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敦煌本解夢書S.5900號和P.3908號校釋札記

      2019-03-05 09:45張詒三
      現(xiàn)代語文 2019年12期

      張詒三

      摘? 要:目前在敦煌寫本文獻(xiàn)中發(fā)現(xiàn)的古代解夢書和占夢書有15件左右,經(jīng)過劉文英、鄭炳林和法國戴仁等學(xué)者的校勘整理和相應(yīng)研究,已經(jīng)可以通讀并據(jù)以進(jìn)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由于學(xué)者們以研究夢書的哲學(xué)意蘊及其所反映的敦煌民俗為主要目的,在夢書的詞語訓(xùn)釋方面措意不多。擬從夢書的詞語釋解入手,兼及??睌嗑??!皭簤衾碇敝袄怼保?dāng)為“埋”字之誤,“具件”義為“一一羅列”,“兌生”當(dāng)為“頓生”,“淋人君子”當(dāng)為“淑人君子”,“打趁”義為“追趕”,“枑頭”當(dāng)為“低頭”等。

      關(guān)鍵詞:敦煌文獻(xiàn);解夢書;???訓(xùn)釋

      敦煌寫本文獻(xiàn)中的古代解夢書和占夢書有15件左右,經(jīng)過劉文英、鄭炳林和法國戴仁等學(xué)者的??闭砗拖鄳?yīng)研究,已經(jīng)可以通讀并據(jù)以進(jìn)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前輩學(xué)者闡幽發(fā)微,功不可沒。尤其是鄭炳林先生,其《敦煌寫本解夢書校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對敦煌本夢書進(jìn)行了深入細(xì)致的校錄整理,在校勘釋讀方面糾正了前人的許多謬誤,發(fā)明良多[1](P171)。但由于學(xué)者們以研究夢書的哲學(xué)意蘊及其所反映的敦煌民俗為主要目的,在夢書的詞語訓(xùn)釋方面措意不多。有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題名《新集周公解夢書》的S.5900號和P.3908號兩件文書,擬從夢書的詞語釋解入手,兼及校勘斷句,以期對夢書的解讀盡綿薄之力。

      題名《新集周公解夢書》的S.5900號和P.3908號文書,應(yīng)為同一文書的不同抄本。其中,S.5900號殘,只余序文及天文章第一,其圖版見于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中國敦煌吐魯番學(xué)會敦煌古文獻(xiàn)編輯委員會、英國國家圖書館、倫敦大學(xué)亞非學(xué)院編《英藏敦煌文獻(xiàn)(漢文佛經(jīng)以外部分)》第四卷第205頁[2](P205)和黃永武編《敦煌寶藏》第44冊第550頁[3](P550)。P.3908號則首尾完整,見于黃永武編《敦煌寶藏》第131冊第553—561頁[4](P553-561)。但由于是抄本,兩件文書都有不少文字訛誤。

      法國戴仁、日本菅原信海,國內(nèi)劉文英、鄭炳林、羊萍等學(xué)者對敦煌本解夢書進(jìn)行了整理、校勘、注釋,如劉文英的《中國古代的夢書》[5](P38),鄭炳林的《敦煌寫本解夢書校錄研究》[1](P171),鄭炳林、羊萍的《敦煌本夢書》[6],但仍存在一些校錄和釋讀方面的問題。趙靜蓮《敦煌寫本解夢書語言文化校讀四則》[7]、《敦煌解夢書校釋五則》[8]、《〈敦煌寫本解夢書校錄研究·下篇〉校訂》[9],屈懿《敦煌占卜文書字詞校釋》[10](P22-42),周晟《俄藏敦煌文獻(xiàn)Дх.10787〈解夢書〉字詞校釋八則》[11](P126-129)等,對此進(jìn)行了校釋和修訂。但針對S.5900號和P.3908號兩件文書的論述還不多。因此,在S.5900號和P.3908號兩件文書的校釋方面,仍有疑惑之點,今檢舉七則,以就教于方家。

      1.《新集周公解夢書殘卷》

      若思維想之,或寐善夢宜說,惡夢理之。(S.5900號)

