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生
我姐有時候也做燈籠,但她不敢做骨架,那些柔韌而邊緣鋒利的竹篾非常有殺傷力。我被甘蔗皮拉傷過,知道它的厲害。這時候我哥就會變得有求必應(yīng),兢兢業(yè)業(yè)地在我姐的指導(dǎo)下扎出一個模范燈籠架子。而當(dāng)我請求哥哥用剩下的竹篾給我做個風(fēng)箏時,他又瞬間消失了蹤影。他只做過一個風(fēng)箏,形狀奇丑,我沒好意思拿去放,是他自己去的。遠(yuǎn)遠(yuǎn)地就能看見那風(fēng)箏是所有風(fēng)箏里最高最遠(yuǎn)的,后來遠(yuǎn)到只剩下一個點,飄浮在長安城的上空,而此時全城的人都知道那是什么東西。傍晚時分,我哥拿著一個空線軸回了家,我問他風(fēng)箏呢,他說讓狗吃了。我說什么狗還會吃風(fēng)箏。他打了一下我的頭,說:“天狗唄!”幸好當(dāng)時我姐不在,不然她又會說一句:“你又吹牛皮了!”不知為什么,她每次說這句話都會讓我頓時覺得一切都索然無味。
我姐是個思想成熟的姑娘,不相信很多無稽的事物,然而奇怪的是,她卻相信一些更無稽的事物。有一年夏天我們在院墻根撿到一個紅紙包,里面包著一文銅錢和一張小紙條,紙條上用蠅頭小楷寫著,撿起紅包者必須在十天內(nèi)復(fù)制二十份一模一樣的,于星月之夜扔到別人家院子里,否則會有大災(zāi),順便列舉了某某某等因為不信導(dǎo)致家破人亡的故事。我們把銅錢換成糖豆吃下肚就忘了此事,唯獨我姐很是不安。她嘗試著尋找共鳴,卻被我好一頓恥笑,有段時間我的嗜好就是褻瀆神靈以及其他神秘事物,那是因為我其實還是相信它們的存在。后來確信它們不存在的時候,反倒多了一些尊重。反正當(dāng)時,姐姐憂患于我們?nèi)荚馐茱w來橫禍,我卻絲毫不領(lǐng)情,只知道笑話她。她雖然很想制作二十個紅包浪費二十枚銅錢,當(dāng)著我的面也不好意思做了。然而隨著期限的臨近,她越來越焦慮,做什么事都心猿意馬,乃至切黃瓜的時候切到了手。這更加不得了了,簡直就是災(zāi)難的前奏,于是我姐終于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甘心被坑了。紙條上寫的字很多,而時間已不夠,我姐便命令我弟幫她一起抄。我弟長大后寫得一手好字,而小時候的字特別丑,并且個個大如斗。他寫的“字條”包在紅包里,那紅包就有磚頭那么大。
我依次回憶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秉性,這時故事中的四個小孩仿佛就在貞觀年間長安城的大院子里,按照高矮個兒,或者按照年齡,并排站在一起,臉上掛上類似的傻笑,只是傻的程度有所不同。你能在每個人放在老家的相冊里找到這樣的照片,背景通常都是夏天,草木茂密蔥翠。如果照片沒被加上一層保護膜,那鮮艷的綠色就會褪得像現(xiàn)在你好不容易從視野中搜索到的植物的顏色;如果照片曾被貼在某處,相紙背面還會有幾塊撕禿嚕皮的創(chuàng)傷。你得小心照片里那些孩子,一不小心他們就會把你拉回你的夏天之中,那時候的陽光比現(xiàn)在烈好幾倍,當(dāng)然你還會掙扎著回來,然后再被拉回去,如此往復(fù),結(jié)果只能是晃了你的眼。
如果你不幸走錯了地方,比如說現(xiàn)在,你誤入了我們的夏天,那你要做好心理準(zhǔn)備,因為我們四個全都不喜歡陌生人。哦,或許我哥除外,他喜歡陌生人,尤其喜歡他們主動挑釁,這樣他就可以打他們了。在那個奇長無比的夏天中,我們四個意見完全一致的情況極為罕見,其中有一次,就是一個遠(yuǎn)房親戚領(lǐng)他家孩子來我們家探訪。我已經(jīng)完全不記得那孩子做過什么,只有一種由衷的厭憎還留在腦海,相信我姐他們也是同樣。那小男孩沒和我們打架,也沒罵我們,他不兇惡,不霸道,不卑鄙,比以上這些更讓人無法忍受的,大概就只有調(diào)皮了,換種方式說,就是欠揍。我們之所以沒有這么做,也是因為他是親戚家孩子,有好幾次我哥都沒事找茬,就盼望著能揍他一頓,而人家不溫不火,沒任何回應(yīng)。你的一切憤怒和鄙夷投射在他身上,都像石沉大海。是那小男孩最早把這種殘忍的無奈感帶到我們心中,我們四個人加起來,在他面前都一敗涂地。所以我不得不遺憾地再次說明,兒童遠(yuǎn)非天生美好。你現(xiàn)在看到的那些面目可憎的人們,相信我,他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
后來那小孩要走的時候,我們還被迫和他合了一張影,相片上除了那小孩,我們每個人都是苦瓜臉?;蛟S有人會想把他剪掉不就好了,我們不只想把他剪掉,是整張照片都不想要。至于它為什么還被保留著,你懂的,自然是因為有人喜歡。
