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亞
【摘要】目的 探究痔瘡PPH術后并發(fā)癥應用通理湯聯(lián)合中藥熏洗方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此次實驗對象全部選自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期間在本院進行治療的56例痔瘡PPH術患者,按照手術先后日期均分成實驗組(n=28)和對照組(n=28),術后對照組患者開展普通干預,實驗組術后開展通理湯聯(lián)合中藥熏洗方干預,將兩種干預效果分析對比。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治療有效率、傷口愈合時間、炎癥消失時間差異上,全部呈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痔瘡PPH術后并發(fā)癥應用通理湯聯(lián)合中藥熏洗方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炎癥,加速患者康復。
【關鍵詞】中藥熏洗方;通理湯;痔瘡;PPH術后;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134-02
在臨床肛腸科常見疾病之一為痔瘡,主要在肛管皮膚下靜脈或直腸末端黏膜發(fā)生的疾病,臨床癥狀包括現(xiàn)噴射狀出血、便血等,嚴重損傷患者機體健康。臨床這對該疾病除了藥物治療外常以PPH(吻合器痔環(huán)切)手術治療,臨床效果較佳,但是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如感染、水腫等,阻礙患者康復速度[1]。針對術后并發(fā)癥主要使用西藥熏洗和灌腸治療,效果不佳。因此,本次針對痔瘡PPH術后并發(fā)癥應用通理湯聯(lián)合中藥熏洗方治療的臨床療效展開了研究。詳情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實驗對象全部選自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期間在本院進行治療的56例痔瘡PPH術患者,按照手術先后日期均分成實驗組(n=28)和對照組(n=28)。以上患者均知曉此次實驗,并與相關痔瘡診斷標準相符,同時將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凝血障礙患者、前列腺增生患者以及惡性腫瘤患者排除。其中實驗組男患16例,女患12例,年齡21-64歲,年齡均值為(42.5±2.7)歲,平均病程(5.7±1.1)年;對照組男患15例,女患13例,年齡22-64歲,年齡均值為(41.8±2.9)歲,平均病程(5.9±1.3)年。以上患者之間未有較大差異,呈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術后對照組患者開展普通干預,詳情術后第二天選擇50mL奧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加熱后開始灌腸,液體留置15分鐘,之后應用溫水稀釋高錳酸鉀,比例為5000:1,用熏洗支架開展熏洗操作,現(xiàn)霧化熏蒸5分鐘,再對傷口沖洗5分鐘,最后烘干。實驗組術后開展通理湯聯(lián)合中藥熏洗方干預,中藥熏洗方:15g的苦參、馬齒莧、紫草、芒硝、大黃、地榆以及紅騰,水煎后使用,每次用1000mL溫水稀釋100mL濃縮藥劑,熏洗具體步驟和對照組相同。通理湯:12g黃芪、6g連翹、9g牛膝、6g黃柏、9g川穹、6g生甘草、9g當歸、9g枳實、9g陳皮、9g檳榔、9g烏藥、9g青皮、9g木香,以上藥物水煎服用,每天一劑分早晚服用。
1.3觀察指標和評價指標
將患者治療后的傷口愈合時間、炎癥消失時間記錄。當患者干預后肛門墜脹、切口水腫、出血等癥狀完全消失,且手術切口愈合較好則判定為顯效;當患者以上癥狀明顯好轉則判定為有效;當患者未到以上標準或病情加重則判定為無效。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此次實驗數(shù)據(jù)經統(tǒng)計軟件SPSS19.0分析,[n(%)]代表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x±s)代表計量資料,用t檢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對比56例患者治療有效率
在治療有效率上,實驗組為96.43%,對照組為7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對比56例患者傷口愈合時間、炎癥消失時間
實驗組傷口愈合時間為(11.45±1.78)d、炎癥消失時間為(3.44±0.66)d,對照組分別為(16.11±2.14)d、(5.97±0.91)d,以上患者之間差異呈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痔瘡在臨床中常用PPH術治療,此種手術操作簡單且對患者損傷較小,臨床治療療效確切,但患者術后易合并多種并發(fā)癥,如胸悶、切口感染、出血等,嚴重阻礙患者恢復,這就需要對患者術后并發(fā)癥進行有效干預,以改善患者痛苦,并加速其恢復[2]。臨床針對此種現(xiàn)象常用高猛酸鉀熏洗并配合西藥灌腸治療,但是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隨著臨床中醫(yī)藥學的發(fā)展,常用通理湯與中藥熏洗方聯(lián)合治療術后并發(fā)癥,取得了顯著臨床療效。
中藥熏洗是根據(jù)藥物產生的蒸汽與熱量直接與皮膚和創(chuàng)口接觸,以起到止痛化瘀、舒經活血、降濕消腫、止癢止痛等功效。其中藥方中苦參具有降濕清熱作用;芒硝可消脾降火;馬齒莧可涼血、解毒;紅藤可活血化瘀、解毒止痛;紫草可起到活血解毒功效;大黃具有解毒、降熱、燥濕之功;地榆可起到止血解毒功效。以上諸藥聯(lián)合,共奏止癢止痛、祛濕清熱、解毒通絡、消腫舒經之效[3]。再通過熏洗方式用藥,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創(chuàng)口,有效改善患者痛苦。而通理湯中,君藥為木香,有調和諸氣功效;輔藥為積實、檳榔、烏藥、陳皮、青皮、木香等,起到舒氣化郁、調理氣機之功;臣藥為黃柏、連翹以清熱解毒;佐藥為川芎、當歸、黃芪可平降氣逆、疏通氣機;輔藥為黃芪,以起到調和血氣,在增添牛膝可利濕利尿;以生甘草調和諸藥,以起到清熱理氣、解毒通絡功效[4]。
此次實驗結果,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6.43%,優(yōu)于對照組7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傷口愈合時間、炎癥消失時間差異上,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通理湯聯(lián)合中藥熏洗方治療效果較好,可加速患者恢復。
總之,痔瘡PPH術后并發(fā)癥應用通理湯聯(lián)合中藥熏洗方治療的臨床效果確切。
參考文獻
[1]張強, 何春梅, 陸金根. 基于“治未病”擴肛法聯(lián)合中藥熏洗預防環(huán)狀混合痔術后并發(fā)癥的療效評價[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7, 20(z2):332-333.
[2]宋立峰, 趙占強, 孫海芳,等. 中藥外用治療痔瘡術后并發(fā)癥研究概述[J].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6, 9(1):105-109.
[3]王蕾, 陳澍, 弓娟,等. 自擬痔科熏洗方治療肛腸疾病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6, v.25(7):722-724.
[4]劉俊. 痔瘡術后采用自擬中藥痔疾湯熏洗聯(lián)合紅外線治療的臨床研究[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7, 33(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