      “惡夢理之”一句,劉文英《中國古代的夢書》錄為“惡夢理之”[5](P38),鄭炳林《敦煌寫本解夢書校錄研究》錄作“噩夢理之”[1](P171),鄭炳林、羊萍《敦煌本夢書》作“惡夢理之” [6](P6)。第一個字原卷作“”(S.5900號)或“”(P.3908),以抄錄作“惡”為是。第三個字都直接錄為“理”。

      按:“惡夢理之”之“理”,原卷為“”(S.5900號)、“”(P.3908),從字形看,的確是“理”,但“理”字于此顯然不通。夢書中有好夢可以說給別人、惡夢應(yīng)當(dāng)隱瞞的觀念,如《先賢周公解夢書一卷并序殘卷》(S.5900號):“夢善即向……人前說之,夢若惡,即減(緘)口勿說之,經(jīng)三日說明之,神明歡喜,即為除滅災(zāi)禍及成福?!盵1](P238)《新集周公解夢書》一卷(P.3908):“凡人夜得惡夢,早起且莫向人說處。”[4](P131)因此,此處的“理”字,當(dāng)為“埋”之誤,“埋”有“掩蓋、遮蔽”義,進(jìn)一步引申就是“隱藏、隱瞞”義。“埋”在《漢語大詞典》的第4個義項即是“掩蓋、遮蔽”。舉例為宋代王安石《寄王逢原》詩:“北風(fēng)吹云埋九垓,草木零落空池臺?!薄督鹌棵吩~話》第一回:“景陽崗頭風(fēng)正狂,萬里陰云埋日光?!盵12] (P1206)

      “埋”作“隱藏”義,在古代文獻(xiàn)中也有很多用例。例如:

      (1)虜以金遺(杜)暹,暹固辭,左右曰:“公使絕域,不可失戎心。”乃受焉,陰埋幕下。已出境,乃移文畀取之。突厥大驚,度磧追,不及,去。(北宋歐陽修《新唐書·杜暹傳》)

      例(1)中“陰埋幕下”即“暗地隱藏在幕下”,“埋”為“隱藏”義。

      (2)今賢才在野,憸人滿朝,致陛下為亡國之君,此等計將安出?……若此時謗誹忠臣,沉埋烈士,匡復(fù)宗社,未見有期。(后晉劉昫《舊唐書·高駢傳》)

      (3)初,欲直書仲鴻名,同臺張孝伯見之曰:“書其名則竄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跡可察?!弊洳粫涿?。(元代脫脫《宋史·游仲鴻傳》)

      例(2)、例(3)中的“沉埋”都是“埋沒”“隱藏”的意思。

      (4)古來賢豪,不遭興運,埋光鏟采,與草木俱腐者,可勝咤哉?。ū彼螝W陽修《新唐書·高儉竇威傳贊》)

      在例(4)中,“埋光”的“埋”顯然是“隱藏”的意思。

      “埋”既然有“隱藏”“隱瞞”義,那么,“惡夢理之”之“理”,當(dāng)為“埋”字之誤,屬于形近而訛。

      2.《新集周公解夢書殘卷》

      今纂錄《周公解夢書》余廿章,集合為一卷,具件條目,以防疑惑之心兌生,憂慮淋人君子,鑒別賢良,觀覽視之,萬不失。(S.5900號)

      句中“具件”一詞,劉文英《中國古代的夢書》[5](P38),鄭炳林《敦煌寫本解夢書校錄研究》[1](P167),鄭炳林、羊萍《敦煌本夢書》[6](P6),均沒有解釋。

      按:“具件”當(dāng)為“一一羅列”義,“具”義為“全部”“一一”,“件”為動詞“羅列”義?!段簳分幸延小熬呒庇美?/p>

      (5)請遣一都令史與令仆省事各一人,總集吏部、中兵二局勛簿,對勾奏按。若名級相應(yīng)者,即于黃素楷書大字,具件階級數(shù),令本曹尚書以朱印印之。(北齊魏收《魏書·盧同傳》)

      例(5)中的“具件階級數(shù)”,顯然是“一一羅列階級數(shù)”的意思。后來的文獻(xiàn)中還有一些用例,例如:

      (6)賊人棄甲曳兵而走,我軍逐北者五十里。自寅至酉,經(jīng)若干陣,所有殺獲,具件如前。人功何能,天功是賴。(唐代李筌《太白陰經(jīng)》卷七)

