障=鸬氖謽尩纳鋼趔@醒了萊蒙托夫的靈魂”[12]67,萊蒙托夫在普希金的基礎(chǔ)上以其自身的才華和生命經(jīng)歷,賦予了“海洋”鮮明的萊蒙托夫色彩:其以生命中一貫的孤獨(dú)、反抗、追求、漂泊、痛苦之情感內(nèi)核為主導(dǎo),在作品中構(gòu)建起了一個龐大的海洋意象體系,以“小舟——大?!北磉_(dá)漂泊的苦澀、以浪濤指示命運(yùn)的無奈、以海洋強(qiáng)化愛情(單戀、失戀、分手、求愛而不得)的痛苦、以海浪表現(xiàn)決絕的反抗,形成了豐富的內(nèi)涵與獨(dú)特的表達(dá),繼而為“海洋”烙上了萊蒙托夫標(biāo)記,注入了“萊蒙托夫元素”[11]。“海洋”由此承載著萊蒙托夫的生命意識與創(chuàng)造藝術(shù),蘊(yùn)藏著萊蒙托夫的“痛苦”“悲哀”“力量”“深刻”[12]68,在俄羅斯文學(xué)中繼續(xù)向前流淌。

      猜你喜歡
      普希金詩篇墳?zāi)?/a>
      畫與理
      課堂內(nèi)外·小學(xué)版(低年級)(2023年10期)2023-04-29 00:26:37
      中華詩篇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5:28
      春天的詩篇
      心聲歌刊(2020年3期)2020-08-12 09:37:32
      雪峰山詩篇
      律詩篇法體式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0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0
      莎士比亞與普希金的《鮑里斯·戈都諾夫》
      我曾經(jīng)愛過你
      北方人(2016年13期)2016-06-28 09:13:32
      我曾經(jīng)愛過你
      北方人(2016年7期)2016-05-14 07:09:56
      南宫市| 河南省| 柳河县| 长宁县| 九寨沟县| 阜阳市| 岳阳市| 济源市| 本溪| 钦州市| 视频| 兴海县| 达孜县| 治县。| 新蔡县| 廊坊市| 北川| 大田县| 湟源县| 土默特左旗| 辽阳县| 泰州市| 阿拉善盟| 陇川县| 宁国市| 玉田县| 民权县| 江安县| 姚安县| 嘉鱼县| 五家渠市| 大庆市| 盐津县| 三明市| 永修县| 舟山市| 抚州市| 惠州市| 吉隆县| 苗栗市|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