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傳堅
甘蔗榨出來的汁有一個很了不起的名字——“天生復脈湯”,“復脈湯”是什么意思呢?復脈湯實際指的是中醫(yī)的一個名方——炙甘草湯,它的組成包括了炙甘草、人參、生地、阿膠、麥冬、火麻仁、大棗、桂枝、生姜及少量白酒,是有名的補益湯劑,具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的作用。
甘蔗氣陰雙補還解酒
人們在出汗較多,體力消耗過大時,常會出現(xiàn)氣陰兩傷的表現(xiàn),如出現(xiàn)心悸、口干舌燥、頭暈等不適癥狀,同時脈象也會變細、變小或者出現(xiàn)節(jié)律不一致的情況,中醫(yī)認為這種情況是氣陰不足,陽氣不暢的表現(xiàn),這時服用復脈湯可以使這種脈象的變化恢復正常。甘蔗既能補脾氣,又能大補脾陰,可以達到氣陰雙補的效果,雖然通陽的效果不如復脈湯,但是日常食療保健不失為一種好選擇。
甘蔗還有一個看家本領,就是解酒毒。酒是通過五谷發(fā)酵而來的,具有濕熱的特點,酒性峻烈,特別容易耗傷氣陰,同時能入血脈,走竄力又特別強,飲酒過多就會導致濕熱留于血脈,上竄腦竅,因此醉酒后會出現(xiàn)頭痛、頭脹和頭暈,這時候來一杯甘蔗汁,既能補益氣陰,更能入血中把酒毒清除,所以我們飲酒后喝杯甘蔗汁可以有效緩解醉酒癥狀。
甘蔗給進補“增光”
南方地區(qū)秋冬有吃羊肉來暖身的習慣,如果單純吃燉羊肉,沒吃幾塊體內(nèi)就有種燥熱的感覺,而使用甘蔗作為材料,與羊肉一起燉煮,除了可以達到祛腥提鮮的效果外,還可以利用甘蔗的下氣和中、止渴去煩的功效,緩解羊肉的燥性,達到補而不燥、補而不膩的效果。
甘蔗有青皮與黑皮兩種,青皮者性偏涼,適宜肺胃有熱者食用,紫黑皮者性偏溫,肺胃熱盛不宜。甘蔗對于脾胃虛寒及糖尿病者不宜使用,同時不可多食久食,否則容易有腹脹、嘔吐等弊端。
平時也可以喝點甘蔗雞湯,做法:老母雞1只,黑皮甘蔗3節(jié),生姜、鹽適量。甘蔗洗凈去皮,切成小段,雞洗凈切塊,加入沸水中,焯去血沫,撈起備用;砂鍋中先放入甘蔗,然后放入母雞及生姜,加水超過材料一個拇指指節(jié),大火煮至水燒開,繼續(xù)煮10分鐘,蓋上蓋子,文火煮1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小孩子胃口比較淺,所以很容易打嗝、嘔吐,這時候可以喝甘蔗生姜汁,做法:甘蔗榨汁100毫升,生姜榨汁10毫升,然后放在火上加熱一下,做成汁給孩子喝,可以和胃、下氣、止嘔。孩子肚子脹、經(jīng)常打嗝、嘔吐、嘴巴臭都可以喝。
甘蔗大棗粥還可清熱利咽。做法:取甘蔗榨汁100毫升,大棗10顆,大米50克。熬粥,可以熬得稍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