在你的夏天之中也許會有類似的時刻:相同的不知名的雜草在大雨后蹭蹭地拔著節(jié);相同的昆蟲展翅掠過你的頭皮,或者在你皮膚上爬出一溜紅疹子;相同的八分鐘前的陽光炙烤著你的皮膚,讓你吱吱地冒出汗來。你的腳趾頭摳進龜裂的地面,轉(zhuǎn)瞬又奔跑起來,踏碎了泡桐樹過早干枯落下的大葉子。蜻蜓最喜歡傾巢出動,如果能抓到紅色的,便可以自鳴得意。最細(xì)碎柔軟的微塵,是由螞蟻從窩里搬出來堆在洞口的,你有時候能趴著不動看半天,有時候又有意無意地踢飛它們,使雨水灌進巢穴。你應(yīng)該記得這些,還有那充滿歡笑的日子,而那些被嘲笑、被排擠、被遺忘以及求不得應(yīng)的往事,你卻不一定還放在心上。
我們四個都愛吃肉,當(dāng)然僅限于禽畜。我尤其喜歡吃肥肉,不過這點不能表現(xiàn)出來,只能偷偷地吃。在長安城中,或許整個大唐的疆土中,女孩愛吃肥肉都是沒有品味骯臟懶惰的象征,哪怕她瘦得像螳螂一樣。正常的做法是把肥肉剩在碗里,再保險一點,可以都挑出來扔在桌上,最好伴隨著皺眉和用鼻子哼氣。如此裝模作樣直到成為一名中年婦女,那時候吃什么別人也管不著了。我姐就是這種女孩的典型代表,她連蒜蔥和芫荽都不吃,但是后來看到流行書上說芫荽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兒,她又開始吃芫荽了,所以我一直搞不清楚她到底是不是真不愛吃這些東西。不過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得到了大人們的交口贊譽,說她“文氣”、“懂事”,還有“一定會找個好婆家”,恕我眼拙,我沒看出這其中有任何必然的邏輯關(guān)系。
長安城的郊外能獵到野兔和野雞,運氣好一點,還會有鹿。可惜我們既沒獵狗也沒獵鷹,只有一只暫住我家的大黃貓倒是個捕獵高手。如果邀請它一起抓鳥,會被它用鄙夷的眼光看著,仿佛在說:“別想拖我后腿。”由于條件不利,我們只能抓到昆蟲,其中只有一種是傳統(tǒng)意義上可以給人吃的,我們通常叫它“知了猴”。為了照顧那些從沒在野外活動過見個蟑螂都嚇得半死的人們,用科學(xué)語言來說,是蟬的若蟲。如果還理解不了,那我就不知該如何解釋了。
油炸知了猴是一道民間美味,但是沒那么容易弄到。知了猴只在雨后的傍晚才大規(guī)模出現(xiàn),那時空氣涼爽,泥土松軟,適合爬出來上樹。只有很短的時間可以抓它們,接著天會越來越黑,它們爬樹也越來越高,然后背上裂開一條縫,一只小知了從里面鉆出來,翅膀還軟塌塌的。用不了多久,就變得又黑又硬又干,再也不能吃了。更讓人氣憤的是,它們剩下的蟬蛻還會牢牢地抓在樹皮上很長時間,在昏暗的光線中讓人誤以為是知了猴,一場又一場的空歡喜。
每一個雨后的傍晚,都是全城兒童流著哈喇子進行搜捕的時刻,有些嘴饞的成人也會加入這個行列,競爭十分激烈。
我哥是這方面的行家,創(chuàng)下一夜抓五十二只的紀(jì)錄,他不像別人抓到要睡覺的時候就回家,而是奮戰(zhàn)到了后半夜。獨自一人,提著燈籠,在夜鳥鳴叫的伴奏下,努力睜大迷蒙的雙眼抓著知了猴……多么浪漫的場景。他這一輝煌的紀(jì)錄保持了好幾年才被打破。
我弟不敢吃知了猴,而且不掩飾自己的怯懦。如果拿個知了猴放在他背上,能把他嚇哭。可他卻不害怕蟬蛻。我見過他收集那些金黃色的空殼:陽光之下,他盡量踮起腳往樹上夠,又盡量小心翼翼地摘下它的每一根腳,生怕破損了絲毫。這盛過小生命的殼子如今變得干燥脆弱,但是所有的細(xì)節(jié)還纖毫畢現(xiàn)。我弟收集蟬蛻是出于一個特殊的目的:種花。蜀葵的花骨朵掐下來插在泥里就能開放,他在蟬蛻里裝上泥土,把骨朵插進去,幾天之后,就會開出一朵茶杯口那么大的單層紅色花朵。之后他就把花連同蟬蛻一起移植進一個石雕的微型花盆中,待到萎謝之后,再次重復(fù)以上的步驟。
我覬覦那個小花盆很久,不過始終沒好意思霸占,因為那是小表叔特地送給我弟的生日禮物。小表叔名叫谷雨,是個親戚嘴里的浪蕩子、單身漢。然而不知為何,他和我們家關(guān)系還不錯。小表叔是個生意人,長期奔波在中原和西域之間,每年夏天回長安城一次,連自己家都不回,到我家住一夜就又上路了。他隨身帶著一個神奇的皮箱,里面全是些西域來的奇技淫巧:會唱歌跳舞的銅青蛙、裝著一座宮殿的水晶棺、可任意折疊揉搓的軟鏡子、點燃之后能熏得一屋子人涕淚橫流又欲仙欲死的薰香油……石雕小花盆不過是其中最平凡的一個,之所以送給我弟,也是因為我們之中只有他是在夏天過生日——不,這樣自欺欺人是沒有用的,小表叔送東西給我弟,其實是因為他最喜歡我弟。剩下我們?nèi)齻€,全都沒有份。
(未完待續(xù))