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萍
摘 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新時代的重要主題。面對供給側結構改革的發(fā)展形勢,公共圖書館必須要抓住改革機遇,從實際出發(fā),著力解決資源、主客體等多個方面供給側問題。本文站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視域下,簡單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創(chuàng)新閱讀推廣服務問題,主要討論了公共圖書館創(chuàng)新閱讀服務體系的建設與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公共圖書館 閱讀推廣服務 創(chuàng)新
閱讀推廣是公共圖書館的基礎服務之一。當前涉及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研究成果雖然較多,但其理論基礎依然相對薄弱,需要有效的理論方法來作為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理論支撐。而經濟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恰好可以用于圖書館閱讀推廣中,能夠通過對閱讀供給側問題的分析探索創(chuàng)新型的閱讀推廣體系,完善當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結構與服務機制,并優(yōu)化其服務模式,以促進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的形成。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域下創(chuàng)新閱讀推廣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推廣服務供給未滿足實際需求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在于,有效處理產品生產與服務全流程中各種不合理、不協(xié)調的問題。目前,我國相繼出臺了系列支持閱讀推廣的政策,而各地圖書館也開展了多種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給閱讀推廣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然而,從服務方面來看,閱讀推廣仍存在服務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服務供給不滿足實際的閱讀需求。據(jù)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全民閱讀指數(shù)為68.67,成年國民人均紙質閱讀量為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2本,有11.5%的成年國民年均閱讀紙質書籍超過十本,有7.1%的成年國民年均閱讀電子書超過10本,有67.3%的成年國民認為有關部門應舉辦讀書活動或讀書節(jié)??傮w來看,閱讀推廣面臨著活動成本高、盲目跟風舉辦活動、數(shù)字閱讀內容深度不夠、多種閱讀資源供給銜接不到位、地域差異大等問題。
(二)服務體系結構合理性不足
閱讀服務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問題在于供給側,具體表現(xiàn)為供給結構合理性不足。從當前閱讀推廣活動形式來看,基本都是講座式、書評式、比賽式、展覽式,各地圖書館活動形式雷同,且主題單一,呈現(xiàn)出了同質化的特點。這不僅產生了服務供給低質、重復的問題,又浪費了資源,降低了服務效能,并對圖書館服務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產生了阻滯作用,也不易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個性化閱讀需求。
(三)尚未形成完善的服務長效機制
當前,我國在閱讀推廣活動方面基本形成了長效機制,各項工作落實較好,并將“閱讀推廣人”培育納入到了閱讀推廣規(guī)劃當中,給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由于我國閱讀推廣起步較晚,服務機制并不完善,無論是“閱讀推廣人”培育,還是閱讀推廣工作的落實,依然存在問題,如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育機制、制度建設不足、互聯(lián)網(wǎng)與閱讀融合不夠等。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域下創(chuàng)新閱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
(一)供給主體
供給主體就是供給端,這里主要指公共圖書館。供需矛盾產生于供給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所以公共圖書館就要從自身找問題,對閱讀推廣服務各個方面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首先,從成本效益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對組織結構的優(yōu)化以及對服務措施的改善組建專門的閱讀推廣團隊,主要負責策劃、管理、實踐指導、評價等工作,同時圖書館在機制上給予推廣團隊工作以有效保障,如經費提供、人才培養(yǎng)、設施建設等。其次,堅持人本理念,通過對活動效益、活動流程的分析,探索實踐效果和預期目標間的差距及其原因,建立新時代服務理念,優(yōu)化資源配置,完善評估標準與管理制度,從目標、內容、形式及服務群體定位等多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融入現(xiàn)代化理念與方法。最后,樹立品牌意識,充分利用地域文獻資源及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圖書館閱讀品牌,打破推廣活動形式、內容單一的弊端。
(二)供給客體
供給客體就是需求端,這里指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圖書館供給側改革主要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個性化閱讀需求,以促進國民素質的發(fā)展及完善的鞏固服務體系的形成。滿足需求自然就離不開對人民群眾閱讀需求的分析,因此,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就需要站在群眾閱讀需求的角度,在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支持下獲取群眾的閱讀需求信息,從需求出發(fā)完善服務機制,有的放矢地開展有針對性的閱讀活動,以增強活動實效,減少資源成本浪費,提升供給服務效率。
(三)供給資源
供給資源就是支持供給的材料、設備與空間,這里指的是紙質文獻圖書、數(shù)字資源以及閱讀空間,包括信息化設備與系統(tǒng)。圖書館在閱讀推廣過程中既要向人民群眾提供豐富多樣且具有層次性的紙質文獻資源及數(shù)字文獻資源,滿足人民群眾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又要加強信息化建設,促進多種閱讀方式的融合,還要打造舒適、和諧的閱讀空間,以提升閱讀推廣服務質量,提高現(xiàn)有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完善閱讀供給機制的形成,實現(xiàn)對供需不平衡問題的突破。
(四)供給策劃
供給策劃就是對供給流程制定相應的規(guī)劃,這里指對閱讀推廣活動的規(guī)劃。合理的供給策劃是圖書館調整服務體系結構、平衡閱讀服務供需的基礎,對圖書館而言,應當基于對人民群眾閱讀需求信息的深入分析,以及對當前閱讀推廣情況的充分考慮,從供給側結構改革角度出發(fā),遵循資源優(yōu)化配置原則,制定出合理的閱讀活動規(guī)劃方案,使其更加接地氣、更加能夠吸引人民群眾的關注。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域下創(chuàng)新閱讀推廣服務體系路徑選擇
(一)優(yōu)化調整服務體系
圖書館供給側結構改革并非短期行為,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對服務供給體系的多個方面進行結構性調整。例如,對于閱讀推廣活動,加強活動策劃、實踐、評估全過程管理,關注合作、覆蓋面、社會參與度等要素,在活動過程中,注重前期閱讀需求分析與后期活動流程及效果評估,及時優(yōu)化活動方案,為后期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對于資源建設,廣泛征集地方文獻資源,落實二次文獻整理工作,在人員充足的情況下,重新對現(xiàn)有資源進行編目,同時加強數(shù)字資源建設,更新、優(yōu)化、添加信息化設備,針對不同群體特點打造相應的閱讀空間,以提升閱讀服務質量。
(二)推動服務供給轉型
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應當順應“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的發(fā)展趨勢,推動服務供給轉型。對此,可借鑒國外圖書館以及我國圖書館的先進經驗。國外圖書館閱讀推廣已經向“聯(lián)合與共享”發(fā)展,2014年2月,大英圖書館率先提供慕課服務;美國洛杉磯公共圖書館已經將慕課服務納入最基礎服務計劃,努力將圖書館打造成家庭作業(yè)、讀寫能力、在線輔導和慕課學習的支撐中心,不斷拓展閱讀推廣領域。我國圖書館致力于打造信息化管理平臺,西安圖書館全力推動“西安市圖書館集群信息化管理平臺”項目建設,積極為各級圖書館提供業(yè)務指導,共享圖書館資源、數(shù)字資源與管理器材,并實現(xiàn)了全市范圍內的通借通還,大大地減少了群眾的借閱麻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供給側結構改革視域下來看,公共圖書館創(chuàng)新閱讀推廣服務中仍存在問題。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必須要抓住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機遇,從主客體、策劃、資源等多個方面入手,優(yōu)化調整服務體系,推動服務供給轉型,打造適應于新時代社會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服務閱讀推廣體系,提升自身服務質量,以促進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陳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圖書館服務轉型新視角[J].大慶社會科學,2018,(01):148—149.
[2]李艷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提升路徑與策略[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7,29(06):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