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松
唐代時,民間流傳著一首打油詩:“三年時節(jié)向邊隅,人信方知藥力殊,奪得春光來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須。”古時,青娥用以指年輕美貌的少女,也指耳前鬢發(fā)。這首詩夸贊了古人的補腎良方——青娥丸,其具有溫腎陽,強腰膝的奇效。用于腎虛腰痛,起坐艱難,俯仰不利,轉(zhuǎn)側(cè)不能。常服則壯筋骨,益氣血,黑髭鬢,駐容顏。
青娥丸為古代名方,北宋時期被收入《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要用于治療腎氣虛、風寒濕及勞逸過度引起的腰痛,對五臟虛損也有顯著療效。青娥丸是由補骨脂240克,炒杜仲480克,胡桃仁、胡蘆巴各120克組成,上藥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每日3次,空服溫黃酒送下。
相傳,它的故事源于唐代相國鄭細一段有趣的傳說。唐憲宗時,年過五旬的鄭細奉命出任嶺南節(jié)度使。年邁體弱的鄭銦受到南方濕邪的侵擾,引發(fā)陳年痼疾,身體日漸贏瘦。雖服用過多種滋補名藥,絲毫不見起色。一天,一位名叫李摩訶的詞陵國人(今印尼爪畦或蘇門答臘人)登門拜訪鄭細,見他病魔纏身,獻上一種可補腎虛、祛寒濕的良藥。鄭綱服用后,覺得身體舒服了很多,一段時間后,他多年不愈的痼疾竟然好了,身體也日漸強健。
幾年后,鄭細回到京都,將這個藥方傳給其他人。很多老年人依方制藥服用后,原本花白的須發(fā)逐漸變黑,面色紅潤,健步如飛,感覺自己似乎年輕了許多。因它具有補腎滋肝、益氣延年、駐顏養(yǎng)容、悅心明目的作用,使人青春常駐,堪與年輕女性相媲美,遂被人們稱為青娥丸。
方中補骨脂,《本草綱目》載其“通命門,暖丹田,斂精神”。該藥能溫補脾腎,不僅用于脾腎陽虛諸癥,且能改善陽虛體質(zhì),增進健康,益壽延年。杜仲補益肝腎,肝主筋,腎主骨,肝充則筋健,腎充則骨強。故為治肝腎不足,腰膝酸痛之要藥。胡桃仁具有補氣益血、溫肺潤腸、滋補強壯、光澤肌膚、烏須發(fā)、明耳目之功。胡蘆巴能溫腎陽,逐寒濕,并有止痛作用,善治沉寒積冷、腎虛寒濕之癥?,F(xiàn)代研究表明,服用青娥丸可以抗衰防老,是當之無愧的老年人保健佳品。它不僅有補益腎氣,延緩衰老的功效,對防治中老年人骨質(zhì)疏松癥亦有良好的效果;特別適合腎陽虛、腰膝冷痛的患者服用;對青壯年的陽虛腰痛及性機能減退也有良好的調(diào)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