      (7)方今臺鉉佐時,遠(yuǎn)超風(fēng)后,秩宗典職,追邁伯夷。究六經(jīng)之妙旨,畢天下之能事。納于圣德,稟自宸衷,果斷而行,文質(zhì)斯允。詔旨集公卿及儒生學(xué)士議登封事,謹(jǐn)依訪聞,具件如右。但封禪大禮,舊典不存,秦漢以來,頗有遺跡,闕而不備,難可甄詳。(北宋王溥《唐會要》卷七)

      (8)大歷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度支奏:加給京百司文武官及京兆府縣官每月料錢等,具件如后: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侍中,中書令,每月各一百二十貫文;中書門下侍郎,各一百貫文。(北宋王溥《唐會要》卷九十一)

      (9)然什出經(jīng)部卷,眾說多少不同,長房錄中其數(shù)彌廣,今細(xì)參驗多是別生,或有一本數(shù)名,或是錄家錯上,具件如左,今悉刪之。(《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55冊《開元釋教錄》)

      (10)以前開元貞元釋教并南北二宗疏記、傳集、持念圖像、道具、法物及前后目錄、一一色目,具件如前,愿普傳十方通暢佛意。伏以斯福上資萬乘,下拯兆民;豎窮三界,橫亙千剎。信謗俱結(jié)正覺之因,怨親同駕高廣之車。一至究竟大日之位。(《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55冊《智證大師請來目錄》)

      上述例句中的“具件如前”“具件如右”“具件如后”“具件如左”,即“一一羅列如前(如右、如后、如左)”。

      在古代文獻(xiàn)中,也有“件”單獨用作動詞“羅列”義的例子,如:

      (11)李氏于潤州迎山人韋士昌,士昌以符置諸瓦欞間,以壓之。鬼書至曰:“符至圣也,而置之屋上,不亦輕為?!笔坎裏o能為,乃去。聞淮楚有衛(wèi)生者,久于咒術(shù),乃邀之。衛(wèi)生至,其鬼頗憚之,其來稍疏。衛(wèi)生乃設(shè)道場,以考召。置箱于壇中,宿昔箱中得一狀,狀件所失物,云:“若干物已貨訖,得錢若干;買果子及梳子等,食訖,其余若干,并送還?!彬炂湮?,悉在箱中。(北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三百六十三)

      例(11)中的“狀件所失物”,顯然應(yīng)該理解為“狀羅列所失物”。

      由此可見,“具件”已經(jīng)成詞,查《漢語大詞典》(縮印本)第784頁“具”字條,未收“具件”一詞,今舉出,以俟補入。

      3.《新集周公解夢書殘卷》

      今纂錄《周公解夢書》余廿章,集合為一卷,具件條目,以防疑惑之心兌生,憂慮淋人君子,鑒別賢良,觀覽視之,萬不失。(S.5900號)

      句中“兌生”一詞,劉文英《中國古代的夢書》[5](P38),鄭炳林《敦煌寫本解夢書校錄研究》[1](P167),鄭炳林、羊萍《敦煌本夢書》[6](P6),都沒有解釋,該詞頗為費解。

      按:“兌生”當(dāng)為“頓生”,“兌”字疑為“頓”字。文獻(xiàn)中“頓生”多見,例如:

      (12)到了晚上,靜真教女童看守房戶,自己到東院見了赫大卿道:“正好歡娛,因甚頓生別念?何薄情至此!”(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五卷)

      (13)內(nèi)中一個家人,叫做卜才,是朱常手下第一出尖的幫手,……便道:“元來死的了!”朱常聽說是死人,心下頓生不良之念。忙叫:“不要慌。拿燈來照看,是老的?是少的?”(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卷)

      據(jù)《漢字古音手冊》,“兌”在《廣韻》中為“杜外切”,中古音韻地位是“定泰合一去蟹”[13](P238);“頓”在《廣韻》中為“都昆切”,中古音韻地位是“端慁合一去臻” [13](P390)。兩字聲母都是舌頭音,區(qū)別只在清濁;聲調(diào)都是去聲,都是合口一等,區(qū)別在于韻尾有陰陽不同。而實際口語中,兩字有陰陽對轉(zhuǎn)的可能。因此,筆者認(rèn)為,“兌”為“頓”之音近借字。

      4.《新集周公解夢書殘卷》

      今纂錄《周公解夢書》余廿章,集合為一卷,具件條目,以防疑惑之心兌生,憂慮淋人君子,鑒別賢良,觀覽視之,萬不失。(S.5900號)

