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發(fā) 吳雋童
于成志1971年7月生于山東萊陽。1996年畢業(yè)于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美術系。2007年考入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師從于著名陶藝家寧鋼教授?,F(xiàn)任教于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科技藝術學院。
意蘊美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理想審美境界。意蘊美之所以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由于藝術家們抓住了自然界中富有詩意的形象特征,融情入景,以景傳情,使這些自然形象更具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達到情景交融,產生余意不盡的韻味,讓欣賞者能夠從有限的藝術形象中領悟到無限的藝術美。
蓮花與佛教的關系十分密切。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苦?!扌小税叮▋敉粒?。即從塵世到凈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污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污泥所染,最后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于成志青花作品《花開見佛》即在青花氛圍中有一朵潔白的蓮花。佛教說“花開見佛性”。蓮花開即指修者達到一定智慧的境界?;ㄩ_,就是智慧的開展。見佛,是體悟到了實相、真理。觀賞這幅作品讓人心柔軟、放開、歸零,了解生命的意義;了悟生死大事,所有的不安、所有的苦消失,把過去的種種框框、界線不斷的破除掉。生命就像蓮花一樣不斷的開花、開花。
高溫色釉在高溫下流動形成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自然天成的效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往往會在不同的燒煉氛圍中產生巧奪天工的意趣,其釉色美具有不確定性和多樣性,可以表現(xiàn)抽象的朦朧美,有的清新淡雅、有的撲朔迷離,自然奇幻的變化帶給人們豐富的想象。于成志強調高溫色釉陶瓷繪畫的創(chuàng)新必須加強“立意”,將意境與創(chuàng)造相結合,把意蘊美當成評價作品優(yōu)劣的一個重要標志。
高溫色釉瓷畫的魅力在于突破傳統(tǒng)的規(guī)范造型與構圖,從多種角度自由地發(fā)揮作者的情感與靈感。但是靈感來源,又非神靈夢囈,它是思維的一種突變形式,是藝術家通過長期實踐、辛勤勞動,用血汗耕耘所綻放出來的鮮花與碩果。一個陶瓷藝術家,如果沒有較高的藝術修養(yǎng),很難創(chuàng)造出寓意深刻的作品。
黑格爾曾經(jīng)講過:“意蘊總是比直接顯現(xiàn)的形象更為深遠的一種東西,藝術作品應該具有意蘊美。”因此,高溫色釉瓷畫創(chuàng)作的本質不在于講述情節(jié),而在于通過風格和內容揭示出作者的創(chuàng)造性。
當陶藝家追求這種關系時,作品的形體、色彩、空間才能產生無限的意蘊美!于成志的作品既吸取了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造型因素,又揉進了現(xiàn)代藝術的設計和表現(xiàn)手法;既充分發(fā)揮了瓷質的恬靜美,又利用了色彩和裝飾的表現(xiàn)力。從中可以看出藝術家超群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意蘊美。
他的《記·憶》系列作品描繪的是對兒時家鄉(xiāng)的回憶。這是高溫色釉窯變形成的渾然天成的肌理效果與陶瓷釉上粉彩相結合,表現(xiàn)家鄉(xiāng)冬季的景象。高溫色釉的自然天成的色彩與嬌嫩的釉上粉彩相呼應,形成良好的雪景效果。二次燒成,也給高溫色釉繪畫帶來豐富的層次和豐富的色彩變化。構圖看似不經(jīng)意,實則苦心經(jīng)營。畫面簡潔流暢,以兼工帶寫的手法充分表現(xiàn)出冬季下雪時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柔和安靜的意蘊給欣賞者意猶未盡的感覺。
于成志認為做好陶瓷本質上就是做好一個“匠人”,堅守一種精神,即匠人精神。要沖破長期以來陶藝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思維。在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與內容上,不落窠臼,既要有新鮮的生活氣息,又如登高望遠、極目萬里般有深刻的思想境界,善于利用獨特的方式來表達生活中的意蘊美。真正的藝術作品不在于外貌多么動人,而是看作品中凝聚的真實情感。于成志在長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用材質美、工藝美、形式美三方面表達陶藝之美,對陶瓷材料語言進行解讀。追求美妙的意境,從而創(chuàng)作出意境優(yōu)美與意義深遠的陶瓷繪畫作品。
編輯: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