      關(guān)于“淋人君子”之“淋”,鄭炳林先生的校語云:

      “淋”,劉(筆者按:指劉文英)校曰:“淋,‘林之誤。斯5900做‘林。”而本卷實作“淋”,劉校誤。[1](P170)

      原文該處做“”(S.5900)、“”(P.3908),兩處字跡都很清楚,的確是“淋”,但“淋人”或“淋人君子”的說法,都很令人費解。

      按:此處“淋”當(dāng)為“淑”字之訛,為抄手誤寫。在敦煌文獻(xiàn)中,“淑”字作“”(P.3561蔣善進(jìn)臨摹《千字文》)、“”(S.2832《愿文等范本·四時》)[14](P374),《龍龕手鏡·水部》“淑”作“” [15](P236),與“淋”字形十分相近。

      在古籍文獻(xiàn)中,“淑人君子”一詞常見,例如:

      (14)宜鄉(xiāng)侯參鞠躬履方,擇地而行,可謂淑人君子,然卒死于非罪,不能自免。哀哉?。|漢班固《漢書·馮參傳》)

      (15)泯泯群黎,化成良吏。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東漢班固《漢書·敘傳》)

      (16)士元先覺,介焉不惑,振袂來庭,始賓王國,蹈方履正,好是繩墨。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唐代李延壽《北史·高允傳》)

      (17)(婁)納言直而溫,寬而栗,外愚而內(nèi)敏,表晦而里明,萬頃之波,渾而不濁,百練之質(zhì),磨而不磷,可謂淑人君子,近代之名公者焉。(北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一百六十九)

      可見,“淑人君子”為固定詞組,“淋人君子”不詞,當(dāng)以“淑人君子”為是。

      5.《新集周公解夢書殘卷》

      今纂錄《周公解夢書》余廿章,集合為一卷,具件條目,以防疑惑之心兌生,憂慮淋人君子,鑒別賢良,觀覽視之,萬不失。(S.5900號)

      以上是鄭炳林先生對于S.5900號的斷句,他對P.3908號的斷句為:

      今纂錄《周公解夢書》余廿章,集合為一卷,具件條目,以防疑惑之心兌生,憂慮淋人,君子鑒別,賢良觀覽,視之萬不失 。[1](P171)

      劉文英《中國古代的夢書》中斷句為:

      今纂錄《周公解夢書》余廿章,集合為一卷,具件條目,以防疑惑之心兌生憂慮。淋人君子鑒別,賢良觀覽,視之萬不失。[5](P38)

      以上斷句,各有長處,但“憂慮淋人(君子)”和“鑒別賢良”的說法,未免別扭,因為解夢書是供人們對所做的夢做吉兇判斷的,不是“鑒別賢良”與否的事,此處斷句似應(yīng)為:

      今纂錄《周公解夢書》余廿章,集合為一卷,具件條目,以防疑惑之心,兌(頓)生憂慮。淋(淑)人君子鑒別,賢良觀覽,視之萬不失。

      6.《新集周公解夢書殘卷》

      夢見彼(被)打趁者,大兇。(S.5900號)

      句中“彼”已被校作“被”,是。句中“趁”,原作“趂”,戴仁釋作“趕”,鄭炳林先生已識其誤。劉(文英)注曰:“趂,同‘趁,或作跈,指足后跟?!笨蓞⒖糞.620號斬煞害斗傷篇[1](P171)。

      按:《漢語大詞典》(縮印本)收錄了“打趁”詞條,釋義為“趕逐”,舉例為宋曉瑩《羅湖野錄》卷二:“戒曰:‘上人名甚么?對曰‘齊岳。戒曰‘何似泰山?岳無語,戒即打趁?!薄毒暗聜鳠翡洝ばb禪師法嗣·資國和尚》:“師凡遇僧來,亦多以拄杖打趁。”[12](P3519)

      在古代文獻(xiàn)中,“打趁”尚有如下用例:

      (18)南院上堂云:“赤肉團(tuán)上壁立千仞?!睍r有僧問:“赤肉團(tuán)上壁立千仞,豈不是和尚道?”院云是。僧便掀倒禪床。院云:“爾看這瞎?jié)h亂做?!鄙?dāng)M議,院便打趁出院。(《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47冊《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十)

      (19)僧云:“不隔?!狈遑Q拂子云:“還隔者箇麼?!鄙疲骸叭舾魟t不到也?!狈逵执虺贸?,僧住后,凡見人便罵雪峰。(《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47冊《虛堂和尚語錄》卷五)

      可見,“打趁”為追逐、趕逐義?!俺谩迸c“趂”,戴仁校錄為“趕”以及劉文英先生認(rèn)為“趂,同‘趁,或作跈,指足后跟”,是不確的?!皦粢姳耍ū唬┐虺谜摺?,就是夢見被追趕,屬于惡夢,所以“大兇”。現(xiàn)在我們?nèi)猿3B犎苏f夢見被追趕而嚇醒的。

      7.《新集周公解夢書》

      夢見枑頭者,百事吉。(S.3980號)

      句中“頭”字前一字,原卷做“”,仔細(xì)辨認(rèn),的確應(yīng)為“枑”。不過,“枑頭”何義,頗為費解。鄭炳林先生的校語云:

      戴仁、高錄釋作“恒”,戴仁注:“這里無疑是抄寫者的一種錯誤?!眲ⅲㄎ挠ⅲ╀涀鳌盎浮保W觥盎?,借作‘盤。盤頭,指把頭發(fā)梳成發(fā)髻,‘髻諧‘吉,故曰‘大吉?!盵1](P185-186)

      可見,以往的學(xué)者都是把“”錄為“恒”或“桓”,釋為“盤”。

      按:仔細(xì)辨認(rèn),“”字實應(yīng)錄為“枑”,為“柢”之俗字?!陡傻撟謺罚骸盎?、氐,上通下正,諸從氐者并準(zhǔn)此。”[16](P20)可見,“柢”之部件“氐”可做“互”。“柢”與“低”同音,可假借。因此,“枑頭”即“柢(低)頭”。“夢見枑(低)頭者,百事吉?!蔽耐ㄗ猪??!墩f文解字·木部》有“枑”字,釋義為:“枑,行馬也。從木互聲。”“行馬”是古代官府門前阻擋行人馬匹的障礙物,用交叉的木材構(gòu)成。顯然,“柢”俗寫作“枑”,與義為“行馬”的“枑”同形,增加了釋讀難度。

      參考文獻(xiàn):

      [1]鄭炳林.敦煌寫本解夢書校錄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中國敦煌吐魯番學(xué)會敦煌古文獻(xiàn)編輯委員會,英國國家圖書館,倫敦大學(xué)亞非學(xué)院.英藏敦煌文獻(xiàn)(漢文佛經(jīng)以外部分)(第四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3]黃永武.敦煌寶藏(第44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

      [4]黃永武.敦煌寶藏(第131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

      [5]劉文英.中國古代的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0.

      [6]鄭炳林,羊萍.敦煌本夢書[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

      [7]趙靜蓮.敦煌寫本解夢書語言文化校讀四則[J].青海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2).

      [8]趙靜蓮.敦煌解夢書校釋五則[J].南開語言學(xué)刊,2010, (2).

      [9]趙靜蓮.《敦煌寫本解夢書校錄研究·下篇》校訂[J].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2018,(3).

      [10]屈懿.敦煌占卜文書字詞校釋[D].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4.

      [11]周晟.俄藏敦煌文獻(xiàn)Дх.10787《解夢書》字詞校釋八則[J].敦煌研究,2016,(4).

      [12]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縮印本)[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13]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增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14]黃征.敦煌俗字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5][遼]釋行均.龍龕手鏡(影印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6][唐]顏元孫撰,顏真卿書.干祿字書(影印本)[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0.

      湘乡市| 南岸区| 漾濞| 扎鲁特旗| 宜宾市| 名山县| 龙南县| 安达市| 古交市| 武功县| 宜阳县| 徐汇区| 明星| 连城县| 娱乐| 安陆市| 嘉禾县| 日照市| 交城县| 印江| 梅河口市| 松潘县| 廊坊市| 濮阳县| 锡林郭勒盟| 永州市| 同仁县| 玉田县| 长乐市| 玉树县| 司法| 交城县| 桂东县| 扬中市| 隆尧县| 房山区| 铅山县| 时尚| 千阳县| 金昌市| 澄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